元宝山区第一中学、新红旗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 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 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纳米管、石墨烯、石英玻璃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每个Si结合2个O,每个O与4个Si相结合
C. 石英、计算机芯片、水晶、玛瑙主要成分都是
D. 钾长石()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
3. 下列物质所发生的反应中,硫单质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硫与氢气 B. 硫与氧气 C. 硫与铁 D. 硫与钠
4. 化学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击新冠疫情时,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
B. 北京冬奥会大量使用氢能源,减少CO2排放,实现了“绿色低碳”
C. 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5G手机芯片,其关键材料是二氧化硅
D. “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腔体采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 下列关于性质的预测中,不合理的是
A. 从元素价态看,具有氧化性
B. 从元素价态看,具有还原性,可能被氧化
C. 从类别角度看,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D. 从类别角度看,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6. 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与氯气接触后→试纸变为红色
B. 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蔗糖变白色
D. 品红溶液中加入浓硝酸→溶液最终变无色
7. 下列关于N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B. 雷雨天,空气中的N2和O2可反应生成NO
C. 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化合物
D. 1molN2可与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
8. 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 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全部进入烧瓶
B. 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溶液全部进入烧瓶
C. 先打开止水夹然后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
D. 先打开止水夹然后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
9. 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A. 途径①的反应原理为强酸制弱酸
B. 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是可逆反应
C. 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各消耗lmolS均转移6mol电子
D. 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产生的污染少
10.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 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
C 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非金属性Cl>C
D 形态相同的Fe与Cu放入浓硝酸中,Cu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更快 金属性Cu>Fe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Na+、Cl-、SO B. Ca2+、Fe3+、NO、Cl-
C. Ba2+、Na+、I-、NO D. NH、Fe2+、Cl-、NO
12. 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制备及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制备利用了的分解反应
B. 乙中的集气瓶内a导管短、b导管长
C. 丙中的能防止倒吸
D. 丁也可以用于制备氨气
13. 闽盐集团晾晒海水获得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等。粗盐提纯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中试剂1为溶液,试剂2为溶液
B. “步骤Ⅰ”生成的沉淀也可在加完试剂3之后一次性过滤
C. “步骤Ⅱ”试剂3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D. “步骤Ⅱ”从滤液中获得精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14.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有铜、氯、氢
B. 在图示的转化中,FeCl2、CuCl2未参与化学反应
C. 图示转化的总反应是2H2S+O22S+2H2O
D. 当回收得到1mol硫单质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15.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部分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水样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只有
B. 经过实验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C. 水样中可能存在
D. 水样中可能存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16. 氮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及环境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是氮元素氢化物,列举出氨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环境问题与氮的氧化物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层空洞 D.白色污染 E.温室效应
(3)汽车尾气中存在和,通过在排气管处加装催化剂,可以使其转化为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颈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气体的颜色变为红棕色,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装置C中盛有足量溶液,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④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
如果D中集气瓶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17. 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图1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示意图。图2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图2中M、N对应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溶液易变质,实验室检验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①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
②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装有溶液的球形干燥管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④装置c中的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替换,理由是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硫酸厂附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当注入标准状况下空气时,酸性溶液恰好褪色,停止实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18. 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相关性质。
(1)该实验中A装置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D装置后接尾气吸收装置。下列能用来吸收尾气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
(3)若将D与a相连,在E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向a处通入_______(填下列气体编号),在E中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A.Cl2 B.NO2 C.N2 D.CO2
(4)实验发现C中粉末完全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还产生一种单质气体。
①若红色固体为单质,实验后将C中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充分反应后红色固体有剩余,再加入下列的_______试剂,固体又可以继续溶解。
A.稀H2SO4 B.FeCl3溶液 C.FeCl2溶液 D.KNO3溶液
②已知Cu2O也为红色固体,反应前C中CuO质量为8g,反应后C中红色固体质量为6.8g,则C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19. 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若A是淡黄色固体,C、D是氧化物,C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若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且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A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D物质具有两性,②、③反应均要用强碱溶液,④反应时通入过量的一种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C、D为钠盐,两种物质中除钠、氧外的元素为同一主族,且溶液均显碱性。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元宝山区第一中学、新红旗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 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但是却可以引起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值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B错误;
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CO2不会,C错误;
D、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D。
2. 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纳米管、石墨烯、石英玻璃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每个Si结合2个O,每个O与4个Si相结合
C. 石英、计算机芯片、水晶、玛瑙主要成分都是
D. 钾长石()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英玻璃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每个Si结合4个O,每个O与2个Si相结合,B错误;
C.石英、水晶、玛瑙主要成分都是SiO2,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Si,C错误;
D.钾长石是硅酸盐,可以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D正确;
故选D。
3. 下列物质所发生的反应中,硫单质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硫与氢气 B. 硫与氧气 C. 硫与铁 D. 硫与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单质表现出氧化性,A错误;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元素化合价升高,硫单质表现出还原性,B正确;
C.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单质表现出氧化性,C错误;
D.硫与钠反应生成硫化钠,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单质表现出氧化性,D错误;
答案选B。
4. 化学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击新冠疫情时,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
B. 北京冬奥会大量使用氢能源,减少CO2排放,实现了“绿色低碳”
C. 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5G手机芯片,其关键材料是二氧化硅
D. “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腔体采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均有强氧化性,能杀灭细菌,所以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选项A正确;
B.大量使用氢能源,减少CO2排放,实现了“绿色低碳”理念,选项B正确;
C.半导体硅是制造手机芯片的材料,所以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硅,不是二氧化硅,选项C正确;
D.硬度大、强度高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5. 下列关于性质的预测中,不合理的是
A. 从元素价态看,具有氧化性
B. 从元素价态看,具有还原性,可能被氧化
C. 从类别角度看,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D. 从类别角度看,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S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S元素常见化合价有-2、0、+4、+6。中S元素+4价,化合价可以降低,具有氧化性,A正确;
B.中S元素+4价,化合价可以升高,具有还原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B正确;
C.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正确;
D.属于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D错误;
故答案为:D。
6. 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与氯气接触后→试纸变为红色
B. 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蔗糖变白色
D. 品红溶液中加入浓硝酸→溶液最终变无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与氯气接触后,试纸先变红再褪色,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褪色,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蔗糖变黑色,故C错误;
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品红溶液中加入浓硝酸,溶液最终变无色,故D正确;
选D。
7. 下列关于N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B. 雷雨天,空气中的N2和O2可反应生成NO
C. 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化合物
D. 1molN2可与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N2中N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降低变成NH3,也可以升高生成NO等,故N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A选项正确;
B.雷雨天时,发生自然固氮,空气中N2和O2可反应生成NO,B选项正确;
C.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C选项正确;
D.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NH3,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此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N2与3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小于2mol,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8. 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 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全部进入烧瓶
B. 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溶液全部进入烧瓶
C. 先打开止水夹然后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
D. 先打开止水夹然后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为氯气易溶于,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全部进入烧瓶,则烧瓶中的压强减小,从而引发喷泉,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溶液与氢气不反应,则烧瓶中的压强不减小,不会引发喷泉,B符合题意;
C.先打开止水夹然后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则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锥形瓶中的水沿导管进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从而引发喷泉,C不符合题意;
D.先打开止水夹然后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水槽中的水温度升高,使浓氨水挥发,从而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则锥形瓶中的浓氨水沿导管进入烧瓶,与烧瓶中的氯化氢反应,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从而引发喷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A. 途径①的反应原理为强酸制弱酸
B. 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是可逆反应
C. 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各消耗lmolS均转移6mol电子
D. 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产生的污染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途径①的反应原理为利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S氧化为H2SO4,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可逆反应,即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
C.S转变H2SO4,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6价,即失去6个电子,故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各消耗lmolS均转移6mol电子,C正确;
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①用浓硝酸氧化会放出二氧化氮污染环境,因此途径②比途径①产生的污染少,D正确;
故答案为A。
10.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 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
C 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非金属性Cl>C
D 形态相同的Fe与Cu放入浓硝酸中,Cu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更快 金属性Cu>Fe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氨气可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一定含有,A正确;
B.白色沉淀可以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B错误;
C.要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需比较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盐酸不是氯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法比较氯元素与碳元素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D.形态相同的Fe与Cu放入浓硝酸中,Cu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更快,因为Fe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能判断金属性Cu>Fe,D错误;
故答案为A。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Na+、Cl-、SO B. Ca2+、Fe3+、NO、Cl-
C. Ba2+、Na+、I-、NO D. NH、Fe2+、Cl-、NO
【答案】C
【解析】
【详解】A.K+、Na+、Cl-、SO与OH-能大量共存,与H+也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Ca2+、Fe3+、NO、Cl-中Fe3+与OH-不能大量共存,Ca2+、Fe3+、NO、Cl-与H+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Ba2+、Na+、I-、NO与OH-能大量共存,其中NO在H+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NH、Fe2+、Cl-、NO中NH、Fe2+与OH-都不能大量共存,其中NO在H+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制备及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制备利用了分解反应
B. 乙中的集气瓶内a导管短、b导管长
C. 丙中的能防止倒吸
D. 丁也可以用于制备氨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A项正确;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应短进长出,即乙中的集气瓶内a导管短、b导管长,B项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氨气溶于水发生倒吸现象,可用以防止倒吸,C项正确;
D.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丁不能用于制备氨气,D项错误;
答案选D。
13. 闽盐集团晾晒海水获得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等。粗盐提纯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中试剂1为溶液,试剂2为溶液
B. “步骤Ⅰ”生成的沉淀也可在加完试剂3之后一次性过滤
C. “步骤Ⅱ”试剂3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D. “步骤Ⅱ”从滤液中获得精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
【分析】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溶液一定在溶液的前面,“步骤Ⅰ”中试剂1为溶液,试剂2为溶液,最后用稀盐酸调pH。
【详解】A.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溶液一定在溶液的前面,“步骤Ⅰ”中试剂1为溶液,试剂2为溶液,A错误;
B.“步骤Ⅰ”生成的沉淀有硫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钡等,试剂3是稀盐酸,则稀盐酸会与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钡反应,则钙离子、镁离子和钡离子又会进入溶液中,B错误;
C.“步骤Ⅱ”试剂3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会引入硫酸根离子,C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则“步骤Ⅱ”从滤液中获得精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D正确;
故选D。
14.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有铜、氯、氢
B. 在图示的转化中,FeCl2、CuCl2未参与化学反应
C. 图示转化的总反应是2H2S+O22S+2H2O
D. 当回收得到1mol硫单质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改变的有铁、硫、氧,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有铜、氯、氢,故A正确;
B.在图示的转化中,FeCl2、CuCl2是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故B错误;
C.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硫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硫,图示转化的总反应是2H2S+O22S+2H2O,故C正确;
D.根据总反应2H2S+O22S+2H2O,硫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当回收得到1mol硫单质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D正确;
选B。
15.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部分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水样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只有
B. 经过实验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C. 水样中可能存在
D. 水样中可能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某无色水样,则不含有、,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均存在;故不存在、、,根据溶液电中性,则一定含有一种阳离子,即一定含有,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则氯离子可能来自于前面所加盐酸,而不一定是原溶液的,故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详解】A.因水样无色,则观察水样可以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A错误;
B.经过实验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不能确定是否有,B错误;
C.滴加硝酸银溶液之前加了盐酸,引入了,所以无法确定水样中是否含有,即水样中可能存在,C正确;
D.根据分析知,水样中一定存在,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16. 氮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及环境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是氮元素的氢化物,列举出氨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环境问题与氮的氧化物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层空洞 D.白色污染 E.温室效应
(3)汽车尾气中存在和,通过在排气管处加装催化剂,可以使其转化为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颈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气体的颜色变为红棕色,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装置C中盛有足量溶液,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④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
如果D中集气瓶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答案】(1)制冷剂 (2)A B
(3)
(4) ①. ②. BaCO3 ③. 作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氨气沸点高,易液化,故常作制冷剂;
【小问2详解】
A.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可导致酸雨,A符合题意;
B.光化学烟雾是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B符合题意;
C.臭氧空洞主要是氯氟烷烃的污染导致,C不符合题意;
D.白色污染是废塑料污染,D不符合题意;
E.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气体过量排放引起的,E不符合题意;
综上,故选A B ;
【小问3详解】
由信息可知生成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即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碳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装置B可作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装置C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装置D是集气装置,据此回答。
①C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即化学方程式是;
②木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物有二氧化碳,会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即白色沉淀为BaCO3;
③由分析知装置B作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
④硝酸受热易分解,所以氧气可能来自于其分解,即方程式为。
17. 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图1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示意图。图2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图2中M、N对应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溶液易变质,实验室检验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①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
②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装有溶液的球形干燥管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④装置c中的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替换,理由是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硫酸厂附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当注入标准状况下空气时,酸性溶液恰好褪色,停止实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 ①. CaSO4 2H2O、Na2SO4 10H2O ②. CuFeS2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已经变质
(3) ①. 具支试管 ②.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干扰SO2性质的检验 ③. 5SO2+2Na2S+2H2O=3S↓+4NaHSO3 ④. 不能 ⑤. 澄清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太低,难以除尽SO2
(4) ①. 5SO2+2+2H2O=5+2Mn2++4H+ ②. 1.4%
【解析】
【分析】较浓的硫酸与Na2SO3在装置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然后气体通入粘有湿润的pH试纸的具支试管中,看到试纸变为红色;通入品红溶液中,看到溶液褪色;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看到紫色褪去。然后加热具支试管,看到盛有品红溶液的小试管溶液又由无色变为红色,而具支试管内的酸性KMnO4溶液颜色不复原。SO2通入盛有Na2S溶液的干燥管中,看到溶液变浑浊,前面的鲜花变白,由于SO2具有毒性,不能随意排入大气,可根据其能够与碱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吸收,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小问1详解】
由图2可知,M、N分别代表+6价的和-2价的含硫元素的盐类物质,则在图1中,对应的是CaSO4 2H2O、Na2SO4 10H2O与CuFeS2
【小问2详解】
Na2SO3溶液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a2SO4,实验室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已经变质
【小问3详解】
①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具支试管;②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N2,此操作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干扰SO2性质的检验;③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Na2S+2H2O=3S↓+4NaHSO3;④SO2是有毒气体,为避免大气污染,在尾气排放前可根据SO2与碱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但不能使用澄清石灰水替换,这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很小,澄清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太低,难以除尽SO2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硫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5SO2+2+2H2O=5+2Mn2++4H+;则5SO2 ~ 2KMnO4,说明200 mL空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物质的量为n(SO2)=,则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
18. 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相关性质。
(1)该实验中A装置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D装置后接尾气吸收装置。下列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
(3)若将D与a相连,在E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化学式为_______。若向a处通入_______(填下列气体编号),在E中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A.Cl2 B.NO2 C.N2 D.CO2
(4)实验发现C中粉末完全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还产生一种单质气体。
①若红色固体为单质,实验后将C中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充分反应后红色固体有剩余,再加入下列的_______试剂,固体又可以继续溶解。
A.稀H2SO4 B.FeCl3溶液 C.FeCl2溶液 D.KNO3溶液
②已知Cu2O也为红色固体,反应前C中CuO质量为8g,反应后C中红色固体质量为6.8g,则C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②③ (3) ①. BaSO3 ②. AB
(4) ①.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 BD ③. 2NH3+4CuO2Cu+Cu2O+N2+3H2O
【解析】
【分析】利用装置A制取氨气,装置B中的碱石灰可以干燥氨气,装置C中CuO和氨气反应,装置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
【小问1详解】
该实验A装置中Ca(OH)2与NH4Cl共热生成CaCl2、NH3和H2O,则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小问2详解】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若将导管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所以①不可用;
②中用一倒扣于水面的漏斗可以防止氨气倒吸,可以用来吸收尾气;
③用一个安全瓶,烧杯中的水回流到安全瓶中,不会回流到反应装置中,可以用来吸收尾气;
④是一个密闭体系,容易由于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不可用;
综上所述,能用来吸收尾气的是②③。
【小问3详解】
将D与a相连,将氨气通入BaCl2溶液中,同时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SO2和NH3反应生成(NH4)2SO3,和BaCl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则该沉淀的化学式为BaSO3。若将氨气换成氯气或NO2,氯气有强氧化性,NO2溶于水生成的硝酸也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为,遇Ba2+能生成BaSO4沉淀;氮气和CO2不能氧化SO2,所以不能产生白色沉淀,故选AB。
【小问4详解】
C中粉末完全变红,可能为单质Cu,也可能为Cu2O,也可能为两者的混合物;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还产生一种单质气体,根据元素守恒,该单质气体为N2。
①将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S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只有浓硫酸能和铜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了,此时溶液中有H+,再加入KNO3溶液,酸性溶液中的有强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Cu2+,FeCl3中的Fe3+也能和铜反应:2Fe3++Cu=2Fe2++Cu2+,加入稀硫酸和FeCl2溶液不能和铜继续反应,故选BD。
②反应前C中CuO质量为8g,物质的量为0.1mol,若反应后全部转变为Cu,则0.1molCu的质量为6.4g,若反应后全部转化为Cu2O,则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7.2g,所以反应后6.8g固体中既有铜,也有Cu2O,设铜的物质的量为x,Cu2O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64x+144y=6.8,x+2y=0.1,可求出x=0.05mol,y=0.025mol。则CuO、Cu、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1,若4molCuO参加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则有2molNH3参加反应,生成1molN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4CuO2Cu+Cu2O+N2+3H2O。
19. 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若A是淡黄色固体,C、D是氧化物,C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若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且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A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D物质具有两性,②、③反应均要用强碱溶液,④反应时通入过量的一种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C、D为钠盐,两种物质中除钠、氧外的元素为同一主族,且溶液均显碱性。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A是淡黄色固体,C、D是氧化物,且C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A为S,C为SO2,B为H2S,D为SO3,所以 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若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且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判断为NO、NO2,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A是大气主要成分,推断A为N2,B为NH3,反应③NH3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D物质具有两性,②③反应均要用强碱溶液,④反应是通入过量的一种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A为Al,B为Al2O3,C为Na[Al(OH)4],D为Al(OH)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若A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则A为Si,C、D为钠盐,两种物质中钠、氧外的元素为同一主族,且溶液均显碱性,与硅同主族的元素为碳,则B为SiO2,C为Na2SiO3,D为Na2CO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