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广州深圳除外)3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广州深圳除外)
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2023 年 “世界环境日” 中国的主题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
A.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节约用水用电
C.直接排放工厂废气 D.填埋废旧电池
2.(3分)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3.(3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使用 B.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C.植物光合作用 D.鸡蛋变臭
4.(3分)“胜哥”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点所示溶液成酸性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图中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和
5.(3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小科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反应中的白磷要足量,目的是消耗尽集气瓶内的O2避免实验误差
B.在t1时刻后,集气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的产物所致
C.在t1-t3这段时间内,集气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D.t3时刻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体积变大
6.(3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7.(3分)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属于金属元素 B.氯的元素符号是Cl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Cl-有17个电子
8.(3分)学习化学就是要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有关化学核心素养的选项正确的是(  )
A.宏观与微观:金刚石与石墨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相差较大,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变化与守恒: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模型与推理: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探究与创新: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9.(3分)某种玉石的主要成分是NaAlSi2O6。关于NaAlSi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该物质属于碱类
C.该物质中含有三种金属元素
D.该物质中钠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6
10.(3分)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B.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C.混合物:空气、石油、碳酸钙
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硅、铁、铝
11.(3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正在观看《氧气的制取与收集》化学视频,“胜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保持乙试管中气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模型是( )
A. B. C. D.
12.(3分)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其标尺的刻度线,再将氯化钠加到左盘
B.如果量筒读数时仰视,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大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液、贴标签等步骤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13.(3分)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此时将火柴靠近管口处,再迅速移开火柴,火柴立即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管口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完全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等
14.(3分)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有毒气体,在排气管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空气污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丁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15.(3分)加工面食时常加入膨松剂,其作用是产生气体使面食蓬松柔软。碳酸氢铵(NH4HCO3)和轻质碳酸钙(CaCO3)可做膨松剂。
①面团发酵会产生有机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过量添加NH4HCO3膨松剂,对人体有害
B.未经发酵的面团蒸做馒头时,可用轻质CaCO3作膨松剂
C.轻质CaCO3作膨松剂,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D.相同质量的NH4HCO3比轻质CaCO3的蓬松效果更佳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共55分)
16.(7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自今年8月份同安持续高温少雨,城乡供水量屡破历史纪录。回答与水有关的问题.
(1)(1分)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
(2)(1分)下列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填编号).
A.湖水 B.雨水 C.蒸馏水 D.地下水
(3)(2分)生活中可以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4)(1分)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1分)从水的变化看: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微观区别是   。
(6)(1分)爱惜水资源,应从我做起。请举出一个节约用水的事例:   
17.(8分)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2分)I.图1为小明自制的简易净水器。
装置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   作用,活性炭是因为具有   结构而具有吸附性;
(2)(2分)天然水经图1装置净化后,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是   ,在生活中我们常采用   的方法使之达到饮用标准。
(3)(2分)Ⅱ.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图2),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煤、石油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它们都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2分)燃烧煤不仅会引发酸雨,还可能释放有毒气体,请写出煤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提高煤的利用率,除了可以鼓入更多氧气,还可以   (填一种即可)。
18.(10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二氧化碳这一部分内容时做了如下实践活动:
(1)(1分)【实践一】学习“碳中和”原理
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写一条即可)。
(2)(1分)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   ;②增加二氧化碳消耗。
(3)(1分)青少年也应积极助力低碳,你的做法是   (答一点即可)。
(4)(1分)【实践二】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化学视频后,小科动手制取了三瓶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性质实验。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1分)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式解释)。
(6)(2分)B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依据此实验,生活中可利用二氧化碳进行   。
(7)(2分)C所示实验中,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填序号)。发生的反应为   (用文字表达式解释)。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8)(1分)小科做C所示实验时,未观察到白色沉淀。
他们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如下: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助燃,溶于水显酸性。若C实验无白色沉淀生成是由于盐酸的浓度过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若用这样的二氧化碳做A、B所示实验时,   (填序号)。
①A实验中紫色小花不变红
②A实验中紫色小花仍能变红
③B实验现象无异常,仍与原来一样
19.(10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写出仪器名称:为   。
(2)(2分)实验室用加热混有的固体制取,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前后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选填“有”或“无”改变。
(3)(3分)实验室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气体从   填长管或短管通入。
(4)(4分)实验室制取可选用装置   收集,点燃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0.(10分)已知:①NH4HCO3在 40℃受热易分解;
② ,
③20℃时,NaHCO3、NH4HCO3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NaHCO3 NH4HCO3
溶解度/g 9.6 21
(1)(3分)在 20℃时,称取 15g NH4HCO3加入 50mL 水(水的密度为 1g/mL)中,充分溶解,得到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只列计算式),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选填字母编号)。
(2)(3分)将(1)中配制的溶液平均分为 2 等份,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 NaCl 固体,则最终析出 NaHCO3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1 位),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4分)为探究(2)中 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以下几组实验(其中 T1<T2<T3):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NaHCO3产率/%
a T1 60 86.8
b T1 120 92.1
c T2 60 X
d T2 120 92.5
e T3 60 85.3
f T3 120 85.6
①实验 a 和 b 的结论是   ;
②表格中 X 的数值可能是   (选填字母编号);
A.85.8 B.86.8 C.89.4 D.92.6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T3℃时碳酸氢钠的产率比 T1℃和 T2℃时都低,据此推测 T3≥   。
21.(10分)市面上有一种网红瓜果清洗剂“苏样盐”,其组成成分为和。为测定“苏打盐品”中的含量,“拉瓦锡”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
(1)(2分)【实验准备】
的稀盐酸需用    的浓盐酸进行稀释。
(2)(2分)【数据分析】
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
(3)(4分)【定量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4)(2分)【交流反思】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呈    选填“酸”“中”“碱”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产生白色污染。A答案不符合;
B、节约用水用电,可以保护环境。B答案符合;
C、直接排放工厂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C答案不符合;
D、填埋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D答案不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知识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作钻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作钻头。
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火药使用过程中,火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洗掉粘在试管壁上的碘,是因为碘能溶解在酒精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鸡蛋变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解:根据pH值的变化图示分析可知,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由小于7到二者刚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剩时,,溶液呈碱性。
A、图中点的pH=7,故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呈中性的氯化钠,故所示溶液成酸性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点表示盐酸早已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大量剩余,溶液呈碱性,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图中点表示氢氧化钠过剩,故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和,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a点的pH=7,溶液呈中性来解答;
B、根据图示分析,溶液的pH值由小于7变成等于7,到大于7来解答;
C、根据b点的pH值大于7,氢氧化钠过剩来解答;
D、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b点是氢氧化钠过剩,那么b点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来解答。
5.【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的白磷要足量,目的是消耗尽集气瓶内的O2,避免实验误差,故正确;
B、在t1时刻后,集气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致,故错误;
C、在t1-t3这段时间内,压强减小,因为集气瓶内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故错误;
D、t3时刻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气体体积变小,故错误;
故选:A。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据此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氯属于非金属元素。A答案错误;
B、氯的元素符号是Cl。B答案正确;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C答案错误;
D、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有18个电子。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间的为元素名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化合价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是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性质相差较大,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元素,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比如硫酸铜中,铜元素显正价,硫元素也显正价,只有氧元素显负价,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不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无法利用压强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C、根据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来分析;
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无法利用压强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来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NaAlSi2O6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1)+(+3)+2x+(-2)×6=0,解答x=+4;故A说法正确;
B、根据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而NaAlSi2O6不属于碱类;故B说法错误;
C、根据该物质中含有2种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NaAlSi2O6中钠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23:(16×6)=23:96;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B、根据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C、根据该物质中含有2种金属元素,进行解答;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黄铜、青铜属于合金,氧化铜属于金属的氧化物,不属于合金;B.干冰(固态)、二氧化锰()、氧化铁()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均为氧化物;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组成;碳酸钙仅是一种物质;D.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硅、铝、铁、钙等。
【分析】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不能由一个化学式写出来;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硅、铝、铁、钙等。
11.【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所以乙试管中气体是氧气。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保持乙试管中气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模型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持乙试管中气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
A、使用游码时应左侧对其标尺的2.5g刻度线,再将氯化钠加到左盘 ,A不符合题意;
B、 如果量筒读数时仰视页面,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偏大,从而使质量分数偏小,B不符合题意;
C、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需要通过计算算出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所需水的体积,然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并量取水,然后在烧杯里进行溶解,溶解完成后再转移到相应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备用,C符合题意;
D、溶解时使用玻璃棒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不符合题意;
【分析】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
B、量取水时应该平视凹液面,仰视会造成量取结果偏大,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根据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解答;
D、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进行解答;
13.【答案】A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不变,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A符合题意;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管口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B不符合题意;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C不符合题意;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故火柴完全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热胀冷缩时变化的是微粒之间的空隙,其微粒自身大小不变。
14.【答案】A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示中所给反应信息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参与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2:2=1:1,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D、丁为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图示中所给分子个数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酸雨是硫、氮氧化物造成的分析。
15.【答案】A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过量添加碳酸氢铵膨松剂,会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A答案不正确;
B、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未经发酵的面团蒸做馒头时,可以用碳酸钙做膨松剂。B答案正确;
C、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轻质碳酸钙做膨松剂,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C答案正确;
D、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铵比轻质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多,所以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铵比轻质碳酸钙的蓬松效果更好。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分析;
D、根据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铵比轻质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分析。
16.【答案】(1)H2O
(2)C
(3)肥皂水;煮沸
(4)A
(5)NaCl+H2ONaOH + H2 + Cl2
(6)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化学式为H2O。
(2)湖水、雨水、地下水都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填:C。
(3)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以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微观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发生改变,水蒸发时分子不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水电解时水分子改变,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6)节约用水的做法有洗菜水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
【分析】(1)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
(2)根据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分析;
(3)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和降低水硬度的方法分析;
(4)根据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分析;
(5)根据水蒸发和水电解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微观区别在于分子是否改变分析;
(6)根据一水多用可节约用水分析。
17.【答案】(1)过滤;疏松多孔
(2)没有消毒杀菌;煮沸
(3)不可再生;混合物
(4);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小卵石、石英砂分别堆积在一起,利用剩余的缝隙对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起过滤作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故答案为:过滤;疏松多孔;
(2)图1装置没有对水进行消毒杀菌,因而不能直接饮用: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且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没有消毒杀菌;煮沸;
(3)煤和石油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它们中物质成分不单一,均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混合物;
(4)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因此煤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为了提高燃料利用率,一是鼓入更多氧气,二是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1)根据净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碳燃烧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
(3)骑自行车上学(合理即可)
(4)
(5)
(6)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灭火
(7)①③;
(8)②③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则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②增加二氧化碳消耗;
(3)青少年也应积极助力低碳,做法是:骑自行车上学;
(4)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表达式为;
(5)紫色干花用水喷过,再放入二氧化碳就会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表达式为;
(6)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则B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据此实验可分析得知,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灭火;
(7)C所示实验中,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①软塑料瓶变瘪;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①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表达式为;
(8)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也会使紫色石蕊变红,A实验中的紫色小花仍然会变红;实验C中塑料瓶会变瘪,但是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可能不变浑浊,因为氯化氢会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B实验现象无异常,仍与原来一样。
故答案为:②③。
【分析】(1)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实现碳中和的途径分析;
(3)根据中学生可以骑车上学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分析;
(6)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7)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分析;
(8)根据氯化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氯化氢会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
19.【答案】(1)试管
(2)B;有
(3);长管
(4)或;检验纯度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
(1)、第1空: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
(2)、第1空: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发生装置选B;
第2空:氯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有氧气生成,固体质量减少,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改变;
(3)、第1空:实验室选取CaCO3和HCl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第2空:浓硫酸干燥气体,应该长管进,短管出;
(4)、第1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法和排水法收集,故选E或者F;
第2空:因为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分析】
(1)、第1空: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进行解答;
(2)、第1空:氯酸钾制氧气,因为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选择加热固体的装置;
第2空: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总固体质量会减少,结合催化剂的性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催化剂在混合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会改变;
(3)、第1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取的药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第2空:浓硫酸干燥气体,应该长管进,短管出;
(4)、第1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法和排水法收集;
第2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20.【答案】(1)饱和;;AD
(2)3.2g;
(3)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时间越长,NaHCO3产率越高;C;40℃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在20℃,NH4HCO3的溶解度为21g,在20℃时,称取15gNH4HCO3加入 50mL 水(水的密度为 1g/mL)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0.5g,故得到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AD;
故答案为:饱和;;AD;
(2)将(1)中配制的溶液平均分为 2 等份,则每一份中的NH4HCO3质量为5.25g(),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 NaCl 固体,NH4HCO3与NaCl 反应生成氯化铵、碳酸氢钠,设反应生成NaHCO3的质量为m:
,m5.6g
故最终析出NaHCO3的质量为:5.6g;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NH4HCO3与HCl 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3.2;;
(3)①实验a和b中,反应温度相同,而反应时间不同导致碳酸氢钠的产率也不同,故实验a和b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时间越长,NaHCO3产率越高;
②由实验b、d和f,可知在反应时间相同时,反应温度上升的过程,NaHCO3产率先升高再下降(下降是因为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 ),因此,T2℃时比T3℃和T1℃时导致NaHCO3产率更高,因此表中X的值高于86.8,由实验a、c和e,也符合这一规律,又由实验a和b、e和f可知,反应温度相同时,反应时间越长,NaHCO3产率越高,因此表中X的值低于92.5,故表格中 X 的数值可能是:C;
③由题意给出的信息可知,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故据此推测 T3≥40℃;
故答案为:①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时间越长,NaHCO3产率越高;
②C;
③40℃。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表中的实验信息做对比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表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总结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1.【答案】(1)30
(2)
(3)56%
(4)酸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将浓盐酸稀释,进行稀释前后HCl的质量不变,故150g 7.3%的稀盐酸需用30g 36.5%的浓盐酸进行稀释;
故答案为:30;
(2)“苏打盐品”中NaHCO3可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不变,故上述实验中产生的CO2气体质量为8.8g;
故答案为:8.8g;
(3)“苏打盐品”中NaHCO3可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NaHCO3的质量为m
,m=16.8g
则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56%
(4)设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为n
,n=7.3g
加入150g 7.3%稀盐酸中的HCl的质量为:
10.95g>7.3g,则稀盐酸有剩余,故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呈酸性;
故答案为:酸。
【分析】(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及化学计量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5.0(45.0%)
主观题(占比) 55.0(55.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5(71.4%)
主观题(占比) 6(28.6%)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5(71.4%) 45.0(45.0%)
非选择题 6(28.6%) 55.0(55.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1.4%)
2 容易 (19.0%)
3 困难 (9.5%)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酸碱盐的应用 3.0(3.0%) 15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0.0(10.0%) 18
3 物质的溶解 3.0(3.0%) 12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7.0(7.0%) 16
5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0.0(10.0%) 18
6 绿色化学 3.0(3.0%) 1
7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10.0(10.0%) 20
8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3.0(3.0%) 9
9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3.0(3.0%) 13
10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10.0(10.0%) 21
11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3.0(3.0%) 14
1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10.0(10.0%) 20
1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3.0(3.0%) 3
14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10.0(10.0%) 18
15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3.0(3.0%) 7
1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0(20.0%) 18,19
17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3.0(3.0%) 14
1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0.0(10.0%) 19
19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3.0(3.0%) 14
20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0(3.0%) 10
2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3.0(13.0%) 8,21
22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3.0(3.0%) 9
23 纯净物和混合物 18.0(18.0%) 10,16,17
24 电解水实验 3.0(3.0%) 11
25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20.0(20.0%) 20,21
26 硬水与软水 7.0(7.0%) 16
27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10.0(10.0%) 19
28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6.0(6.0%) 5,8
29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8.0(8.0%) 17
30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6.0(6.0%) 4,10
31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3.0(3.0%) 8
3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10.0(10.0%) 20
33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3.0(3.0%) 15
34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7.0(7.0%) 16
35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0.0(10.0%) 20
36 化学反应的实质 7.0(7.0%) 16
37 基础知识点归纳 3.0(3.0%) 2
38 水的净化 8.0(8.0%) 17
39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3.0(3.0%) 10
40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10.0(10.0%) 21
4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3.0(3.0%) 12
42 二氧化碳的用途 10.0(10.0%) 18
43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0.0(10.0%) 21
4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3.0(3.0%) 4
45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8.0(8.0%) 17
46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0(3.0%) 6
47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3.0(3.0%) 8
48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10.0(10.0%) 19
49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10.0(10.0%) 19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泰安二模]2023年泰安市高三二轮检测(2024.04)语文

下一篇:[泰安二模]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高三二轮检测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