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下列传统技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刺绣 B. 石雕 C. 剪纸 D. 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2. 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而不是油脂,故选项错误。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而不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而不是无机盐,故选项错误。故选B。
3.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器物硕大,工艺复杂,堪称我国青铜艺术史上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其制作材料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C。
4.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作产品稳产保供。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NO3 B. CO(NH2)2
C. K2CO3 D. Ca3(PO4)3
【答案】A
【解析】
【详解】A、KN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
B、CO(NH2)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C、K2C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D、Ca3(PO4)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故选:A
5. 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可选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来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故选A.
6. 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 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 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详解】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B不正确;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能防止发生爆炸,故C正确;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能防止发生燃烧、爆炸,故D正确。故选B。
7. 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
A. 使用浓硫酸干燥O2
B. 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 利用氨水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使用浓硫酸干燥O2,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符合题意;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D、利用氨水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是因为氨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特色之一是“智能”,智能电子产品的触摸屏制作离不开铟,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铟元素有49种原子 B. 铟元素的名称是In
C. 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 铟原子质量为114.8g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9,表示原子序数为49,不是表示铟元素有49种原子,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铟元素的元素符号是In,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9,表示原子序数为49,原子序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9,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错误。
故选C。
9. 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 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 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 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故100g水中不能溶解40g NaCl,错误;
B.没有确定的溶液质量,不能判断 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多少,错误;
C. 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故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D. 3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故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氯化钠大于硝酸钾,则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正确。
故选D。
10.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潜心专研,反复摸索,在第191次实验时终于获得成功,研制出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微观:青蒿素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B. 宏观: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质量观: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D. 转化观:青蒿素可以由青蒿酸(化学式为C15H22O2)合成,青蒿素比青蒿酸多3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青蒿素分子比每个青蒿酸分子多3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水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天然气。
(一)天然气可以作能源,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两种氧化物,是较清洁能源。
(二)利用天然气重整的方法可以获取氢气,一种原理为,。
(三)天然气以及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甚至现在使用最广泛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以燃料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四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冰、干冰、可燃冰,虽外观相似,但却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____,由可燃冰释放出的天然气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天然气重整制氢原理的两个反应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_____。
(4)天然气重整制氢存在的弊端是_____。
(5)燃料电池是将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6)电解质KOH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填名称)。
(7)燃料电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热量,所用散热片通常为铝合金,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 ②. 混合物
(2)
(3)氧元素##O (4)CO2与H2混合需分离(合理即可)
(5)化学 (6)氢氧根离子
(7)铝合金有良好的导热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冰(固态的水)、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可燃冰,虽外观相似,但却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天然气,由可燃冰释放出的天然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甲烷和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过程中,碳元素从-4价变为+2价,氢元素从+1价变为0价,氧元素化合价不变;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过程中,碳元素从+2价变为+4价,氢元素从+1价变为0价,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故然气重整制氢原理的两个反应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氧元素;
【小问4详解】
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天然气重整制氢,得到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存在的弊端是CO2与H2混合还需分离(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小问6详解】
电解质KOH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
【小问7详解】
燃料电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铝合金有良好的导热性,则所用散热片通常为铝合金。
12.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化学物质。以下实验都使用了水,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I.利用实验A、B探究物质组成
根据实验A回答:
(1)检验b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
(2)下图为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补全反应后的微粒_____(画出微粒),依据的原则是___。
(3)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根据实验B回答:
(4)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5)实验所用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若红磷将其中O2全部耗尽,则应使用红磷的质量最少为________mg。(实验条件下,O2密度约为1.4g/L)
Ⅱ.利用实验C可以探究微粒性质
(6)向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约占玻璃管容积的1/2,再滴入无水酒精充满玻璃管,颠倒数次。根据现象,得出微粒的性质是___。
Ⅲ.探究燃烧条件
(7)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Ⅳ.利用实验E、F探究能量变化
根据实验E回答:
(8)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会___(填“吸热”或“放热”)。
根据实验F回答:
(9)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利用这一性质生石灰可以作_____。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O2
(2) ①. ②.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3)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4)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5)54.25 (6)微粒之间有间隔
(7)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8)吸热 (9) ①. ②. 干燥剂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由图像可知,a管中的气体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为2:1,则b管为氧气,a管为氢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则a管连接电源的负极;b管产生的是氧气,氧气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b管活塞,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小问2详解】
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补全为:。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小问3详解】
由电解水得出的结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小问4详解】
该实验为验证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红磷将瓶中空气消耗完,产生压差,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小问5详解】
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集气瓶中的氧气质量为:mg,设使用的红磷的质量最少为x,则
,,x=54.25mg。使用的红磷的质量最少为54.25mg。
【小问6详解】
实验观察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能相互进入对方的间隔中,导致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小问7详解】
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的两个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小问8详解】
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瓶内压强减小,即物质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反应吸热。
【小问9详解】
①生石灰和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钙,故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方程式可以吸收水生成氢氧化钙,故可做干燥剂。
13. 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识铁】
小组同学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认识铁的性质:
(1)实验一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燃烧后,黑色固体溅落瓶底。为了验证黑色固体中仍含有铁粉,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
(3)实验二利用铁的化学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不选择其他试剂的原因是____。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硫酸锌溶液
【制铁】
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得到铁合金。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小阳同学提出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 于是,他模拟工业炼铁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装置A的硬质试管中;另一份放入装置B的硬质玻璃管中。
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5)在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先____(填“通CO”或“加热”);
(6)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装置B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
(7)结束时,装置B的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固体全部变黑,装置A的硬质试管中仍有红棕色固体。因而他认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____,不易完全反应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重要原因。
【用铁】
林则徐修筑洪泽湖大堤时,将砂浆、铁镉和条石黏合在一起,使大堤固若金汤。
(8)铁镉是合金,可以筑坝的原因是_____。
(9)砂浆中的熟石灰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护铁】
(10)为了防止铁栏杆生锈,经常在栏杆表面刷油漆,隔绝_____。
【答案】(1)
(2)将黑色固体研碎后加人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黑色固体中仍含有铁粉(合理即可)
(3) ①. B ②. 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气体,装置不密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锌与铁不反应
(4)
(5)通CO (6)处理尾气,防止CO逸出污染空气
(7)接触不充分(合理即可)
(8)硬度大 (9)
(10)氧气和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于铁能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验证方案为:将黑色固体研碎后加人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黑色固体中仍含有铁粉;
【小问3详解】
A、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不密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既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铁不如锌活泼,硫酸锌与铁不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小问4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为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在实验前要先通入CO;
【小问6详解】
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用酒精灯将其点燃处理;
【小问7详解】
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不易完全反应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重要原因;
【小问8详解】
铁镉是合金,可以筑坝的原因是此合金硬度大;
【小问9详解】
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10详解】
在铁栏杆上涂刷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制品生锈。
14. 小组同学对老师演示的趣味实验“化学红绿灯”兴趣浓厚,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是一种生物染色剂。在碱性条件下与空气成分或葡萄糖反应,会呈现不同颜色。pH不同颜色也不同。
【实验准备】
(1)量取20mL0.05%的靛蓝胭脂红溶液和10mL15%的葡萄糖溶液时,所用仪器为____。
(2)为满足碱性条件应使用NaOH溶液
序号 1 2 3 4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0.4 2 7.5 10
溶液变色 绿→紫→红→橙→黄 绿→红→黄 黄→红→黄 黄
变色总时间/s 106 43 34
pH pH<11.4 11.413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为了能观察到“红绿灯”的实验现象,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
②实验时需使用70mLNaOH溶液(密度约为1g/mL),实验台上有如图所示的NaOH溶液(密度约为1g/mL),为了达到实验效果,应从试剂瓶中取出____mLNaOH溶液。
【进行实验】
(3)向锥形瓶中加入准备好的三种试剂,振荡锥形瓶,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是因为空气中的____(填“O2”或“CO2”)氧化了靛蓝胭脂红。
(4)振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停止振荡,葡萄糖将靛蓝胭脂红还原,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交流讨论】
(5)实验进行过程中意外发现试剂瓶中出现了绿→紫→红→橙→黄的现象,小明认为是配制的NaOH溶液质量分数偏低,其原因是实验台上的NaOH溶液放置时间过长,已经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为了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6)小红认为NaOH溶液变质,不一定会影响溶液的碱性,其理由是___。若想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是否对“红绿灯”实验有影响,我们还应该知道的信息是_____。
【拓展延伸】
(7)“红绿灯”实验变色时间除了受NaOH溶液浓度影响外,还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是____。
【答案】(1)量筒和胶头滴管
(2) ①. 2% ②. 28
(3)O2 (4)戴橡胶手套或小心振荡
(5) ①. ②.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6) ①. 生成的碳酸钠也呈碱性 ②. 该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pH<11.4
(7)温度或靛蓝胭脂红溶液浓度或葡萄糖溶液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量取20mL0.05%的靛蓝胭脂红溶液和10mL15%的葡萄糖溶液时,所用仪器为量筒和胶头滴管(定容);
【小问2详解】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为了能观察到“红绿灯”的实验现象,即溶液颜色变化为绿→红→黄,则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2%;
②实验时需使用70mLNaOH溶液(密度约为1g/mL),实验台上有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密度约为1g/mL),为了达到实验效果,设应从试剂瓶中取出NaOH溶液的体积为x,则有70mL×1g/mL×2%=5%×x×1g/mL,解得x=28mL;
【小问3详解】
氧气具有氧化性,故向锥形瓶中加入准备好的三种试剂,振荡锥形瓶,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是因为空气中的O2氧化了靛蓝胭脂红;
【小问4详解】
振荡时应该注意小心振荡,防止液体溅出,或戴橡胶手套,防止药品溅到手上;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的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为了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即验证碳酸钠的存在,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含有碳酸钠,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小问6详解】
由于生成的碳酸钠也呈碱性,所以说NaOH溶液变质,不一定会影响溶液的碱性;
由表格数据可知,“红绿灯”实验中,使用NaOH溶液,pH范围为:11.4<pH<13,氢氧化钠的碱性比碳酸钠强,若想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是否对“红绿灯”实验有影响,还应该知道的信息是该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pH<11.4,观察是否出现对应的颜色变化;
【小问7详解】
“红绿灯”实验变色时间除了受NaOH溶液浓度影响外,还可能受温度或靛蓝胭脂红溶液浓度或葡萄糖溶液浓度的影响。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下列传统技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刺绣 B. 石雕 C. 剪纸 D. 酿酒
2. 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3.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器物硕大,工艺复杂,堪称我国青铜艺术史上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4.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作产品稳产保供。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NO3 B. CO(NH2)2
C. K2CO3 D. Ca3(PO4)3
5. 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 B. C. D.
6. 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 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 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7. 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
A. 使用浓硫酸干燥O2
B. 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 利用氨水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8. 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特色之一是“智能”,智能电子产品的触摸屏制作离不开铟,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铟元素有49种原子 B. 铟元素名称是In
C. 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 铟原子质量为114.8g
9. 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 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 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10.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潜心专研,反复摸索,在第191次实验时终于获得成功,研制出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微观:青蒿素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B. 宏观: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质量观: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D. 转化观:青蒿素可以由青蒿酸(化学式为C15H22O2)合成,青蒿素比青蒿酸多3个氧原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水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天然气。
(一)天然气可以作能源,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两种氧化物,是较清洁能源。
(二)利用天然气重整的方法可以获取氢气,一种原理为,。
(三)天然气以及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甚至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以燃料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四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冰、干冰、可燃冰,虽外观相似,但却具有不同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____,由可燃冰释放出的天然气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天然气重整制氢原理的两个反应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_____。
(4)天然气重整制氢存在的弊端是_____。
(5)燃料电池是将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6)电解质KOH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填名称)。
(7)燃料电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热量,所用散热片通常为铝合金,原因是____。
12.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化学物质。以下实验都使用了水,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I.利用实验A、B探究物质组成
根据实验A回答:
(1)检验b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
(2)下图为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补全反应后的微粒_____(画出微粒),依据的原则是___。
(3)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根据实验B回答:
(4)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5)实验所用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若红磷将其中O2全部耗尽,则应使用红磷的质量最少为________mg。(实验条件下,O2密度约为1.4g/L)
Ⅱ.利用实验C可以探究微粒性质
(6)向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约占玻璃管容积的1/2,再滴入无水酒精充满玻璃管,颠倒数次。根据现象,得出微粒的性质是___。
Ⅲ.探究燃烧条件
(7)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Ⅳ.利用实验E、F探究能量变化
根据实验E回答:
(8)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会___(填“吸热”或“放热”)。
根据实验F回答:
(9)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利用这一性质生石灰可以作_____。
13. 铁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识铁】
小组同学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认识铁的性质:
(1)实验一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燃烧后,黑色固体溅落瓶底。为了验证黑色固体中仍含有铁粉,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
(3)实验二利用铁的化学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不选择其他试剂的原因是____。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硫酸锌溶液
【制铁】
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得到铁合金。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小阳同学提出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 于是,他模拟工业炼铁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装置A的硬质试管中;另一份放入装置B的硬质玻璃管中。
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5)在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先____(填“通CO”或“加热”);
(6)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装置B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
(7)结束时,装置B的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固体全部变黑,装置A的硬质试管中仍有红棕色固体。因而他认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____,不易完全反应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重要原因。
【用铁】
林则徐修筑洪泽湖大堤时,将砂浆、铁镉和条石黏合在一起,使大堤固若金汤。
(8)铁镉是合金,可以筑坝的原因是_____。
(9)砂浆中的熟石灰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护铁】
(10)为了防止铁栏杆生锈,经常在栏杆表面刷油漆,隔绝_____。
14. 小组同学对老师演示的趣味实验“化学红绿灯”兴趣浓厚,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是一种生物染色剂。在碱性条件下与空气成分或葡萄糖反应,会呈现不同颜色。pH不同颜色也不同。
【实验准备】
(1)量取20mL0.05%的靛蓝胭脂红溶液和10mL15%的葡萄糖溶液时,所用仪器为____。
(2)为满足碱性条件应使用NaOH溶液
序号 1 2 3 4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0.4 2 7.5 10
溶液变色 绿→紫→红→橙→黄 绿→红→黄 黄→红→黄 黄
变色总时间/s 106 43 34
pH pH<114 11.413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为了能观察到“红绿灯”的实验现象,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
②实验时需使用70mLNaOH溶液(密度约为1g/mL),实验台上有如图所示的NaOH溶液(密度约为1g/mL),为了达到实验效果,应从试剂瓶中取出____mLNaOH溶液。
【进行实验】
(3)向锥形瓶中加入准备好的三种试剂,振荡锥形瓶,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是因为空气中的____(填“O2”或“CO2”)氧化了靛蓝胭脂红。
(4)振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停止振荡,葡萄糖将靛蓝胭脂红还原,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交流讨论】
(5)实验进行过程中意外发现试剂瓶中出现了绿→紫→红→橙→黄的现象,小明认为是配制的NaOH溶液质量分数偏低,其原因是实验台上的NaOH溶液放置时间过长,已经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为了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6)小红认为NaOH溶液变质,不一定会影响溶液的碱性,其理由是___。若想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是否对“红绿灯”实验有影响,我们还应该知道的信息是_____。
【拓展延伸】
(7)“红绿灯”实验变色时间除了受NaOH溶液浓度影响外,还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是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高考化学考前押题卷(浙江专用)(考试版)(含解析)

下一篇:湖北省2024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