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4月份(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30分。第1-10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全部选出,并将所选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漏选得1分,空白、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有关化学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尔顿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 拉瓦锡提出原子-分子论
C.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D.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2.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其中SO、Na+、Cl-的个数比为3:5:1,下列离子可能存在于该溶液中的是
A. K+ B. Ba2+ C. Fe3+ D. OH-
3. 下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A. B.
C. D.
4. 向某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如果有铁,滤液一定由蓝色变成无色
B. 滤渣中如果有铜,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
C. 滤渣质量一定比加入的铁粉质量更大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5. 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释放出氯原子,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B. 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
C. 该转换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O33O2
D. 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命,臭氧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6. 某密闭容器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值为12
B. 丁可能属于单质
C. 当甲为2g时,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6g
D. t2时,丙的质量为6g,甲的质量大于8g
7.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某溶液中否含有SO 取样,滴加足量BaCl2,再滴加足量稀HNO3
B 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取样,燃烧
C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将气体通过装有Na2CO3溶液的洗气瓶,干燥
D 分离KNO3和NaCl固体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8. 向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
B. 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始终不变
C. 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始终相等
D. 反应可表示为Cu2++OH-=Cu(OH)2↓
9.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先观察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氯化钠溶液,1min后气球膨胀,8min后气球变得比加入氯化钠溶液前更瘪,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试管中的铁粉由黑色变成红褐色
B. 该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C. 氯化钠溶液加快了铁的锈蚀
D. 证明了铁的锈蚀需要氧气和水的参与
10. 非整比化合物如Fe0.9O、PbO1.9等,是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很大的科技价值。利用Fe0.9O的某转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转换过程中Fe0.9O起催化作用
B. Fe0.9O中+3价铁与+2价铁的原子个数比为2:7
C. Fe3O4化学式可改写为FeO Fe2O3
D. 该转换能转化利用CO2,助力碳中和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6题,共70分。注意事项: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试卷相应的空格上。答案不得写在密封线内。
11. 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里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对金属钠开展如下实验:
(1)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看到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随后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这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盛有适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培养皿中,观察到钠迅速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地响声,溶液变为红色。
①钠迅速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证明反应放出热量,还证明_______。
②“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地响声”的原因是_______。
③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为避免空气对钠的影响,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往大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和煤油,静置分层,然后将1粒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立即夹紧弹簧夹。观察到液体中有气泡生成;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CuSO4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最终完全消失;下层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①钠水和煤油三种物质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②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迅速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从燃烧的角度看,试管中的煤油没有被点燃,能确定的因素是_______。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
(2)t1℃时,将甲、乙、丙饱和溶液升温到t2℃,升温后甲、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___乙(填“>”、“<”或“=”)。
(4)t2℃时,将a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重新达到饱和,需加入甲的质量为_______g。
(5)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比为_______。
13. 水产养殖中常用过氧化钙(CaO2)作供氧剂。CaO2 8H2O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乙醇,且不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加热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实验室可用碳酸钙制取CaO2 8H2O,再经脱水制得CaO2,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 H2O+6H2O=CaO2 8H2O↓+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反应要在低温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乙醇洗”的目的是_______,烘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过氧化钙能作为水产养殖中的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钙在水中会缓慢放出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水产养殖中用的CaO2常含有杂质CaO,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会随CaO含量的增加而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FeSO4和FeCl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I.Fe3+会与Fe反应,生成Fe2+;
II.Fe2+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成Fe3+;
III.Fe2+遇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为防止FeSO4溶液变质,应在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
(2)某市售补血剂的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 7H2O)。
①某同学将2.78克硫酸亚铁晶体溶于97.22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②已知人体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Fe3+,医生建议该补血剂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作用:取少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片维生素C,振荡,充分溶解后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补血剂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维生素C的作用是_______。
(3)氯化铁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3、FeCl2和CuCl2,从该废液中可回收铜,并获得FeCl3溶液,设计如图方案:
①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从滤渣a获得产品Cu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③物质X为单质,反应2为化合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④往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中加入m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若溶液质量增大ng,则生成Cu的质量为_______g(用m、n表示)。
1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用纯碱(Na2CO3)做日常生活中的去油污剂时,去油污效果与纯碱的用量、水的温度有关,于是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
将8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片,各涂抹0.5g植物油,分别浸泡在100g的下列试剂中,15分钟后取出,干燥,分别测定各玻璃片的去油污效果(去油污效果=×100%)。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温度 20℃ 20℃ 20℃ 20℃ 30℃ 30℃ 40℃ 40℃
试剂 水 1%Na2CO3溶液 5%Na2CO3溶液 10%Na2CO3溶液 水 10%Na2CO3溶液 水 10%Na2CO3溶液
去油污效果 5% 16% 20% 27% 60% 90% 75% 97%
(1)配制100g1%的Na2CO3溶液,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_______g。
(2)探究“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3)“探究温度和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设置实验①⑤⑦的目的是_______。
(4)对比实验④⑥⑧,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Na2CO3溶液pH影响
20℃时,用pH传感器测定不同浓度Na2CO3溶液的pH(如图1);
用pH传感器测定不同温度下10% Na2CO3溶液的pH(如图2)。
(5)根据图1数据,结合实验一,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6)Na2CO3溶液的温度升高,促进了水的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OOH-+H+;
同时也促进了碳酸根离子的水解∶CO+H2O_______+OH-。
已知:溶液中,H+的浓度越大,pH越小;
当H+浓度>OH-浓度时,溶液呈酸性,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当H+浓度<OH-浓度时,溶液呈碱性,OH-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①碳酸根离子水解的方程式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
②Na2CO3溶液的碱性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理由是_______;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原因是_______。
③20℃时,水的pH为7,当加热到80℃时,水的pH_______7(填“<”、“>”或“=”),此时水呈_______ (填“酸”、“碱”或“中”)性。
16. 由铁和另外一种金属(镁、铝、锌、铜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3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1g的氢气。则另外一种金属可能是_____。
17. 现有某纯碱(Na2CO3)样品,其中含有Na2CO359.89%、Na2O17.51%、NaOH22.60%。取8.85g该样品,溶于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计算得到固体的质量。(该小题要写出计算过程)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30分。第1-10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全部选出,并将所选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漏选得1分,空白、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有关化学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尔顿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 拉瓦锡提出原子-分子论
C.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D.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此选项错误;
B. 拉瓦锡最早得出空气由氮气、氧气组成,此选项错误;
C.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此选项正确;
D. 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其中SO、Na+、Cl-的个数比为3:5:1,下列离子可能存在于该溶液中的是
A. K+ B. Ba2+ C. Fe3+ D. OH-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溶液中、Na+、Cl-的个数比=3:5:1,,若为3n个,则Na+、Cl-个数分别为5n个与n个;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可能存在于该溶液中离子为阳离子,该阳离子电荷数=(3n×2+n×1)-5n×1=2n个。
A、若K+且为2n个,则A符合题意;
B、Ba2+与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共存。B不符合题意;
C、Fe3+在溶液中显黄色,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可能存在于该溶液中离子为阳离子。OH-是阴离子,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3. 下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压强增大,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不符合题意;
B、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内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C、关闭弹簧夹,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若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漏气,符合题意;
D、拉动注射器,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长颈漏斗下端出现气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向某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如果有铁,滤液一定由蓝色变成无色
B. 滤渣中如果有铜,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
C. 滤渣质量一定比加入的铁粉质量更大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根据活动性:Fe>Cu>Ag,Fe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Ag,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Cu。
【详解】A、滤渣中如果有铁,说明铁过量,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先后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溶质硝酸亚铁,滤液一定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A说法错误;
B、滤渣中如果有铜,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因为铜和硝酸银要反应,不能共存,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去216份质量的银,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故反应前后相比较滤渣质量一定比加入的铁粉质量更大,故C说法正确;
D、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Fe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Ag,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若Fe与硝酸银反应Fe不足,则滤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硝酸银和未反应的硝酸铜,故D说法正确;
故选BCD。
5. 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释放出氯原子,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B. 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
C. 该转换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O33O2
D. 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命,臭氧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将反应①×2后与②③相加后得到总反应为2O33O2,则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不变,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在整个过程中作催化剂,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故B正确;
C、将反应①×2后与②③相加后得到总反应为2O33O2,故C正确;
D、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命,但臭氧近地面层空气中超过一定量,对环境造成危影响,损害人体健康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C。
6. 某密闭容器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值为12
B. 丁可能属于单质
C. 当甲为2g时,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6g
D. t2时,丙的质量为6g,甲的质量大于8g
【答案】AC
【解析】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由图可知,甲反应后的质量增加,所以甲是生成物,生成了8g,乙反应后的质量增加,所以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丁反应后质量减少,所以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是10g,该反应是:丁→甲+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10g-8g=2g,则a=2+10=12;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12,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丁→甲+乙,丁是反应物,所以丁是化合物,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总质量,由图可知,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g+10g+6g=26g,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物丁在t1完全反应,则t2甲的质量和t1时相同,为8g,选项错误;
故选AC。
7.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取样,滴加足量BaCl2,再滴加足量稀HNO3
B 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取样,燃烧
C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将气体通过装有Na2CO3溶液的洗气瓶,干燥
D 分离KNO3和NaCl固体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取样,滴加足量,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则该溶液中不一定有,也有可能含有,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取样,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聚氯乙烯塑料,故选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除去中少量,将气体通过装有溶液的洗气瓶,与反应生成、、,但与溶液会反应生成,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分离和,因为两种物质都易溶于水,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8. 向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微粒是Cu2+、SO
B. 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始终不变
C. 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始终相等
D. 反应可表示为Cu2++OH-=Cu(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还有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中离子总数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显电中性,则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始终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B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Cu2++2OH-=Cu(OH)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先观察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氯化钠溶液,1min后气球膨胀,8min后气球变得比加入氯化钠溶液前更瘪,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试管中的铁粉由黑色变成红褐色
B. 该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C. 氯化钠溶液加快了铁的锈蚀
D. 证明了铁锈蚀需要氧气和水的参与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 铁粉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观察到试管中的铁粉由黑色变成红褐色,此选项正确;
B. 一段时间后气球发生膨胀,说明该变化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C. 氯化钠溶液加快了铁的锈蚀,此选项正确;
D. 该实验不能证明铁的锈蚀需要氧气和水的参与,此选项错误。
故选。
10. 非整比化合物如Fe0.9O、PbO1.9等,是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很大的科技价值。利用Fe0.9O的某转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转换过程中Fe0.9O起催化作用
B. Fe0.9O中+3价铁与+2价铁的原子个数比为2:7
C. Fe3O4的化学式可改写为FeO Fe2O3
D. 该转换能转化利用CO2,助力碳中和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物为CO2,生成物为C、O2,Fe0.9O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A正确;
B、设其中+3价铁原子的个数为x,则+2价铁原子的个数为0.9-x,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总价的代数和为0,则,解得x =0.2,则+3价铁与+2价铁的原子个数比为0.2:(0.9-0.2)=2:7,故B正确;
C、铁元素有+2、+3两种价态,设Fe3O4中FeO的个粒为m,Fe2O3的个数为n,则,得m=n=1,故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故C正确;
D、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在Fe0.9O催化下、太阳能产生高温反应生成碳单质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CO2C+O2,转化利用CO2,助力碳中和,故D正确。
故选ABCD。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6题,共70分。注意事项: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试卷相应的空格上。答案不得写在密封线内。
11. 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里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对金属钠开展如下实验:
(1)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看到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随后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这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盛有适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培养皿中,观察到钠迅速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地响声,溶液变为红色。
①钠迅速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证明反应放出热量,还证明_______。
②“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地响声”的原因是_______。
③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为避免空气对钠的影响,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往大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和煤油,静置分层,然后将1粒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立即夹紧弹簧夹。观察到液体中有气泡生成;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CuSO4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最终完全消失;下层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①钠水和煤油三种物质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②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迅速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从燃烧的角度看,试管中的煤油没有被点燃,能确定的因素是_______。
【答案】(1)钠##Na
(2) ①. 钠的熔点低 ②. 钠的密度比水小,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被点燃 ③. 2Na+2H2O=2NaOH+H2↑
(3) ①. 水、钠、煤油 ②. 缓冲压强,防止装置内压强过大冲开橡胶塞 ③. 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④. 2NaOH+CuSO4=Cu(OH)2↓+Na2SO4 ⑤. 煤油没有与氧气接触
【解析】
【小问1详解】
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这个反应中钠夺取了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小问2详解】
钠迅速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证明钠和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熔化了还证明钠的熔点低;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浮在水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发出嘶嘶地响声,说明钠和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气体是氢气,氢气被点燃发出嘶嘶地响声;
钠与水发生,产物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则有碱性物质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生成氢氧化钠,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小问3详解】
煤油浮在水上,说明煤油的密度比水小,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CuSO4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说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与水,所以钠水和煤油三种物质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水、钠、煤油;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所以长颈漏斗的作用缓冲压强,防止装置内压强过大冲开橡胶塞;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迅速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从燃烧的角度看,试管中的煤油没有被点燃,煤油是可燃物,钠和水反应放热,根据燃烧条件,能确定的因素是煤油没有与氧气接触;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
(2)t1℃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升温后甲、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___乙(填“>”、“<”或“=”)。
(4)t2℃时,将a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重新达到饱和,需加入甲的质量为_______g。
(5)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比为_______。
【答案】(1)丙 (2)乙>甲>丙
(3)< (4)
(5)23:23:2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丙的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问2详解】
t1℃时,将甲、乙、丙的溶解度:乙>甲=丙,此时形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将t1℃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质量分数不变,丙升温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升温后甲、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小问3详解】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都变小,都会析出晶体,形成t2℃时的饱和溶液,但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析出晶体质量大,造成此时甲的溶液质量小于与乙,t2℃时两者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形成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故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是甲<乙;
小问4详解】
t2℃时a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设升温至t3℃,重新达到饱和,需加入甲的质量为x,
【小问5详解】
设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量为1g,则甲中溶剂质量为:,乙中溶剂质量为:,丙中溶剂质量为:,溶剂的比为:
13. 水产养殖中常用过氧化钙(CaO2)作供氧剂。CaO2 8H2O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乙醇,且不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加热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实验室可用碳酸钙制取CaO2 8H2O,再经脱水制得CaO2,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 H2O+6H2O=CaO2 8H2O↓+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反应要在低温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乙醇洗”的目的是_______,烘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过氧化钙能作为水产养殖中的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钙在水中会缓慢放出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水产养殖中用的CaO2常含有杂质CaO,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会随CaO含量的增加而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①. NH4Cl ②. 防止过氧化氢及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受热分解以及浓氨水挥发
(2) ①. 过滤 ②. 用作氮肥
(3) ①. 除去固体表面粘附的NH4Cl等可溶物 ②. 除去固体表面的水 ③.
(4) (5)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a、2个Cl、24个H、2个N、10个O,反应后有1个Ca、16个H、10个O,则2X中有2个Cl、2个N、8个H,X中由于1个Cl、1个N、4个H,化学式为NH4Cl;
过氧化氢和氯化铵受热均会发生分解,该反应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其主要原因是防止过氧化氢及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受热分解以及浓氨水挥发;
【小问2详解】
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氯化钙和过氧化氢、氨水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和CaO2·8H2O,故该流程得到的副产品是氯化铵,氯化铵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小问3详解】
氯化钙和过氧化氢、氨水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和CaO2·8H2O,用“水洗”的目的是:除去固体表面粘附的NH4Cl等可溶物;
乙醇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乙醇洗涤”的目的是除去固体表面的水;
烘烤过程中CaO2·8H2O脱水,得到CaO2,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过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在过氧化钙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会随Ca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14.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FeSO4和FeCl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I.Fe3+会与Fe反应,生成Fe2+;
II.Fe2+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成Fe3+;
III.Fe2+遇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为防止FeSO4溶液变质,应在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
(2)某市售补血剂的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 7H2O)。
①某同学将2.78克硫酸亚铁晶体溶于97.22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②已知人体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Fe3+,医生建议该补血剂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作用:取少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片维生素C,振荡,充分溶解后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补血剂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维生素C的作用是_______。
(3)氯化铁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3、FeCl2和CuCl2,从该废液中可回收铜,并获得FeCl3溶液,设计如图方案:
①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从滤渣a获得产品Cu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③物质X为单质,反应2为化合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④往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中加入m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若溶液质量增大ng,则生成Cu的质量为_______g(用m、n表示)。
【答案】(1)Fe (2) ①. 1.52% ②. 使补血剂中的Fe3+转化成Fe2+
(3) ①. ②. 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溶解 ③. 过滤 ④. Cl2 ⑤. (m-n)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已知1:Fe3+会与Fe反应,生成Fe2+,为防止FeSO4溶液变质,应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化学式Fe;
【小问2详解】
①硫酸亚铁晶体溶于水形成硫酸亚铁体溶液,2.78克硫酸亚铁晶体溶于97.22g水中,形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取少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片维生素C,振荡,充分溶解后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硫酸铁中的Fe3+被维生素C转化成了Fe2+,所以维生素C的作用是:将补血剂中的Fe3+转化成Fe2+,促进铁的吸收;
【小问3详解】
①由信息:氯化铁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3、FeCl2和CuCl2,可知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方程式为:;
②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亚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经过滤得到的滤渣a中含有铁和铜,从中回收铜,可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酸将铁除去,根据反应2化合生成氯化铁可知,加入酸生成的盐为氯化亚铁,所以所加酸为盐酸,实验步骤为: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③反应②为物质X与氯化亚铁化合生成氯化铁,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物质X为氯气,化学式为:Cl2;
④往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中加入m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亚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增大n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固体减轻了ng,反应后固体铜的质量为(m-n)g。
1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用纯碱(Na2CO3)做日常生活中的去油污剂时,去油污效果与纯碱的用量、水的温度有关,于是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
将8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片,各涂抹0.5g植物油,分别浸泡在100g的下列试剂中,15分钟后取出,干燥,分别测定各玻璃片的去油污效果(去油污效果=×100%)。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温度 20℃ 20℃ 20℃ 20℃ 30℃ 30℃ 40℃ 40℃
试剂 水 1%Na2CO3溶液 5%Na2CO3溶液 10%Na2CO3溶液 水 10%Na2CO3溶液 水 10%Na2CO3溶液
去油污效果 5% 16% 20% 27% 60% 90% 75% 97%
(1)配制100g1%的Na2CO3溶液,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_______g。
(2)探究“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3)“探究温度和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设置实验①⑤⑦的目的是_______。
(4)对比实验④⑥⑧,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Na2CO3溶液pH的影响
20℃时,用pH传感器测定不同浓度Na2CO3溶液的pH(如图1);
用pH传感器测定不同温度下10% Na2CO3溶液的pH(如图2)。
(5)根据图1数据,结合实验一,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6)Na2CO3溶液的温度升高,促进了水的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OOH-+H+;
同时也促进了碳酸根离子的水解∶CO+H2O_______+OH-。
已知:溶液中,H+的浓度越大,pH越小;
当H+浓度>OH-浓度时,溶液呈酸性,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当H+浓度<OH-浓度时,溶液呈碱性,OH-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①碳酸根离子水解的方程式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
②Na2CO3溶液的碱性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理由是_______;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原因是_______。
③20℃时,水的pH为7,当加热到80℃时,水的pH_______7(填“<”、“>”或“=”),此时水呈_______ (填“酸”、“碱”或“中”)性。
【答案】(1)10 (2)②③④
(3)排除水对本实验的影响
(4)相同浓度时,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去油污效果越好
(5)相同温度时,碳酸钠溶液浓度越大,溶液的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溶液的去油污效果越好
(6) ①. ②. 减弱 ③. 根据图2,Na2CO3溶液显碱性,且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④. 随温度的升高,水的电离速率比碳酸根离子的水解速率更快,导致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OH-浓度降低,碱性减弱,pH减小; ⑤. < ⑥. 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为x,由于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所以100g×1%=x×10%,解得x=10g;
【小问2详解】
欲探究“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浓度就是变量,其他量都相同,因此需对比的实验是②③④;
【小问3详解】
“探究温度和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设置实验①⑤⑦的目的是排除水对本实验的影响 ;
【小问4详解】
对比实验④⑥⑧,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浓度时,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去污效果越好;
【小问5详解】
由实验一可得:温度相同时,碳酸钠溶液浓度越大,碳酸钠溶液去油污效果越好,由图1数据分析得出:温度相同时,碳酸钠溶液的浓度越大,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故相同温度时,碳酸钠溶液浓度越大,溶液的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溶液的去油污效果越好;
【小问6详解】
①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电离方程式,应遵循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前C、H、O原子个数分别为1,2,4,反应后C、H、O原子个数分别为0,1,1,故填:
②Na2CO3溶液的碱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理由是根据图2,Na2CO3溶液显碱性,且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原因是随温度的升高,水的电离速率比碳酸根离子的水解速率更快,导致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OH-浓度降低,碱性减弱,pH减小;
③20℃时,水的pH为7,当加热到80℃时,温度升高,促进了水的电离,H+的浓度变大,pH变小,故水的pH<7;但H+的浓度=OH-浓度,故此时水仍呈中性。
16. 由铁和另外一种金属(镁、铝、锌、铜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3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1g的氢气。则另外一种金属可能是_____。
【答案】铜##锌
【解析】
【分析】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反应中,铁和氢气的质量比为56:2=28:1,由铁和另外一种金属(镁、铝、锌、铜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3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1g的氢气,则另一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1g氢气时,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应大于30g。
【详解】铜不能和盐酸反应,生成1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28g,所以30g铁与铜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1g氢气,所以该金属可能是铜;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反应中,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24:2=12:1,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反应中,铝与氢气的质量比为54:6=9:1,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反应中,锌与氢气的质量比为65:2=32.5:1,即生成1g氢气时、镁、铝、锌的质量分别是28g、9g、32.5g,所以另外一种金属可能是铜或锌,故填铜或锌。
17. 现有某纯碱(Na2CO3)样品,其中含有Na2CO359.89%、Na2O17.51%、NaOH22.60%。取8.85g该样品,溶于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计算得到固体的质量。(该小题要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参加反应的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100g×7.3%=7.3g
设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x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Cl=2NaCl+H2O,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盐酸中的溶质与生成的氯化钠的关系为:
=
x=11.7g
答: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1.7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四校(八中、九中、十中、实验)2023-2024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