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阶段性诊断测试
化学试题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切活动皆课程”。下列校园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艺术节制作雕版画 B.劳动节修剪校园花草
C.消防演习点燃火堆 D.科技节用橡皮泥做分子模型
2.共享绿色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植树造林,为绿充“植” B.野外露营,不乱丢垃圾
C.合理设定室内空调温度 D.出门优先选择自驾汽车
3.“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食用蔬菜水果能补充维生素
B.可长期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
C.误服可溶性重金属盐会导致中毒
D.长期缺乏铁元素可能会引发贫血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溶液
C.检查气密性 D.测量pH值
5.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
B.发觉厨房燃气泄漏后,要立即开灯检查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高楼着火,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6.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B.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56g氧化镁
C.能量观: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元素观: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7.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和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钙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0
B.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C.钙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钙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8.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生石灰可作为食品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
C.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说明单质铁的活动性比单质铝强
D.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9.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将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稀盐酸中,测得滴加过程中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
B.P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3种
C.M点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P、M、N三点对应溶液的pH,最小的是N点
10.某无色溶液X是Mg(NO3)2溶液和MgCl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硫酸、Ca(OH)2溶液、AgNO3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的物质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A.甲一定是AgNO3溶液 B.乙一定是稀硫酸
C.丙可能是Ca(OH)2溶液 D.X一定是MgCl2溶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且无错选的得4分,只选一项且选对的得2分,至少有两个选项选对且无错选但未选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1.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都属于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8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aCl固体 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稀盐酸 H2SO4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C 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 KCl溶液 K2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P点表示在t1℃时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B.t2℃时,向50g水中加入50gKNO3粉末,充分溶解后可得到100g溶液
C.将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KNO3大于NaCl
D.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关系是KNO3小于NaCl
14.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蓝色
B.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c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一定减小
D.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单质Cu和单质Ag的混合物
15.烧杯中有9.8g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充分蒸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干得到的固体为硫酸镁
B.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C.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4.8g
D.原固体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g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要求从氢气、氧化铝、碳酸钾、氢氧化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①一种气体单质 。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
③一种可作化肥的盐 。
④一种不溶于水的碱 。
(2)化学如影随形,学习化学,认识生活。
①甘油,又名丙三醇(C3H8O3),是一种护肤品里常用的保湿剂。从物质分类来讲,丙三醇属于 (填“无机物”“有机物”之一)。每个丙三醇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
②保护我们牙齿的牙釉质,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化学式为Ca5(PO4)3OH。根据化学式判断,羟基磷酸钙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③下列有关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序号之一)。
A.将自来水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去除冰箱异味
C.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去除油污
D.食醋能与不锈钢、铁锈、食盐、纯碱等物质反应
④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图是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的示意图。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右边乒乓球会 (填“上升”“下降”之一)。再往集气瓶中滴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杠杆重新平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以“新”主导,以“质”取胜。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选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1)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国以风力、光伏发电为代表的诸多新能源产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①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电池阵列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 能。光伏能源在未来有望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成为主力能源。
②氢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多应用场景的能源载体。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既可降低碳排放又能实现储能的目的。请写出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若制取1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 kg。工业上以甲烷、水蒸气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也可以制备氢气,同时还生成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新材料日新月异,改变世界,创造奇迹。
①“嫦娥钢”是一种高强韧、高吸能、高耐蚀的合金,助力“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从材料分类来讲,“嫦娥钢”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合成”之一)。
②气敏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可用于检测特定气体的成分。二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最早发现的无机气敏材料。二氧化锡中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用二氧化锡固体炼锡的方法,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3)生物制造,融合化学技术,未来可期。
①我国科学家已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乙醇、淀粉等物质。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乙醇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②花生四烯酸(C20H32O2)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之一,目前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工业生产。花生四烯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1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去除)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盛有大量Ca(OH)2溶液的烧杯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 (选填下列序号之一)。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测定9g某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为铁粉),选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C1→A→E→C2→碱石灰干燥管。实验开始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过程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到右(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C1装置质量增加了1.1g,E装置质量减少了2.4g,C2装置质量增加了6.6g。
①所选装置A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反应的现象是 。
③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若装置中不连接C1,用E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则计算结果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
④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⑤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
19.实验题。
(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是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分别是哪种物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小明各取少量的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均滴加少量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到A试管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则加入B试管中的是 溶液(填化学式)。
②小红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试剂,进行鉴别实验,根据明显现象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无色溶液。则小红所选的试剂可以是 (选填下列序号之一)。
A.无色酚酞试液    B.氯化钾溶液    C.铜片    D.氧化铜粉末
(2)实验小组同学探究一烧杯中无色透明废液的成分。经初步测定,废液的pH为2,对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合,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了一组预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之一)。
A.Na+、Cl-、OH-、Ca2+ B.、H+、K+、Cl-
C.Na+、H+、Fe2+、 D.Na+、Ca2+、、
(3)实验室中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NH4Cl、Na2SO4、CuSO4、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其组成,按下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I.气体B的名称是 ,白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 。
II.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I.实验结束后滤液E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IV. 通过上述现象判断,该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请写出无法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的理由 。
20.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
(1)粗盐提纯。海水提取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操作进行提纯:①加入Na2C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入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⑥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按顺序填标号,不得重复)。
(2)配制溶液。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该实验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lg/ml)。
②下列做法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选项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中有杂质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现有NaCl和CaCl2的固体混合物50g,将其全部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为15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②当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为1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通过计算求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8页,共9页
1.C
【详解】A、艺术节制作雕版画,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劳动节修剪校园花草,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消防演习点燃火堆,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科技节用橡皮泥做分子模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D
【详解】A、植树造林,为绿充“植”,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利于环境保护;
B、野外露营,不乱丢垃圾,利于环境保护;
C、合理设定室内空调温度,能节约能源,利于环境保护;
D、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应减少使用自驾汽车,尽量选用更绿色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门优先选择自驾汽车,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D。
3.B
【详解】A、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说法正确;
B、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损害,不可长期过量摄入,说法错误;
C、重金属可以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损害人体,导致中毒,说法正确;
D、缺铁会导致贫血,说法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液体溅出伤人,操作正确;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操作正确
C、检查气密性,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D、测溶液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一些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把试纸放入溶液中,避免造成污染,操作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燃烧需要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氧气具有助燃性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正确;
B、燃气具有可燃性,泄漏时若遇明火容易引发爆炸,故不能开灯检查,故错误;
C、燃烧需要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故正确;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大大减少吸入烟尘,有毒气体密度受热会聚集在上方,因此蹲下靠近地面撤离,故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B、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可知24g镁和32g氧气充分反应时只能消耗16g氧气,生成40g氧化镁,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放热,选项正确;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由于氧气可以提供氧元素,所以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可知钙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0,原子序数=核电荷数=20,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元素名称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说法正确;
C、钙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0,钙离子核外电子数=2+8+8=18,钙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法正确;
D、钙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0,钙离子核外电子数=2+8+8=18,钙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钙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周期表中,周期数与电子层数在数值上相等,所以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选项错误。
故选D。
8.C
【详解】A、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选项正确;
B、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故可作为食品干燥剂,选项正确;
C、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更容易与氧气反应,但是铝制品比铁制品不容易腐蚀,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保护内部的铝防止其生锈腐蚀,故铝制品不易被腐蚀,选项错误;
D、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选项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表示为H++OH =H2O,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M点电导率最小,则说明此时恰好反应,则P点时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钠还未将盐酸完全反应,则P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溶液中存在着钠离子和氢离子和氯离子,选项正确;
B、由前面分析可知,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D、P点时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PH<7,M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溶液显中性,PH=7,N点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PH>7,PH最小的是M点,选项错误;
故选D。
10.A
【分析】硝酸镁和稀硫酸和硝酸银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实验现象,故X一定是氯化镁,氯化镁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乙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甲、丙是氢氧化钙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无法确定。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可能是AgNO3溶液或Ca(OH)2溶液,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一定是稀硫酸,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可能是Ca(OH)2溶液或AgNO3溶液,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X一定是MgCl2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A。
11.BC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丁是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项正确;
C、反应前CO、H2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生成的氧气为单质,氧元素化合价为零,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8×2):32=7:4,选项错误;
故选BC。
12.AD
【详解】A、NaCl固体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适量的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钾溶液,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D。
13.ABC
【详解】A、P点表示在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没有确定是否饱和,不能确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说法错误;
B、t2℃时,KNO3溶解度为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向50g水中加入50gKNO3粉末,最多溶解40g,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溶液质量=40g+50g=90g,说法错误;
C、在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KNO3等于NaCl,说法错误;
D、t2℃时,KNO3溶解大于NaCl,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关系是KNO3小于NaCl,说法正确。
故选ABC。
14.ABD
【分析】金属活动性:Zn>Cu>Ag,向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锌粉先与AgNO3反应生成Zn(NO3)2和银,再与Cu(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铜。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a点Cu(NO3)2质量不变,Cu(NO3)2没有参加反应,溶液呈蓝色,正确;
B、b点之后随着锌粉加入,Cu(NO3)2溶液质量开始减小,说明b点时Zn与Cu(NO3)2开始反应,b点时AgNO3刚好被反应完全,溶液中不再含有AgNO3,则此时的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正确;
C、c点时,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部分参加反应,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增大,反应到c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不一定比反应前减小,错误;
D、d点表示锌粉与Cu(NO3)2恰好反应完,则过滤得到的滤渣为Ag和Cu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ABD。
15.ACD
【详解】A、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蒸干得到的固体为硫酸镁,正确;
B、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消耗的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全部转化为硫酸镁中,根据题意可知,硫酸镁质量为24g,硫酸根质量=,则硫酸质量=,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硫酸镁质量为2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与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相等,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正确;
D、由于氧化镁中不含氢元素,所以氢氧化镁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是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
设:氢氧化镁质量为x,氧化镁的质量为9.8g-x,则有:

x=5.8g,
原固体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正确。
故选ACD。
16.(1) H2 Al2O3 K2CO3 Fe(OH)3
(2) 有机物 14 4##四 D 下降
【详解】(1)①氢气是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种气体单质是氢气,化学式为H2;
②氧化铝是由铝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为Al2O3;
③碳酸钾是一种盐,其中含有钾元素,可用作化肥,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2CO3;
④氢氧化铁中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且不溶于水,化学式为Fe(OH)3;
(2)①根据丙三醇(C3H8O3)化学式可知,丙三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每个丙三醇分子是由3+8+3=14个原子构成;
②保护我们牙齿的牙釉质,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化学式为Ca5(PO4)3OH。根据化学式判断,羟基磷酸钙是由钙元素、磷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四种元素组成的;
③A、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将自来水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去除冰箱异味,说法正确;
C、洗洁精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去除油污 ,说法正确;
D、食醋能与不锈钢、铁锈、纯碱等物质反应,不能与食盐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D;
④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左边乒乓球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乒乓球上浮,右边乒乓球会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吸收二氧化碳,空气重新进入集气瓶,密度减小,杠杆重新平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7.(1) 电 9
(2) 金属 +4 CO
(3) 3:2 C
【详解】(1)①光伏发电太阳能转化电能,故填:电能;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
制取1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
甲烷、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2)①“嫦娥钢”是一种高强韧、高吸能、高耐蚀的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②S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设锡元素化合价为x,x+(-2)×2=0,x=+4;
反应前C、Sn、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1、2,反应后除去2X外只有1个Sn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为CO;
(3)①乙醇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2;
②花生四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2):(16×2)=15:2:2,所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碳的元素符号为:C。
18.(1) BDAF B
(2) 吸收水分(干燥气体等) 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88.9% 不受影响 11:4 在装置末端添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详解】(1)①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且应先除杂后干燥,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F,故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DAF;
②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且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大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则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选B;
(2)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所选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③C2装置质量增加了6.6g,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故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设:参与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x,
x=8g,
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E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为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元素质量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从而计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不受影响;
④E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为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2.4g,铁元素的质量为,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⑤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而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应在装置末端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处理尾气。
19.(1) NaCl D
(2)B
(3) 氨气 BaSO4 、Cl- NH4Cl、CuSO4 Na2SO4 原混合物中CuSO4肯定存在,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Na2SO4,所以无法判断原混合物中Na2SO4是否存在(或有没有Na2SO4对实验现象无影响)
【详解】(1)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向两支试管中均滴加少量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到A试管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则加入A试管的是盐酸,加入B试管中的是氯化钠溶液,化学式为NaCl;
②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用酚酞试液不能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选项错误;
B、氯化钠和稀盐酸都不能和氯化钾反应,混合后都无明显现象,所以用氯化钾溶液不能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选项错误;
C、氯化钠和稀盐酸都不能和铜片反应,混合后都无明显现象,所以用铜片不能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选项错误;
D、氧化铜粉末与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观察到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所以用氧化铜粉末能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D;
(2)经初步测定,废液的pH为2,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反应会生成水,选项错误;
B、氢离子和这四种离子均不能生成水、气或沉淀,可以共存,选项正确;
C、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不能共存,会生成硝酸铁,选项错误;
D、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反应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故选B;
(3)I.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故气体B是氨气;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滤渣B是氢氧化铜沉淀;
滤液C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F,分析滤液C成分,只有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白色沉淀F为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
II.由I可知滤渣B是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III.分析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硝酸钠和氯化钠可溶,一定存在溶液中,故实验结束后滤液E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
IV. 由反应①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铵、硫酸铜,由反应④可知滤渣D只有氢氧化铜,则固体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因为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钠无法确定,可能有可能没有;原因是原混合物中CuSO4肯定存在,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Na2SO4,所以无法判断原混合物中Na2SO4是否存在。
20.(1)⑥②③①⑤④(或⑥③②①⑤④或⑥③①②⑤④)
(2) 42.5 B
(3) 、Cl-##Cl-、
解: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CaCl2质量为x。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77.8%
【详解】(1)粗盐提纯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为了将杂质除净,所加除杂试剂均过量,氢氧化钠用于除去氯化镁杂质,氯化钡用于除去硫酸钠杂质,碳酸钠用于除去氯化钙杂质和过量的氯化钡,所以碳酸钠溶液的加入顺序在氯化钡后,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用稀盐酸来除去,为了防止沉淀被酸溶解,所以加盐酸前要先过滤,所以操作顺序可以是⑥②③①⑤④或⑥③②①⑤④或⑥③①②⑤④;
(2)①室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水的体积为:;
②A、氯化钠固体中有杂质,造成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B、俯视读数,读数偏大,量取出水的体积偏小,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正确;
C、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加速氯化钠的溶解,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故选B;
(3)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图可知,当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为150g时,碳酸钠有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种,此时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离子符号为:;
②见答案。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1-2022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 含听力原文答案 无听力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