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利用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CaCO3)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B 在钢铁设施上安装镁合金 镁比铁活泼,可防止铁被腐蚀
C 用明矾净化生活用水 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D 用84消毒液对公共设施消毒 有强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则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H=-114.6kJ·mol-1
B. 丙烷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g) △H=-2043.9kJ·mol-1
C. 2NO2=O2+2NO △H=+116.2kJ·mol-1
D. 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2H2O(l)=2H2(g)+O2(g) △H=+571.6kJ·mol-1
3. 某温度时,在1L容器中发生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达到平衡时,A和B浓度保持不变
C. 4min时,该反应已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D. 0~4min,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
4. 25℃时,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的溶液中:、、、
B. 在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C. 的溶液中:、、、
D. 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5. 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 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
D. 放电时,负极反应:Zn+4OH--2e -═Zn(OH)
6. 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B.制备无水 C.探究钢铁发生析氢腐蚀的原理 D.比较与的
A. A B. B C. C D. D
7.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3 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 电负性:④>③>②>①
D. 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金刚石和二氧化碳 B. NaBr和HBr
C. 氯气和KCl D. 甲烷和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B. CC1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1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 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 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10.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
B.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C.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D. 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B. 平面三角形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 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
D. 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12.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有时也能用来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SO2、CO2都是直线形的分子 B. 键角为120°,O3键角为180°
C. BF3和PCl3都是三角锥形的分子 D. AlCl3、SO3都是平面三角形的粒子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a核外电子存在6种空间运动状态;②金属锌比铜活泼,因此Zn的第一电离能小于Cu;③杂化轨道用于形成键或用来容纳孤电子对;④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高于对羟基苯甲醛;⑤键角: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14.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或离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 两原子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 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离子
C. 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D. 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能级上没有电子的原子和离子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
B. 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C 电负性:
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16. 金刚砂(SiC)是重要的工业制品,可由反应制得:。SiC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Si属于p区元素,在SiC中的化合价为+4价
B. X可与氧气反应生成Y,Y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杂化
C. 金刚石熔点比SiC晶体熔点高
D. Si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
二、填空题(共4小题,52分)
17. (1)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
(2)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如图1)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___。
(3)立方BP(磷化硼)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晶胞中含B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
(4)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γ晶体晶胞中所含有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___,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_。
(5)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无磁性,其晶胞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若晶体密度为ρg/cm3,则晶胞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的距离为___________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写出计算式即可)。(相对原子质量铁56、碳12)
18. 依据物质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硒是一种非金属,与氧、硫同主族,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的催化剂。
(1)Se是元素周期表中第34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推知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其中Se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与CO2结构相似,①分子内的键角、②分子内的键角、③SeO3分子内的键角,三种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Ⅱ.碳是一种重要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及化合物。
(4)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___________。
(5)“C919”飞机机身使用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碳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19.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相关信息
A 基态原子的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
B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C 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电负性最小
D 电离能/(kJ mol-1)数据:I1=740;I2=1500;I3=7700;I4=10500……
E 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F 在周期表的第7纵列
(1)C离子的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___。
(2)F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_族,属于___________区。
(3)A、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B、C和E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常温常压下A的氢化物极易溶于水,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写出两条)。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D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原因:___________。
20. 工业上以辉铋矿粉(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铋酸钠,浅黄色不溶于冷水的固体,是常用试剂),流程如下:
已知:①难溶于水;
②酸浸后,矿粉中的硫元素完全变为硫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酸浸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检验“酸浸”液中是否含,可选择溶液。能证明不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氧化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粗产品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
(5)向和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制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已知常温下,,调节FeCl3溶液至,所得溶液中c(Fe3+)=___________。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利用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CaCO3)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B 在钢铁设施上安装镁合金 镁比铁活泼,可防止铁被腐蚀
C 用明矾净化生活用水 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D 用84消毒液对公共设施消毒 有强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强酸制弱酸,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A正确;
B.镁活泼性强于铁,形成原电池镁为负极,依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镁比铁活泼,可防止铁被腐蚀,故B正确;
C.明矾溶于水后水解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颗粒,加速沉淀,故C错误;
D.消毒液中NaClO水解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毒作用,故社区志愿者用84消毒液对图书馆桌椅消毒,故D正确。
答案选C。
2.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则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H=-114.6kJ·mol-1
B. 丙烷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g) △H=-2043.9kJ·mol-1
C. 2NO2=O2+2NO △H=+116.2kJ·mol-1
D. 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2H2O(l)=2H2(g)+O2(g) △H=+571.6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碱中和的同时伴随沉淀反应,故反应热数值错误,A错误;
B.燃烧热应生成液态水,B错误;
C.未标注各物质的聚集状态,C错误;
D.燃烧热指1mol纯净物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由于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2H2O(l)=2H2(g)+O2(g) △H=+571.6kJ·mol-1,D正确;
故选D。
3. 某温度时,在1L容器中发生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达到平衡时,A和B浓度保持不变
C. 4min时,该反应已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D. 0~4min,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像信息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A的物质的量在减少,B的物质的量在增加,但是A曲线与B曲线在4min时还有上升和下降的趋势,故在4min时并没有平衡,但是在8min时,两条曲线已变直,说明已经达到平衡;
【详解】A.由图可知A是反应物,B是生成物,达到平衡时,消耗的时间是一样的,A的变化量为0.6mol,B的变化量为0.3mol,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 B,故A错误;
B.反应达到平衡时,A与B的浓度应该保持不变,故B正确;
C.4min 后A和B的浓度仍在变化,说明未达到平衡状态,8min时图像中的两条曲线都变直了,说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0~4min,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4. 25℃时,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的溶液中:、、、
B. 在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C. 的溶液中:、、、
D. 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25℃时,pH=1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N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能和Fe3+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该溶液呈酸性,能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离子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5. 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 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
D.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 -═Zn(OH)
【答案】D
【解析】
【分析】放电时,Zn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O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Zn与电源负极相连,Zn此时为阴极;而O2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
【详解】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K+移向阴极,故A错误;
B.充电时的总反应为: 2Zn(OH)= 2Zn+O2+4OH-+2H2O,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增大,故B错误;
C.放电时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0.5mol,标况下体积为11.2L,故C错误;
D.放电时,负极Zn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 -═Zn(OH),故D正确;
故选D。
6. 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B.制备无水 C.探究钢铁发生析氢腐蚀的原理 D.比较与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可以使溶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A不符合规范;
B.制备无水,为防止水解,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 B符合规范;
C.探究钢铁发生析氢腐蚀的原理,应该在强酸性环境下,食盐水呈中性,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C不符合规范;;
D.因为加溶液反应后溶液过量,溶液和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没有沉淀的转化,不能比较比较与的,D不符合规范;
故选B
7. 现有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3 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 电负性:④>③>②>①
D. 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式,①是S、②是P、③是N、④是F。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向下,电离能减小,且第三周期存在反常情况:N>S,因此,第一电离能关系为:F>N>P>S,即④>③>②>①,A正确;
B.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为:同主族从上向下,原子半径增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F半径最小,P半径大于N,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即S>P,C错误;
D.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F无正价,因此关系为:S>P=N,D错误。
本题选A。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金刚石和二氧化碳 B. NaBr和HBr
C. 氯气和KCl D. 甲烷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共价键结合的共价晶体,二氧化碳是含有共价键的分子晶体,A错误;
B.溴化钠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溴化氢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B错误;
C.氯气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氯化钾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 C错误;
D.CH4和H2O都是分子晶体,都只含共价键,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B. CC1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1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 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 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a-xb),确定微粒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再根据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判断分子的极性,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N与3个H原子形成σ键,孤对电子数为=1,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为三角锥形分子,N原子没有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故A错误;
B.CCl4中C与4个Cl形成4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0,所以C原子采用sp3杂化,为正四面体结构,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H2O中O与2个H形成σ键,孤对电子数为=2,所以O原子采用sp3杂化,为V形分子,分子中O原子和2个H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C错误;
D.CO2中C与2个O形成σ键,孤对电子数为=0,所以C原子采用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分子中C原子和2个O原子在一条直线上,且C原子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10.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
B.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C.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D. 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是8号元素,质子数为8,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A错误;
B.铬为24号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B正确;
C.d轨道电子最多是10个,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C错误;
D.稳定结构,最外层应该是8个电子,图示轨道表示式是Br原子图示,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B. 平面三角形分子一定非极性分子
C. 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
D 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而共价键强弱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强弱,故A错误;
B.甲醛中心原子C上无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碳原子位于三角形内部,结构不对称,所以为极性分子,故B错误;
C.1mol晶体中电子总的物质的量为(12+16)mol=28mol,中子总的物质的量为[(24-12)+(32-16)]mol=28mol,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28mol:28mol=1:1,故C正确;
D.H2S中H原子满足2电子结构,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12.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有时也能用来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SO2、CO2都是直线形的分子 B. 键角为120°,O3键角为180°
C. BF3和PCl3都是三角锥形的分子 D. AlCl3、SO3都是平面三角形的粒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中中心S价层电子对个数为2且含有1对孤电子对,所以二氧化硫为V形结构;CO2分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不含孤电子对,所以是直线形结构,A错误;
B.H2O分子中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O原子采用sp3杂化,O原子上含有2对孤电子对,所以H2O分子是V形分子,键角不是120°;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为3且含有1对孤电子对,所以为V形结构,键角不是180°,B错误;
C.PCl3价层电子对个数为4且含有1对孤电子对,是三角锥形的分子;BF3价层电子对个数为3且含有0对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C错误;
D.AlCl3、SO3价层电子对个数为3且含有0对孤电子对,都是平面三角形的粒子,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a核外电子存在6种空间运动状态;②金属锌比铜活泼,因此Zn的第一电离能小于Cu;③杂化轨道用于形成键或用来容纳孤电子对;④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高于对羟基苯甲醛;⑤键角: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Na的电子排布式为,s轨道个数是1个p轨道个数是3个共6个轨道,有6种空间运动状态,①正确;
②Cu的电子排布式为,Zn的电子排布式为,均为稳定结构且Zn的半径小,引力大,第一电离能大,②错误;
③杂化轨道用于形成键或用来容纳孤电子对,③正确;
④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醛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④错误;
⑤孤电子对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中O上有2个孤电子对,中N上有1个孤电子对,键角:,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为①③⑤;
故选A。
14.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或离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 两原子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 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离子
C. 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D. 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能级上没有电子的原子和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原子和锂原子的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但氢元素和锂元素不在同一周期,故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的原子为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的离子可能为钾离子,钾元素和氩元素不在同一周期,故B错误;
C.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为硅原子,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为氯原子,硅元素和氯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C正确;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3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原子为氩原子、离子可能为钾离子或钙离子,氩元素与钾元素或钙元素不在同一周期,故D错误;
故选C。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
B. 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C. 电负性:
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根据价键结构得到X为C,Y为N,Z为O,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则W为Al。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但第IIA族大于第IIIA族,第VA族大于第VIA族,因此第一电离能:,故A正确;
B.W为Al,其价电子为3s23p1,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故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因此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6. 金刚砂(SiC)是重要的工业制品,可由反应制得:。SiC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Si属于p区元素,在SiC中的化合价为+4价
B. X可与氧气反应生成Y,Y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杂化
C. 金刚石熔点比SiC晶体熔点高
D. Si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A.Si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属于p区,电负性Si<C,所以SiC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A正确;
B.根据原子守恒可知X为CO,CO与氧气反应生成的Y为CO2,CO2分子中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有两个孤电子对,因此为sp杂化,B正确;
C.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则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硅键键能,导致金刚石熔点比SiC晶体熔点高,C正确;
D.Si为14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52分)
17. (1)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
(2)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如图1)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___。
(3)立方BP(磷化硼)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晶胞中含B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
(4)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γ晶体晶胞中所含有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___,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_。
(5)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无磁性,其晶胞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若晶体密度为ρg/cm3,则晶胞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的距离为___________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写出计算式即可)。(相对原子质量铁56、碳12)
【答案】 ①. 3∶1 ②. 金属键 ③. H8AuCu3 ④. 4 ⑤. 4 ⑥. 4∶3 ⑦. FeC ⑧.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个数=6×=3,Au原子个数=8×=1,其数量之比为3:1;该晶体由Cu、Au原子构成,则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金属键;
(2)根据晶胞结构,1个Au原子与3个Cu原子构成1个四面体,则1个晶胞中含有8个四面体,可储存8个氢原子,故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H8AuCu3;
(3)根据立方BP(磷化硼)的晶胞结构,B原子在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则B原子数目=6×+8×=4;
(4)γ晶体晶胞中,Fe原子在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所含有的铁原子数=6×+8×=4;δ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8,α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6,则配位数之比=8:6=4:3;
(5)根据晶胞的结构,C原子在棱上和体内,C原子个数=12×+1=4,Fe原子在顶点和面心,个数=6×+8×=4,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C;设棱长为acm,ρ==g/cm3,则a=,晶胞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的距离为acm=pm。
18. 依据物质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硒是一种非金属,与氧、硫同主族,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的催化剂。
(1)Se是元素周期表中第34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推知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其中Se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与CO2结构相似,①分子内的键角、②分子内的键角、③SeO3分子内的键角,三种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Ⅱ.碳是一种重要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及化合物。
(4)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
(5)“C919”飞机机身使用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碳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Ar]3d104s24p4
(2) ①. 正四面体 ②.
(3)①>③>② (4)1:1 (5)A
【解析】
【小问1详解】
Se是元素周期表中第34号元素,处于第四周期VIA族,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 ;
【小问2详解】
中Se原子孤电子对数==0,价层电子对数=4+0=4,Se原子采用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小问3详解】
CSe2与CO2结构相似,为直线型结构,键角为180°,H2Se分子中Se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导致键角小于109°28′,SeO3中Se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0=3,不含孤电子对,则SeO3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键角为120°,故键角:①>③>②;
【小问4详解】
H-C≡N分子中σ键有2个π键2个,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小问5详解】
碳是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能量最低,选A。
19.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相关信息
A 基态原子的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
B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C 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电负性最小
D 电离能/(kJ mol-1)数据:I1=740;I2=1500;I3=7700;I4=10500……
E 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F 在周期表的第7纵列
(1)C离子的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___。
(2)F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_族,属于___________区。
(3)A、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B、C和E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常温常压下A的氢化物极易溶于水,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写出两条)。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D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ⅦB ②. d
(3)HNO3 (4)O>Si>Na
(5)第1条:NH3为极性分子,H2O也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第2条:NH3与H2O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第3条:NH3极易与H2O发生反应
(6)基态Mg的3s轨道中有2个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比较稳定,相邻的Na原子3s轨道中有1个电子,Al中3p轨道有1个电子,Na和Al的基态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才能使能量降低,所以第一电离能Mg比Na、Al都高
【解析】
【分析】B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 B是O元素,A原子序数小于B,并且基态原子的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则A是N元素,C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电负性最小,则C是Na元素,根据D电离能/(kJ mol-1)数据:I1=740;I2=1500;I3=7700;I4=10500知,D是Mg元素,E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则价电子为3s23p2,则E是Si元素,F在周期表的第7纵列,第四周期,则F是Mn元素。
【小问1详解】
Na+的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
【小问2详解】
M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ⅦB族,属于d区
【小问3详解】
得电子能力:N>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更强的是HNO3
【小问4详解】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所以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Si>Na。
【小问5详解】
根据第1条:NH3为极性分子,H2O也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第2条:NH3与H2O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第3条:NH3极易与H2O发生反应,所以NH3极易溶于水。
【小问6详解】
基态Mg3s轨道中有2个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比较稳定,相邻的Na原子3s轨道中有1个电子,Al中3p轨道有1个电子,Na和Al的基态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才能使能量降低,所以第一电离能Mg比Na、Al都高。
20. 工业上以辉铋矿粉(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铋酸钠,浅黄色不溶于冷水的固体,是常用试剂),流程如下:
已知:①难溶于水;
②酸浸后,矿粉中的硫元素完全变为硫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酸浸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检验“酸浸”液中是否含,可选择溶液。能证明不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氧化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粗产品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
(5)向和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制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已知常温下,,调节FeCl3溶液至,所得溶液中c(Fe3+)=___________。
【答案】(1) ①. +1 ②.
(2)无蓝色沉淀生成 (3)过滤
(4)铁 (5)
(6)2.8×10-6 mol/L
【解析】
【分析】以原料制备铋酸钠,辉铋矿粉加入HCl、NaClO3酸浸,二氧化硅不反应,得到含Bi3+、Fe3+、Cu2+的溶液,S元素生成S单质,除去浸渣,滤液中加入CuO调节pH除去Fe3+,生成Fe(OH)3过滤除去;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铜氨络离子除铜,Bi3+转化为Bi(OH)3,所得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氯气氧化得到铋酸钠。
【小问1详解】
化合物中Cu的化合价为+1,酸浸过程中,在酸性条件下被氯酸根离子氧化为Bi3+、S单质,被还原为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2详解】
可与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能证明不存在的实验现象是无蓝色沉淀生成;
【小问3详解】
铋酸钠是浅黄色不溶于冷水的固体,氧化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方法是过滤;
【小问4详解】
金属元素有Bi、Na、Cu、Fe,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铁,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有4个未成对电子;
【小问5详解】
向和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碱性条件下,氯气将氧化为,氯被还原为氯离子,离子方程式;
【小问6详解】
常温下,pH=3时,c(OH-)=10-11mol/L,c(Fe3+)= mol/L。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 青海省高三4月联考(弧边菱形)语文

下一篇: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