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1-35.5 Na-23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 “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粮食酿酒 C. 烧石成灰 D. 烧窑制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水晒盐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粮食酿酒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烧石成灰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烧窑制砖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橡胶 B. 碱:烧碱、纯碱、生石灰
C. 混合物:空气、石油、碳酸钙 D. 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分别属于天然材料、合成材料,物质分类不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生石灰分别是碳酸钠、氧化钙的俗称,分别属于盐、氧化物,物质分类不正确;
C、空气、石油均属于混合物,碳酸钙中只含有碳酸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物质分类不正确;
D、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物质分类正确;
答案:D。
3.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C. 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所以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故A正确;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也相同,例如冰和水,故B错误;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例如氧气(O2)与臭氧(O3),故C正确;
D.电子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密切,化学性质差别很大,故D正确。
故选:B。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收集二氧化碳
C. 测定溶液pH
D. 制备O2发生装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A错。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长进短出,B错。
C、测定溶液的pH值,pH试纸不能放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C错。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固体不加热,就可制取氧气,故选用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作为反应装置,D正确。
故选:D。
5.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催化剂一定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催化剂不一定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
B.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B错误;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
D.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6. 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 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 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 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错误;
B、石油分馏能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正确
C、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A。
7. 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金属附着 金属活动性:铜>银
B 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存间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说明铜能将银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A正确;
B、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SO2和H2O,CO2、SO2和H2O中含有碳、硫、氢、氧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硫、氢三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将酚酞试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C正确;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8. 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金属活动性:M>Zn>Cu
B. 滤液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C. 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M
D. 该过程一定发生了如下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说明金属M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无色溶液,CuSO4溶液完全反应,不明确M是否与ZnSO4溶液反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能是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可能是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A、根据分析,不能确定金属M与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说法错误;
B、若M与ZnSO4溶液也能反应,在M过量的情况下,滤液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M的硫酸盐),说法正确;
C、若M与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滤渣中没有金属M,说法错误;
D、该过程中M一定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但不能确定M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说法错误。
故选:B。
9.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 要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 将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可析出物质
D. 将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并未说明a、c两种物质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其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B、物质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温时c物质的溶液更不饱和,故错误;
C、将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可析出a物质的质量=50g-20g=30g,故选项正确;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a物质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是最小的,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故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完全不合理的是
A. 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B. 鉴别固体NaOH与NH4NO3,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C. 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D.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铁与CuCl2反应生成铜和FeCl2,过量的铁粉和铜过滤可除去,符合除杂原则,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所以鉴别固体NaOH与NH4NO3,可通过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情况来鉴别,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与NaOH溶液不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与CO不反应,所以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可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硫酸铵和氯化铵都可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两个氢原子_____。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_____。
【答案】(1)2H (2)Ca(OH)2
(3)Ag+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小问2详解】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熟石灰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小问3详解】
硝酸银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银离子属于金属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为:Ag+。
12. 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生产生活中铝及其合金制品随处可见。某品牌碳酸饮料的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该铝合金中铝的含量约为97%,还含有镁、锰、铁、铟(In)等。
(1)将图1易拉罐剪成条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划,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_____。
(2)如图2为铝、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某同学推测金属铟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理由是_____。实验证明,铟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废弃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废旧电池 B. 废弃口罩 C. 厨余垃圾 D. 废旧铁锅
【答案】(1)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2) ①. 铝原子和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 (3)D
【解析】
【小问1详解】
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将图1易拉罐剪成条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划,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铝原子和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金属铟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
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氯化铟的化学式为:InCl3,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铟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废弃易拉罐属于废弃金属,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
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属于有害垃圾,不符合题意;
B、废弃口罩属于干垃圾,不符合题意;
C、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不符合题意;
D、废旧铁锅属于废弃金属,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化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1)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维生素C B. 纤维素 C. 淀粉 D. 蛋白质
(2)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食用油 B. 食醋 C. 食盐 D. 料酒
(3)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更高。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氯化钾 B. 磷矿粉 C. 硝酸钠 D. 硝酸钾
【答案】(1)D (2)B (3)D
【解析】
【小问1详解】
A、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块茎中等富含纤维素,不符合题意;
C、植物种子等富含淀粉,不符合题意;
D、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蛋清等富含蛋白质,故牛奶、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问2详解】
A、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与食用油不反应,用食用油无法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水垢,符合题意;
C、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与食盐不反应,用食盐无法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与料酒不反应,用料酒无法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3详解】
A、氯化钾含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磷矿粉含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钠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含N、P、K中的K、N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某工业园区甲、乙两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 Cu2+、Fe3+、C1- 、OH-、NO3-六种离子,甲厂含有其中的三种,乙厂含有另外三种,两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对当地水质带来产重影响。某课外实践小组对两厂废水进行实地检测,发现甲厂废水星碱性。
(1)甲厂废水中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
(2)经课外实践小组多次实验,发现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______两种物质(填化学式),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答案】 ①. OH-和K+ ②. 氯离子,硝酸根离子 ③. OH-,Fe3+,Cu2+ ④. KCl和KNO3
【解析】
【详解】(1)甲厂的废水呈碱性,故废水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不可能 含有铜离子和铁离子,则一定含有钾离子,可能含有氯离子,硝酸根离子;
(2)铜离子和铁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故这些离子是OH-,Fe3+,Cu2+;过滤后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由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阳离子含有钾离子,故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KCl和KNO3;
15. 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其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2)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_____。
(3)上述流程中生成固体c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①. 过滤 ②. 硫酸亚铁和硫酸铁 ③. FeSO4+Na2CO3=FeCO3↓+Na2SO4
【解析】
【详解】(1)固液分离是过滤,故填:过滤。
(2)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故填:硫酸亚铁和硫酸铁。
(3)硫酸亚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亚铁,化学方程式FeSO4+Na2CO3=FeCO3↓+Na2SO4,故填:FeSO4+Na2CO3=FeCO3↓+Na2SO4。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16.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②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常用装置BD制取的气体有____(用化学式表示,任写一种),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得NH3。用该法制取NH3时,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装置,其收集装置若选择用F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进入F中。
【答案】 ①. 集气瓶 ②. O2 ③. ④. A ⑤. b
【解析】
【详解】(1)图中标有数字②的仪器名称:集气瓶;
(2)装置B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装置D是排水法收集气体,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氧气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BD制取,故填:O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得NH3,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其收集装置若选择用F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F中。
17.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_____。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pH为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试管B中出现 _____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答案】 ①. 碳酸钠溶液 ②. ③. 氯化钠## ④. 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⑤.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⑥.
【解析】
【详解】【实验结论1】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碳酸氢钠溶液pH值小于碳酸钠溶液,则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更强,故填:碳酸钠溶液;
【实验结论2】根据题意,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加入盐酸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c点时显中性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或;;
实验三:【交流反思】根据题意,该反应由水生成,实验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试管B中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应用】根据题意可知,碳酸氢钙分解类似于碳酸氢钠分解,则溶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会分解出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与应用(共6分)
18. 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会出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医生常用氯乙烷(CH3CH2Cl)药水喷洒伤口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乙烷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
(2)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原子个数比为_____。
【答案】(1)氯##Cl
(2)2:5:1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35.5×1)=24:5:35.5,则氯乙烷中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小问2详解】
1个氯乙烷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构成的,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19.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李强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他将100.0g洁厕灵倒入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9 137.8 M 175.6 195.6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_____;计算依据是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_____。
(3)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
【答案】(1) ①. 156.7 ②. 分析第一次到第四次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每加入20g碳酸钠可以产生1.1g二氧化碳,因此第三次产生3.3g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37.8g+20.0g-1.1g=156.7g,则M的质量为156.7
(2)10.6g (3)7.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g+20.0g-118.9g=1.1g,第二次加入20.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8.9g+20.0g-137.8g=1.1g,说明每加入20.0g碳酸钠溶液,生成1.1g二氧化碳,第三、四次加入20.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共是20.0g+20.0g+137.8g-175.6g=2.2g,第五次加入20.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5.6g+20.0g-195.6g=0g,说明第四次碳酸钠溶液和HCl恰好完全反应,则表格中M的数值为:137.8+20.0-1.1=156.7,依据是:分析第一次到第四次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每加入20g碳酸钠可以产生1.1g二氧化碳,因此第三次产生3.3g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37.8g+20.0g-1.1g=156.7g,则M的质量为156.7;
【小问2详解】
由(1)的分析可知,第四次碳酸钠溶液和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10.6g;
【小问3详解】
解:设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y
y=7.3%
答: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7.3%。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1-35.5 Na-23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 “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粮食酿酒 C. 烧石成灰 D. 烧窑制砖
2.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橡胶 B. 碱:烧碱、纯碱、生石灰
C. 混合物:空气、石油、碳酸钙 D. 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3.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C. 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收集二氧化碳
C. 测定溶液pH
D. 制备O2发生装置
5.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催化剂一定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D. 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6. 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 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 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 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 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金属附着 金属活动性:铜>银
B 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A. A B. B C. C D. D
8. 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金属活动性:M>Zn>Cu
B. 滤液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C. 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M
D. 该过程一定发生了如下反应:
9.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 要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 将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可析出物质
D.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1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完全不合理的是
A. 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B. 鉴别固体NaOH与NH4NO3,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C. 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D.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两个氢原子_____。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3)硝酸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_____。
12. 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生产生活中铝及其合金制品随处可见。某品牌碳酸饮料的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该铝合金中铝的含量约为97%,还含有镁、锰、铁、铟(In)等。
(1)将图1易拉罐剪成条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划,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_____。
(2)如图2为铝、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某同学推测金属铟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理由是_____。实验证明,铟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废弃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废旧电池 B. 废弃口罩 C. 厨余垃圾 D. 废旧铁锅
13. 化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1)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维生素C B. 纤维素 C. 淀粉 D. 蛋白质
(2)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食用油 B. 食醋 C. 食盐 D. 料酒
(3)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更高。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氯化钾 B. 磷矿粉 C. 硝酸钠 D. 硝酸钾
14. 某工业园区甲、乙两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 Cu2+、Fe3+、C1- 、OH-、NO3-六种离子,甲厂含有其中的三种,乙厂含有另外三种,两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对当地水质带来产重影响。某课外实践小组对两厂废水进行实地检测,发现甲厂废水星碱性。
(1)甲厂废水中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
(2)经课外实践小组多次实验,发现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______两种物质(填化学式),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15. 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其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2)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_____。
(3)上述流程中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16.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②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常用装置BD制取的气体有____(用化学式表示,任写一种),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得NH3。用该法制取NH3时,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装置,其收集装置若选择用F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进入F中。
17.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_____。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pH为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试管B中出现 _____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四、计算与应用(共6分)
18. 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会出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医生常用氯乙烷(CH3CH2Cl)药水喷洒伤口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乙烷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
(2)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原子个数比_____。
19.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李强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他将100.0g洁厕灵倒入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总质量/g 118.9 137.8 M 175.6 195.6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_____;计算依据是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_____。
(3)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