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滨湖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
(考试时间:2024年4月15日 考试时长60分钟)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O—16;Mg—24;Cl—35.5;Na—23;N—14;I—127
一、选择题(每一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与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D.蒸煮能完全清除霉变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
D.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关于铁制品的使用合理的是
A.铁桶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
B.菜刀用湿布包起来防止生锈
C.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D.用铁锅长期存放姜醋
4.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5.下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合理的是
A.丙烯酸是有机物
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C.丙烯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含量最高
D.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6.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p水=1g/cm3)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7.硝酸钾、氯化铵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t1℃时,硝酸钾、氯化铵两物质分别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 g水中放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将t1℃时相等质量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硝酸钾大于氯化铵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CaCO3 Ca(OH)2 B.CuSO4ZnSO4
C.Fe2O3FeCl2 D.NaNO3Ca(NO3)2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
A 铁粉 铜粉 足量硫酸溶液、过滤
B KNO3 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
C CuCl2溶液 FeCl2 过量铁粉、过滤
D KCl溶液 MgCl2 过量K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C.在一定温度下,配制氯化钾饱和溶液 D.将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等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它的制作方法走向世界。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1)大豆营养丰富,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种植大豆过程中,需要施加磷酸二氢钾(KH2PO4),该肥料属于 。(选填“钾肥”或“磷肥”或“复合肥”)。
(2)在传统的豆腐制作中,先将浸泡好的黄豆用石磨研磨成汁,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再将豆渣和豆浆分离开来,其原理类似实验操作中的 。
(3)古代“煮浆”大多以煤或木柴为燃料进行烧煮,现在常以天然气为燃料,其优点是 (写一点)。
(4)点浆一般用盐卤作凝固剂(主要成分为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豆腐中富含 元素(填元素名称),它能预防因缺乏该元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和佝偻病。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是氧化铁)炼铁: 。
(2)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1)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据铜绿的组成判断,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氧气及 作用的结果。
(3)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用文字描述或者画图)
14.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特电堆”。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削成了如图1所示的电池。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其中用量最大是普通干电池,其结构如图2所示。普通干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而下降,直至报废,所以也称为一次性电池。给电池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能反复使用的电池称为“蓄电池”。汽车用铅酸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____=PbO2+Pb+2H2SO4。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活性物质连续地注入,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类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如图3),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
依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1所示的电池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那么配制500g该稀硫酸,需要将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加入 g水中充分混合。
(2)普通干电池使用的材料中有金属铜,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3)请补全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bSO4+ =PbO2+Pb+2H2SO4。
(4)电池的生产原料中含有汞、铅、镍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将这些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是: 。
(5)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把锰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Mn+ZnSO4=Zn+MnSO4。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锰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生成
B.仅用硫酸锰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可以比较锰和铁的活动性
C.锌、锰、铜的活动性顺序为Mn>Zn>Cu
15.中国航天工业飞速发展,金属钛常被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下图是以钛铁矿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的生产工艺流程:
已知:①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
②钛铁矿浸在浓硫酸中发生反应: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反应前需将钛铁矿粉碎,其目的是 。
(3)溶液Ⅱ的主要溶质为TiOSO4,加热时和水发生反应,经过滤得到H2TiO3。已知X的溶质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为,此反应需要在Ar氛围下进行,其中Ar的作用是 。
16.实验室的一些装置示意图如下。

(1)图C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B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填“a”或“b”)通入。
(3)用装置A和装置C组合制取并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 。
(4)利用装置D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实验时先通入氮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将装置D下方浸泡在80℃的热水中,红磷、白磷均不燃烧(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①将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推入装置,c处看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e处白磷燃烧而d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②若想让e处燃着的白磷停止燃烧,可使用的方法是 。
17.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

探究一:
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
(1)【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 现象。
【实验反思】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pH pH=3 硫酸剩余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剩余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 硫酸剩余
(2)实验1中,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得的稀硫酸的p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4)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探究二:
(5)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 (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向二氧化碳中加入80mL蒸馏水的目的是 。
(6)【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 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
(7)探究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 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 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8)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
A.氢氧化钡溶液 B.氯化钙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稀盐酸
18.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SO4,结果表明,0.5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2.54×10﹣3mg的I2。
(1)计算0.5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7.50×10﹣3mg L﹣1。结合计算结果,判断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试卷第8页,共8页
1.D
【详解】A.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正确。
B. 研发高效低毒农药可以减少水与土壤污染,防治病虫害,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正确。
C.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助于减少水体污染,保护环境,正确。
D. 霉变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很多难以使用蒸煮等方法除去,错误。
故选:D。
2.C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细菌中蛋白质变性而将其杀死,与挥发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以做干燥剂,故C符合题意;
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桶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故A错误;
B、铁在水和氧气共存时最易生锈。用湿布包起来,不能防止菜刀生锈,故B错误;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硬度较大,不易生锈,可用作制作外科手术刀。故C正确。
D、铁锅的主要成分是铁,醋里含醋酸属于酸类,可于铁反应,不能用铁锅长期存放姜醋,故D错误。故选C。
4.A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打开瓶塞,用手在试剂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闻到气体的气味,切不可将鼻孔凑近瓶口直接闻气体的气味,选项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导致酒精失火,选项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加热时应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能将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选项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错误,故选A。
5.A
【详解】A、丙烯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合理;
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2=7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B说法不合理;
C、丙烯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2)=9:1:8,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说法不合理;
D、丙烯酸由丙烯酸分子构成,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不合理;
故选A。
6.C
【详解】A、粗盐的提纯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三步,即①④⑤。去除其中不溶性杂质的关键在于过滤。此项错误。
B、甲实验(粗盐的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溶解(搅拌以加快收回固体溶解速率)、过滤(引流)、蒸发(搅拌以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因溶液受热不均而向外迸溅),各步中作用不同。此项错误。
C、在③中,读数时平视的是凹液面的最高处,没有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造成水和体积比正常值偏小。因此溶液尝试会偏大。此项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则配制的溶液中水的质量比正常偏大,所以溶液浓度会偏小。此项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在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故选项错误;
B、t1℃时,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为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故选项正确;
C、在t2℃时,KNO3的溶解度大约为90g,在100g水中加入100g KNO3,只有90g溶于水,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错误;
D、KNO3和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t1℃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相等,升高温度,其质量分数不变,依旧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B
【详解】A、碱和盐只有都可溶时,才有可能发生反应,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转化不能实现;
B、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选项转化能实现;
C、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能转化氯化亚铁,故选项转化不能实现;
D、硝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没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故选项转化不能实现。
故选B。
9.B
【详解】A、加入足量硫酸溶液,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正确;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的方法,故B正确;
C、加入过量铁粉,铁粉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加入过量KOH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但是过量氢氧化钾又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起始溶液的pH>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pH降低,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稀盐酸过量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则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在一定温度下,配制氯化钾饱和溶液,向溶剂水中不断加入溶质氯化钾,至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固体时,达到饱和状态,则溶质质量分数从0开始不断增大,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继续加入氯化钾固体,不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将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等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镁比锌活泼,则镁比锌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金属足量,酸反应完全,生成的氢气完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故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11.(1) 蛋白质 复合肥
(2) 物理变化 过滤
(3)污染小(合理即可)
(4) 24:71 钙
【详解】(1)大豆中富含蛋白质;
磷酸二氢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2)将黄豆磨成汁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将豆渣和豆浆分离开来,其原理类似过滤。
(3)煤中含有硫等物质,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优点是污染小等(合理即可)。
(4)氯化镁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4:(35.5×2)=24:71;
豆腐中富含钙元素,它能预防因缺乏该元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和佝偻病。
12.(1)
(2)(合理即可)
【详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13.(1)
(2)水和二氧化碳
(3) D 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铜绿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即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则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氧气及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的结果;
(3)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D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因为D试管中的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容易生锈;
上图知实验缺少了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所以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
14.(1)400
(2)导电
(3)2H2O
(4)防止产生污染,节约金属资源
(5)2H2+O22H2O
(6)AC
【详解】(1)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0g×19.6%=(500g-x)×98%,得出x=400g;
(2)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可以用于制作干电池的材料;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发生改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反应前有:2个Pb、2个S、8个O,反应后有:2个Pb、2个S、10个O、4个H,则另一个反应物中有4个H、2个O,则为2个H2O,故横线处为2H2O;
(4)电池的生产原料中含有汞、铅、镍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则将这些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也可以防止污染地下水;
(5)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6)A、Mn能与ZnSO4反应生成Zn,则金属活动性Mn>Zn,因为金属活动性Zn>Cu,则金属活动性Mn>Cu,所以将Mn放入硫酸铜的溶液中能反应生成Cu,故能观察到Mn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选项说法正确;
B、将Cu分别加入硫酸锰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观察到均无明显的反应现象,则证明金属活动性Mn>Cu,Fe>Cu,无法比较Mn、Fe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Mn>Zn>Cu,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15.(1)+4
(2)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3)
(4)做保护气,防止钛、镁在高温时被氧化
【详解】(1)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 (+2) +x+ (-2) ×3=0,解得x=+4;
(2)反应前需将钛铁矿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3)溶液Ⅱ的主要溶质为TiOSO4,加热时和水发生反应,生成H2TiO3和物质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X中一定含有硫元素,已知X的溶质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即为硫酸,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为,此反应需要在Ar氛围下进行,是因为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在此反应中做可用作保护气,防止钛、镁在高温时被氧化。
16.(1)量筒
(2) CaCO3+2HCl=CaCl2+H2O+CO2↑ a
(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4) 产生大量气泡 2H2O22H2O+O2↑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将D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合理即可)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量筒,故填:量筒;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装置B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
(3)用装置A和装置C组合制取并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从而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故填: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4)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c处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e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而d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产生大量气泡;2H2O22H2O+O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若想让e处燃着的白磷停止燃烧,可以将D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填:将D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合理即可)。
17.(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偏大
(3) 不正确 因为生成物中的硫酸钠也能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产生气泡
(5) CO2+2NaOH=Na2CO3+H2O B 对比实验
(6)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7) 氯化钙##氯化钡 酚酞
(8)AC
【详解】(1)碱遇酚酞变红,中性或酸性溶液遇酚酞不变色,故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可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实验1中实验结论是溶液pH=3,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会使酸性减弱,从而使pH偏大,故填:偏大;
(3)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也可以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现象相同,故无法判断硫酸是否有剩余,故填:不正确;因为生成物中的硫酸钠也能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结论是硫酸剩余,故硫酸和镁条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
(5)图乙A中,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和B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随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量逐渐减小,烧瓶中的压强逐渐减小,故符合曲线B;向二氧化碳中加入80mL蒸馏水的目的是通过作对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故填:;B;对比实验;
(6)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生成物的存在来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的发生,故填: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7)实验结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现象为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故需要加入一种可溶性的钙盐或钡盐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对于氢氧化钠的检验用的是无色酚酞溶液,故实验操作为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氯化钡)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故填:氯化钙(或者氯化钡);酚酞;
(8)A、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杂质碳酸钠可以被除去,符合题除杂原则的,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杂质被除去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杂质碳酸钠可以被除去,符合题除杂原则的,故C符合题意;
D、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反应,原有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8.(1)解:设0.5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x。
x=1.38×10-3mg
1.38×10-3mg/0.5L=2.76×10-3mg L-1<7.50×10-3mg L-1
答: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2.76×10-3mg。
(2)不会
【详解】(1)详见答案;
(2)1L煮沸52次的桶装水含有NaNO2的质量为2.76×10 3mg,小于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最高含量7.50×10-3mg L-1 ,所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也符合合格饮用水的标准,而实际生活中很难同一份水煮沸52次,所以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故答:不会。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