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化学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a40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C.公交车采用新能源汽车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
2.化学的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C.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给大棚蔬菜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3.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力塞紧橡皮塞 B.氧气验满
C.称量固体 D.滴加液体
4.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C.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有间隔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6.建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使用了大量钒钢,如图所示是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获得的信息是
A.钒属于非金属元素 B.图中x=23
C.钒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D.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7.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②SO2;③2NH3;④;⑤Fe2+;⑥N2;⑦2Na+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③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②⑥ D.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8.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C3H6O3属于有机物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C3H6O3是由12个原子构成
D.C3H6O3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9.下列备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钢、氧化铝、空气 B.氮气、过氧化氢、烧碱
C.木炭、水银、牛奶 D.金、小苏打、石灰石
10.15℃时,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克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为a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15℃时,B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将A、B烧杯升温至20℃时,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12.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Ⅱ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B.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C.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
D.流程I中先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再过滤后加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
1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产生气体,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14.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5.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16.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Mg2+、Na+、、 B.Fe2+、Ca2+、Cl-、
C.Ba2+、Na+、、 D.Ag+、K+、、Cl-
1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A.H2O2→H2O→H2CO3
B.Mg→MgO→MgSO4
C.KCl→KNO3→K2SO4
D.Cu(OH)2→CuSO4→CuCl2
18.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Zn
B.若滤液不为蓝色,则滤液中可能不含
C.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Mg
D.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1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①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20.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农业
①六大基本营养素中只有水和无机盐不是有机物 ②含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①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②精密仪器等物品失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 ①将煤块粉碎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①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使肥效降低 ②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要求用黑色钢笔或黑色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上无效。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日常生活、生产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2)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玻璃是一种复合材料 B.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C.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D.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下列农场仓库存放的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
A.NH4H2PO4 B.K2SO4 C.NH4NO3 D.KNO3
(4)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
A.牛肉 B.西红柿 C.米饭 D.花生油
(5)纳米医学上可用四氯金酸(HAuCl4)制备包裹药物的外壳,四氯金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
(6)生产中常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下表为三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氮 氟 镁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上表中x= 。
②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
①物质X的化学式是 。
②NH3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
(3)向铁粉、铜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23.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
(1)“碳”减排: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不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停止使用煤和石油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多骑共享单车出行 D.践行光盘杜绝浪费
(2)“碳”捕集:
①自然界“碳捕集”主要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吸收CO2。
②下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部分转化关系图。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碳”封存:“湖泊”封存技术是将CO2送入3000米深海海底变成液态CO2湖,此过程中CO2的化学性质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
(4)“碳”利用:下图是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4.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3)C实验步骤③中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是 ;步骤⑤中提供热源的仪器名称为 ,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实验D是通过控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和控制 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为 。
25.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后,进行了有关酸、碱、盐之间的混合实验,并对反应后废液的成分做了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1)①甲同学在进行实验时观察到溶液 ,可说明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甲、乙两位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为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白色沉淀所属物质类别是 。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2)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钙和 、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3)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实验反思】
(4)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5)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则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6.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为Vc)易患坏血病,如图为某品牌Vc片说明书的一部分。试计算:
维生素C(白色) 化学式:C6H8O6 每片100mg,含Vc10% 一日____次,每次2片
(1)C6H8O6中碳、氧元素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2)17.6g C6H8O6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40mg,每天可服用该品牌维生素C片 次。
27.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假设石灰石中除CaCO3含钙元素外,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80g稀盐酸分成4等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37.8 55.6 74.5 94.5
(1)充分反应后共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试卷第2页,共10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1.B
【详解】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能防止水体被污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深埋废旧电池,不会减少污染物,会污染土壤和水源,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公交车采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化石能源使用,能减少空气的污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遇冷液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给大棚蔬菜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
B、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2.25g固体,错误;
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微观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水的天然循环是:地面上的液态水蒸发→水蒸气→云→雨→落在地面上→又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它是物理变化,分子体身不改变,所以,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故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因此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故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故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A错误;
B、冶炼金属是利用的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B错误;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C正确;
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钒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x=23,该选项正确;
C、钒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易失去2个电子,该选项不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7.C
【详解】①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②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③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④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为+2价;
⑤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N2中的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⑦2Na+中的2表示2个钠离子;
观察选项,故C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C3H6O3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16×3)=6:1:8,不符合题意;
C、C3H6O3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16×3)=6:1: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钢是铁的合金,则属于混合物;氧化铝是由铝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氮气是只有N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烧碱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C、木炭是由石墨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水银是只有Hg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属于单质;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金刚石是只有C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小苏打是一种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属于化合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则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15℃时,a的溶解度小于b,由于甲试管中有固体剩余,故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为a,乙物质曲线为b。
【详解】A、根据分析,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为a,该选项正确;
B、图2可以看出,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分析,B烧杯中的溶质为b,15℃时b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b,故B烧杯中溶液为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D、将A、B烧杯升温至20℃时,甲乙的溶解度均大于50g,所以溶质均会全部溶解,故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浓盐酸有挥发性,质量会减小;而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吸水后还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大。
故选A。
12.B
【分析】上述流程发生反应为:
Ⅱ、
Ⅲ、
Ⅳ、
Ⅴ、
Ⅵ、
【详解】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流程Ⅱ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上述流程中Ⅲ、Ⅵ发生的反应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符合“1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Ⅳ、Ⅴ发生的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Ⅱ是四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则上述流程涉及到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两种基本反应类型,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说法正确;
D、粗盐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杂质:
①加入过量Ca(OH)2溶液:;
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
③过滤可除去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④加适量稀盐酸:;
则流程I中先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再过滤后加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说法正确。
故选:B。
13.C
【详解】A、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选项错误;
B、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氢氧化钠,选项错误;
C、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选项正确;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选项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O元素,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甲烷中一定含碳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C、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取样,相互滴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氯化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碳酸钾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产生白色沉淀,故只产生气泡的是稀盐酸,产生一次气泡、一次沉淀的是碳酸钾,只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详解】A、图中实验,酸的种类不同,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错误;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正确;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错误;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错误。故选B。
16.A
【分析】pH=1的溶液显酸性,含有氢离子。
【详解】A、四种离子和氢离子相互之间不能结合为水、或气体、或沉淀,且均为无色,该选项符合题意;
B、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显浅绿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根和氢离子会结合为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结合为氯化银沉淀,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C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钾盐和硝酸盐都是可溶的,硝酸钾不能转化为硫酸钾,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D
【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Cu可知,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和氯化镁不反应;
【详解】A、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CuCl2,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一定不含Zn,故选项A说法错误;
B、若滤液不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不含CuCl2,故选项B说法错误;
C、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Zn,不含Mg,故选项C说法错误;
D、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19.D
【详解】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纵坐标不可能从0开始,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小,但最终不会等于3,更不可能小于3,故B错误;
C、等质量镁、铁分别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故C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D正确。
故选:D。
20.C
【详解】A、①六大基本营养素中,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正确;
②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不是蛋白质,错误;
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要验纯,正确;
②精密仪器等物品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损坏精密仪器,错误;
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将煤块粉碎,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正确;
②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正确。
总结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D、①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发生的反应是盐与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②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会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来存放波尔多液,正确;
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1)A
(2)D
(3)AD
(4)C
(5)+3价
(6)
【详解】(1)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2)A、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玻璃钢是一种由合成材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棉花是一种天然纤维,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磷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K2SO4中只含有钾元素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NH4NO3中只含有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KNO3中含有氮元素、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AD;
(4)A、牛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西红柿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符合题意;
D、花生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纳米医学上可用四氯金酸(HAuCl4)制备包裹药物的外壳,四氯金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金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四氯金酸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6)生产中常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即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1) 5 Mg2+
(2) N2O H2O
(3)Fe、H+
【详解】(1)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7-2=5;
②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
(2) ①物质X是含氮元素的氧化物,氮元素显+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为:N2O;
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氮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6个X分子中含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1个X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3)金属活动性铁>氢>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Fe、H+。
23.(1)A
(2) 光合作用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碳酸钠## Na2CO3
(3)没有
(4)CO2+4H2 CH4+2H2O
【详解】(1)A、目前不能完全禁止使用煤和石油,该选项建议不可行,正确;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节能减排,该选项建议可行,错误;
C、多骑共享单车出行,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节能减排,该选项建议可行,错误;
D、践行光盘杜绝浪费,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该选项建议可行,错误。
故选A。
(2)①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
②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I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流程中Na2CO3既是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另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可循环使用;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将二氧化碳变为液态,该过程中分子不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4)根据流程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CH4+2H2O。
24.(1)铜粉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2)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3) 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酒精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 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控制变量法
【详解】(1)A实验中测量结果偏小,可能是铜粉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步骤③中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是: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⑤中提供热源的仪器名称为酒精灯;
步骤⑤为蒸发,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实验D是通过控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和控制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5.(1) 由红色变为无色 盐
(2) 碳酸钠 氢氧化钠
(3) Na2CO3、NaOH
(4)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除了氢氧化钙外,还可能为氢氧化钠
(5)加酸至废液呈中性再排放
【详解】(1)①氢氧化钙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钙被消耗,可说明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实验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烧杯内上层清液为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呈碱性,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钙沉淀,属于盐;
(2)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3)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白色沉淀是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过量的氯化钡会使碳酸钠反应完全,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除了氢氧化钙外,还可能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5)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反应后溶液显碱性,可加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使之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26.(1)3:4
(2)9.6
(3)两##2##二
【详解】(1)C6H8O6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故填:3:4;
(2)17.6g C6H8O6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故填:9.6;
(3)由图可知,每次服用该品牌Vc片含有2×100mg×10%=20mgVC,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40mg,则每天需要服用的该品牌维生素C片为= ,故每天可服用该品牌维生素C片两次(或者二、2),故填:两或者2或者二。
27.(1)5.5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2.5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充分反应后共生成CO2的质量为20g+80g-94.5g=5.5g;
(2)过程见答案。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