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其利断金 B.沙里淘金 C.百炼成钢 D.铁杵成针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B.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C.将黄铜和铜片相互刻画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明显划痕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示意图和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处的元素符号为Al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图中Y=8
D.氧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5.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6.酸性溶液对橡胶有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磨砂玻璃有腐蚀作用。下列溶液存放正确的是(  )
A. B. C. D.
7.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大
B.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60℃时,P点表示的KNO3溶液还能继续溶解KNO3固体
D.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8.下列物质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OH与H2SO4 B.FeCl3与NaOH
C.NaOH与CuSO4 D.HCl与AgNO3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选用试剂(适量) 操作
A Fe CuO 稀硫酸 过滤、洗涤、烘干
B CO2 CO 氧气 点燃
C CuCl2溶液 H2SO4 Ba(NO3)2溶液 过滤、洗涤
D Cu(NO3)2溶液 AgNO3 过量的铜粉 过滤、洗涤
A.A B.B C.C D.D
10.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二、填空题(11题4分,12题5分,13题6分,共15分)
11.(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白醋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它含有    (填离子符号)。
(2)馒头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食用碱。食用碱的pH    7(填>、<或=)。
(3)人的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服用含Mg(OH)2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生理盐水是医院常用的注射剂,请写出生理盐水中的溶质    (填化学式)。
(5)在野炊活动中,小明不小心被蚂蚁(毒液中含有蚁酸)咬了   (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食盐水
C.肥皂水
D.食醋
12.(5分)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淡化: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可以有效地解决淡水短缺的问题,工业上常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    (填一种方法即可)。
(2)海水晒盐:海水通过蒸发池、结晶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海水制镁:先将海水中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稀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镁溶液,目的是    。
(4)粗盐精制:
①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②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A.NaOH溶液、B.Na2CO3液、C.BaCl2溶液和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加入前三种试剂顺序有很多,只要保证Na2CO3溶液在加入    之后再加入即可(填试剂序号)。
(5)海水“制碱”: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有    。
A.没有“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6)海底矿物:“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块状固体,被称为“未来能源”。
(7)除了海水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洋还蕴含着丰富的    资源。(写一点即可)
13.(3分)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试剂①可选用    ,要使海水中的MgCl2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足量。
(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    。
(3)写出Mg(OH)2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6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
(2)t2℃时,将15g甲物质溶解于5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种)。
(4)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    。
三、实验题(第14题8分,第15题8分,共16分)
15.(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可见氧气具有    的性质。若反应后欲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最合理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洗涤
③干燥
④蒸发
(3)实验室选用装置C制取CO2,加入稀盐酸的量不宜太多。若实验时,试管中液面处于m处(此时稀盐酸有剩余),则关闭弹簧夹可能导致的后果    。
(4)将气体通入E装置(从a口进入),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收集氧气
②E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③E中盛满水,b口连接量筒,测氧气体积
16.(8分)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小吴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
【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测定反应后溶液pH后,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Na2CO3;
猜想2:只有NaOH;
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实验验证】小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     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步骤3: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    。
【总结提升】(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    。
(2)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其与水反应的历程与过碳酸钠类似,最终生成氧气和一种碱。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推理与计算(16题4分,17题5分,共9分)
17.(4分)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2)G的饱和溶液pH    。
A.小于7
B.等于7
C.大于7
(3)D的一种用途是    。
(4)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赤铁矿石是冶炼生铁的主要原料。若测得某赤铁矿石中含C为80%,要得到纯铁28t,理论上需要这种赤铁矿石多少t?
18.(5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分五次加入到139.6g硫酸铜溶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质量/g 4.9 9.8 m 19.6 19.6
(1)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其利断金 B.沙里淘金 C.百炼成钢 D.铁杵成针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其利断金,没有体现化学变化。
B、沙里淘金,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D、铁杵成针、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B.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C.将黄铜和铜片相互刻画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明显划痕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分析】A、根据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进行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进行分析;
C、根据黄铜是铜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进行分析;
D、根据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故A不正确;
B、红磷燃烧放热,烟是固体小颗粒,故B不正确;
C、黄铜是铜的合金,因此将黄铜和铜片相互刻画,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分析】A、根据带电的粒子来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如质子,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Cl,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示意图和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处的元素符号为Al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图中Y=8
D.氧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分析】A、根据X处是铝元素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X处是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原子中,18=2+8+Y,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是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A、苹果汁的pH比纯鲜牛奶的小,故说法错误;
B、炉具清洁剂的pH比肥皂水的大,故说法错误;
C、厕所清洁剂显酸性,因此厕所清洁剂不能与炉具清洁剂混用;
D、蚊虫分泌的蚁酸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类似题目,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酸性溶液对橡胶有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磨砂玻璃有腐蚀作用。下列溶液存放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酸性溶液对橡胶有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磨砂玻璃有腐蚀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酸为酸性溶液,溶液存放错误。
B、氢氧化钠为碱性溶液,溶液存放正确。
C、氢氧化钙为碱性溶液,溶液存放错误。
D、碳酸钠为碱性溶液,溶液存放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大
B.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60℃时,P点表示的KNO3溶液还能继续溶解KNO3固体
D.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分析】A、根据10℃时,两条曲线上点的高低进行分析;
B、根据两条曲线的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下点时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都减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图像可得,氯化钾的曲线在硝酸钾的上面,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
B、由图像可得,错误;
C、60℃时,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D、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液还是饱和溶液可得,错误;
故选:C。
【点评】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8.下列物质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OH与H2SO4 B.FeCl3与NaOH
C.NaOH与CuSO4 D.HCl与AgNO3
【分析】根据物质间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若物质间反应有固体溶解、生成沉淀、生成气体、颜色变化则现象明显,否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
【解答】解:A、NaOH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
B、FeCl7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故B错误;
C、NaOH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C错误;
D、H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选用试剂(适量) 操作
A Fe CuO 稀硫酸 过滤、洗涤、烘干
B CO2 CO 氧气 点燃
C CuCl2溶液 H2SO4 Ba(NO3)2溶液 过滤、洗涤
D Cu(NO3)2溶液 AgNO3 过量的铜粉 过滤、洗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Fe,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洗涤,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根据图2判断出反应滴加顺序,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根据pH的变化判断反应过程,中和反应放热;
【解答】解:A、由图2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点pH大于7,故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图2中d点pH小于7,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钠,B正确;
C、图2中c点pH=7,c→d过程是盐酸过量,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选:C。
【点评】明确中和反应过程中pH及热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关键。
二、填空题(11题4分,12题5分,13题6分,共15分)
11.(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白醋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它含有  H+ (填离子符号)。
(2)馒头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食用碱。食用碱的pH  > 7(填>、<或=)。
(3)人的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服用含Mg(OH)2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
(4)生理盐水是医院常用的注射剂,请写出生理盐水中的溶质  NaCl (填化学式)。
(5)在野炊活动中,小明不小心被蚂蚁(毒液中含有蚁酸)咬了 C (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食盐水
C.肥皂水
D.食醋
【分析】(1)根据白醋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它含有氢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馒头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食用碱,食用碱指的是碳酸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被蚂蚁叮咬后,毒液中含有蚁酸,可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白醋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它含有氢离子+。
(2)馒头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食用碱,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3)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3+2H2O。
(4)生理盐水是5.9%的氯化钠溶液,溶质是氯化钠。
(5)被蚂蚁叮咬后,毒液中含有蚁酸,应涂抹碱性物质,不能选用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显中性,均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
(1)H+;
(2)>;
(3)Mg(OH)2+3HCl═MgCl2+2H3O;
(4)NaCl;
(5)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5分)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淡化: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可以有效地解决淡水短缺的问题,工业上常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  蒸溜法 (填一种方法即可)。
(2)海水晒盐:海水通过蒸发池、结晶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海水制镁:先将海水中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稀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镁溶液,目的是  富集氯化镁,使氯化镁的含量更高 。
(4)粗盐精制:
①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②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A.NaOH溶液、B.Na2CO3液、C.BaCl2溶液和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加入前三种试剂顺序有很多,只要保证Na2CO3溶液在加入  C 之后再加入即可(填试剂序号)。
(5)海水“制碱”: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有  AB 。
A.没有“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6)海底矿物:“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甲烷 )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块状固体,被称为“未来能源”。
(7)除了海水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洋还蕴含着丰富的  生物 资源。(写一点即可)
【分析】(1)根据工业上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溜法分析;
(2)根据“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析;
(3)根据富集氯化镁,使氯化镁的含量更高分析;
(4)①根据溶解、过滤和蒸发三种基本操作分析;
②根据镁离子、钡离子、钙离子性质分析;
(5)根据“侯氏制碱法”和“索尔维氨碱法”的优缺点分析;
(6)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分析;
(7)根据海洋还蕴含看丰富的生物资源分析。
【解答】解:(1)工业上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溜法。故答案为:蒸溜法;
(2)海水通过蒸发池、结晶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海水中含氯化镁,但是氯化镁含量较低,再加入稀盐酸将其转化为氯化镁溶液,使氯化镁的含量更高,使氯化镁的含量更高;
(4)①溶解所需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答案为:玻璃棒;
②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可加入过量的BaCl2除去硫酸根离子,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可用过量的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氯化钡,才能将过量的氯化钡除去;
(5)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同时制得NaHCO6和 NH4Cl产品,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6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联合制碱法能使氯化钠循环使用,节约了成本;
C、联合制碱法中需要将NaHCO3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6)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故答案为:甲烷;
(7)除了海水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洋还蕴含看丰富的生物资源。故答案为:生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3分)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试剂①可选用  氢氧化钙 ,要使海水中的MgCl2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足量。
(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  过滤 。
(3)写出Mg(OH)2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Cl2Mg+Cl2↑ 。
【分析】(1)根据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要转化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3)根据将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加入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要转化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从价格等因素考虑,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2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
(2)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因此加入试剂①后4沉淀的方法是过滤;
(3)将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加入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4+2H2O;
(4)无水MgCl5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钙;
(2)过滤;
(3)Mg(OH)3+2HCl=MgCl2+4H2O;
(4)MgCl2Mg+Cl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4.(6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5g 。
(2)t2℃时,将15g甲物质溶解于5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62.5 g。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 (写一种)。
(4)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  乙>甲>丙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t2℃时,甲、丙两种物质交于P点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8℃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2℃时,将15g甲物质溶解于5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50g+12.5g=62.2g;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分的方法;
(4)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3℃时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4℃,甲、乙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组成不变,由图可知,t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2℃甲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故答案为:(1)t6℃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62.5;
(3)降低温度(合理即可);
(4)乙>甲>丙。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题(第14题8分,第15题8分,共16分)
15.(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铁架台 ;②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或C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可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可见氧气具有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的性质。若反应后欲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最合理操作顺序是  ①②③ 。
①过滤
②洗涤
③干燥
④蒸发
(3)实验室选用装置C制取CO2,加入稀盐酸的量不宜太多。若实验时,试管中液面处于m处(此时稀盐酸有剩余),则关闭弹簧夹可能导致的后果  液体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
(4)将气体通入E装置(从a口进入),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③ (填序号)。
①收集氧气
②E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③E中盛满水,b口连接量筒,测氧气体积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原理和装置,以及二氧化锰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装置C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装置中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来分析;
(4)①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来分析;
②根据E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长管b口通入液体中来分析;
③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来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2O22H2O+O3↑;D装置是用排水法来收集气体,可见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若反应后欲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洗涤,则最合理操作顺序是①②③。
(3)实验室选用装置C制取CO2,加入稀盐酸的量不宜太多。若实验时,则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4)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应该从长管b口通入;
②E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b口连接量筒,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故选项正确;
故选:③。
故答案为:
(1)铁架台;分液漏斗;
(2)B或C;2H2O27H2O+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液体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8分)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小吴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
【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测定反应后溶液pH后,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1:只有Na2CO3;
猜想2:只有NaOH;
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实验验证】小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一定有Na2CO3,猜想2不正确。
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无NaOH,猜想3不正确,猜想1正确。
步骤3: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无色酚酞试剂   无明显现象 
【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  C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 。
【总结提升】(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洁剂应注意  保持干燥 。
(2)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其与水反应的历程与过碳酸钠类似,最终生成氧气和一种碱。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
【分析】【实验验证】步骤1:根据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与H2O,Na2CO3能与HCl反应生成CO2进行分析;
步骤2:根据溶液中含有Na2CO3,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进行分析;
步骤3:根据实验结论中没有NaOH;Na2CO3与过量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NaCl,NaCl与CaCl2的溶液呈中性进行分析;
【交流与讨论】根据C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进行分析;
【总结提升】(1)根据过碳酸钠能与水反应,导致变质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实验验证】步骤1:该操作后得出结论为溶液中一定有Na2CO5,猜想2不正确,则溶液中不会只含有NaOH2CO8;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与H2O,Na2CO5能与HCl反应生成CO2,则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2CO2,不会只有NaOH;
步骤2:实验结论为猜想一正确,则溶液中含有Na2CO5,Na2CO3能与CaCl8反应生成CaCO3沉淀;则另取少量溶液2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5:实验结论中没有NaOH;Na2CO3与过量的CaCl7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NaCl,NaCl与CaCl2的溶液呈中性,故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剂,实验中无明显现象;
【交流与讨论】若步骤8中用Ca(OH)2来实验,Ca(OH)2能与Na6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
【总结提升】(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过碳酸钠能与水反应,导致变质;
(2)过氧化钠(Na2O4)常用作供氧剂,与水反应后生成氧气和一种碱,则反应后物质由Na、O,则碱为NaOH2O2+7H2O=4NaOH+O7↑。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步骤1:稀盐酸;
步骤2: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5:无色酚酞试剂;无明显现象;
【交流与讨论】Ca(OH)2能与Na2CO5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验证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
【总结提升】(1)保持干燥;
(2)2Na2O8+2H2O=6NaOH+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四、推理与计算(16题4分,17题5分,共9分)
17.(4分)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CuCl2 。
(2)G的饱和溶液pH  C 。
A.小于7
B.等于7
C.大于7
(3)D的一种用途是  可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
(4)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5)赤铁矿石是冶炼生铁的主要原料。若测得某赤铁矿石中含C为80%,要得到纯铁28t,理论上需要这种赤铁矿石多少t?
【分析】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则B是一氧化碳;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C是氧化铁;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H是盐酸;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E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钙,F是铁;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G是氢氧化钙;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I是氯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I为氯化铜2;
(2)由分析可知,G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呈碱性,故选:C;
(3)由分析可知,D是氧化钙,可作食品干燥剂;
(4)反应④,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6HCl=CaCl2+H2O+CO8↑。
(5)设需要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Fe2O3+7CO2Fe+3CO7
160 112
x×80% 28t

x=50t
答:理论上需要这种赤铁矿石质量为50t。
故答案为:(1)CuCl2;
(2)C;
(3)可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4)CaCO3+6HCl=CaCl2+H2O+CO6↑;
(5)50t。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8.(5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分五次加入到139.6g硫酸铜溶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质量/g 4.9 9.8 m 19.6 19.6
(1)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前两次每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生成4.9g,而第四次依然是为4.9的四倍,所以第三次应该也是增加4.9g,所以m=14.7g;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前两次每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生成4.9g,而第四次依然是为5.9的四倍,所以m=14.7g;
(2)由解析和数据可知第四次反应时恰好完全反应。
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6SO4
98
19.6g
x=28.4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表格中m的值为14.5。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2%。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第五章 模型2用放缩思想速解不等式证明问题模型(含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考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