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质量调研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1.请务必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有30道题:其中1-22题为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的标号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3-30题在答题纸上做答,答案写在第Ⅰ卷上的无效、不得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Na-23,Mg-24,Al-27,S-32,Cl-35.5,Ca-40,Fe-56,Cu-64,Zn-65,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中华传统文化无所不包,更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完成1~3小题:
1. 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烧赤壁 B. 司马光砸缸 C. 刻舟求剑 D. 铁杵磨成针
2. 下列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无色
B. 无味
C. 供给呼吸
D. 食品防腐
3. 胶东花饽饽是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胶东花饽饽能提供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无机盐 D. 糖类
4. 氧化铟(In2O3)是制造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氧化铟中铟(In)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6
5. “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为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的元素符号为 B.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6. 饺子是北方的传统美食。捞饺子时,用漏勺将饺子与汤分离。下列实验操作与这种分离方法原理相似的是
A. 溶解 B. 蒸发 C. 过滤 D. 蒸馏
7. 我市今年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石灰石固体 B. 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
C. 量取18mL水 D. 倒入稀盐酸
8. 下列做法不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 防止金属腐蚀 B. 寻找金属代用品
C.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 肆意开采金属矿物
9.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K:表示3个钾原子 B. Ca:表示钙元素
C. 2N:表示2个氮分子 D. 4Cl-:表示4个氯离子
10. 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 实验室酒精灯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11.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 为了实现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12. 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Mg(OH)2 B. Al(OH)3 C. NaHCO3 D. MgSO4
13.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项目之一。下列滑雪用品涉及到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滑雪板底板——塑料 B. 滑雪杖杆——铝合金
C. 滑雪手套——合成橡胶 D. 滑雪服面料——合成纤维
14. 误差分析是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粗盐提纯时,蒸发后的固体中含有水分,产率偏高
B. 测定某酸性溶液的pH时,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定值偏大
C. 用铜粉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溶液洒出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5. 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乙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 t1℃时,甲、乙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D.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得到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16.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为“混合物” B. X点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C. Y点对应的物质为 D. 生成Y的方式只有一种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H2O B. H2SO4 C. O2 D. KOH
1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洗洁精去除油污——可以溶解油污
B.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作冰箱除味剂
C.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 铁制品应用最广——铁制品耐腐蚀性能好
19.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作画方式是将孔雀石研磨到极细之后混合动物胶,形成颜料使其容易粘到画面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雀石颜料是混合物 B. 孔雀石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 孔雀石颜料能溶于水 D. 孔雀石颜料能与酸反应
20.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和除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加入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溶液 HCl 加入过量,过滤
B 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 溶液 NaCl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洗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21. 物质之间往往存在相互转化关系。下列物质的相互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 和NaCl B. NaOH和
C. Cu和CuO D. 和
22. 向200g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溶液质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溶质有3种
B. A、B两点溶液的颜色都为浅绿色
C. 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
D. 原溶液中和的个数比为2∶1
第Ⅱ卷(非选择题)
23.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现有①铜 ②石灰石 ③硝酸钾 ④稀有气体,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_____________;
(3)可用做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管的是_______________。
24.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为粒子之间转化关系图:
(1)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四种离子结构示意图:
(2)图中除D外,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图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相同。
(4)图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6时,则表示该粒子是__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5)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5. 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气体后如D图所示,做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的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式制取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若用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烟花公司设计出稻穗状烟花(图1):“一束稻穗,千里援思”,以稻穗为灵感,将烟花与农业元素巧妙结合,壮丽的烟花仿佛实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材料二:袁隆平院士团队将青岛的海水稻在全国推广。下表是海水稻与普通大米的部分数据对比。
成分 碱地袁米海水稻 普通大米
蛋白质含量 14.6g/100g 6.7g/100g
脂类含量 0.5g/100g 较低
钠含量 17.6mg/100g 几乎为零
(1)燃放烟花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在空气中点燃烟花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大量燃放烟花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由此形成的环境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些烟花燃放时发出耀眼白光,是因为其中含有镁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海水稻富含硒,这里的“硒”是指硒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与同质量普通大米相比,海水稻可提供更多的有机营养物是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盐碱地本来不能种植粮食,而海水稻的培育攻克了这一难题,你认为此项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27.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仪器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在左侧发生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制备,右侧为装置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反应时,关闭导管上的活塞,试管中液面逐渐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随后,再打开导管上的活塞,压强传感器的读数变化如图中_______段(选填序号)。
A. ab B. bc C. cd
Ⅱ.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得到图B和图C。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
A. 图A是向盐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
B. 图B中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 图C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8.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显碱性。实验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三得到的结论是:铁生锈是与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请写出一条家庭中铁锅防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9. 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老师正在处理的实验室废液产生了兴趣。他们取了3种废液,准备探究其成分并作无害化处理。
废液样品1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后的废液(滴有酚酞)
废液样品2 铜和硝酸银反应后的废液
废液样品3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后的废液
【实验探究一】观察废液样品1,发现溶液呈无色。
(1)废液1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可用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
【实验探究二】观察废液样品2,发现溶液显蓝色,取废液样品2mL,向其中插入一根铜丝,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三】取2mL废液样品3,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废液样品3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以通过调控废液的量将废液进行初步的无害化处理。他们将三种废液按一定比例倒在同一个烧杯中,底部产生了白色沉淀,经检测,已去除了钡离子和银离子,上层仍为蓝色清液。
(4)此时废液中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小组同学认为,再向废液中逐滴滴加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直至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明已达到无害化排放标准。
30. 某厂生产的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和难溶性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20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00g蒸馏水中,过滤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生成Mg(O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的MgCl2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已知条件,还能求出的量有______________。
A. 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B.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九年级化学质量调研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1.请务必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有30道题:其中1-22题为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的标号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3-30题在答题纸上做答,答案写在第Ⅰ卷上的无效、不得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Na-23,Mg-24,Al-27,S-32,Cl-35.5,Ca-40,Fe-56,Cu-64,Zn-65,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中华传统文化无所不包,更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完成1~3小题:
1. 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烧赤壁 B. 司马光砸缸 C. 刻舟求剑 D. 铁杵磨成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烧赤壁,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无色
B. 无味
C. 供给呼吸
D. 食品防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供给呼吸。但氧气具有氧化性,食品和氧气接触会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因此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选D。
3. 胶东花饽饽是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胶东花饽饽能提供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无机盐 D. 糖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D。
4. 氧化铟(In2O3)是制造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氧化铟中铟(In)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6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氧化铟中铟(In)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x=+3。
故选C。
5. “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为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硅的元素符号为 B.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周期表一格内的信息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硅的元素符号为Si,说法正确;
B、硅字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C、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说法正确;
D、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说法正确。
故选B。
6. 饺子是北方的传统美食。捞饺子时,用漏勺将饺子与汤分离。下列实验操作与这种分离方法原理相似的是
A. 溶解 B. 蒸发 C. 过滤 D. 蒸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解是将液体、固体或气体分散在液体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发是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指通过粒径的差异,将固液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出来,捞饺子时,用漏勺将饺子与汤分离,其类似于过滤操作,故选项符合题意;
D、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我市今年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石灰石固体 B. 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
C. 量取18mL水 D. 倒入稀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视线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
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A。
8. 下列做法不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 防止金属腐蚀 B. 寻找金属代用品
C.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 肆意开采金属矿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防止金属腐蚀,可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可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肆意开采金属矿物,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K:表示3个钾原子 B. Ca:表示钙元素
C. 2N:表示2个氮分子 D. 4Cl-:表示4个氯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K:表示3个钾原子,选项正确;
B、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故Ca:表示钙元素,选项正确;
C、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表示2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D、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4Cl-:表示4个氯离子,选项正确;
故选C。
10. 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 实验室酒精灯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A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C正确;
D、实验室酒精灯起火,用湿抹布盖灭,利用的是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D正确。
故选:A。
11.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 为了实现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B、为了实现CO2的零排放,要合理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大量开采会造成资源浪费,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D、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CO2的排放,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
故选B。
12. 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Mg(OH)2 B. Al(OH)3 C. NaHCO3 D. MgSO4
【答案】D
【解析】
【分析】胃液中含有盐酸,治疗胃酸过多,说明该物质能与酸发应,本身对人体物伤害。
【详解】A.氢氧化镁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酸镁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项目之一。下列滑雪用品涉及到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滑雪板底板——塑料 B. 滑雪杖杆——铝合金
C. 滑雪手套——合成橡胶 D. 滑雪服面料——合成纤维
【答案】B
【解析】
【详解】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铝材是铝、镁等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合金。
故选:B。
14. 误差分析是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粗盐提纯时,蒸发后的固体中含有水分,产率偏高
B. 测定某酸性溶液的pH时,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定值偏大
C. 用铜粉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溶液洒出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粗盐提纯时,蒸发后的固体中含有水分,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测得的氯化钠产率偏高,说法正确;
B、用水湿润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导致测定值偏大,说法正确;
C、用铜粉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量不足导致氧气不能被耗尽,使测定结果偏小,说法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溶液洒出不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说法错误;
故选D。
15. 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乙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 t1℃时,甲、乙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D.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得到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为减小,所以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不能析出乙的晶体,应选用升温结晶的方式提纯乙,故选项错误;
C、t1℃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没有指明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无法比较,故选项错误;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t1℃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甲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变为t1℃的饱和溶液,且t1℃甲的溶解度大于t2℃乙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为“混合物” B. X点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C. Y点对应的物质为 D. 生成Y的方式只有一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所以M为氧化物,选项错误;
B、X点对应的物质是碳的单质,碳的单质有很多,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选项错误;
C、根据M为氧化物,且Y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可知Y点对应的物质为CO2,选项正确;
D、Y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H2O B. H2SO4 C. O2 D. KOH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A、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B、H2SO4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KOH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洗洁精去除油污——可以溶解油污
B.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作冰箱除味剂
C.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 铁制品应用最广——铁制品耐腐蚀性能好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洗洁精去油污是乳化作用,不是溶解油污,故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B、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制品应用最广是因为铁的冶炼相对简单且铁的机械性能好,故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19.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作画方式是将孔雀石研磨到极细之后混合动物胶,形成颜料使其容易粘到画面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雀石颜料是混合物 B. 孔雀石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 孔雀石颜料能溶于水 D. 孔雀石颜料能与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孔雀石颜料的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则孔雀石颜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干的信息可知,《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色彩依然,说明孔雀石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Cu(OH)2、CuCO3都难溶于水,因此孔雀石颜料不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孔雀石颜料的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能与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相应的铜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和除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加入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溶液 HCl 加入过量,过滤
B 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 溶液 NaCl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洗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CD
【解析】
【详解】A、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过量的氢氧化钙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过量的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钠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洗涤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能得到氯化钙溶液,故C正确;
D、Fe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CD。
21. 物质之间往往存在相互转化关系。下列物质的相互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 和NaCl B. NaOH和
C. Cu和CuO D. 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可以一步转化,但硝酸盐和钠盐都可溶,所以硝酸钠不能通过一步转化成氯化钠,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相互转化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一氧化碳、氢气、碳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相互转化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氧气,氧气通过呼吸或含碳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等方式转化成二氧化碳,相互转化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 向200g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溶液质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 A、B两点溶液的颜色都为浅绿色
C. 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
D. 原溶液中和的个数比为2∶1
【答案】BC
【解析】
【分析】向200g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此过程中固体质量增重,溶液质量减轻;后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此过程中固体质量减轻,溶液质量增重。由此可知,消耗锌的质量为6.5g时硝酸银前后完全反应,消耗锌为19.5g时硝酸亚铁完全反应。
【详解】A、A点时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硝酸锌和没有反应的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银,故溶质为2种,选项错误;
B、消耗锌为19.5g时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所以A、B两点溶液中都含有硝酸亚铁,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A、B两点溶液的颜色都为浅绿色,选项正确;
C、设原溶液中含有硝酸银质量为x
原溶液中硝酸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选项正确;
D、设原溶液中含有硝酸亚铁质量为y
设原溶液中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微粒个数比为a:b,170a:180b=34:36,a:b=1:1,一个硝酸银中含有一个银离子,一个硝酸亚铁中含有一个亚铁离子,故原溶液中Ag+和Fe2+的个数比为1∶1,选项错误;
故选BC。
第Ⅱ卷(非选择题)
23.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现有①铜 ②石灰石 ③硝酸钾 ④稀有气体,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_____________;
(3)可用做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管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 (2)① (3)② (4)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硝酸钾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
【小问2详解】
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
【小问3详解】
石灰石是重要的做建筑材料,故填:②。
【小问4详解】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放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管,故填:④。
24.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1)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四种离子结构示意图:
(2)图中除D外,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图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相同。
(4)图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6时,则表示该粒子是__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5)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 (2)A、B
(3)质子数 (4)阴离子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①是原子。
【小问2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此可知,图中除D外,表示原子的是A、B。
【小问3详解】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相同。
【小问4详解】
当x=16时,即D的核内质子数为16,由图中D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得到电子,则表示该粒子是阴离子。
【小问5详解】
由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为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书写为。
25. 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气体后如D图所示,做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的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式制取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若用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答案】(1) ①. 水槽 ②. 分液漏斗
(2) ①. C ②.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 ①. 2H2O22H2O+O2↑ ②. B ③. 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水槽,仪器②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水槽;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选择的装置组合为C;
D图实验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填: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式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则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端进入,故填:2H2O22H2O+O2↑;B;a。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烟花公司设计出稻穗状烟花(图1):“一束稻穗,千里援思”,以稻穗为灵感,将烟花与农业元素巧妙结合,壮丽的烟花仿佛实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材料二:袁隆平院士团队将青岛的海水稻在全国推广。下表是海水稻与普通大米的部分数据对比。
成分 碱地袁米海水稻 普通大米
蛋白质含量 14.6g/100g 6.7g/100g
脂类含量 0.5g/100g 较低
钠含量 17.6mg/100g 几乎为零
(1)燃放烟花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在空气中点燃烟花需要满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大量燃放烟花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由此形成的环境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些烟花燃放时发出耀眼白光,是因为其中含有镁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海水稻富含硒,这里的“硒”是指硒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与同质量普通大米相比,海水稻可提供更多的有机营养物是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盐碱地本来不能种植粮食,而海水稻的培育攻克了这一难题,你认为此项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化学 ②.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 形成酸雨
(2)
(3) ①. 元素 ②. 蛋白质(油脂或无机盐) (4)缓解粮食危机
【解析】
【小问1详解】
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烟花属于可燃物,在空气中能接触氧气,若要燃烧还需温度达到其燃烧的着火点;
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大量燃放烟花会产生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
【小问2详解】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海水稻富含硒,这里的“硒”是指硒元素;
由信息表可知,与同质量的普通大米相比,海水稻可提供更多的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
【小问4详解】
盐碱地本来不能种植粮食,而海水稻的培育攻克了这一难题,此项成果变废为宝,缓解了粮食危机。
27.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仪器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在左侧发生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制备,右侧为装置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反应时,关闭导管上的活塞,试管中液面逐渐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随后,再打开导管上的活塞,压强传感器的读数变化如图中_______段(选填序号)。
A. ab B. bc C. cd
Ⅱ.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得到图B和图C。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
A. 图A是向盐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
B. 图B中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 图C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下降 (2)C
(3) (4)AB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时,关闭导管上的活塞,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试管内液体会被压进长颈漏斗中,故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
【小问2详解】
随反应的进行,当液体被压进长颈漏斗直至试管中液体与固体分离后,反应停止,试管中压强不变,当再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试管与外界相通,液体再次进入试管,反应继续,生成的气体排出试管,试管中的压强减小,压强传感器的读数变化为cd,故选C;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由图可知,起始溶液的pH>7,显碱性,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小于7,说明烧杯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故图A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故A说法错误;
B、图B中c点溶液的pH=7,显中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c→d继续加入稀盐酸,盐酸过量,故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图C中e→f溶液温度升高,则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说法正确;
故选:AB。
28.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显碱性。实验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三得到的结论是:铁生锈是与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请写出一条家庭中铁锅防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2)A、B中滴有酚酞的棉花都变红,且B中变红的更快
(3) ①. 氧气和水 ②. 保持干燥
(4)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不密闭,造成生成的气体逸出,使烧杯中质量减轻,所以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小问2详解】
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溶于酚酞溶液中的水,形成氨水,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B试管中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的更快;
【小问3详解】
左侧铁钉接触了水,没有接触到氧气,不生锈;右侧铁钉接触到了氧气,但没有接触水,不生锈;中间试管中铁钉既接触到了氧气,也接触到了水,生锈,说明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铁锅使用完后要擦干,保持表面干燥,这样减少了水接触,就能有效的防止其生锈;
【小问4详解】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29. 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老师正在处理的实验室废液产生了兴趣。他们取了3种废液,准备探究其成分并作无害化处理。
废液样品1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后的废液(滴有酚酞)
废液样品2 铜和硝酸银反应后的废液
废液样品3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后的废液
【实验探究一】观察废液样品1,发现溶液呈无色。
(1)废液1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可用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
【实验探究二】观察废液样品2,发现溶液显蓝色,取废液样品2mL,向其中插入一根铜丝,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三】取2mL废液样品3,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废液样品3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以通过调控废液的量将废液进行初步的无害化处理。他们将三种废液按一定比例倒在同一个烧杯中,底部产生了白色沉淀,经检测,已去除了钡离子和银离子,上层仍为蓝色清液。
(4)此时废液中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小组同学认为,再向废液中逐滴滴加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直至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明已达到无害化排放标准。
【答案】(1) ①. ②. 碳酸钠
(2)
(3)
(4)
(5) ①. ②. 不再产生蓝色沉淀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废液样品1中滴有酚酞,氢氧化钠是碱,碱溶液使酚酞变红,观察废液样品1,发现溶液呈无色。所以废液1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即废液1中一定没有OH 。废液1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废液1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由于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碳酸钠来确定可能存在的硫酸。故填: OH ;碳酸钠。
【小问2详解】
观察废液样品2,发现溶液显蓝色,说明废液样品2中含有硝酸铜溶液。取废液样品2mL,向其中插入一根铜丝,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说明废液样品2中仍含有硝酸银溶液。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小问3详解】
取2mL废液样品3,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后,氯化钡有剩余,所以废液样品3的溶质成分为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故填:。
【小问4详解】
由于废液1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废液样品2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银溶液;废液样品3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钡。将三种废液按一定比例倒在同一个烧杯中,底部产生了白色沉淀,经检测,已去除了钡离子和银离子,上层仍为蓝色清液。一定发生反应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此时废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铜离子,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盐酸或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故填:H+。
【小问5详解】
由于废液中存在的铜离子和废液中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氢离子属于有害离子,所以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中和废液中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氢离子,然后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将其除去。即向废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直至观察到不再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已达到无害化排放标准。故填:NaOH;不再产生蓝色沉淀。
30. 某厂生产的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和难溶性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20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00g蒸馏水中,过滤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生成Mg(O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的MgCl2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已知条件,还能求出的量有______________。
A. 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B.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0.58
(2)解: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该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4.75%。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0.58g。
【小问2详解】
详见答案。
【小问3详解】
A、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的难溶性杂质,虽然求得氯化镁的质量为0.95g,总样品的质量为20g,仍不能求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当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符合题意;
C、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加入的溶剂水的质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均已知,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溶质质量可求得,但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的难溶性杂质,无法得出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学考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