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提分重难点加强练(二):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答案)

中考提分重难点加强练(二)
题型一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1.根据以下溶解度曲线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点还表示t1 ℃时a、c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P点表示t1℃时b物质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图1中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图2中20 ℃时,6 g丁溶解在50 g水中可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________。
(3)图2中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__________,当压强一定时,甲是否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填“是”或“否”)。
(4)图1中欲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0~60 ℃温度范围内,将24 g固体加入50 g水里充分溶解,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5)如图1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6)如图1,t2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7)如图2,50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其中析出晶体质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8)如图1,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____________;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2.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100 g水中加入120 g固体,充分搅拌,在不同温度下存在①②③④四种状态。对这四种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状态①为不饱和溶液,状态②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B.状态①降温至10 ℃,有110 g晶体析出
C.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D.将状态②加水200 g再降温至40 ℃可达到状态③
3.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1)20 ℃时,将90 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 ℃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2)80 ℃时,将249 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________时,溶液质量变为224 g。
(3)50 ℃时,将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g NaNO3固体。
4.[2023·北京燕山区一模]如下图所示,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65.8 g KNO3,得①中溶液,降温至30 ℃,得②中溶液。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A. ①中溶液是KNO3饱和溶液
B.开始析出固体时的温度为30 ℃
C.②比①溶液质量少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5. [创新题][2023·重庆沙坪坝区第八中学一模]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气体相似
B.20 ℃时, 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阴影区域(不包含曲线)为a的不饱和溶液,b的饱和溶液
D.将60 ℃时a、 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a>b>c
6.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 ℃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t3 ℃时,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t1 ℃,把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B烧杯内溶质是______(填“甲”或“乙”)。现对图1中两烧杯内物质同时作如下处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升温至t2 ℃,均形成不饱和溶液
B.升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先升温至t3 ℃,再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两溶液均刚好达到饱和,蒸发水的质量:烧杯A>烧杯B
题型二 酸、碱、盐的相关探究
7.[2023·陕西中考]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Mg、Ag、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Mg、Ag、Cu、稀硫酸
B.Mg、Ag、CuSO4溶液
C.Ag、Cu、MgCl2溶液
D.Ag、 CuCl2溶液、MgSO4溶液
8.小明为探究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稀盐酸、②硝酸银溶液
B.①稀硫酸、②硫酸锌溶液
C.①稀盐酸、②硫酸亚铁溶液
D.①稀硫酸、②硝酸镁溶液
9.如图是探究钴、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已知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经查阅资料,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Co(OH)2 CoCl2 CoSO4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1)请预测实验③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钴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反应。
(2)请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0.在清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同学们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1)“问天”小组的猜想:该溶液没有变质。
(2)“梦天”小组的猜想:该溶液部分变质。
(3)“天和”小组的猜想:该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报告】
小组名称 “问天”小组 “梦天”小组 “天和”小组
药品种类 酸 碱 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___________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红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不变
实验结论 该溶液已经变质 该溶液部分变质 该溶液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1)“问天”小组的实验中,能证明该溶液已经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和”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梦天”小组的实验结论错误。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经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认为取用药品后,应及时___________瓶塞,防止药品变质。
11.农场需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为了确保改良效果,需要对库存的熟石灰是否变质进行检测。农场实验室取了一定量的熟石灰样品,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CaCO3和Ca(OH)2;
猜想三:CaCO3。
【资料查阅】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实验步骤】
步骤1:取1 g样品于试管中,加入10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
步骤2: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步骤3:向步骤2后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固体物质消失,并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1)实验人员根据步骤1认为猜想三正确。其实该结论并不严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步骤3有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猜想______正确。
12. [中考趋势题][2023·扬州一模节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中均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它们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品。小泽和小泮两位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和性质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NaHCO3和Na2CO3的溶解性和水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操作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Na2CO3 NaHCO3
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g Na2CO3和1 g NaHCO3,各加入10 mL水,振荡 全部溶解,得到透明溶液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少许固体
分别取步骤①试管中的溶液2 mL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向上述试管中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浅红色
(1)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2CO3的溶解度。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酸性
B.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都呈碱性
C.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都呈酸性
任务二:探究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物质 装置B中现象 装置C中现象
Na2CO3 无明显变化 开始断断续续产生气泡,一会儿后,没有气泡,澄清石灰水保持澄清
NaHCO3 白色粉末变蓝 开始断断续续产生气泡,一会儿后产生连续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加热Na2CO3时,装置C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中考趋势题]实验室里有一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碱石灰成分和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Ⅰ.制碱石灰的流程:
Ⅱ.Ca(OH)2的分解温度是580 ℃;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作出猜想】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Ca(OH)2、NaOH
猜想2:CaCO3、Ca(OH)2、NaOH
猜想3:CaCO3、NaOH、Na2CO3
猜想4:CaCO3、Na2CO3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5 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猜想1不正确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 无明显现象 猜想2不正确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3正确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猜想4不正确
【反思评价】(3)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剂X可选用________。
A.氯化铁溶液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任务三:测定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小组同学另取“碱石灰”样品10.00 g,加入100.00 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滤渣质量/g 反应前总质量/g(仪器+药品) 反应后总质量/g(仪器+药品)
8.00 442.64 442.20
【结论与评价】(5)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6)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1.(1)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相等;不饱和
(2)50 g;1∶10
(3)先增大再减小;否
(4)升高温度使溶液刚好达到饱和;丙、丁
(5)b>a>c (6)a;c
(7)甲>乙>丙>丁
(8) 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点拨】(4)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添加溶质,但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也可以恒温蒸发溶剂,但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变大,所以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只能是升温,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升温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而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2.A 【点拨】错因分析:状态①降温至10 ℃,溶解度为20 g,有100 g晶体析出,B错误;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C错误;将状态②加水200 g,再降温至40 ℃,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达到状态③,D错误。故选A。
3.(1)187.6;9∶10
(2)60 ℃
(3)13
4.C
5.B 易错点睛:D.a、b、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降温后,a、b的溶解度都减小,析出晶体的大小无法确定,降温后,c溶解度增大,无晶体析出,错误。
6.(1)26 (2)1∶3
(3)甲;AB
7.B 思路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8.A
9.(1)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复分解
(2)Co+CuSO4===Cu+CoSO4
(3)不能
10.【实验报告】气泡;全部变质
【解释与结论】(1)Na2CO3+2HCl===2NaCl+H2O+CO2↑
(2)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引入了氢氧根离子,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氢氧化钠
【拓展与延伸】盖上
【点拨】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问天”小组的实验结论为“该溶液已经变质”,故溶液中含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梦天”小组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氢氧根离子,会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故“梦天”小组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天和”小组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可说明该溶液全部变质。
11.【作出猜想】Ca(OH)2
【实验分析】(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下层固体也有可能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2)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结论】二
12.(1)小于
(2)B
(3)加热时排出了部分装置内空气
(4)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强
(5)2NaHCO3Na2CO3+H2O+CO2↑
13.(1)CaCO3CaO+CO2↑
(2)Ca(OH)2(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3)Ca(OH)2微溶于水,白色固体可能是Ca(OH)2
(4)C
(5)9.4%
(6)装置中有CO2残留(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河南省南阳市2024年春期期中联合模拟检测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