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东城区新时代精英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卷面分:1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30分)
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5m/s C.1m/s D.7km/h
2.下列诗句中描述划线部分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
C.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
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4.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上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5.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 -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1~3s内的平均速度为0.5m/s
C.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 B.丙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C.丁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
7.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中指的长度为2.5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3m
C.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大概跳动30次
D.中学生步行100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约为13.4s
8.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有( )
A.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用仪器监听海啸
9.在进行长度测量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平行
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仍可以继续使用
C.测量长度时,只需要读到刻度尺的分度值
D.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起,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10.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cm,17.88cm,17.87cm,18.8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 )
A.17.86cm B.17.87cm C.18.85cm D.18.865cm
11.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5.5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mm、2.80cm
1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4.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甲比乙早出发的10s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0﹣30s内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无关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 m/s,它在第5s末的速度是 m/s。
17.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声纹锁分析的是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城市中为减少噪声污染,会在高架桥两侧安装隔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
18.如图所示,小明敲响音叉,然后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19.如图所示的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0.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
(1)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填“>”,“<”,“=”)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 (填变速运动或匀速运动);
(4)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程度较 (选填大或小);
(5)如果小车过来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试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2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 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5)若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
四、计算题。(共17分)
22.在火车站,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下表是k534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西峡 始发站 07∶37 0
内乡 08∶05 08∶11 43
镇平 08∶43 08∶50 78
南阳 09∶26 09∶36 108
南召 …… …… 163
(1)小明家距离内乡火车站8公里,他坐出租车从家到内乡火车站,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如果他想在列车出发前半个小时到车站,至少几点从家里出发?
(2)小明乘坐k5346次列车从内乡出发到南阳,此过程中火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列车从南阳出发,若以从镇平到南阳的平均速度行驶,几点到南召?
23.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
试卷第4页,共5页
1.C
【详解】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的平均速度为
7km/h的速度为
由于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所以最后3m前的平均速度等于1.5m/s,故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1.5m/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研究对象是“轻舟”,选择“万重山”做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是孤帆,选择“日”作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对象是桥,选择“流水”作参照物,桥是运动的,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研究对象是行舫,选择船上的乘客,相对于乘客,船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船是静止的,没有动,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A错误;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5.C
【详解】AB.根据图像可知物体在1~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故AB错误;
CD.由图可知,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丙相比,相同的时间内甲振动的频率大,因此甲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
B.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且大于丁的振动幅度,所以丁声音的响度最小,故C正确;
D.丁图是规则振动,所以丁不属于噪声,故D错误。
7.B
【详解】A.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中学生中指的长度为10cm,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生活实际可知教室的空间高度为3m,故B符合题意;
C.根据生活实际可知,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大概跳动60次,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中学生步行100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约为100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声呐,又称超声雷达,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蝙蝠发出超声来定位,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
C.海豚可以发出超声,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啸可以发出次声,用仪器监测次声,可以预防海啸带来的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读取刻度尺数值时,视线与刻度尺相垂直,故A错误;
BD.如果0刻度线磨损,测量的始端可以与其它整格刻度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B正确,D错误;
C.记录长度测量结果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18.8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应是错误的记录,应去掉,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故选B。
11.B
【详解】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会影响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分析】首先要确定刻度尺零刻线和分度值,然后再读出金属片的长度。
【详解】由图像可知,刻度尺最小一格对应长度为1mm,因此分度值是1mm,物体起始端与5.50cm对齐,末端与8.30cm对齐,因此物体长度为
8.30cm-5.50cm =2.80cm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详解】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14.BC
【详解】A.由图象可知,当t=30s时甲、乙相遇,甲运动的路程为
s甲=400m﹣100m=300m
乙运动的路程为s乙=100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是在t=0s时刻开始出发,而乙是在t=10s时刻开始出发,甲比乙早出发的10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s﹣t图象中甲的运动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在0~40s时间内,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运动的速度
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0~3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10s后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0~10s内乙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15.CD
【详解】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其速度未必越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不知,无法确定,若在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大,故A错误;
B.相同时间内,通过和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故B错误;
C.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据知,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CD。
16. 3 3
【详解】[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运动时间t=10s,通过的路程s=30m,其速度是
[2]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10s内的速度是3m/s,所以它在第5s末的速度仍是3m/s。
17. 音色 信息 传播过程中
【详解】[1][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8. 被弹开 振动
【详解】[1][2]实验中放大了音叉的运动,当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9. 100 5
【详解】[1]由图像可知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中间10s物体静止不动,前20s通过的总路程为
[2]由图像可知物体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20. 刻度尺 停表 0.4m/s > 变速运动 小 偏大
【详解】(1)[1][2]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2)[3]由图可知,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路程,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4][5]由图可知,,,则
计算可知;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变速运动。
(4)[6]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
(5)[7]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大。
21. A 慢 低 振动频率 响度 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 (或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 音色
【详解】(1)[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
(2)[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
[3] 振动越慢,振动的频率越低。
[4] 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3)[5]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6]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5)[7]把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时,振动的物体不同,所以听到声音的音色不同。
22.(1)07∶29;(2)52km/h;(3)10∶42
【详解】解:(1)从家到内乡火车站的距离为
出租车从家到内乡火车站所用时间为
如果他想在列车出发前半个小时到车站,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最迟为
(2)从内乡出发到南阳的距离为
列车从内乡出发到南阳所用时间为
此过程中火车的平均速度为
(3)从镇平到南阳的的距离为
从镇平到南阳的所用时间为
列车从镇平到南阳的平均速度为
从南阳到南召的距离为
列车从南阳出发,若以从镇平到南阳的平均速度行驶,到南召所用时间为
列车到南召的时间为
答:(1)如果他想在列车出发前半个小时到车站,至少07∶29从家里出发;
(2)列车从内乡出发到南阳的过程中,火车的平均速度为52km/h;
(3)列车从南阳出发,若以从镇平到南阳的平均速度行驶,10∶42到南召。
23.17m
【详解】人要听到并分清自己发出声音的回声,需要原声和反射回来的声音之间相隔0.1s,在这0.1s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s=vt=340m/s×0.1s=34m,
则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为17m.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