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段3月(化学学科)限时训练
范围:专题5-专题6 完成时间:5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i:14 S:3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
B. 与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 放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SO2、NO2都能与水反应,其反应原理不同
B. 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生成NO2
C.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均不反应,可用铁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浓硝酸
D.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3. 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实现了常温下氮的固定
B. 该过程实现了化学能向太阳能的转化
C.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
4. 不同温度下,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同时进行化学反应:,1min内甲容器中消耗掉2molA物质,乙容器内消耗6molA物质,则两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A. 甲容器内反应速率快 B. 乙容器内反应速率快
C. 甲乙两容器内反应速率相等 D. 无法比较
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B. 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弱
C. 化合物YX、ZX2、W2X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Z>W>X>Y
6.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
D. 原电池放电时,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负极
7.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中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C. 该反应断开化学键消耗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D. 和总能量低于的总能量
8. 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t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B 外电路中,电子从Pt电极流向NiO电极
C. NiO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NO+O2--2e-=NO2
D. O2的电极反应产物是H2O
9.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B. 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减小
C. 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D. 反应在2~4 min内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 L s
10.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 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 用图乙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 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旋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11. 在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H2(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碳后,CO浓度增加
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若2molH-O键断裂,同时有1molH-H键生成,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12.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
B. 时已处于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C. 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比时的大
D. 时,容器中
13. 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时,(C为价)会与酸性溶液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B. 每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转移电子
C. 在反应中体现氧化性
D. 检验时用酸性将氧化为,再加稍过量的溶液
二、填空题(本题包含4个大题,共61分)
14. 如表列出了①-⑧八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3 ② ③ ④ ⑤
⑦
4 ⑥
⑧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填写化学式)。
(2)②、③、⑥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①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吸收过量的该气体,防止污染环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15. 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常将甲烷设计成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其中A、B为石墨电极)。
(1)在该电池装置中发生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溶液中往_____(填“A”或“B”)极移动。
(2)外电路中电子移动的方向是______,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3)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4)若有电子发生转移,理论上通入气体_____mol。
16.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的意义。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工业上可利用此反应生产合成氨原料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上述反应,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转化率]
(2)若要进一步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使用催化剂和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任写一条)。
(3)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代号)。
①
②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③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④、的浓度保持不变
⑤、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⑥断开键的同时断开键
(4)已知1g气体完全燃烧,可放出10.1kJ的热,写出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17. 亚硝酸盐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蔬菜、肉类、豆类等都可以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利用烧碱溶液处理氮氧化物尾气的反应,进行亚硝酸钠的制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所得中和液经相关分离操作,可将亚硝酸钠与硝酸钠分离,即制得亚硝酸钠成品。(已知Cu与浓常温下反应可生成气体。)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装置除了混合与的作用,还具有的两个作用,写出其中一个作用_______。写出装置C中制备亚硝酸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已知溶解度数据:10℃亚硝酸钠75.1g,硝酸钠80g;80℃亚硝酸钠113g,硝酸钠150g。可通过蒸发结晶,_____(操作名称)将两者分离,得到亚硝酸钠粗品。
(5)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但能引起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
A.自来水 B.碘化钾淀粉试液 C.淀粉 D.白糖 E.食醋 F.白酒
(6)充分反应后,某同学设计实验对C中的含量进行检测。称取C中固体2g,完全溶解配制成溶液,取出溶液与酸性溶液进行反应(已知酸性条件下:(未配平),杂质不与反应),达到终点消耗溶液20mL,求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只列式,不用化简,不用计算,已知:摩尔质量)_______。福州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段3月(化学学科)限时训练
范围:专题5-专题6 完成时间:5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i:14 S:3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
B. 与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 放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 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正确;
B.与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
C.放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旧键断吸热、新键生放热,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故D正确;
选C。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SO2、NO2都能与水反应,其反应原理不同
B. 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生成NO2
C.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均不反应,可用铁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浓硝酸
D.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答案】A
【解析】
【分析】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B、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
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
D、氧化氮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与氧气反应。
【详解】A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属于化合反应,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不同,故A正确;
B项、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再化合成二氧化氮,故B错误;
C项、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进行,而不是不反应,故C错误;
D项、一氧化氮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故D错误。
故选A。
3. 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实现了常温下氮的固定
B. 该过程实现了化学能向太阳能的转化
C.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基题意和图可知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A正确;
B.该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该过程中氮气变为氨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N2和H2O,生成物为O2和NH3,则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故D正确;
故答案B。
4. 不同温度下,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同时进行化学反应:,1min内甲容器中消耗掉2molA物质,乙容器内消耗6molA物质,则两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A. 甲容器内反应速率快 B. 乙容器内反应速率快
C. 甲乙两容器内反应速率相等 D. 无法比较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本题中未指明两容器容积的大小,故无法知道浓度大小,不能确定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故选D。
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B. 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弱
C. 化合物YX、ZX2、W2X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Z>W>X>Y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Z与X属于同一主族,故Z为S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故Y处于第三周期,故Y为Mg元素,W的原子序数大于S元素,则W为Cl元素;
【详解】A.X为O,W为Cl元素,非金属性O>Cl,元素O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比HCl 的强,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S
C.化合物MgO、SO2、Cl2O 中化学键的类型不相同,MgO是离子键,SO2、Cl2O中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Z(S2-)>W(Cl-)>X(O2-)>Y(Mg2+),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
D. 原电池放电时,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负极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
B.构成燃料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能导电的材料,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如石墨等,B错误;
C.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被氧化,电子从负极流出,C错误;
D.原电池放电时,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D错误;
故选A。
7.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中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C. 该反应断开化学键消耗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D. 和的总能量低于的总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图示,断裂中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B正确;
C.该反应断开化学键消耗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故C错误;
D.和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故D错误;
选B。
8. 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t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B. 外电路中,电子从Pt电极流向NiO电极
C. NiO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NO+O2--2e-=NO2
D. O2的电极反应产物是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可知NiO极为原电池的负极,Pt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可知NiO极为原电池的负极, Pt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NiO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外电路中,电子从NiO电极流向Pt电极,B错误;
C.NiO电极上NO失电子和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电极反应式为:NO+O2--2e-=NO2,C正确;
D.Pt极为原电池的正极,O2的电极反应产物是O2-,D错误;
答案选C。
9.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B. 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减小
C. 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D. 反应在2~4 min内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 L s
【答案】D
【解析】
【详解】A.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像可知,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是增大的,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A正确;
B.一段时间后,由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H+)减小,B正确;
C.由图可知0~2min、2~4min、4~6min时间内,生成的CO2物质的量分别是0.1mol、0.3mol-0.1mol=0.2mol、0.35mol-0.3mol=0.05mol,所以反应在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C正确;
D.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 mol·min-1,没有体积,D错误。
故选:D。
10.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 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 用图乙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 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旋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则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A正确;
B.甲中2个试管中加入分别加入FeCl3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阴离子不同,无法排除阴离子干扰,不能确定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B错误;
C.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表示,要测定反应速率,需要记录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C正确;
D.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若气密性不好,活塞不能回到原位,若气密性良好,活塞能回到原位,D正确;
故答案选B。
11. 在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H2(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碳后,CO浓度增加
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若2molH-O键断裂,同时有1molH-H键生成,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A.C为固体,加入少量碳,平衡不移动,不影响CO浓度,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同,且容器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B正确;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误;
D.2molH-O键断裂和1molH-H键生成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D错误;
故选B。
12.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
B. 时已处于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C. 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比时的大
D. 时,容器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时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A项错误;
B.时HCl和O2不再发生变化,已经达到平衡,但升高温度改变了原有条件,旧平衡会被破坏,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故升温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
C.该反应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大于生成物,时,反应物较多,气体总分子数较大,时,反应物较少,气体总分子数较小,故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内,时气体的总压强比时的大,C项正确;
D.时,列三段式:
容器中,D项错误;
答案选C。
13. 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时,(C为价)会与酸性溶液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B. 每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转移电子
C. 在反应中体现氧化性
D. 检验时用酸性将氧化为,再加稍过量的溶液
【答案】AD
【解析】
【详解】A.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故氧化产物为氮气和,还原产物是CO2,故A错误;
B.反应22KMnO4+10KSCN+28H2SO4═16K2SO4+22MnSO4+10CO2↑+5N2↑+28H2O中,每生成5个氮气共转移110个电子,标准状况下22.4LN2为1mol,转移22mol电子,故B正确;
C.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KMnO4在反应中仅体现出氧化性,故C正确;
D.检验亚铁离子应该先加KSCN溶液,若不变色,再加高锰酸钾溶液,故D错误;
故选:AD。
二、填空题(本题包含4个大题,共61分)
14. 如表列出了①-⑧八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3 ② ③ ④ ⑤
⑦
4 ⑥
⑧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填写化学式)。
(2)②、③、⑥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①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吸收过量的该气体,防止污染环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NaOH
(2)K>Na>Mg (3) ①. ②. 2NH3+H2SO4=(NH4)2SO4
(4) (5)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是N元素;②是Na元素;③是Mg元素;④是Al元素;⑤是Si元素;⑥是K元素;⑦是Cl元素;⑧是Br元素。
【小问1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Na、Mg、Al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
【小问2详解】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Na、Mg、K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K>Na>Mg。
【小问3详解】
N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NH3,电子式是,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吸收过量的氨气,生成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小问4详解】
SiO2是空间网状结构,结构式为。
【小问5详解】
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l(OH)3,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Al(OH)3和NaOH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5. 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常将甲烷设计成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其中A、B为石墨电极)。
(1)在该电池装置中发生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溶液中往_____(填“A”或“B”)极移动。
(2)外电路中电子移动的方向是______,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3)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4)若有电子发生转移,理论上通入的气体_____mol。
【答案】(1) ①. 氧化 ②. A
(2) ①. 电子由A电极流出,经倒吸流入B电极 ②. O2+2H2O=4OH-
(3)CH4+2O2+2KOH=K2CO3+3H2O
(4)0.25
【解析】
【分析】甲烷燃料电池,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碳酸钾、水,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小问1详解】
在该电池装置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溶液中往A极移动。
【小问2详解】
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外电路中电子移动的方向是:电子由A电极流出,经倒吸流入B电极,B是正极,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OH-。
【小问3详解】
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CH4+2O2+2KOH=K2CO3+3H2O
【小问4详解】
负极发生反应,若有电子发生转移,理论上消耗0.25molCH4。
16.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的意义。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工业上可利用此反应生产合成氨原料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上述反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转化率]
(2)若要进一步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使用催化剂和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任写一条)。
(3)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代号)。
①
②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③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④、的浓度保持不变
⑤、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⑥断开键的同时断开键
(4)已知1g气体完全燃烧,可放出10.1kJ的热,写出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①. 0.9 ②. 75%
(2)增大压强 (3)②④⑥
(4)CO(g)+O2(g)=CO2(g) △H=-282.8 kJ/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像,2min内生成1.2molCO,则同时生成3.6molH2,反应消耗CH4的物质的量为1.2mol,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小问2详解】
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若要进一步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使用催化剂和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大压强。
【小问3详解】
①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正逆反应速率比不等于系数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①;
②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同,恒温恒容时,压强是变量,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②;
③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恒温恒容时,密度是恒量,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③;
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④;
⑤、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不能判断浓度是否还发生改变,故不选⑤;
⑥断开键的同时断开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⑥;
选②④⑥。
【小问4详解】
1g气体完全燃烧,可放出10.1kJ的热,则1molCO燃烧放出热量为282.8 kJ,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 △H=-282.8 kJ/mol。
17. 亚硝酸盐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蔬菜、肉类、豆类等都可以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利用烧碱溶液处理氮氧化物尾气的反应,进行亚硝酸钠的制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所得中和液经相关分离操作,可将亚硝酸钠与硝酸钠分离,即制得亚硝酸钠成品。(已知Cu与浓常温下反应可生成气体。)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装置除了混合与的作用,还具有的两个作用,写出其中一个作用_______。写出装置C中制备亚硝酸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已知溶解度数据:10℃亚硝酸钠75.1g,硝酸钠80g;80℃亚硝酸钠113g,硝酸钠150g。可通过蒸发结晶,_____(操作名称)将两者分离,得到亚硝酸钠粗品。
(5)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但能引起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
A.自来水 B.碘化钾淀粉试液 C.淀粉 D.白糖 E.食醋 F.白酒
(6)充分反应后,某同学设计实验对C中的含量进行检测。称取C中固体2g,完全溶解配制成溶液,取出溶液与酸性溶液进行反应(已知酸性条件下:(未配平),杂质不与反应),达到终点消耗溶液20mL,求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只列式,不用化简,不用计算,已知:摩尔质量)_______。
【答案】(1)蒸馏烧瓶
(2)3NO2+H2O=2HNO3+NO
(3) ①. 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 ②. 2NaOH+NO+NO2=2NaNO2+H2O
(4)趁热过滤 (5)ABE
(6)
【解析】
【分析】A中铜和浓硝酸反应放出二氧化氮,部分二氧化氮通过B转化为一氧化氮进入C,部分二氧化氮直接进入C,通过控制K1、K2控制NO、NO2的比例为1:1,C中发生反应2NaOH+NO+NO2=2NaNO2+H2O制备亚硝酸钠。
【小问1详解】
根据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小问2详解】
装置B中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小问3详解】
C装置除了混合与的作用,还具有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装置C中氢氧化钠、NO、NO2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NO+NO2=2NaNO2+H2O。
【小问4详解】
硝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于亚硝酸钠,升温后亚硝酸钠会更多地结晶出来。为保证硝酸钠尽量少结晶出来,需要对亚硝酸钠趁热过滤;
【小问5详解】
根据,可知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I-,所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自来水、碘化钾淀粉试液、食醋,选ABE。
【小问6详解】
反应离子方程式配平为,溶液中含n()=n()=,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