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图1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图2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NaCl溶液
B.制碱过程中首先析出的是碳酸氢钠,因为相同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
C.50℃时,向100g水中加入55g氯化铵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155g
D.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可用来保存粮食、水果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食盐水除水垢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3.实验室有一包含有杂质Na2SO4和CaCl2的粗盐,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2CO3溶液,过滤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并蒸发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除杂过程中生成的沉淀有2种
B.加入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杂质Na2SO4
C.可将加入的Na2CO3溶液换成K2CO3溶液
D.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玻璃棒
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石墨作电池电极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D.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6.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两种物质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镁
④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4种金属元素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作保护气
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C.碳酸氢钠呈碱性,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CO2→CO B.Cu→CuO→CuSO4
C.KCl→KNO3→K2SO4 D.NaOH→Na2CO3→NaCl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雾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
D.氯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温度小于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
D.把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均有晶体析出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鉴别的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各取少量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沉淀
D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红
A.A B.B C.C D.D
12.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海水受热分解
B.升高温度,降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C.温度升高,使食盐的溶解度增大
D.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
1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在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A.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
C.氧化钙和硝酸铵(水)
D.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
14.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 36.6 37.3 38.4 39.8
(1)60℃时,NaCl的溶解度为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中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的是 (写物质名称) ;
(2)20℃时,将60gKNO3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溶液 克,再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得到溶液 克。
15.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 食盐   B 纯碱   C 干冰   D 生石灰   E 小苏打
① 能用于人工降雨的 ;
② 常用于食品干燥剂 ;
③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 ;
④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 ;
⑤ 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防腐剂的是 。
16.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 c(填“>”、“<”或“=”);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t2℃时,40g b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将t2℃时150gb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要加水 g。
17.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 g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大小关系为:ωA ωB(填“>”、“=”或“<”)
(3)现有t2℃的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3g(填“>”、“=”或“≥”)
(4)现将经提纯的A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
1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3)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2℃时,在100g水中放入 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5)将t1℃时的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6)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
(7)t2℃时,分别将质量为50克的A、B固体用水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是A B(填 “>””<”“=”)
19.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1)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少且有大量浮渣,该天然水是 。
(2)如图是利用膜技术净水过程的示意图,经过超滤膜净化后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 合物”)
(3)工业上制取净水消毒剂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X 则 X 的化学式为 。
(4)目前我国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
②t2℃时,将 70 g 乙的饱和溶液与 30 g 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0.用五个圆表示A(氧化铁)、B(稀盐酸)、C(二氧化碳)、D(碳酸钙)、E(氢氧化钠溶液)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C、D、E三个圆画到图中适当的位置,并标出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
(2)写出A与B反应的现象 。
(3)写出有氢氧化钠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顺序不能颠倒,请说明原因 。
(2)流程Ⅰ过滤后滤液中溶质有 种。
(3)写出流程Ⅰ过滤后滤渣中加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流程Ⅱ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2.某小组同学以碱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活动一】认识碱的组成与结构
(1)分别向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均变为红色。可知碱具有相似的性质,原因是 。
【活动二】探究碱的性质
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2)0-a段溶液的pH变化趋势为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活动三】探究碱的保存
(3)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①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钠、碳酸钠 ③碳酸钠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 入足量稀盐酸 猜想①不成立
② 猜想②成立
【交流讨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 。
(4)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中体现了碱的性质有 。
四、计算题
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处理废水提供参考,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300g该废水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
(2)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图可知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NaCl溶液,A正确。
B、制碱过程中首先析出的是碳酸氢钠,因为相同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B正确。
C、50℃时,氯化铵溶解度50g,向100g水中加入55g氯化铵充分搅拌,溶解50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100g=150g,C错误。
D、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料利用率,D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用来保存粮食、水果,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食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盐与水垢不反应,不能用食盐除水垢,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B
【分析】氯化钡可以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加入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加入碳酸钠可以除去氯化钙,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碳酸钠也能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除杂过程中生成的沉淀有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3种,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加入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杂质Na2SO4,故B正确,符合题意;
C、若将加入的Na2CO3溶液换成K2CO3溶液,碳酸钾会与氯化钙、氯化钡、稀盐酸等生成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盐酸不但和碳酸钙反应,还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能用盐酸除去CaO中的CaCO3 ,故A错误;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错误;
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二氧化碳,所以可用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故C正确;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无法鉴别氯化钠和稀盐酸,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石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石墨的物理性质,故A选项错误。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选项错误。
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选项正确。
D、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是利用大理石硬度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详解】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是硫酸钡,则原白色粉末中至少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两种物质;故说法错误;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原粉末一定有氯化钡、硫酸钠、氢氧化镁,一定没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钾2种情况;故说法错误;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镁,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镁;故说法正确;
④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钾五种物质,含有钠、钡、镁、钾4种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说法中正确的是:③④;有2个;
故选:B。
7.C
【详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说明能吸收水分,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说法正确;
C、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除去过多的胃酸,碳酸氢钠是盐,不是发生中和反应,说法错误;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 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正确。
B. 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正确。
C. 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硝酸盐均可溶,无法形成沉淀除去,所以硝酸钾不能一步转化为硫酸钾,错误。
D.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雾,此选项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错误;
C、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此选项正确;
D、氯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它们之间不反应,无现象,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45 ℃ 时,甲的溶解度是60 g,在描述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A错误;
B、由图可知,温度小于t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则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C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把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只有甲物质有晶体析出,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变质的氢氧化钠中会混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但由于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检验不到碳酸钠,实验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
B、加入过量氯化钙,会引入新杂质,实验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
C、稀盐酸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但稀硫酸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银干扰现象判断,所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也不能是紫色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实验能达到目的,选项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海水,得到食盐晶体,不是海水受热分解,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升高温度,氯化钠的溶解度会略有增加,故选项错误;
C、温度升高,食盐的溶解度略有增大,但不会从海水中析出,故选项错误;
D、由于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析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4. 37.3g 氯化钠 131.6 260
【详解】(1)由表格可知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3g,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填:37.3g;氯化钠。
(2)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g,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质量131.6g,再加入100g水硝酸钾全部溶解,溶液质量100g+100g+60g=260g,故填:131.6;260。
15. C D B E A
【详解】①干冰升华吸热,能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能用于人工降雨;故填:C;
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于食品干燥剂;故填:D;
③候氏制碱法中的“碱”是纯碱;故填:B;
④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钠,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蓬松;故填:E;
⑤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防腐剂的是食盐;故填:A。
16. = a>b>c 33.3% 100
【详解】(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故填:a>b>c;
(3)t2℃时,将4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溶液的质量分数=≈33.3%;
(4)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50gb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150g=100g.
17. 36 > > 量筒、滴管
【详解】(1)观察溶解度曲线图知,0℃时,B的溶解度是36g;
(2)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都变成t3℃的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都保持不变,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ωA>ωB;
(3)观察溶解度曲线图知,0℃时,B的溶解度是36g,且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现有t2℃的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说明了原100g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3g,所以填>;
(4)用固体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量筒、滴管。
18. 相等 A 降温 50 33.3% = 升温 <
【详解】(1)P点AB相交,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相等。
(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A溶解度变化较大,析出晶体较多,故选:A。
(3)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故填:降温。
(4)由图可知t2℃时,A溶解度是50g,在100g水中放入50gA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50;33.3%。
(5)t1℃时AB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溶解度都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依然相等,故填:=。
(6)A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故填:升温。
(7)t2℃时,A溶解度大于B,分别将质量为50克的A、B固体用水完全溶解,B需水质量大于A需水质量,故A溶液质量小于B溶液质量,故填:<。
19. 硬水 混合物 H2O 2H2O2H2↑+O2↑ t1 20%
【详解】(1)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2)如图1是利用膜技术净水过程的示意图,经过超滤膜净化后的水中含有水分子和离子,属于混合物;
(3)工业上制取净水消毒剂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X则X是水;
(4)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H2O2H2↑+O2↑;
(5)①据图可知,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
②t2℃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30g水混合,7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70g×=20g,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
20.(1)
(2)红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3)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
【详解】(1)盐酸能与氧化铁、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与盐酸的圆相切的圆内的物质是氧化铁、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相切的圆内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图为: ;
(2)A是氧化铁,B是盐酸,氧化铁是红色粉末,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的水溶液呈黄色,故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3)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
21. 如果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新生成的氯化钙无法除去。 三 Mg(OH)2+2HCl= MgCl2+2H2O 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
【详解】(1)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新生成的氯化钙无法除去;故填:如果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新生成的氯化钙无法除去。
(2)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用过滤,室进行该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流程Ⅰ中发生的反应有:MgCl2+ Ca(OH)2=Mg(OH)2↓+CaCl2;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 Ca(OH)2=CaCO3↓+2NaOH,碳酸钠过量,故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故填:三。
(3)流程Ⅰ过滤后滤渣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Mg(OH)2+2HCl= MgCl2+2H2O。
(4)因为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所以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故填: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
22.(1)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 增大
(3) 有气泡产生 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剂 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后变红 密封保存
(4)可以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详解】(1)碱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是碱具有通性的主要原因;
(2)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0-a段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pH会逐渐增大到7;a点时硫酸完全反应,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3)结论为猜想①不成立,则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故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会产生气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结论为猜想②成立,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充分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故保存时应密封保存;
(4)上述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可以和盐酸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体现了碱可以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的性质。
23.(1)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4.9 g,即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4.9 g;
解:设该废水中含硫酸铜的质量为x,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x=8 g
y=4g
(2)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20%-4g=12g。
设该废水中含硫酸的质量为z。
z=14.7g
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300 g该废水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为8 g;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安徽省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答案)

下一篇:北京市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四学段统考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