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九年级(五四学制)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肇源县初四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
化学、物理“一摸”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化学卷、物理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200分。
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化学卷(100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 石墨炔与石墨烯类似,是一种新型片层状单质碳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较稳定
B. 石墨炔与金刚石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原子结构不同
C. 石墨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生成空气污染物
D. 石墨炔在催化、信息、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温下,石墨炔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故正确;
B、石墨炔与金刚石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用,不是原子结构不同,,故选项错误;
C、单质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石墨炔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近年来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目前石墨炔在储能、催化、电化学、医药和吸附等领域已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故选项正确。
故选B。
2. 化学探究小组想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药品 B. 添加药品
C. 加热药品 D. 滴加碱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且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加入药品时,应先加入固体药品,然后加入液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爆鸣法”检验氢气的纯度 B.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C.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D. 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爆鸣法”检验氢气的纯度,发生了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会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利用了水银的热胀冷缩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以下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混合物
A 液氧 冰水 消石灰 Na2SO4 过磷酸钙
B 黄铜 P2O5 火碱 氯化铵 波尔多液
C C60 SO3 纯碱 粗盐 生理盐水
D 氦气 过氧化氢 石灰浆 胆矾 大理石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详解】A、液氧属于单质;冰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是氧化物,即冰水混合物为氧化物;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题意;
B、黄铜是锌、铜的合金,属于混合物;P2O5属于氧化物;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NH4Cl属于盐;波尔多液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完全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C60属于单质;SO3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属于混合物;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完全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He属于单质;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所以石灰浆属于混合物;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属于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属于混合物。不完全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守恒观:10g氢气和10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0g水
C. 推理观: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即,故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10g氢气和10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氢气过量,不可能生成20g水,不符合题意;
C、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氧元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铁置换出氢氧化铜中的铜: Fe + Cu(OH)2=Cu + Fe(OH) 2;置换反应
B. 生石灰做干燥剂:CaO + H2O=Ca(OH)2;化合反应
C. 氨水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2NH3 H2O + H2SO4=(NH4)2SO4 + H2O;中和反应
D. 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Na2SO3 + H2O;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不能与氢氧化铜反应,错误;
B、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H2O + H2SO4=(NH4)2SO4 +2H2O,且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B。
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硫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B.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相同质量的、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氧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和氧气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密闭容器中压强增大,燃烧停止,温度降至室温,压强降低,硫燃烧消耗1体积的氧气生成1体积的二氧化硫,故最终压强不变,故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选项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24:2,所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金属锌的质量多一些,则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镁生成的氢气多一点;横坐标代表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是重合曲线,当锌完全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继续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D、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质量关系为: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8.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MgCl2 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KOH溶液,反应后过滤
C 比较铁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取等量铁粉与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D 鉴别CuSO4、BaSO4和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样品,加适量水,搅拌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铁和硫酸铜的固体混合物加入到水中,硫酸铜溶解,在溶液中,铁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MgCl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MgCl2,引进了氯化钾。所以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比较铁和镁的活动性强弱要用控制变量法,用表面积相同的铁和镁,分别放入等浓度、等体积、相同温度的稀盐酸中。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uSO4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BaSO4不溶于水,是白色沉淀,NH4NO3溶于水吸热。所以D能达到实验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D。
9.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到50℃,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乙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 从20℃到50℃,A的溶液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C. 图2中20℃时,A和B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当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C
【解析】
【详解】A、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时,B物质的固体增大,A物质的固体减少,所以甲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乙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该选项说法错误;
B、50℃A的溶解度为60g,故50℃时A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底部一直有固体剩余,所以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B的溶液,该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溶剂与溶质的质量相等,AB是饱和溶液,故A和B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甲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 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图是制取与储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MgH2 + 2HCl = MgCl2 + 2H2↑)
A. 理论上,制氢过程中无需再补充ZnFe2O4
B. 反应Ⅲ中氩气用作保护气
C. 该循环制氢过程中,不断被消耗的物质是H2O
D. 反应Ⅱ产生的H2和反应Ⅲ所得MgH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ZnFe2O4可循环使用,不需再补充,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流程可知,生成的氢化镁中的氢元素来自于水中,则不断被消耗的物质是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MgH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氢化镁和HCl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而反应Ⅱ产生的H2中的氢元素质量与反应Ⅲ所得MgH2中氢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反应Ⅱ产生的H2和反应Ⅲ所得MgH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9分)
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五谷”中小麦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
(2)“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所描述的蚕丝属于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和“柔铁”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硬度比纯铁的_____(选填“大”或“小”)。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
(5)清明时节,人们祭祀时会点燃檀香。如将檀香掐断,可达到灭火目的,其原理是_____。
【答案】(1)糖类 (2)天然
(3)大 (4)过滤
(5)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富含糖类,故“五谷”中小麦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糖类;
【小问2详解】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所描述的蚕丝属于天然纤维;
【小问3详解】
“剂钢”和“柔铁”都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它们的硬度比纯铁的大;
【小问4详解】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均可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物质分离;
【小问5详解】
将檀香掐断,可达到灭火目的,其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12. 球形干燥管在填充了干燥剂后可以对气体进行干燥。请根据下列两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Ⅰ(图1)
(1)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球形干燥管内可以填充_____作为干燥剂。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
(3)使用装置C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法。
实验Ⅱ(图2)
(4)实验室不能利用图2组合制取气体是 。
A. H2 B. O2 C. CO2
(5)图2组合装置的优点是_____。
(6)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备氯化氢气体,请判断是否能用图2装置进行制备,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1)碱石灰(合理即可)
(2)锥形瓶 (3)向上排空气 (4)B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6)不能,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图2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的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球形干燥管应该放置固体干燥剂,则应填充碱石灰固体;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b为锥形瓶;
【小问3详解】
装置C收集气体是长管进气,则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小问4详解】
A、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锌粒是较大的颗粒,能放置在球形干燥管内,便于固液分离,可用该装置制取氢气,不符合题意;
B、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不能放置在球形干燥管内,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符合题意;
C、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是块状的,能放置在球形干燥管内,便于固液分离,可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5详解】
球形干燥管内放的是较大颗粒或块状固体;关闭止水夹,向下移动干燥管,使固液接触,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出球形干燥管,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球形干燥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小问6详解】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备氯化氢气体,发生装置为固液加热型,而图2是固液常温型的,故不能用图2装置进行制备。
13.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
(1)已知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x=_____。
②氟原子和氯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1所示。
①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
②写出D点对应物质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Z所代表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答案】(1) ①. 9 ②.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 ①. 单质 ②. N2O5+H2O =2HNO3
(3) ①. SO3 ②. 化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x=2+7=9;
②原子的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氟原子和氯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小问2详解】
①A点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②D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为-2价,则D为N2O5;常温下N2O5与水反应生成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5+H2O =2HNO3;
【小问3详解】
①由微粒的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Z所代表的分子是三氧化硫分子,化学式为SO3;
②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14. 过氧化钙(CaO2),在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反应放出氧气,因而在水产养殖中常用作供氧剂。CaO2 8H2O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乙醇,在0℃时稳定,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实验室可用氯化钙制取CaO2 8H2O,再经脱水制得CaO2,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与酸发生反应;
②乙醇与CaO2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反应Ⅱ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 H2O+6H2O=CaO2 8H2O↓+2NH4Cl。
(1)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反应I中稀盐酸不应过量,原因是_______。
(3)反应Ⅱ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主要原因是防止CaO2 8H2O受热分解,防止浓氨水挥发,_______。
(4)该流程得到的副产品是_______。
(5)过氧化钙供氧时还会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1 (2)防止盐酸和浓氨水反应,降低CaO2 8H2O产量
(3)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4)氯化铵##NH4Cl
(5)
【解析】
【小问1详解】
CaO2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2x=0,解得x=-1。
【小问2详解】
盐酸能和浓氨水反应,则反应Ⅰ中稀盐酸不能过量,防止消耗浓氨水,降低CaO2 8H2O产量。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受热分解为水和氧气,则反应Ⅱ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还要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小问4详解】
根据反应Ⅱ可知,得到的副产品为氯化铵。
【小问5详解】
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俗称为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实验现象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研磨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熟石灰或消石灰
(2)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的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合理即可)
(3)
(4)NH4Cl
【解析】
【分析】根据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所以A为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为氢氧化钙,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水和氯化钙,C通电生成两种物质,可知C为水,D为氯化钙,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盐酸和J能生成E,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则可知E为氢气,F为氧气,又因为J和氧气,水生成铁锈,可知J为铁,氢氧化钙和M生成水,氯化钙和I无色气体,铵盐和碱反应能生成氨气,可知M为氯化铵,I为氨气,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H为碳酸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B为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小问2详解】
反应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的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反应④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研磨反应物B和M,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则M是氯化铵,化学式是NH4C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16. 某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①加热 MgCO3和Zn的混合物,产生三种氧化物。
②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会产生红色固体:2CuCl+2CO+2H2O=Cu2Cl2(CO)2·2H2O↓,氨水能加速反应。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再装入药品。
(2)打开活塞,通入适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关闭活塞,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
(3)观察实验现象,B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方程式是______;D处出现红色固体。
熄灭酒精灯和酒精喷灯。
【实验分析】
(4)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B处固体质量减少 b.D处现象证明A、B处发生了反应
c.E处应放置一只燃着的酒精灯 d.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6)已知A处参加反应的MgCO3质量为3.36g,C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2g,从环保角度考虑D处CuCl的质量至少需要______g。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发生爆炸
(3) ①. 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②.
(4)
(5)AD##DA (6)1.99
【解析】
【小问1详解】
连接好仪器,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再装入药品
【小问2详解】
装置内有空气,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在受热容易发生爆炸,所以通入适量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发生爆炸;
【小问3详解】
氧化铁为红色粉末,生成的铁粉为黑色粉末,所以B处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黑;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加热 MgCO3和Zn的混合物,产生三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氧化镁,氧化锌生成,而B处红色固体变黑,说明有一氧化碳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A、装置B处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铁,所以固体质量减少,正确;B、装置D处出现红色固体,说明有一氧化碳生成,证明A处发生了反应,但不能证明B处发生反应,错误;C、装置D中的氯化亚铜溶液和氨水能把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吸收,所以E处没有必要放点燃的酒精灯,错误;D、步骤④后,应继续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以防止停止通入氮气后空后空气进入玻璃管内使未冷却的铁重新被氧化,也可以防止液体倒吸入玻璃管内,造成玻璃管炸裂,正确;故答案选AD;
【小问6详解】
本题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整个过程中,碳元素质量是守恒的,碳酸镁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碳,一部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2g碳酸钙沉淀,即2g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和与氧化铁反应的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相等,因此根据2g碳酸钙的质量可求出与氧化铁反应生一氧化碳的质量。2g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与氧化铁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则与氯化亚铜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等于碳酸镁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减去与氧化铁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即:,设氯化亚铜的质量为x,
x=1.99g
答:CuCl质量最少需1.99g。
17. CCTV1撒贝宁主持的《加油向未来》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专业人员将大块的钠扔入水中瞬间产生爆炸。小耿同学看到该节目后,他对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查阅资料】
①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与一种碱。
②密度:煤油0.8g/cm3,水1g/cm3,钠0.97g/cm3。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探究】老师启发下,小耿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套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③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④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水。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
(2)图1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3)实验结束打开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放到尖嘴处,发现气体被点燃,产生_____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小季同学将图1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没有看到红色的铜生成,根据实验探究和查阅资料了解到,金属钠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
小杨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选用如图2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打开活塞,制取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B中盛有_____(填试剂名称)溶液。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干燥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稀硫酸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稀盐酸。
(5)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 打开活塞,待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产生大量白烟,玻璃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
2 冷却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全部取出,并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物质,滤液为无色溶液
①验证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
②为检验玻璃管中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断,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填标号)。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③经检验,滤纸上留下的黑色固体是一种单质。
④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防止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变质
(2)长颈漏斗 (3) ①. 淡蓝 ②. H2
(4)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饱和碳酸氢钠 ③. 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④. 不能
(5) ①.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②. D ③. 4Na+3CO22Na2CO3+C
【解析】
【小问1详解】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故将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防止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变质;
【小问2详解】
仪器X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3详解】
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与一种碱。实验结束打开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放到尖嘴处,发现气体被点燃,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小问4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且饱和的碳酸氢钠不吸收二氧化碳,故可在B中盛有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小问5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验证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②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变浑浊,说明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为钠和二氧化碳,故白色物质为碳酸钠,故选D;
③经检验,滤纸上留下的黑色固体是一种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该黑色固体为碳;
④由以上分析可知,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了碳和碳酸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8分)
18.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是指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反应原理是:2NaCl+2H2O2NaOH+Cl2↑+H2↑。工业上电解浓度为25%的NaCl溶液200t,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生成气体的溶解)。
试计算:
(1)100g氢氧化钠中含_____g钠元素。
(2)t1时剩余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t1时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57.5
(2)
设t1时消耗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气的质量为z。
x=11.7t
y=8t
z=7.1t
则t1时剩余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00t×25%-11.7t=38.3t
答:t1时剩余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38.3t。
(3)
t1时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t1时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2%。
【解析】
【小问1详解】
100g氢氧化钠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见答案。肇源县初四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
化学、物理“一摸”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化学卷、物理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200分。
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化学卷(100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 石墨炔与石墨烯类似,是一种新型片层状单质碳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较稳定
B. 石墨炔与金刚石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原子结构不同
C. 石墨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生成空气污染物
D. 石墨炔在催化、信息、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2. 化学探究小组想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进行下列的实验操作,其中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药品 B. 添加药品
C 加热药品 D. 滴加碱液
3. 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爆鸣法”检验氢气的纯度 B.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C.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D. 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以下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混合物
A 液氧 冰水 消石灰 Na2SO4 过磷酸钙
B 黄铜 P2O5 火碱 氯化铵 波尔多液
C C60 SO3 纯碱 粗盐 生理盐水
D 氦气 过氧化氢 石灰浆 胆矾 大理石
A. A B. B C. C D. D
5. 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守恒观:10g氢气和10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0g水
C. 推理观: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6. 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铁置换出氢氧化铜中的铜: Fe + Cu(OH)2=Cu + Fe(OH) 2;置换反应
B. 生石灰做干燥剂:CaO + H2O=Ca(OH)2;化合反应
C. 氨水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2NH3 H2O + H2SO4=(NH4)2SO4 + H2O;中和反应
D. 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Na2SO3 + H2O;复分解反应
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硫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B.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相同质量的、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氧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8.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MgCl2 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KOH溶液,反应后过滤
C 比较铁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取等量铁粉与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D 鉴别CuSO4、BaSO4和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样品,加适量水,搅拌
A. A B. B C. C D. D
9.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到50℃,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乙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 从20℃到50℃,A的溶液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C. 图2中20℃时,A和B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当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10. 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图是制取与储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MgH2 + 2HCl = MgCl2 + 2H2↑)
A. 理论上,制氢过程中无需再补充ZnFe2O4
B. 反应Ⅲ中氩气用作保护气
C. 该循环制氢过程中,不断被消耗的物质是H2O
D. 反应Ⅱ产生H2和反应Ⅲ所得MgH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9分)
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五谷”中小麦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
(2)“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所描述的蚕丝属于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和“柔铁”都是铁合金,它们的硬度比纯铁的_____(选填“大”或“小”)。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
(5)清明时节,人们祭祀时会点燃檀香。如将檀香掐断,可达到灭火目的,其原理是_____。
12. 球形干燥管在填充了干燥剂后可以对气体进行干燥。请根据下列两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Ⅰ(图1)
(1)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球形干燥管内可以填充_____作为干燥剂。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
(3)使用装置C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法。
实验Ⅱ(图2)
(4)实验室不能利用图2组合制取的气体是 。
A. H2 B. O2 C. CO2
(5)图2组合装置的优点是_____。
(6)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备氯化氢气体,请判断是否能用图2装置进行制备,并说明理由_____。
13.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
(1)已知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x=_____。
②氟原子和氯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1所示。
①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
②写出D点对应物质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Z所代表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14. 过氧化钙(CaO2),在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反应放出氧气,因而在水产养殖中常用作供氧剂。CaO2 8H2O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乙醇,在0℃时稳定,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实验室可用氯化钙制取CaO2 8H2O,再经脱水制得CaO2,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与酸发生反应;
②乙醇与CaO2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反应Ⅱ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 H2O+6H2O=CaO2 8H2O↓+2NH4Cl。
(1)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反应I中稀盐酸不应过量,原因是_______。
(3)反应Ⅱ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主要原因防止CaO2 8H2O受热分解,防止浓氨水挥发,_______。
(4)该流程得到的副产品是_______。
(5)过氧化钙供氧时还会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5. 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俗称为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实验现象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研磨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16. 某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①加热 MgCO3和Zn的混合物,产生三种氧化物。
②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会产生红色固体:2CuCl+2CO+2H2O=Cu2Cl2(CO)2·2H2O↓,氨水能加速反应。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再装入药品。
(2)打开活塞,通入适量氮气目的是______。
关闭活塞,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
(3)观察实验现象,B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方程式是______;D处出现红色固体。
熄灭酒精灯和酒精喷灯。
【实验分析】
(4)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B处固体质量减少 b.D处现象证明A、B处发生了反应
c.E处应放置一只燃着的酒精灯 d.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6)已知A处参加反应的MgCO3质量为3.36g,C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2g,从环保角度考虑D处CuCl的质量至少需要______g。
17. CCTV1撒贝宁主持的《加油向未来》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专业人员将大块的钠扔入水中瞬间产生爆炸。小耿同学看到该节目后,他对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查阅资料】
①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与一种碱。
②密度:煤油0.8g/cm3,水1g/cm3,钠0.97g/cm3。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探究】老师启发下,小耿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套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③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④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水。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
(2)图1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3)实验结束打开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放到尖嘴处,发现气体被点燃,产生_____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小季同学将图1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没有看到红色的铜生成,根据实验探究和查阅资料了解到,金属钠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
小杨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选用如图2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打开活塞,制取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B中盛有_____(填试剂名称)溶液。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干燥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稀硫酸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稀盐酸。
(5)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 打开活塞,待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产生大量白烟,玻璃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
2 冷却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全部取出,并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物质,滤液为无色溶液
①验证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
②为检验玻璃管中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断,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填标号)。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③经检验,滤纸上留下的黑色固体是一种单质。
④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计算题(8分)
18.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是指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反应原理是:2NaCl+2H2O2NaOH+Cl2↑+H2↑。工业上电解浓度为25%的NaCl溶液200t,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生成气体的溶解)。
试计算:
(1)100g氢氧化钠中含_____g钠元素。
(2)t1时剩余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t1时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贵州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