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光合作用 C.滴水成冰 D.纸张燃烧
2.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抓好粮食生产。硝酸钾(KNO3)在粮食种植中用作
A.复合肥 B.氮肥 C.钾肥 D.磷肥
3.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包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水管 B.纯棉外套 C.实木衣柜 D.黄金首饰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
C. 向试管中加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5.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比赛时,滑雪运动员使用的滑雪板可由玻璃钢制作。玻璃钢属于
A.天然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6.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原酸属于有机物
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1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分子
7.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B.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是9:16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8.水是构成一切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是生命之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管连接的是电源正极
B.a、b管内气体质量比为1:2
C.“干燥氢气”的目的是除去水蒸气,防止对检验水产生影响
D.如图两个实验均能验证水的组成
9.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10.CuCl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采用将Cu与稀盐酸在持续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反应,FeCl3具有催化作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Cu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O2、HCl分子个数比为1:4
C.该反应过程中需要持续添加FeCl3溶液
D.该过程中只有铜、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淮安既是美食之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
(1)“淮安茶馓”色泽嫩黄,造型秀丽,松酥香脆。原料中的淀粉属于_______。(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2)古城墙的青砖黛瓦述说着淮安的悠久历史。在烧制青砖过程中,水蒸气会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CO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淮安的轨道交通正在蓬勃发展,所使用的有轨电车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供电,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转化为电能。
1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
(1)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 。
(2)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Na2CO3。
(3)将t2℃时NaCl和Na2C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或“=”)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13.钙及钙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建筑、医学、工业等领域。某化学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钙家族”进行探究。
(一)金属钙
取一粒金属钙投入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钙粒与水剧烈反应,四处游动,产生气泡,溶液出现浑浊。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往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生成一种碱。
(1)经进一步检验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写出钙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二)氢氧化钙
(2)小组同学欲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定两者混合前后烧杯内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如图1、图2)。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热量散失忽略不计。则X溶液为 ;根据图示能证明两者反应的依据是 (合理即可)。
(三)氯化钙
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的某流程如图3所示。已知: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3)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如图4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一点)。写出产生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图5所示。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 ℃左右。
(6)若使用过量的高浓度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 等杂质。
(7)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I是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II是 。
(四)羟基磷酸钙
(8)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化学式为Ca10(PO4)6(OH)2。其中钙、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最简比)。
14.蔬菜水果是人类餐桌上的必备食物。近几年果蔬盐比较受欢迎,因为能有效清除瓜果、蔬菜表面的残留农药、污物,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1)蔬菜水果中富含 ,该营养素可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探究某品牌果蔬盐成分
果蔬盐成分不同,通常是用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配制而成的。
【信息检索】
I.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II.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III.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进行实验】
(2)同学取一根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打磨干净,蘸取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 色。同学们认为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钠的化合物。
【猜想假设】提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二:碳酸氢钠;猜想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3)【继续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一定量果蔬洗涤盐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该果蔬洗涤盐中含碳酸氢钠
步骤2:另取少许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果蔬洗涤盐中含碳酸钠;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4)经实验探究得知该品牌果蔬洗盐中还含有氯化钠,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氯化钠还可以作为冷冻剂。如图为氯化钠溶液浓度与溶液凝固点的关系,可知,冷却效果最好时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是 。
【定量测定】
(5)为了测定该品牌果蔬盐中碳酸钠的含量,取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中放有10g样品。(假设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气体吸收剂足量,其他物质与CaCl2溶液不反应)
①充分反应后,D装置增重0.88g,将装置B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3.0g。试计算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②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中通入空气,若没有装置A,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反思与评价】
(6)你认为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保存时应注意 。
【拓展与迁移】
(7)为实现废物利用,学习小组往使用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将碳酸钠、碳酸氢钠转化为氯化钠,再利用蒸发结晶提纯氯化钠,不用降温结晶的原因是 。
15.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方案C,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
(2)从燃烧所需条件的角度分析,A图中,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
(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证明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按照图1进行实验,将通入到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 ,可以证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已知: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几乎不溶于酒精)。
(3)将气体缓慢通入如图2的实验装置(广口瓶容积均为),也能证明和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详细阐述推理的依据 (已知:的水可以溶解)。
【实验探究2】设计实验验证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方案一:
(4)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3所示),边滴加边振荡。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若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酚酞除外,写化学式)。
方案二:
(5)分别称取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水、试管③中加入稀盐酸(如图4所示),振荡并观察到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实验方案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
【实验探究3】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小杨同学取硫酸铜溶液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6)硫酸铜制与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7)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8页,共8页
1.C
【详解】A、钢铁生锈即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光合作用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叶绿素和光照条件下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纸张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C。
2.A
【详解】硝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A。
3.A
【详解】A、橡胶手套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纯棉外套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实木衣柜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黄金首饰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玻璃钢是由合成树脂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故选C。
6.D
【详解】A、绿原酸的化学式为C16H18O9,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9×16),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D
【详解】根据题意反应的方程式是: 2CO+2H2O C2H4O2+O2 。
A、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前后有CO、H2O两种氧化物,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2H4O2,则一个丙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错误;
C、根据方程式知,乙是水,丁是氧气,则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是(18×2):32=9:8,错误;
D、根据方程式知,甲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则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1知,a管连接的是电源正极,故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a管内气体是氧气、b管内气体氢气,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则“干燥氢气”的目的是除去水蒸气,防止对检验水产生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通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能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氢气在氧气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也能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试管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试管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却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最高达到100℃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③一定不会燃烧。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①②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由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由图可知,发生的两个反应为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即,氯化亚铁、氧气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即,总反应是:。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实际是铜和氧气、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物有三种,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O2、HCl分子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
C、该反应过程中,FeCl3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无需持续添加,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铜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为0,氯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HCl中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故铜、氧、铁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1)A
(2)
(3)化学能
【详解】(1)淀粉属于糖类,故选A。
(2)反应物是碳、水,反应条件是高温,生成物有一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C、H、O 元素,一氧化碳中有C、O元素,则该气体单质中有H元素,是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3)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换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2.(1)18g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3)<
【详解】(1)从图可知,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18g。
(2)碳酸钠和氯化钠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所以可用降解结晶的方法提纯碳酸钠。
(3)降温后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下降,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t1℃,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为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13.(1)
(2) 稀盐酸 温度逐渐升高(合理即可)
(3)
(4) 用玻璃棒搅拌
(5)30
(6)FeCl3
(7)减少氯化钙溶解的量
(8)5:13
【详解】(1)钙粒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泡,生成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气体为氢气,碱为氢氧化钙,方程式为:;
(2)溶液初始pH>7,随着滴加X溶液pH逐渐减小最终小于7,说明是向碱溶液中加酸,故X溶液为稀盐酸;
根据图像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温度逐渐升高,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反应放出热量;(合理即可)
(3)根据图4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4)浸取时可以用玻璃棒连续搅拌,可使氧化钙和水成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再与氯化铵反应,从而提高浸取率;
浸取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方程式为:;
(5)由图可知30℃左右氯化钙的产量最高,所以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30℃左右;
(6)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若使用过量的高浓度NH4Cl溶液,产生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则杂质还可能有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
(7)用冰水洗涤既能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此外冰水能降低氯化钙的溶解度减少洗涤过程中氯化钙的溶解;
(8)由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10(PO4)6(OH)2可知其中钙、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26=5:13。
14.(1)维生素
(2)黄
(3) 石灰水变浑浊
(4)233:767
(5) 10.6% 偏小
(6)低温保存
(7)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详解】(1)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故填:维生素;
(2)根据信息可知果蔬盐中含有钠的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所以蘸取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3)碳酸钠受热易分解,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根据结论该果蔬洗涤盐中含碳酸氢钠,所以取一定量果蔬洗涤盐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
果蔬盐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3.3%时冷却效果最好,此时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是:23.3%:(1-23.3%)=233:767;
(5)①D装置增重0.88g,为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得到沉淀3.0g为生成的碳酸钠与原样品中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质量;
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碳酸钠质量为x,
设碳酸钠的总质量为y,
原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3.18g-2.12g=1.06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②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中通入空气,若没有装置A,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使D装置增重质量偏大,二氧化碳质量偏大,造成计算出生成的碳酸钠质量偏大,而利用碳酸钙计算出的碳酸钠总量不变,所以会使计算出的原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6)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所以要低温保存;
(7)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利用蒸发结晶提纯氯化钠,不用降温结晶。
15.(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使天平不平衡
(2) 加热红磷,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气压过大而引起瓶塞蹦出
(3)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2+
【详解】(1)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则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A装置中,用红热的玻璃管加热红磷,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从而引燃红磷;
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则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外,还可以缓解压强,防止气压过大引起瓶塞蹦出。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现象为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由图可知,反应前后铜离子不变,则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为Fe和Cu2+。
16.(1)2NaOH+CO2 =Na2CO3+H2O
(2)溶液分层
(3)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变化,而1L的水约能溶解1L的二氧化碳,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又远远大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所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4)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变成无色 HCl、CaCl2
(5)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
(6)65.1
(7)解:设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
x=16%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详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 =Na2CO3+H2O。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几乎不溶于酒精,观察到溶液分层,故填溶液分层。
(3)实验中观察到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变化,而1L的水约能溶解1L的二氧化碳,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又远远大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所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变化,而1L的水约能溶解1L的二氧化碳,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又远远大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所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4)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如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氢氧化钙消失,溶液不再呈碱性,则观察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变成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变成无色;
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的溶质是加入的过量的稀盐酸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HCl、CaCl2,故填HCl、CaCl2。
(5)实验方案中用水作对照实验,能够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更准确显示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填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
(6)由图可知,50.0g硫酸铜溶液与20.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9g氢氧化铜沉淀,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50.0g+20.0g 4.9g=65.1g,故填65.1。
(7)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云南省文山市第二学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文化素质监测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