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学科限时作业
(理化考试时间:150分钟 化学试卷满分: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直冷制冰
C. 工业生产中采用CO高炉炼铁
D.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涉及到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业生产中采用CO高炉炼铁,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石胆能化铁为铜,也就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的种类变多 B.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 分子的间隔变小 D. 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五氧化二氮: B. 锰酸钾
C. 价的镁元素: D. 铵根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5,故A正确;
B、KMnO4是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故B错误;
C、+2价的镁元素表示为,故C错误;
D、Mg2+表示是镁离子,铵根离子写作,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 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取用NaOH B. 称量NaOH
C. 量取所需的水 D. 读取水的体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NaOH时,要用药匙,瓶塞应该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示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量筒要倾斜,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为仰视读数,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 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化学式为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Y、Z在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 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析图示,X的化学式为 C3H8;错误;
B、反应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错误;
C、分析图示,Y只含有氢元素,燃烧产生水,Z含有碳、氢元素在 O2 中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则产物不相同;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
故选D。
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C.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 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要求;
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
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
D、废弃电池应回收处理,防止土壤污染,做法不符合要求;
答案:D。
7.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大量白烟产生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大量白雾产生,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答案:B。
8.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兴趣之源,如下是四个实验的设计,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B.证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实验由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A不能达到目的;
B、该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B不能达到目的;
C、该实验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不能达到目的;
D、该实验中灯泡发光,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D能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D。
9. 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 ℃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4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硝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与硝酸钠相比,氯化钠更适合通过蒸发结晶得到,不符合题意;
B、a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该温度下,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D、40℃时, Na2SO4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升温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 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 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 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1)图中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_______。
(3)“碳循环”和“碳中和”中的“碳”,含义_______(“相同”或“不相同”)。
(4)碳循环过程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_______(“正确”或“不正确”)。
(5)将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某研究小组提出以和为原料合成甲醇,,若吸收可合成甲醇质量为_______。
(6)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 改进技术,提高能效
C. 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
(7)实现“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中国已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新能源等,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
(8)青少年也应积极助力低碳,你的做法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光合作用或海水吸收
(2)促进碳消耗 (3)不相同
(4)不正确 (5)32g
(6)A (7)氢能(合理即可)
(8)少乘坐私家车(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水吸收 ;
【小问2详解】
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促进碳消耗;
【小问3详解】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含义不相同;
【小问4详解】
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加反应,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说法不正确;
【小问5详解】
,故吸收可合成甲醇质量为32g;
【小问6详解】
A、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该选项措施不可行,符合题意;
B、改进技术,提高能效,该选项措施可行,不符合题意;
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该选项措施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7详解】
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均属于新能源;
【小问8详解】
多步行少乘坐私家车、植树造林均可降低碳排放,助力低碳。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气体制备的学习至关重要。
【回归教材】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成_______色。
(4)若采用C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观察到_______时开始收集。
(5)若采用F装置干燥氧气,瓶内液体为_______。
【兴趣延伸】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下图所示。
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6)反应仓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7)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气温度
C. 加快氧气的生成
(8)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B ②. C
(3) ①. AD ②. 红
(4)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5)浓硫酸 (6) (7)AB
(8)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需要加热,反应物为固体,所以发生装置为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小问4详解】
若采用C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即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
【小问5详解】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所以若采用F装置干燥氧气,瓶内液体为浓硫酸。
【小问6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7详解】
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吸收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降低氧气温度,不能加快氧气的生成。
故选AB。
【小问8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13. 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空间站中的生活,在轨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炫酷的实验。“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图1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水净化系统】
(1)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2)用臭氧(O3)消毒,臭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氧气,该转化过程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_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4)最终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萨巴蒂尔反应器】
(5)反应器中可除去二氧化碳。在300~400℃、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水电解系统】
(6)电解水的实验室装置如图2所示。a管与电源的_______(选填“正”或“负”)极端相连。
(7)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该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
【氢氧燃料电池】
(8)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实现由_______能到_______能的转化。
【天宫课堂】
(9)王亚平将少量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很快整个水球变成蓝色;然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向四周扩散,气泡充满整个水球。蓝色颜料能让整个水球变蓝,是因为分子具有_______的特征。
【答案】(1)吸附 (2)化学
(3)过滤 (4)肥皂水
(5)
(6)负 (7) ①. 氢元素、氧元素 ②. 氢原子、氧原子
(8) ①. 化学 ②. 电
(9)不断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臭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氧气,该转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小问3详解】
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杂质和液体,所以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这与实验室常用的过滤操作原理相同。
【小问4详解】
要鉴别软水和硬水,可加入适量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
【小问5详解】
在300~400℃、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试管a的气体更多,是氢气,与电源负极连接。
【小问7详解】
水通电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该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小问8详解】
氢氧燃料电池是中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小问9详解】
蓝色颜料能让整个水球全部变蓝,是因为颜料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性,扩散至整个水球。
14. 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对金属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探究金属的性质
(1)金属铁、铜均可做成铁丝形状,是利用金属的______(填物理性质)。
(2)实验一: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两个反应均生成____(填物质名称),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再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步骤或画图),可得到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Ⅱ、探究金属铁锈蚀的条件
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不生锈,试管C中铁钉锈蚀,试管D中铁钉严重锈蚀。
(5)由试管A、B、C现象可知,铁钉锈蚀是铁与____(填化学式)等作用的结果。
(6)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
(7)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8)采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Ⅲ、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实验步骤】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长时间放置后,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
①铁锈中主要含有氧化铁,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②K3[Fe(CN)6]溶液呈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
(9)铁锈消失是因为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猜想】静置后溶液变为浅绿色是因为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
(10)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K3[Fe(CN)6]溶液,前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铁钉,第三支试管加入等量氯化铁溶液和相同大小的铁钉。若观察到前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不发生变色,第三支试管中的溶液________,说明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答案】(1)延展性 (2)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 ①. 氢气 ②. 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等的稀盐酸
(4)将Fe丝插入Cu(NO3)2溶液中(答案合理即可)
(5)O2、H2O##H2O、O2
(6)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
(7)NaCl会加速铁的锈蚀
(8)偏大 (9)Fe2O3+6HCl=2FeCl3+3H2O
(10)生成蓝色沉淀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铁、铜均可做成铁丝形状,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小问2详解】
实验一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或细沙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小问3详解】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两个反应均有氢气生成。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等的稀盐酸。
【小问4详解】
已知金属活动性:Fe>H>Cu>Ag,探究Cu、Fe、Ag的金属活动性,将Cu丝加入AgNO3溶液中,Cu丝溶解并析出银白色固体,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金属活动性:Cu>Ag,还需设计实验证明Fe与Cu的活动性关系,可将Fe丝插入Cu(NO3)2溶液中,Fe丝溶解并析出红色固体,且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金属活动性:Fe>Cu,即金属活动性:Fe>Cu>Ag。
【小问5详解】
A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C中铁钉与氧气、水接触,A与C比较说明铁钉生锈需要与水接触;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B与C比较说明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综上所述,铁钉锈蚀是铁与氧气(O2)和水(H2O)等作用的结果。
【小问6详解】
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B与C比较说明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B需要无氧环境。氧气不易溶于水,但还是有氧气溶于蒸馏水,所以煮沸并迅速冷却蒸馏水的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
【小问7详解】
D比C生锈快,说明NaCl会加速铁的锈蚀。
【小问8详解】
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会使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小问9详解】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小问10详解】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K3[Fe(CN)6]溶液,前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铁钉,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不变色,说明铁与K3[Fe(CN)6]溶液不反应;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第三支试管加入等量氯化铁溶液和相同大小的铁钉,若第三支试管中生成蓝色沉淀,说明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即说明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九年级化学学科限时作业
(理化考试时间:150分钟 化学试卷满分: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直冷制冰
C. 工业生产中采用CO高炉炼铁
D.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2. 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的种类变多 B.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 分子的间隔变小 D. 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五氧化二氮: B. 锰酸钾
C. 价的镁元素: D. 铵根离子
4. 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取用NaOH B. 称量NaOH
C. 量取所需的水 D. 读取水的体积
5. 口罩中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Y、Z在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 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C.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 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7.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大量白烟产生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8.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兴趣之源,如下是四个实验的设计,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B.证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A. A B. B C. C D. D
9. 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 ℃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4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10.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 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 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 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1)图中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_______。
(3)“碳循环”和“碳中和”中的“碳”,含义_______(“相同”或“不相同”)。
(4)碳循环过程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_______(“正确”或“不正确”)。
(5)将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某研究小组提出以和为原料合成甲醇,,若吸收可合成甲醇质量为_______。
(6)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 改进技术,提高能效
C. 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
(7)实现“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中国已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新能源等,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
(8)青少年也应积极助力低碳,你的做法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气体制备的学习至关重要。
【回归教材】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成_______色。
(4)若采用C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观察到_______时开始收集。
(5)若采用F装置干燥氧气,瓶内液体为_______。
【兴趣延伸】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下图所示。
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6)反应仓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7)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气温度
C. 加快氧气的生成
(8)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
13. 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空间站中的生活,在轨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炫酷的实验。“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图1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水净化系统】
(1)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2)用臭氧(O3)消毒,臭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氧气,该转化过程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_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4)最终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萨巴蒂尔反应器】
(5)反应器中可除去二氧化碳。在300~400℃、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水电解系统】
(6)电解水的实验室装置如图2所示。a管与电源的_______(选填“正”或“负”)极端相连。
(7)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该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
【氢氧燃料电池】
(8)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实现由_______能到_______能的转化。
【天宫课堂】
(9)王亚平将少量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很快整个水球变成蓝色;然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向四周扩散,气泡充满整个水球。蓝色颜料能让整个水球变蓝,是因为分子具有_______的特征。
14. 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对金属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探究金属的性质
(1)金属铁、铜均可做成铁丝形状,是利用金属的______(填物理性质)。
(2)实验一: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两个反应均生成____(填物质名称),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同样大小的铁片和铝片;②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再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步骤或画图),可得到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Ⅱ、探究金属铁锈蚀的条件
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不生锈,试管C中铁钉锈蚀,试管D中铁钉严重锈蚀。
(5)由试管A、B、C现象可知,铁钉锈蚀是铁与____(填化学式)等作用的结果。
(6)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
(7)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8)采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Ⅲ、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实验步骤】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长时间放置后,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
①铁锈中主要含有氧化铁,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②K3[Fe(CN)6]溶液呈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
(9)铁锈消失是因为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猜想】静置后溶液变为浅绿色是因为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
(10)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K3[Fe(CN)6]溶液,前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铁钉,第三支试管加入等量氯化铁溶液和相同大小的铁钉。若观察到前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不发生变色,第三支试管中的溶液________,说明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靖远县2023--2024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卷(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