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综合测评试题(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A.碱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3、如图是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 B.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D.铁与稀盐酸反应的产物为和
4、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在新冠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氢、氧原子个数比为4:3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使用时配制的浓度越大越好
5、规范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氢氧化钠
C.吸取药液 D.测定溶液pH
6、绘制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应图中点M的物质是
A.NaNO2 B.N2O5 C.NaNO3 D.HNO3
7、下图是分离与提纯海水的流程: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通常在苦卤中加入熟石灰制取氢氧化镁
B.粗盐提纯为较纯净的食盐晶体的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
C.常用于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过滤法等
D.海水中的食盐用途广泛,例如侯德榜利用食盐为原料制得了纯碱
8、对CO2、CO、H2CO3、NaHCO3、Na2CO3五种物质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CO都属于氧化物 B.H2CO3、NaHCO3都属于酸
C.NaHCO3、Na2CO3都属于盐 D.NaHCO3、Na2CO3溶液都显碱性
9、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烧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干燥剂
C.干冰 H2O 酸 灭火
D.熟石灰 CaCO3 盐 中和酸性土壤
10、实验室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实验设计
A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分别取少量,滴加碳酸钠溶液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 碳酸钠和碳酸钙 分别取少量,加足量水,搅拌
D 铁粉和炭粉 分别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能源和矿石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
(1)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NO2等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为充分利用煤的燃烧,常将煤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
(3)沼气是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目前,德州市公交车已逐步更换为电动新能源车,请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条符合节能环保主题的具体做法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化学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物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碳酸氢钠 ②碳酸钠 ③硫酸钡 ④硬铝 ⑤碳酸钡
(1)可用于制造飞机的是______;
(2)可用于制造玻璃的是______;
(3)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4)医疗上可用作钡餐原料的是______。
3、 “洁厕灵” 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可以清除污垢,除去异味。
(1)“洁厕灵”能轻松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但不能加入过量及长时间浸泡。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精” 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燃料用清洁能源丙烷(C3H8),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体连通,燃烧的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______。
(2)我国铜冶炼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①《格致粗谈》记载“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把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______,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根据反应产物可知黄铜中含有的金属有______。
②湿法炼铜的原理是:,该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原子团是______。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湿法炼铜的优点是______(写其中一点)。
5、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_____。
(2)写出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复分解反应不能生成单质(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____)
3、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复合肥料(____)
4、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说明化肥一定不是氮肥(____)
5、NH4NO3与KCl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来区分(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将28g氯化钡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水将固体完全溶解,配制成395.8g溶液,。再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
(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液逐滴滴入到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溶液的pH变化和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计算:
(1)当沉淀不再产生时溶液的pH_______7。
(2)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3)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3、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5.6g。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一颗生锈的铁钉产生了兴趣,经称量,生锈的铁钉重7.2克(假设其成分只有Fe和Fe2O3,不含其它杂质),把该铁钉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气体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反应结束时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
(2)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3)该铁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
5、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g 6.25g 154.05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同学们对三星堆遗址的Ⅱ号青铜神树(如图 1)展开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科研人员对Ⅱ号神树的树座进行过如下测定:
①用光谱仪测定金属材料成分,得到如下数据:含 Cu 75.1%,含 Sn 5.6%,含 Pb 16.2%。
②用 X 射线衍射仪测定树座外侧铜锈成分,得出该处铜锈由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碱式氯化铜[Cu2(OH)3Cl]组成。
(分析研究)
(1)铸造铜树时,在铜中加入锡和铅会使材料的熔点______(选填“降低”、“升高”)。
(2)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 2 所示。
①Cu2(OH)3Cl 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______(选填“氯化物”或“CO2”)密切相关。
②Cu2(OH)3Cl 属于有害锈,原因是______。
③出土青铜器的包装不能用某些会挥发出酸性物质的木材,原因是______。
(3)文献显示,Cu2(OH)3Cl 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白色不溶于水的 CuCl 固体,将腐蚀文物置于敞口的 Na2CO3溶液中浸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的化学式为______。
(实验探究)同学们用 Cu2(OH)2CO3和 Cu2(OH)3Cl 组成的混合物,采用如图 3 的实验装置来模拟测定铜锈中的 Cu2(OH)3Cl 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已知: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
a.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b.准确称取 1.2g 样品。
c.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且量气管液面在 20mL 刻度处。
d.将注射器中药品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
e.冷却到室温。
f.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读数为 182m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固体混合物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2)装置 C 中植物油的作用______。
(3)实验状况下,每 44g CO2的体积为 22.4L。求混合物中 Cu2(OH)3Cl 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推理过程)
(4)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 Cu2(OH)3Cl 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
A.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回升
B.步骤 c 中平视刻度,步骤 f 中仰视读数
C.步骤 f 中没有调节两边液面相平就读数
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试管做了如下实验:将铝条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铝条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铝条实验前要进行打磨,目的是____。
(提出问题1)产生了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氢气 猜想三: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验证)验证猜想一:用试管收集该气体,_____,则猜想一不成立。
验证猜想二:在试管口点燃该气体,观察到气体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猜想二成立。
(查阅资料)配置硫酸铜溶液时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写出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提出问题2)产生的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大家一致认为是铜,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把红色固体取出,冲洗,晾干。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固体放在铜片上,在空气中加热,红色固体很快变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此实验在铜片上加热红色固体,利用了铜的性质是___________。
(2)乙同学向红色固体中加入一种无色液体,红色固体表面很快产生黑色固体,溶液逐渐变蓝色。他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
(结论)甲、乙同学的实验证实了红色固体是铜。
(反思与拓展)实验中涉及的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硫酸亚铁是盐溶液,不能和活泼性弱的金属,如金反应,说法错误;
B、硫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说法错误;
C、盐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说法错误;
D、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说法正确;
答案:D。
2、C
【详解】
A、碱溶液呈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选项错误;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选项错误;
C、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选项正确;
D、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用汽油洗油污是溶解作用,选项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根据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铁的原子序数是26,即核内质子数是26,此选项表述正确;
B、根据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此选项表述正确;
C、将生铁中大量的碳通过氧化除去就得到了钢,故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此选项表述正确;
D、铁与稀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氯化亚铁(FeCl2)和氢气,而不是FeCl3,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4、B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过氧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选项错误;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所以过氧乙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4:3,故B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所以过氧乙酸中氧元素质量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选项错误;
D、消毒剂的稀释浓度和消毒效果密切相关,并非浓度越高越好,消毒剂比例的多少决定了消毒剂实际所起的作用,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此外,大部分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是有腐蚀性的,对于环境、物品、动物粘膜等都是会有损伤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应先把胶头内空气挤出,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观察图示坐标,M物质对应的横坐标为盐,说明M是盐类物质,再对应纵坐标来看,M物质中有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以上述两个依据对选项进行判断:
A、物质符合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的特征,属于盐类物质,但是该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上述第二个依据,故A错误;
B、物质不属于盐类物质,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符合上述第一个依据,故B错误;
C、物质符合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的特征,属于盐类物质,且该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符合上述两个依据,故C正确;
D、物质不符合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的特征,不属于盐类物质,不符合上述第一个依据,故D错误;
故选择C
【点睛】
7、C
【详解】
A、苦卤中含有Mg2+,向其中加入熟石灰后可制得氢氧化镁,说法正确;
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可以得到较纯净的食盐,说法正确;
C、常用于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蒸发法,过滤只会除去不溶性杂质而不会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所以过滤法不会淡化海水,说法错误;
D、海水中的食盐用途广泛,例如侯德榜利用食盐为原料制得了纯碱,说法正确;
答案:C。
8、B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CO2、CO都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B、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NaHCO3电离出的阳离子还有钠离子,不属于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HCO3、Na2CO3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合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HCO3、Na2CO3属于碱性的盐,溶液都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B
【详解】
A、NaOH俗称烧碱,类别为碱,用途炉具清洁剂等,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aO俗称生石灰,类别为氧化物,能吸收水分,常用作干燥剂,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固态的CO2俗称干冰,类别为氧化物,常用作制冷剂,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Ca(OH)2俗称熟石灰,类别为碱,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区别。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木条均熄灭,不能区分。
C、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入水可以区分。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区分。
故选B。
【点睛】
二、填空题
1、
(1)石油
(2) 二氧化硫2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3)
(4)
(5)生活中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解析】
(1)
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煤中含有硫、氮元素,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NO2等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为充分利用煤的燃烧,常将煤粉碎,其目的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3)
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生活中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2、
(1)④
(2)②
(3)①
(4)③
【分析】
(1)
硬铝质轻、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所以用于制造飞机,故填:④;
(2)
碳酸钠与石英反应可用于制造玻璃,故填:②;
(3)
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①;
(4)
硫酸钡固体难溶于盐酸,医疗上可用作钡餐原料的是硫酸钡,故填:③。
3、
(1)
(2)H2O
【解析】
(1)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为Fe2O3,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浸泡时间过长,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原子个数为一个钠原子,两个氢原子,三个氯原子,一个氧原子,反应后已经有一个钠原子,三个氯原子,故X的微粒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可组成H2O。
4、
(1) 9:2 空气不流通,丙烷不能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2) ZnCO3 C Zn、Cu 常温下就能反应,节约能源
【解析】
(1)
根据丙烷的化学式可知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3):8=9: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会导致空气不流通,丙烷不能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会导致火焰熄灭;
(2)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ZnCO3,反应中木炭粉具有还原性,能够将氧化锌和氧化亚铜还原为锌和铜,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反应产物黄铜中含有Zn、Cu两种金属;
②湿法炼铜中保持不变的原子团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湿法炼铜在常温下就能得到单质铜,不需要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了能源。
5、
(1)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6HCl+Fe2O3=2FeCl3+3H2O
【解析】
(1)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二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填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盐酸和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得不到单质。
【点睛】
2、错误
【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是蓝色的。此说法不正确。
【点睛】
3、错误
【详解】
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以上的属于复合肥,碳酸氢铵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说法错误。
4、错误
【详解】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说明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但可能是尿素等氮肥,该说法错误。
5、错误
【详解】
NH4NO3与KCl外观都是白色晶体,观察外观不可以区分,错误。
四、计算题
1、
(1)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y。
x=20.8g
答: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20.8g。
(2) y=11.7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为28g-20.8g = 7.2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
【解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2、
(1)<
(2)1.71g
(3)由图可知,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质量为10g时,pH=7,说明此时氢氧化钡和稀盐酸、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 ,可知,20g混合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到了硫酸钡中,则20g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为: ,则10g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为0.49g,
解:设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
x=0.855g
则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71g-0.855g=0.855g
设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y
y=3.65%
答: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3.65%
【分析】
(1)
根据图像信息可知,加入10g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时,溶液的pH=7,说明此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因此后来滴入盐酸、硫酸混合液,溶液中氢离子过量,当沉淀不再产生时,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质量为20g,故此时溶液的pH<7;
(2)
将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液逐滴滴入到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 ,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钡元素完全转化到了硫酸钡中,硫酸钡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故该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
答:该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71g;
(3)
见答案。
3、
(1)4.4g
(2)解:设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x
解得x=10g,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分析】
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固体物质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
由于固体的质量由80g变为75.6g,减少了4.4g,说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4.4g;
(2)
见答案。
4、
(1)0.2g
(2)设生成0.2g的氢气,消耗铁的质量为x,稀硫酸的质量为y。

解得x=5.6g,y=9.8g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稀硫酸和单质铁反应时消耗的质量为130g-30g=100g,故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钉中Fe2O3的质量为:7.2g-5.6g=1.6g,该铁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铁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22.2%。
【解析】
(1)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结束时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0.2g;
(2)
见答案;
(3)
见答案。
5、
(1)2.2
(2)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5g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解析】
(1)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6.25g 154.05g=2.2g,故填2.2。
(2)
见答案
五、实验探究
1、降低 氯化物 它的结构疏松,潮湿的空气能透过,使内部的铜进一步被腐蚀 酸能够和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铜反应 NaCl 固体全部溶解、不再产生气泡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设碱式碳酸铜质量为x,反应产生的CO2质量为
(0.182L-0.020L-0.050L)÷22.4L ×44g=0.22g
混合物中 Cu2(OH)3Cl 的质量分数为
答:Cu2(OH)3Cl 的质量分数为7.5%。 AC
【详解】
分析研究:
(1)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所以加入锡和铅会使材料的熔点降低。
(2)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2(OH)3Cl中有氯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一定有氯化物。
②从图2可知,Cu2(OH)3Cl 属于有害锈是因为它的结构疏松,潮湿的空气能透过,使内部的铜进一步被腐蚀。
③不能用某些会挥发出酸性物质的木材,是因为酸能够和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铜反应。
(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0O、4H、4Na、2C、4Cu、4Cl,反应后除X外有10O、4H、4Cu、2C,相差4Na、4Cl,所以X为NaCl。
实验探究:
(1)碱式碳酸铜和Cu2(OH)3Cl均与硫酸反应,生成物硫酸铜、氯化铜均溶于水,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应还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完全的现象是固体全部溶解、不再产生气泡。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发生反应。本实验需要利用二氧化碳的体积推算碱式碳酸铜的质量,所以滴加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3)见答案。
(4)A.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回升,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未全部进入B中,C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偏小,计算出的碱式碳酸铜质量偏小,Cu2(OH)3Cl 测定结果偏大。
B.步骤 f 中仰视读数,0刻度在上,读数偏大,则计算出的碱式碳酸铜质量偏大。Cu2(OH)3Cl 测定结果偏小。
C.步骤 f 中没有调节两边液面相平就读数,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体积偏小,计算出的碱式碳酸铜质量偏小,Cu2(OH)3Cl 测定结果偏大。
故选AC。
2、去除铝条表面的薄膜 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复燃 2Al+3H2SO4=Al2(SO4)3+3H2↑ 2Al+3CuSO4=Al2(SO4)3+3Cu 2Cu+O22CuO 导热性 硝酸银溶液AgNO3溶液 铝铜银(或Al>Cu>Ag)
【详解】
铝条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会阻止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实验前要进行打磨,去除铝条表面的薄膜。
交流讨论: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故填: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
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不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不是氧气,即猜想而不成立。
结论:
产生氢气的原因是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提出问题2:
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发出来。产生的红色固体是铜的原因是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实验验证:
(1)铜片上,在空气中加热,红色固体很快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此实验在铜片上加热红色固体,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2)乙同学向红色固体中加入一种无色液体,红色固体表面很快产生黑色固体,溶液逐渐变蓝色,由此可知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此现象。故填: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
反思与拓展:
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实验中涉及的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铜银(或Al>Cu>A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汇编试卷(11-15题)(含解析)

下一篇: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化学(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