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高一年级阶段检测
化学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第I卷 选择题(共42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其中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碳氢化合物 D. 氮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酸雨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结合化学与SEST常识分析判断。
【详解】硫酸型酸雨是由于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导致的,而硝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导致的,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均不会造成酸雨,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氯碱工业中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 氨气电子式:
C. 氮气结构式:N=N D. 氯化铵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氨气是共价化合物,氨气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N2结构式位N≡N,故C错误;
D.氯化是离子晶体,氯化铵由构成,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
选D。
3. 反应2NO+2CO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 B. 减小CO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使用恰当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D. 达到化学平衡时,NO能100%转化为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升高温度使得任何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
B. 减小CO浓度能降低反应速率,故B错误;
C.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 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反应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符合条件的反应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放热反应。
【详解】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八水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液态太阳燃料技术路线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B. 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H2-2e-=2H+
C. H2O和CO2可循环利用
D. 该技术的关键是氢气如何安全、高效储存及转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光伏发电,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水在电能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最后氢气和氧气生成水,所以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化学能,故A正确;
B.氢气-氧气燃料电池的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O2+4e-+2H2O=4OH-,故B错误;
C.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最后氢气和氧气又生成水,故水可以循环使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醇,水和甲醇又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也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
D.氢气易燃易爆,使用氢气时如何安全、高效储存及转移是关键,故D正确;
故选B。
6. 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氮氧化物,主要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O和均属于电解质
B. 和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 和中N的化合价相同
D. 时,NO和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A.NO、自身不能电离,均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S元素的最高价为+6、最低价为-2,中S元素化合价为+4,S元素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N元素的最高价为+5、最低价为-3,中N元素化合价为+4,N元素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B正确;
C.中N元素化合价为+3,中N化合价为+5,故C错误;
D.根据、,时,NO不能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故D错误;
选B。
7. 用溶液吸收处理氮氧化物,主要反应为:、,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微粒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催化剂作用下,氨气与二氧化氮共热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则微粒间的转化能够实现,故A正确;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能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则微粒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B错误;
C.浓硝酸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不能生成一氧化氮,则微粒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则微粒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8.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常温下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 B. 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C.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 浓硝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钝化金属铝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具有稳定性,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故A正确;
B.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所以可用作制冷剂,故B错误;
C.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所以可用作氮肥,与其受热分解的性质无关,故C错误;
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饨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是因为硝酸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A。
9.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锌片不断溶解,说明Zn失去电子
B. 铜片上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H+在其表面得到电子
C.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 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锌比铜活泼,锌做负极,锌片不断溶解,说明Zn失去电子,故A正确;
B. 氢离子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铜片是正极,铜片上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H+在其表面得到电子,故B正确;
C.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故C错误;
D.因为有锌,有硫酸, 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故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氨水和溶液制备:
B. 醋酸溶解:
C. 双氧水与酸性的溶液反应:
D. 工业上用足量氨水吸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水和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氢氧化镁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双氧水与酸性的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足量氨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11.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雾霾及其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与燃料燃烧有关
B.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形成雾霾,则雾霾及其形成与燃料燃烧有关,故A正确;
B.根据图示,硫元素和氮元素在转化过程中都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图示,硝酸和硫酸都与NH3反应分别生成硝酸铵和硫酸铵,氨气参与了反应,属于反应物,故C错误;
D.根据图示,硝酸铵和硫酸铵形成无机颗粒物后形成雾霾,因此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故D正确;
答案选C。
12.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常温下,铁片投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铁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中的银离子也能与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氯化钡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氢根离子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则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
C.溶液中的铵根离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则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故C正确;
D.常温下,铁片在浓硫酸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则常温下,铁片投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铁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收集并测量的体积 B. 用乙装置干燥氨气
C. 用丙装置收集氨气 D. 用丁装置吸收多余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氮难溶于水,用排水量气装置可以收集并测量一氧化氮的体积,故A正确;
B.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B错误;
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将氨气经倒置的干燥管中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能用于吸收氨气,故D正确;
故选B。
14. 已知反应:。在时,溶液中初始量为,每记录一次溶解氧浓度,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断减少
B.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 内溶解氧浓度变化为
D. 内平均反应速率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反应:,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溶解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B错误;
C.由图知内溶解氧从9.60mg/L降低至1.60mg/L,浓度变化为,故C错误;
D.由C项可知,内溶解氧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由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则,故D正确;
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15.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①②③④⑤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填序号)。
(2)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是_______。
②写出催化转化过程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氮肥。实验室中检验某种化肥是铵态氮肥的方法是_______ (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4)工业制硝酸时尾气中含有、,可用以下方法吸收:
①溶液吸收法。发生的反应有:,
②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含量不同的尾气,关系如下图:
(α表示尾气里、中的含量)
i.根据上图得知_______(填字母)。
a.溶液浓度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b.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ii.当小于50%时,加入能提升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原因是_______。
(5)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氨气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反应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⑤ ②. ①
(2) ①. NO2 ②. 2NO2+4CON2+4CO2
(3)将化肥样品装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产生能使试管口放置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化肥样品是铵态氮肥
(4) ①. b ②. 混合气体中NO2含量小于50%时,具有氧化性的H2O2的存在,会使NO氧化成NO2,NO2的含量增大,从而使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增大
(5) ①. 2NH3—6e—+6OH—=N2+6H2O ②. 4: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①②③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中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①中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氮元素,属于氮的固定;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则二氧化氮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①由分析可知,二氧化氮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②由分析可知,催化转化过程中生成氮气的反应为二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4CON2+4CO2;
【小问3详解】
铵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检验某种化肥是铵态氮肥的方法是将化肥样品装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产生能使试管口放置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化肥样品是铵态氮肥;
【小问4详解】
i.a.由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增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先增加后减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二氧化氮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故b正确;
故选b;
ii.混合气体中NO2含量小于50%时,具有氧化性的H2O2的存在,会使NO氧化成NO2,NO2的含量增大,从而使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增大;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通入氨气的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氨气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
①由分析可知,通入氨气的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氨气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②由分析可知,通入氨气的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氨气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反应消耗的氨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16. 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来制取少量亚硝酸钠晶体(),并对其进行纯度测定和相关性质的实验。
已知:
①;
②是白色固体,易被氧化。
(1)生产过程中,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还原”步骤中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使“吸收”步骤中、完全转化为,则理论上“还原”步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该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的晶体进行纯度测定:
a.称取2.000g样品,将其配成250mL溶液
b.先向锥形瓶内加入的溶液,加热至40~50℃,冷却后再向其中加入溶液,充分混合。
c.最后用待测的样品溶液与锥形瓶内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重复三次,平均每次消耗样品溶液40.00mL。(未配平)
求晶体的纯度,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答案】(1)气液逆向吸收,使硝酸与充分反应或者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硝酸与反应更充分
(2)
(3)1:1 (4)97.03%
【解析】
【分析】硝酸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冷却后生成的气体用碳酸钠吸收生成亚硝酸钠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得到亚硝酸钠晶体,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SO2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增大硝酸和二氧化硫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气液逆向吸收,使硝酸与SO2充分反应,故答案为:气液逆向吸收,使硝酸与充分反应或者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硝酸与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还原”步骤中生成NO,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若使“吸收”步骤中NO、NO2完全转化为NaNO2,发生反应,则理论上“还原”步骤中生成NO、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SO2与 HNO3反应的方程式为,SO2与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小问4详解】
滴定过程中,高锰酸钾和亚硝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NaNO2+2KMnO4+3H2SO4=5NaNO3+2MnSO4+K2SO4+3H2O,则有, ,,则2.000g样品中,样品的纯度为,故答案为:97.03%。
17. 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I.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
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序号)。
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具支试管中铜片溶解,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 ①. 向具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后,打开活塞,缓慢放入浓硝酸 ②. 3Cu+8H++2NO=3Cu2++2NO↑+4H2O
(4)C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利用铜与硝酸的反应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验证还原产物的不同。
【小问1详解】
具支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小问2详解】
具支试管中铜片溶解,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故答案为:具支试管中铜片溶解,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小问3详解】
稀释浓硝酸时,为防止稀释时产生暴沸干扰实验,应将浓硝酸缓慢放入水中,所以验证稀硝酸氧化性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向具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后,打开活塞,缓慢放入浓硝酸,稀释得到的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故答案为:向具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后,打开活塞,缓慢放入浓硝酸;3Cu+8H++2NO=3Cu2++2NO↑+4H2O;
【小问4详解】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则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的实验现象是.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故选C。
18.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1)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转化方法,已知和合成二甲醚()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催化加氢还能合成甲醇,在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在到时间段,_________。
②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即图中交叉点)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生成
D.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③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扩大容器体积
C.充入一定量氦气 D.加入催化剂
④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答案】(1)
(2) ①. 0.15 ②. BD ③. AD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的物质的量,0.1mol反应放出的热量,则2mol反应放出122.5kJ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2详解】
①在到时间段,,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则3;
③A.由图可知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时,并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则压强是一变量,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H2,同时生成1molH2O,故C错误;
D.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③A.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A正确;
B.扩大容器体积,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由于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氦气但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AD;
④由图知平衡时n()=cV=0.75mol/L×2=1.5mol,则消耗的n()=3n()=3×1.5mol=4.5mol,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6-4.5=1.5mol。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高一年级阶段检测
化学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第I卷 选择题(共42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其中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碳氢化合物 D. 氮氧化物
2. 氯碱工业中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 氨气电子式:
C. 氮气结构式:N=N D. 氯化铵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3. 反应2NO+2CO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 B. 减小CO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D. 达到化学平衡时,NO能100%转化为产物
4. 下列反应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的是
A.
B.
C.
D.
5. 液态太阳燃料技术路线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B. 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H2-2e-=2H+
C. H2O和CO2可循环利用
D. 该技术的关键是氢气如何安全、高效储存及转移
6. 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氮氧化物,主要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O和均属于电解质
B. 和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 和中N的化合价相同
D. 时,NO和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7. 用溶液吸收处理氮氧化物,主要反应为:、,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微粒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A. B.
C. D.
8.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常温下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 B. 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C.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 浓硝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钝化金属铝
9.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锌片不断溶解,说明Zn失去电子
B. 铜片上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H+在其表面得到电子
C.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 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氨水和溶液制备:
B. 醋酸溶解:
C. 双氧水与酸性的溶液反应:
D. 工业上用足量氨水吸收:
11.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雾霾及其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与燃料燃烧有关
B.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
12.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常温下,铁片投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铁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收集并测量的体积 B. 用乙装置干燥氨气
C. 用丙装置收集氨气 D. 用丁装置吸收多余的
14. 已知反应:。在时,溶液中初始量为,每记录一次溶解氧浓度,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断减少
B.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 内溶解氧浓度变化为
D.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15.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①②③④⑤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填序号)。
(2)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过程中间产物是_______。
②写出催化转化过程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氮肥。实验室中检验某种化肥是铵态氮肥的方法是_______ (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4)工业制硝酸时尾气中含有、,可用以下方法吸收:
①溶液吸收法。发生的反应有:,
②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含量不同的尾气,关系如下图:
(α表示尾气里、中的含量)
i.根据上图得知_______(填字母)。
a.溶液浓度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b.含量越大,氮氧化物吸收率越大
ii.当小于50%时,加入能提升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原因是_______。
(5)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氨气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反应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16. 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来制取少量亚硝酸钠晶体(),并对其进行纯度测定和相关性质的实验。
已知:
①;
②是白色固体,易被氧化。
(1)生产过程中,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还原”步骤中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使“吸收”步骤中、完全转化为,则理论上“还原”步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该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的晶体进行纯度测定:
a.称取2.000g样品,将其配成250mL溶液
b.先向锥形瓶内加入的溶液,加热至40~50℃,冷却后再向其中加入溶液,充分混合。
c.最后用待测的样品溶液与锥形瓶内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重复三次,平均每次消耗样品溶液40.00mL。(未配平)
求晶体的纯度,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17. 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I.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
Ⅱ.稀硝酸强氧化性实验
(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序号)。
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18.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1)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转化方法,已知和合成二甲醚()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催化加氢还能合成甲醇,在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在到时间段,_________。
②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即图中交叉点)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生成
D.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③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扩大容器体积
C.充入一定量氦气 D.加入催化剂
④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024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一模试汇编试卷(11-15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