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考点集训分类训练1声现象(含解析)

分类训练1声现象
命题点1声的产生与传播
                  
1(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的复制品,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鱼洗”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的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2(2022临沂)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3(2022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4(2022鄂州)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命题点2声音的三个特性
5(2022邵阳)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的频率很低.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速 D.音调
6(2022自贡)富顺县为创建文明城市,引导居民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  )
A.声速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7(2022天津)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8(2022广州)编钟是我国的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
A.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只与编钟的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高于敲N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敲N处时,钟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9(2022宜昌)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如图所示),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10(2022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命题点3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1(2022苏州)在下列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
A.居民区街道
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
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的噪
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
侧设有透明板墙
12(2022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声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 dB的噪声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13(2022枣庄)在需要安静的医院、学校和科研部门附近,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的速度
命题点4声的利用
14(2022青海)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的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5(2022赤峰)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2(2022陕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
3(2022成都)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4(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5(2022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6(2022哈尔滨)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7(2022长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航天员讲课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太空授课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
C.女航天员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
D.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8(2022南充)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唱歌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
9(2022内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优美的小提琴声一定是乐音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
D.医院对人体的B超检查利用了次声波
10(2022武汉)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乒乓球被发声的 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   B.敲击大小不同的 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倒车雷达利用 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   D.防噪声耳罩通过 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2022重庆A)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       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12(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13(2022江西)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14(2022河北)2022年2月4日,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44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如图所示.他们用歌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    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15(2022云南)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不同.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
16(2022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如图)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7(2022黄冈)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分类训练1声现象
1.A【解析】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B错误;“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2.B
3.A【解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以尽早听到从大地传来的声音,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4.A【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不能发声,故A正确,B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5.D【解析】 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故A不符合题意;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故B不符合题意;音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故D符合题意.
6.C【解析】 引导居民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C符合题意.
7.C【解析】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听众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
8.B【解析】 由题意可知,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说明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编钟的质量有关;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P处的低,说明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还与敲击位置有关,A错.由题意可知,敲击编钟时,敲P处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即发出声音的频率最高,敲N处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即发出声音的频率最低,故B正确;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振幅没有必然联系,故通过题中信息无法判断敲P处时钟的振幅与敲M处时钟的振幅的大小关系,C错;同理可知,无法判断敲M、N两处时,钟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D错.
9.B【解析】 琴弦的长短不同,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A错;演奏古筝时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B正确;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则琴弦振动的幅度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C错;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错.
10.C【解析】 鼓声的响度大小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与鼓手敲击鼓面的快慢无关,A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响度无关,B项错误;不同发声体的材质、构造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C项正确;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项错误.
11.A 【解析】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控制噪声;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故选A.
12.B【解析】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生考试,此时音乐声属于噪声,故A错误;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B正确;固体也能传声,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30~40 dB的环境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D错误.
13.A【解析】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的,故选A.
14.A【解析】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
15.D【解析】 利用强超声波能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超声波可以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人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1.D【解析】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A错;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琴和瑟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故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响度没有必然联系,琴和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是因为它们的弦的振动频率相同,不能说明声音的响度相同,C错;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琴和瑟的声音的,D正确.
2.A【解析】 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B错;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C错;洪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D错.
3.D【解析】 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同一音叉被敲击时振动的频率是一定的,敲音叉的力度不同,只会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响度,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C项正确、D项错误;正在发声的音叉的叉股能够将悬挂的小球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项正确;本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B项正确.
4.D【解析】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正确;由于声音具有能量,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B正确;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次被听到的现象,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C正确;声呐是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的,D不正确.
5.C【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的振幅,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
6.A【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错;超声加湿器利用超声波将水“打碎”形成水雾扩散到空气中,增加空气的湿度,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错.
7.A【解析】 航天员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太空授课的声音不能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太空授课的声音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的,B错误;女航天员的音调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C错误;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的声音主要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D错误.
8.B【解析】 弹吉他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改变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故可以改变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A不符合题意;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高”“低”是指两者的音调不同,B符合题意;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是因为音箱在振动,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不符合题意;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唱歌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原声与回声叠加而加强,D不符合题意.
9.A【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优美的小提琴声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或休息,就是噪声,故B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液体,在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医院对人体的B超检查利用了超声波,故D错误.
10.A【解析】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该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电磁波,故C错误.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11.振动 音色
【解析】 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人们听到琴声能根据音色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12.空气柱 右
【解析】 对着装水的瓶子的瓶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瓶内的空气柱越短,吹气时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
(1)吹瓶口时,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声音的.(2)吹瓶口时,瓶内的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敲击瓶子时,瓶内的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3.振动 音调
【解析】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跳绳时听到的呜呜声是绳子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绳子转动得越快,空气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4.振动 音色
【解析】 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利用的是音色.
15.音调 能量
【解析】 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大小不同的钟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6. 振动 音调 音色
17.振动 能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河东区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4重庆中考数学二轮专题训练 题型八 尺规作图及其相关证明与计算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