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皇冠中学2023-2024一模测试
原子相对质量:K:39 C:12 O:12 Na:23 S:32 H:1 Ba:137 Cl:35.5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泥土烧成瓷器 ②工业制氧气 ③铁生锈 ④爆炸 ⑤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⑥石油蒸馏制得汽油⑦燃烧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⑦
C.①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⑦
2.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N2分子
B.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奥司他韦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
3.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②③④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①③化学性质相似
D.②③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4.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混合后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组别是
A.FeCl3、KNO3、NaOH B.AgNO3、NaNO3、CaCl2
C.CuSO4、Na2SO4、NaOH D.Na2CO3、Na2SO4、KCl
5.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的描述,该过程所表述的是生石灰的制取与使用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灰经火焚”的过程为化合反应
B.“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以水沃之,亦自解散。”这个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D.“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CaO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故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
C.常温下,酸溶液的pH<7,因此pH<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胃药中的Mg(OH)2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所以NaOH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7.威海牡蛎肉富含谷胱甘肽(C10H17N3O6S),谷胱甘肽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下列关于谷胱甘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谷胱甘肽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谷胱甘肽中氮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21:16
C.谷胱甘肽由碳、氢、氮、氧、硫原子构成
D.谷胱甘肽分子由碳、氢、氮、氧、硫元素组成
8.2022年1月26日,我国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A星该火箭采用C2H8N2 (偏二甲肼)推进剂。如图为N2O4和C2H8N2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3种分子 B.反应前后氮原子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9.如图,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X Y Z
A 甲烷 石油 化石燃料
B 不锈钢 生铁 纯铁
C 氧化物 酸、碱、盐 化合物
D 溶质 溶液 溶剂
A.A B.B C.C D.D
1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制作成“蜂窝煤”是为了降低着火点 ②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①油漆可防止钢铁材料生锈 ②玻璃纤维可用作复合材料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健康
①人体缺碘时,可以在食物中大量添加加碘食盐 ②多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②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
Ⅰ.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的。自然环境中物质的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各圈层之间自发地流动转移。如图是自然环境中部分无机物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示意图中给出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判断,生物圈中一定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 。
(2)示意图中,由分子构成的含氮元素的物质有 种;写出一种岩石圈中存在的复合肥料的化学式 。
(3)根据示意图,请你列举一个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物质由大气圈向水圈转化的事例。 。
(4)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物质和能量,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自然环境中物质的循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急剧恶化就是一个例证。从大气中各气体含量变化的角度看,目前显著增加的气体有(写出两种气体) 和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分别是 和 。
Ⅱ.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图示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①甲烷;②水;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氢气;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
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请回答:
(5)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④ 。
(6)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
(7)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 。
12.燃料与燃烧
秸秆通常是指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左右储存在秸秆中,其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类物质,绝大多数可以燃烧,是早期农村,家用的主要燃料。
(1)秸秆燃烧提供热量的同时,部分燃烧生成物如表所示,请按要求填写表格:
烟气 灰烬
名称 二氧化硫
化学式 P2O5
构成粒子(写符号) C K+,
秸秆燃烧的灰烬又称草木灰,草木灰是一种农业肥料,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余杂质大多数不溶于水。
(2)某地小麦秸秆的草木灰中含钾元素11.5%。若钾元素全部以碳酸钾的形式存在,则1kg草木灰可以提取碳酸钾的质量为 (列出计算式)。从草木灰中分离出碳酸钾的步骤是 。
(3)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并且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分析其主要成分,运用 的思维方法(填写“归纳”“演绎”“类比”),可以推测它与下列 性质相似(填序号)。
A.食盐 B.烧碱 C.纯碱 D.熟石灰
(4)请分别写出它与两类物质反应的方程式 , 。
(5)写出一种促进秸秆燃烧的方法, 。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 。
(6)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秸秆不再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燃料。越来越多的秸秆需要处理,出现了粉碎还田、粉碎做饲料、集中发电、就地焚烧等多种处理方法。下列观点你认为合理的有 。
A无论是秸秆粉碎还田还是集中发电,都需要经过实践论证,不应该“纸上谈兵”
B.一切政策应尊重当地农民的选择,他们觉得焚烧合理,就不应该制止
C.秸秆的利用只能从科学促使能量释放的角度寻找途径
D.秸轩廉价易得,只要是秸秆再利用技术,就可以推广,不需考虑环保利用率等问题
E.秸秆的再利用过程中,化学研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
13.探秘化学生氧防毒面具
化学生氧防毒面具中的“氧气再生剂”,有效成分是淡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会变成白色固体。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一使用过的化学生氧防毒面具中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分别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且都能产生一种含钠的化合物和氧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实验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2)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该白色固体成分可能有 存在。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小红另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少量稀盐酸,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小丽也不赞同小红的结论,理由是 。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白色固体的成分并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及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_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固体是混合物。
(4)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
【得出结论】猜想成立,白色固体是混合物。
实验二:白色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进行实验】
资料显示: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中几乎不溶解。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略去),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连接好装置。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白色固体2g,加入A中试管,向B中试剂瓶倒入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c.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充分反应后,关闭活塞,加入稀硫酸体积为15mL。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35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在实验步骤a和b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
(6)B中试剂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填“有”或“没有”) 。
(8)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二氧化碳的密度按2.0g/L计算)。
【拓展应用】
(9)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
四、计算题
14.实验室中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的硫酸钠样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样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溶入足量水后过滤得到滤液;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甲 乙 丙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5 15 20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0 100 10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23.3 23.3 2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同学(选填“甲”“乙”或“丙”)所取用的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________
(3)若欲计算出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上述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
试卷第6页,共7页
1.B
【详解】①泥土烧成瓷器 ,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②工业上制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④有些爆炸属于物理变化,例如轮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有些爆炸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⑤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⑥石油蒸馏制得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⑦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①③⑤⑦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B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奥司他韦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8:(14×2):(16×4)=48:7:7:16,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C、奥司他韦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48:7,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是由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则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是得到电子形成的,但电子层数不变,则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则②③④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C、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表示氖原子,③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表示氯离子,氩原子和氯离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故C说法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分别为11、17,对应的元素分别为钠元素和氯元素,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形成的物质为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FeCl3溶于水呈黄色,且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uSO4溶于水呈蓝色,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三种物质加入水中不发生反应,且在水中离子都是无色的,可以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石灰经火焚”的过程为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发生了二个化学反应,一个是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B说法错误;
C、“以水沃之,亦自解散。”过程中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这个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故C说法正确;
D、结合B分析可知,“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碳酸钙,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说法错误;
C、常温下,酸溶液的pH<7,因此pH<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故C说法正确;
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药中的Mg(OH)2可以与盐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NaOH虽然也是碱,但它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量比,谷胱甘肽(C10H17N3O6S)中C、H、N、O、S的质量比为:(12×10):(1×17):(14×3):(16×6):(32×1)=120:17:42:96:32,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错误;
B、谷胱甘肽中氮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14×3):(32×1)=21:16,故选项正确;
C、谷胱甘肽是谷胱甘肽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谷胱甘肽由碳、氢、氮、氧、硫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
8.B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中生成物分别是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共生成三种分子,选项正确;
B、反应前氮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反应后生成了氮气,氮元素在单质中显0价,故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D、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如图所示,共有N2O4、水和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选项正确;
答案为:B。
9.C
【详解】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但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也为甲烷,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和生铁都为铁合金,不属于纯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该选项符合题意;
D、溶液包含溶质和溶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D
【详解】A:煤制作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不是为了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固有属性,无法降低,说法错误;乙醇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故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说法正确;A选项不是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油漆隔绝了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能防止生锈,说法正确;玻璃纤维因其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因此玻璃纤维可用作复合材料,说法正确;B选项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C:在食物中大量添加加碘食盐,会导致碘摄入过量,碘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说法错误;多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C选项不是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说法正确;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说法正确;D选项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D
11.(1)H、C、N、P、O
(2) 两##2##二 (NH4)3PO4
(3)降雨(合理即可)
(4)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温室效应 酸雨
(5)
(6)③
(7) 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导致分子构成不同 反应前后元素组成相同,③④的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的非金属元素有碳、氮、氢、氧、磷,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生物圈中一定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碳、氮、氢、氧、磷。
(2)由图可知,氨气、氮气是由分子构成,且含有氮元素,则由分子构成的含氮元素的物质有2种;
复合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圈中的铵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可形成复合肥料,化学式为(NH4)3PO4。
(3)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物质由大气圈向水圈转化的是降雨。
(4)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CO2和SO2,其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
(5)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1400℃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①②属于分解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④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③。
(7)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则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导致分子构成不同;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③④中的反应物所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则生成物相同。
12.(1) 碳 五氧化二磷 碳酸钾 SO2 C K2CO3 SO2 P2O5
(2)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3) 归纳 C
(4)
(5) 将秸秆粉碎,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氧分子与可燃物分子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
(6)AE
【详解】(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符号为SO2;
根据构成粒子为C,所以其名称为碳,化学式为C;
根据灰烬的化学式为P2O5,其名称为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符号为P2O5;
根据其构成粒子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该物质的名称为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
(2)草木灰中含钾元素11.5%,则1kg草木灰中钾元素质量为1kg×11.5%,钾元素全部以碳酸钾的形式存在,则碳酸钾的质量为:;
碳酸钾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可以从草木灰中分离出碳酸钾;
(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属于盐,碳酸钾的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碳酸钾可以与酸发生反应,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并且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利用归纳的方法,碳酸钾的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可得碳酸钾和碳酸钠(纯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C;
(4)碳酸钾属于盐类,盐酸属于酸,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5)使燃烧充分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或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供充分的氧气能提高氧分子含量,提高氧分子与可燃物分子接触概率,使燃烧更充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氧分子与可燃物分子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
(6)A、无论是秸秆粉碎还田还是集中发电,都需要经过实践论证,不应该“纸上谈兵” ,故A合理;
B、不能一切政策应尊重当地农民的选择,因为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不合理;
C、秸秆的利用能从科学促使能量释放的角度寻找途径,还可以还田做肥料,故C不合理;
D、秸秆虽然廉价易得,但是同时也需考虑环保利用率的问题,故D不合理;
E、秸秆的再利用过程中,化学研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故E合理;
故选AE。
13.(1)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碳酸钠、氢氧化钠
(3)少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未能与碳酸钠反应,不能判断是否有碳酸钠
(4) 先取少量固体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再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镁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镁,产生白色沉淀
(5)检查装置气密性
(6)CO2+H2O=H2CO3
(7)没有
(8)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235L-0.015L)×2.0g/L=0.44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3%
(9)密封保存
【详解】(1)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所以该白色粉末没有过氧化钠,则白色固体可能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3)少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未能与碳酸钠反应,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所以加入少量稀盐酸,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碳酸钠;
(4)先取少量固体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再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则证明白色固体是混合物,则实验步骤先取少量固体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再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镁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镁,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5)在实验步骤a和b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6)B中试剂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影响结果,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7)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没有明显影响的,生成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就有多少体积的碳酸氢钠溶液排入量筒中;
(8)过程见答案
(9)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所以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密封保存。
14.(1)乙(2)94.7%(3)水的质量
【分析】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
【详解】(1)甲、乙同学:所取样品的质量相等,增加氯化钡溶液的质量,结果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相等,乙、丙同学: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增加所取样品的质量,结果同样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相等,故乙同学所取用的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x
所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要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就需要知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溶质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生成的氯化钠和硫酸钠,然后求出样品中的氯化钠;溶液质量需要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减去沉淀的质量即可,但是反应物不知道水的质量,故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水的质量。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初中中考押题模拟卷(一)化学(广东专用)(答案)

下一篇:2024年初中中考押题模拟卷(五)化学(广东专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