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素养提升试卷(二)(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素养提升试卷(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分)
1.(本题1分)下列标志表示 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2.(本题1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会导致人缺氧窒息死亡
B.甲醛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C.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大米,可以清洗后煮熟食用
D.老年人适当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3.(本题1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列选项中有种物质站错位的是
A.锰、镉、铁、汞 B.硫、硅、氪、碳
C.冰水混合物、食盐水、矿泉水、石灰水 D.氧化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铜、氧化镁
4.(本题1分)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外表使用镁合金,如图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B.镁元素的中子数为12
C.镁离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D.镁是一种金属元素
5.(本题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一定质量的 NaOH B.量筒读数
C.灯帽盖灭酒精灯 D.氧气验满
6.(本题1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Ca、Ca2+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O2和O3的化学性质差异 氧原子结构不同
D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A.A B.B C.C D.D
7.(本题1分)如图是红磷燃烧前后通过质量测定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把红磷换成食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8.(本题1分)如下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9.(本题1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D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10.(本题1分)如图表示将一定量工业炼铁的尾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沉淀的质量 B.气体的质量 C.水的质量 D.物质的总质量
11.(本题1分)表格所示的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实验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 Ⅱ中铁钉锈蚀更严重
结论 X一定是CO2 盐溶液会加快金属锈蚀
选项 C D
实验操作
现象 Ⅱ中快速产生气泡 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结论 MnO2能增加O2产量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碱性物质
A.A B.B C.C D.D
12.(本题1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浓度相等
C.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蒸发10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为甲>乙>丙
D.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二、填空与简答(共10分)
13.(本题5分)A一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B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I 。
(2)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 (填序号)。
14.(本题5分)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形成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基本元素。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常用的燃料。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造成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
(2)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请写出一条防治酸雨的措施: 。
(3)古代书画家用墨汁(由炭黑制成)绘制的水墨画经久不变色,原因是 。
(4)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燃料,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共6分)
15.(本题6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装置C与装置B相比,C的优点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5)G装置中a、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滤纸,b、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湿润滤纸,实验现象为 。
四、科学探究题(共6分)
16.(本题6分)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细口瓶上的橡皮塞没有了。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该组同学们做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化学性质很相似;草木灰浸出液(K2CO3溶液)呈碱性。
【提出假设】①没有变质:溶质是KOH;②部分变质:溶质是 ;
③全部变质:溶质是K2CO3。
【设计实验】为验证假设,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1)同学甲,取样品,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甲同学由此得出假设①正确。你认为甲同学这样的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是 。
(2)同学乙,取样品,加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乙同学由此得出假设③不正确。其余同学一致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3)同学丙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参与一起实验。

a、写出加入A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方程式 。
b、现象E: ,证明假设②正确。
【拓展延伸】在探究物质的成分时,我们经常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现象来验证实验结果,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已知它们是稀硫酸、Na2SO4溶液、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Cu(OH)2固体、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加入的物质 Na2CO3溶液 Cu(OH)2固体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固体溶解 白色沉淀
根据现象判断则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A稀硫酸 BNa2SO4溶液 C稀盐酸
五、计算题(共6分)
17.(本题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xxx儿童咀嚼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取出6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50.0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1.7g(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其它成分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
XXX儿童咀嚼片(60片装)【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功 效】补钙【规 格】2.5g/片【含 量】碳酸钙%≥49.4%维生素D%:40.0%【食用方法】嚼食,每日一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补充适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选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该图标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中国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氧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故A正确;
B.甲醛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有剧毒且能致癌,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故B正确;
C.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清洗后煮熟不能除去黄曲霉素,故C错误;
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适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故D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锰、镉、铁、汞都是金属元素,A正确;
B、硫、硅、氪、碳都是非金属元素,B正确;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食盐水、矿泉水、石灰水都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C错误;
D、氧化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铜、氧化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B、元素是宏观概念,中子是微观概念。镁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4-12=12,错误。
C、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
D、镁是“钅”字旁,是金属元素。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称量时左物右码,图中物码放反,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需要在玻璃器皿中称量,A错误。
B、量筒读书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错误。
C、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盖灭,防止发生火灾,C正确。
D、氧气验满,取带火星木条放置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符合题意;
B、Ca、Ca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臭氧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分子种类没有改变,故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7.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雾,故A不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B正确;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如果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会影响实验结果,故C不正确;
D、氯化钠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将红磷换成氯化钠固体不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故D不正确。故选B。
8.D
【分析】根据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4+O22CH3OH。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则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分析得出,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粗盐中的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分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选项正确;
B、适量的BaCl2溶液与杂质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即为氯化镁溶液,选项正确;
C、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选项正确;
D、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氯化钠会对验证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产生干扰,选项错误,故选D。
10.B
【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将一定量工业炼铁的尾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气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通入气体后,紫色石蕊变红,说明通入气体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或通入气体溶于水为酸性。X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可以是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为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错误;
B、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接触,则两只试管中的铁钉都生锈。Ⅱ中铁钉锈蚀更严重,两只试管中的区别是Ⅱ中是氯化钠溶液,是盐溶液,所以可以得出盐溶液会加快金属锈蚀,正确;
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产量。加入二氧化锰后快速产生气泡说明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错误;
D、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加入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说明盐酸和无色溶液中的物质反应,之后溶液为酸性,使石蕊变红,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酸性物质。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比较溶解度需要具体的温度才有意义,说法不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溶解度曲线知道,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溶液是饱和的,所以无法比较两溶液浓度的大小 ,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溶解度曲线知道,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关系为甲>乙>丙,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蒸发10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为甲>乙>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降低温度,甲会析出;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越低,丙的溶解度会越大,因此降温不会使丙析出;所以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1) CuO FeSO4
(2)①③/③①
【分析】C是红色金属单质,则为铜,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A与E在点燃条件下生成D,A与D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F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D,而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A为碳、D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G为铁、J为碳酸钙;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H为气体,则H为氢气,I为硫酸亚铁;又由于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B为氧化铜,符合推断。
【详解】(1)由分析可知,B的化学式为CuO;I的化学式为FeSO4。
(2)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为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为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则属于置换反应的有①③。
14.(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采用烟气脱硫装置
(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4)
【详解】(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很软,造成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可以通过采用烟气脱硫装置防治酸雨的形成;
(3)用墨汁(由炭黑制成)绘制的水墨画经久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方式为。
15.(1) 长颈漏斗 水槽
(2)AD
(3)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5)a、c无现象,d比b先变红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长颈漏斗;仪器②的名称: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选择排水法。因此选择AD。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装置C与装置B相比,装置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原理是: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湿润的滤纸变红而干滤纸不变色;又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靠近烧杯底部的湿润滤纸先变红。现象为:a、c无现象,d比b先变红。
16. KOH和K2CO3 不正确 加少量稀盐酸,若部分变质,稀盐酸先与KOH反应,不产生气泡 K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K2CO3+CaCl2=CaCO3↓+2KCl 溶液变红 A
【详解】根据假设一没有变质:溶质是KOH,和假设三全部变质:溶质是K2CO3,假设二部分变质,溶质是KOH和K2CO3;
(1)因为加少量稀盐酸,若部分变质,稀盐酸先与KOH反应,不产生气泡,因此无法通过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来验证假设①错误,因此甲同学这样的做法不正确;
(2)因为K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因此取样品,加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乙同学由此得出假设③不正确的结论不正确;
(3)a、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碳酸根,可用钙离子和碳酸根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来验证,因此溶液A可以为氯化钙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b、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中的碳酸钾完全沉淀,加入酚酞若酚酞变红则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钾;
无色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能够溶解氢氧化铜,同时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无色溶液为稀硫酸,故选A。
17.(1)元素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g×6 +50.0g-61.7g=3.3g
(3)解:设这 6 片片剂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x
x=7.5g
每片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故此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属实。
答:(1)元素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3 g
(3)此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属实。
【详解】(1)钙片中的钙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钙指的是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差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
(3)列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然后与标注中的碳酸钙的含量比较,得出此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属实,过程见答案。
第1页,共14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下一篇:2023-2024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检测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