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下列和氧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  )
A.臭氧 B.液氧 C.石墨 D.二氧化碳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别出心裁的点火仪式吸引全球无数目光,中国此举证明了自身是使用清洁能源的主要践行者,也是环保意识的世界倡导者。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纸张“双面低碳打印”技术应用在日常学习办公中
B.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广泛使用酒精、煤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也能完全消除温室效应
3.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环境,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达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形式有:(  )
A.减少纸张使用 B.大力植树造林
C.提倡自驾旅游 D.利用风能发电
4.从去年开始,我市中考统一采用无纸化阅卷,要求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择题答案标号涂黑,2B铅笔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铅 B.石墨 C.金刚石 D.二氧化锰
5.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6.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氧气和氮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变
B.反应后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有3种情况
C.若反应后气体是3种气体的混合物,则其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一定小于12:16
D.若反应后气体中有氧气,则容器中C、O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2:32
7.关于H2、C、CO与氧化铜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有CO2生成 B.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三种物质都是还原剂
8.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CO B.CH4 C.CO2 D.SO2
9.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④制取和收集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不仅可随时添加酸液,还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C.用装置③制取二氧化碳,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
D.如用装置⑤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10.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1.小汤同学用如图装置来收集某气体,你猜想该气体可能为(  )
A.SO2 B.O2 C.CO D.NH3
12.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升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石墨烯【化学式为C(n)】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碳纳米材料,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mm厚的石墨包含300万层石墨烯,是构成其它新型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1)。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工业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温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的性质是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   (填粒子名称)通过,该过程类似于   (填操作名称)。
(4)石墨烯在纺织面料中的作用是   。
(5)工业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
14.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很多,例如:导致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的原因是: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15.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知识,请你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友情提示:所选装置均填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气体时应选用   两装置相连接,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停止实验时的操作顺序是   。
(4)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16.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a   ,b   。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   。 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可能是   。
(3)实验制取CO2,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择最佳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   端(填“c”或“d”)进入。
17.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2)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A、氧气与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A符合题意;
B、氧气与液氧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B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与石墨不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单质,二氧化碳是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题目得知氧气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A、臭氧,氧元素形成的,且是单质。
B、液氧是同种元素。
C、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D、二氧化碳是两种元素形成的,是化合物。
2.【答案】D
【解析】【解答】A. 纸张“双面低碳打印”技术可以起到节约纸张的作用,做法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 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做法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够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做法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D. 广泛使用酒精、煤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不能完全消除温室效应,符故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进行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A. 减少纸张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二氧化碳“零排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二氧化碳“零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 提倡自驾旅游,汽油燃烧会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二氧化碳“零排放”,故C符合题意;
D. 利用风能发电,风能发电是有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零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4.【答案】B
【解析】【分析】铅笔芯是由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解答】
铅笔芯中不含有铅、金刚石、二氧化锰等物质,含有石墨.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铅笔中不含有铅,含有石墨,石墨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
5.【答案】D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结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因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发生改变,而氮气质量不变,因此氮气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有:氮气和二氧化碳,氮气和一氧化碳,氮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和二氧化碳、氧气等4种情况,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反应后气体是3种气体的混合物,则气体是氮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氮气和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是12:16,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是12:32,因此无论气体是氮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氮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其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一定小于12:16,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反应后气体中有氧气,则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容器中C、O元素的质量比小于12: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H2、CO和C燃烧时产物不同分别是: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在反应中,这三种物质都表现出还原性,CuO都是被还原成红色的铜,故C正确;
C、三个反应中都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三种物质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做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还原反应,H2、CO和C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都能做还原剂.在做还原剂时,都需要加热或高温,常温下都不能进行.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氧化碳本身是化合物,它做还原剂时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8.【答案】A
【解析】【解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造成煤气中毒的是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 用装置①④制取和收集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用过氧化制氧气不需要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 装置②的长颈漏斗不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因此用装置③制取二氧化碳,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故C符合题意。
D、如用装置⑤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0.【答案】D
【解析】【解答】A、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B、B中分液漏斗中应该盛放过氧化氢溶液,不符合题意;
C、从长颈漏斗加入的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加入,否则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而控制反应速率,能使生成氧气的速率平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特点分析,加分液漏斗的装置可通过液体流量的控制来控制反应速率。
11.【答案】A
【解析】【解答】据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可推测其具有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由于要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该气体可能有毒,所以选项中的气体二氧化硫有毒且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气体用从长管导入,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12.【答案】B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题意: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II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可知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由于只是加入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判断其中氧气的含量,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
【分析】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该实验探究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1)单质
(2)很小
(3)水分子;过滤
(4)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5)
【解析】【解答】(1)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石墨烯【化学式为C(n)】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碳纳米材料,所以石墨烯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单质:
(2)“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非常小;
故答案为:很小;
(3)由图示可知 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氯离子和钠离子不能通过,该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故答案为:水分子;过滤;
(4)从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在纺织面料中的作用是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5)工业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温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1)根据单质的定义和 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干信息和构成物质粒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图信息、过滤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工业制取石墨烯的反应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解答】导致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B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经集满,反之,则没满
(3)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A;D
【解析】【解答】(1) 仪器①名称为长颈漏斗, ②为水槽。
(2) 实验室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制取和收集CO2气体时应选用BC装置连接, 验满方法是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停止实验时为防止产生倒吸,需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需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要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D。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二氧化碳利用燃着木条放瓶口进行验满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要防止发生倒吸分析;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分析。
16.【答案】(1)铁架台;长颈漏斗
(2)2KMnO4 K2MnO4 + MnO2 +O2↑;D;未打磨铁丝(合理即可)
(3)C;c
【解析】【解答】(1)仪器a、b的名称:a为铁架台;b为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1、铁架台;2、长颈漏斗;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有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O2↑。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D。 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可能是未打磨铁丝,铁表面上有氧化膜等。
故答案为:1、 2KMnO4 K2MnO4 + MnO2 +O2↑ ;2、D;3、未打磨铁丝;
(3)实验制取CO2,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择最佳的发生装置是C,因为C中带有有孔塑料板,反应可以随时开始和停止;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相当于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c端进入,空气从d端排出。
故答案为:1、C;2、c;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排水法收集气体,比较纯净。
铁丝外面包着一层氧化铁,氧化铁会阻止氧气与铁单质反应。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进行分析。
利用装置G,要明确什么气体留在集气瓶中,什么气体需要排出集气瓶,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17.【答案】(1)
(2)18g;90%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x=7.92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7.92g。
【解析】【解答】(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石灰石与稀盐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像可知,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分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根据图像中的数据,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3)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3-2024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