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复习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含解析)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复习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一、选择题
1.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能用某些科学原理来解释。下列有关概念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1﹣14之间
B.如果我们的环境没有任何污染,那么雨水的pH应该是7
C.实验室制取CO2时,为避免CO2中混有HCl气体,采用硫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D.把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忽上忽下运动,是因为鸡蛋受力不平衡
2.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测三瓶气体的密度 B.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C.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3.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
A.A B.B C.C D.D
4.将足量的Zn粉投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三种金属阳离子
B.b点处的固体中含Ag和Zn
C.取少量b点处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会有沉淀出现
D.溶液先不变色,一段时间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5.把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全反应后甲生成的气体比乙多
B.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
C.在盐酸盐中甲的化合价一定比乙高
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比乙小
6.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在反应②中,m(CO):m(H2)=4:9
D.在甲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4%
7.农业种植需要各种化肥。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NH4Cl B.Ca(H2PO4)2 C.NH4H2PO4 D.KCl
8.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氢两种元素组成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为了节约用水,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9.英国化学家戴维将光气与氨作用合成尿素,该反应为:COCl2+4NH3=2X+CO(NH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NH4CI B.两种生成物都可以做氮肥
C.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0.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B.KNO3 C.K2SO4 D.Ca3(PO4)2
11.学习氧气相关知识后,小深和同学组队开启了“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项目式学习,
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少量MnO2
B.倾倒H2O2溶液
C.回收MnO2
D.称回收的MnO2质量
12.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为了将这些杂质除去,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Na2CO3、BaCl2溶液,然后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B.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C.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D.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二、非选择题
13.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氯化钠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3)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   。
(4)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结晶法。
(5)如果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   g水才能完全溶解。
(6)20 ℃时,将20 g食盐放入50 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至0.1%)。
14.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制纯碱的方法被称为,其部分流程如下:
(1)碳酸氢钠除了可以制取纯碱碳酸钠,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用途,请你写出其一种用途   。
(2)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在制纯碱过程中得到的NH4Cl常用来作化肥,该化肥属于____。
A.氨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固体84g可以生成纯碱多少克?
①解:设可生成纯碱的质量为x。
④列比例式:
⑤求解:x=53g答:生成纯碱的质量为53克。
上述过程中有错误的步骤有   (填序号)。
1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2)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为   。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为了学习金属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探究活动如下:
(1)【活动】查阅资料:《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从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   ,从而提高炉温。
(2)【活动Ⅱ】实验探究:
为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金属都过量):
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实验中能证明铁、铜的活动性强弱的现象是   。
(4)【活动Ⅲ】回收金属:同学们将四个试管中的废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如图所示),得到金属粉末M。同学们为提取出金属粉末M中的银,做了如下实验:
溶液X是   溶液,写出溶液Y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   (写化学式)。
17. 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其他成分可忽略),将一定量的该样品溶解在100g水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反应恰好完成时过滤,测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试计算该样品中:
(1)氯化钠的质量;
(2)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故A错误;
B、 如果我们的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正常雨水中仍然会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的pH约为5.6,所以雨水的pH小于7,故B错误;
C、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实验室不能采用硫酸和大理石制取CO2,故C错误;
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把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由于重力的作用,鸡蛋下沉,鸡蛋全没入稀盐酸中,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附着在鸡蛋壳表面,产生较大的浮力,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接近液面时,二氧化碳气泡破裂,逸散到空气中,鸡蛋的重力又大于浮力,鸡蛋又下沉,如此反复,所以鸡蛋不断上下浮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pH的范围是0—14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正常雨水中溶解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鸡蛋的重力、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浮力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D
【解析】【解答】A、测定密度方法比较复杂,而且氧气和空气的密度相当,故A错误;
B、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空气和氧气在石灰水中的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现象不同,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气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当进行分析;
B、根据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根据二氧化碳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D、根据燃着的木条在三种气体中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至完全反应,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故气体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不符合题意。
B. 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随着红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氧气的体积减少,压强减小,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最终压强比反应前小,故符合题意。
C.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D. 由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4.【答案】C
【解析】【解答】A、a点只有部分硝酸银参加反应,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生成的硝酸锌、没有反应的硝酸铜,此时溶液中含三种金属离子,故正确;
B、b点时表示锌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固体中含有反应生成的Ag和未反应的Zn,故正确;
C、b点时,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滴加稀盐酸,不会生成白色沉淀,故错误;
D、锌先和硝酸银反应,此时硝酸铜没有反应,溶液是蓝色,硝酸银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无色的硝酸锌溶液和铜,一段时间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故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锌先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银,然后锌与硝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则析出银的过程溶液质量减少,为b点之前发生的反应,
则析出铜的过程溶液质量增加,为bc段。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含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的,据此分析解答。
5.【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平台高度可知,完全反应后甲生成的气体比乙多,故正确;
B、由拐点对应的横坐标可知,乙完全反应需要时间短,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故正确;
C、由于不知道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无法确定甲、乙的化合价,故错误;
D、如果甲、乙反应后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小,故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图像信息,金属活动性顺序越强,与酸反应越快,氢气质量=金属化合价×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量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A、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①中产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反应①的反应物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水和一氧化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I,B中未标出反应条件,故B错误;
C、反应②中,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丁烷和水,故反应方程式应为4CO+9H2
C4H10+4H2O。反应中=m(CO):m(H2)=(4×28):(9×2)=56:9。故C错误;
D、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10,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24%,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B、根据反应原理模型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D、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质量分数。
7.【答案】A
【解析】【解答】A、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A符合题意;
B、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B不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含有钾、氮、磷三种元素中其中某一种元素时为对应的肥料,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为复合肥,据此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答】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吸附可溶性杂质,所以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说法符合题意;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氢两种元素组成,说法不符合题意;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不符合题意;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结论进行分析;
C、根据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进行分析;
D、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反应前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氯原子,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则一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H4Cl,故A正确;
B、生成物为氯化铵和尿素,氯化铵和尿素都含有氮元素,都可以做氮肥,故B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氨气中的氮元素为-3价,故C正确;
D、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氯化铵和尿素都含有氮元素可作氮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双交换价不变”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尿素中含有N元素,是氮肥,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中含有K、N两种营养元素,是复合肥料,B符合题意;
C、硫酸钾中含有K元素,是钾肥,C不符合题意;
D、磷酸钙中含有P元素,是磷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11.【答案】A
【解析】【解答】A. 取少量MnO2,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故错误;
C.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镊子夹取,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分析。
B、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 碳酸钠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钠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在氯化钡溶液之前加入,反应后溶液中含有过量氯化钡没有除去,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碳酸钠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13.【答案】(1)易溶
(2)36.3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4)蒸发溶剂
(5)1 000
(6)26.5%
【解析】【解答】(1)从表中数据可知,20 ℃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
(3)从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4)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5)10 ℃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即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5.8g氯化钠,那么在该温度下溶解358g氯化钠,至少需要1 000g水。
(6)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36.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 g氯化钠;因此20 ℃ 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 (1)、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2)、 由表格数据可知分析;
(3)、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根据题中数据可知, 随温度变化,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较小;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变化:
(5)、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6)、溶质的质量分数=,若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分析;
14.【答案】(1)制作糕点等
(2)H2O
(3)A
(4)②④
【解析】【解答】 (1)、碳酸氢钠可以用于制作糕点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为 H2O 。
(3)、在制纯碱过程中得到的NH4Cl常用来作化肥,该化肥中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故属于氮肥。
(4)、①解:设可生成纯碱的质量为x。
④列比例式:
更正为:
x=53g
答:生成纯碱的质量为53克。
上述过程中有错误的步骤有 ②的方程式书写错误,④的比例式错误。
【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显碱性,能与酸反应来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3)根据化学式中含有氮、磷、钾中的某种元素,就是某种肥料来解答;
(4)根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的反应物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来解答。
15.【答案】(1)C;Cu
(2)BCF
(3)C+2CuO2Cu+CO2↑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答】
(1)、A的化学式为C,D的化学式为Cu;
(2)、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C、F。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在这六种物质中,B为CuO,C为CO2,F为CaO,都是氧化物;
(3)、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的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4)、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为CO2,D为Cu,所以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 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和B在高温下生成C和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D是铜,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E,则E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F,F也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则F是一氧化碳,A是碳,B是氧化铜;据此分析解答。
16.【答案】(1)使木炭充分反应
(2)
(3)试管B中有气泡产生,试管D中无明显变化
(4)硝酸银##AgNO3;Fe(NO3)2##Cu(NO3)2
【解析】【解答】(1)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
故填: 使木炭充分反应 ;
(2)试管C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 ;
故填:;
(3)试管B中有气泡产生,试管D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氢,铜的活动性弱于氢,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故填: 试管B中有气泡产生,试管D中无明显变化 ;
(4)根据题中分析,金属粉末M中含有铁、铜和银,为提取出金属粉末M中的银,应加入硝酸银;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可将铁和铜反应完全,所以溶液Y中含有溶质Fe(NO3)2、Cu(NO3)2。
故填:硝酸银或AgNO3;Fe(NO3)2或Cu(NO3)2;
【分析】(1)鼓入足量空气,使木炭充分燃烧,该反应放热,从而提高炉温;
(2)根据置换反应,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铁比铜活泼;
(4)根据题中分析,金属都过量,铁和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粉末M中含有铁、铜和银,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解答相关问题。
17.【答案】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 CaCl2=CaCO3↓ + 2NaCl
106 100 117
x 10g z
解得x=10.6g
解得z=11.7g
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解得y≈2.9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9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78.5%。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氯化钠不反应,故反应恰好完成时,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且溶质氯化钠来自两部分:原混合物中的和反应生成的;根据图示可知,氯化钙溶液加到14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碳酸钙质量为10g,据此计算。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 CaCl2=CaCO3↓ + 2NaCl
106 100 117
x 10g z
解得x=10.6g
解得z=11.7g
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解得y≈2.9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9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78.5%。
【分析】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关的化学反应,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解题要规范。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综合复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多校联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