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璧山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重庆市璧山区璧山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11月30日,神十五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6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空间站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78% B.21% C.0.94% D.0.03%
2.下列变化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变质 B.工业制氧气 C.浓硫酸吸水 D.洗涤剂去油污
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泥水 B.双氧水 C.液氧 D.冰水混合物
4.下列关于两瓶敞口存放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都变小 B.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溶剂质量都变大 D.瓶口都有白雾
5.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Al:铝元素 B.2OH-:2个氢氧根离子
C.2N:2个氮分子 D.Mg2+:镁离子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液体药品
C.过滤 D.除去CO中的水蒸气
7.水和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不活泼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氧气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方式中,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8.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下列有关NaH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加入锌粒,没有气泡产生
C.该溶液能导电
D.溶液中Na+与的个数比为1:2
9.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微弱淡蓝色火焰
C.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会变成红色
D.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
10.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工业制取高纯硅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若丙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由原子构成
11.R、Q两种元素离子R+和Q2-核外电子数相同,且R的核电荷数为11,则Q原子的质子数为( )
A.8 B.16 C.13 D.11
12.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一种。下列关于蛋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氨酸是氧化物
B.蛋氨酸分子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C.蛋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5:8
D.蛋氨酸中有26个原子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的镁粉,过滤
C.鉴别CaCO3、NaOH、NH4NO3固体:分别取样加入适量的水
D.一次性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14.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②中铁丝生锈,④中铁丝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发生剧烈燃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知,接触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①④可知,温度达到着火点是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C.实验结束后,②中的小气球会胀大
D.④中的干沙可更换成水
15.类推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酸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则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产生气体,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都是活泼金属
16.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图。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Fe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5g D.反应停止时生成X的质量为25.4g
二、填空题
17.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_______。
(2)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画出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4)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
18.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请按要求填空:
(1)生活中我们常说“先菜后盐”,即加碘食盐中含碘的物质是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衣服,不仅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方法是_______。
(4)2022年8月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山火,为灭火,经过艰辛努力开辟了一条隔离带阻止了火势的蔓延。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5)冬天在室内用炭火取暖,门窗不能关得太严密,是为了防止_______中毒。
19.锶元素(Sr)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中,具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能。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锶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
(2)图2的三种元素中,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
A.锶是一种活泼金属 B.氢氧化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锶能与盐酸反应 D.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3)氯化锶是常见的锶盐,易溶于水,可由氢氧化锶加入盐酸制备,同时生成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
(2)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
(3)t3°C时将等质量的三种固体加入等质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不是饱和溶液,该物质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溶解度:甲>乙>丙
B.t2°C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C,溶剂质量:甲>乙
C.t2°C时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t3°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21.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某同学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为_______(填物质名称)
(2)溶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_ (填化学式)
(3)固体A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蓝色溶液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固体B组成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2.某同学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在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托盘的指针向左偏转,若要使指针居中,此时应该_______(填字母)。
A.增加氯化钠 B.减少氯化钠
C.增加砝码 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2)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4)若用上述6%的NaCl溶液配置3%的NaCl溶液200g,需加水_______g。
2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成为中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已知: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小侨取适量的青蒿素按图1所示点燃,检验产物发现产物有H2O和CO2,以此确定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小江认为小侨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确定青蒿素的元素组成,小渝取mg青蒿素利用图2进行实验。先向A、B、C装置中通一段时间N2,然后关闭 N2阀门,连上D、E装置,再打开电炉和分液漏斗的开关,开始反应。
①实验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 ;
②根据图2和图3中装置推测B中氧化钙固体的作用为_______;
③装置C中氧化铜的作用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图中D处应选图3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
⑤通过测定图3中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可推知青蒿素组成。若没有装置E,则计算得到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填序号)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三、计算题
24.2022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中“绿”指的是石绿,是古代对孔雀石的称谓,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也是铜锈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中有20g部分生锈的铜块,将其投入到98.22g硫酸溶液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恰好将铜锈全部去除,反应完全后溶液和剩余固体总质量为117.78g。
已知: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求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等,空间站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选B。
2.答案:A
解析:A、食物的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吸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洗涤剂除餐具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
解析:A、泥水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属于悬浊液,故A错误;
B、双氧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误;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溶剂质量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剂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能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Al为铝元素,该选项意义正确;
B、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OH-表示2个氢氧根,该选项意义正确;
C、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N表示2个氮原子,该选项意义不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Mg2+表示镁离子,该选项意义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正确;
C、过滤操作过程中,操作注意事项为:“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水,用浓硫酸干燥,为使干燥效果更好,需要长管进短管出,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故A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B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C说法不正确;
D、沉淀,通过自然沉降等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为纯水,所以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8.答案:C
解析:A、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不符合题意;
B、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该溶液能导电,故C符合题意;
D、溶液中Na+与的个数比为1:1,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出现微弱淡蓝色火焰,故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C、氨水呈碱性,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因此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氨水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灼热的氧化铁粉末还原成铁粉,因此可观察到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故选项现象的描述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此选项错误;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氯气和硅都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此选项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若丙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丙由硅原子构成,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根据R、Q两种元素离子R+和Q2-核外电子数相同,即核外电子排布相同,R的核电荷数为11,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11-1=10,故Q2-的核外电子数也为10,则Q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子数均为10-2=8。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蛋氨酸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B、蛋氨酸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C、蛋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5):(16×2)=15:8,故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蛋氨酸分子中含有5+17+2+1+1=26个原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分别显中性、碱性和酸性,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和无色,氯化钠和盐酸现象相同,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①中的铁丝与氧气接触,②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实验中观察到①中的铁丝不生锈,②中的铁丝生锈,则对比得出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④中的铁丝与氧气接触且有加热棒加热,试管中观察到④中的铁丝燃烧,①中的铁丝没有燃烧,则对比得出温度达到着火点是铁燃烧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则一段时间后铁丝生锈消耗装置中的氧气,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气球会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燃烧会产生高温的熔化物,为防止炸裂瓶底需要在瓶底放一些水或细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酸中都含有氢元素,但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中含氢元素,不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C、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符合题意;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但是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6个氯原子、1个铜原子,反应后已有1个铜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2X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氯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FeCl2,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FeCl2,则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氯化铜的质量为13.5g,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32.5g氯化铁与6.4g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5g氯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X的质量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1)
(2)
(3)
(4)Na+、Cl-
解析:(1)碳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碳酸根显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碳酸钠可表示为;
(2)氯酸钾中钾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有(+1)+x+(-2)×3=0,解得x=+5,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氯酸钾中氯元素显示+5价可表示为;
(3)氟原子的质子数为9,氟原子核外第一层由2个电子,第二层由7个电子,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氟离子,氟离子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则结构示意图为;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表示为Na+、Cl-。
18.答案:(1)元素
(2)吸附
(3)煮沸
(4)隔绝可燃物
(5)一氧化碳
解析:(1)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其微观构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
(3)生活中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4)开辟一条隔离带,能隔离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5)门窗关得太严密,不利于通风,而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有害的一氧化碳气体。
19.答案:(1)Sr2+
(2)钙元素/钙;D
(3)
解析:(1)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8,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所以锶离子的符号是Sr2+;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由图2可知,钙原子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A、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两个电子,所以锶是一种活泼金属,此选项正确;
B、氢氧化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此选项正确
C、锶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锶能与盐酸反应,此选项正确;
D、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D;
(3)氯化锶是常见的锶盐,易溶于水,可由氢氧化锶加入盐酸制备,生成氯化锶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30g
(2)降温结晶
(3)甲
(4)BD
解析:(1)由图可知,t1°C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2)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3)t3°C时溶解度大小为甲大于乙大于丙;将等质量的三种固体加入等质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不是饱和溶液,该物质是甲。
(4)A.没有具体温度,不能判断三者溶解度大小,错误;
B.t2°C时乙溶解度大于甲,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中溶剂质量更大,升温至t3°C,溶剂质量不变,仍为甲>乙,正确;
C.没有具体溶液质量,不能判断 t2°C时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是否相等,错误;
D.甲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3℃时两者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者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由于此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3℃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甲等于丙;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
故选BD。
21.答案:(1)氢气
(2)HCl、MgCl2
(3);C、Ag
解析:分析: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镁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碳、铜不会与稀盐酸反应,由图可知,生成了气体A,故样品中一定含镁,生成的气体A是氢气,溶液A为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碳与硝酸银不反应,过滤、洗涤、得到固体B和溶液B,将固体B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气体C和残渣C,气体C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可推出气体C为二氧化碳,白色沉淀D为碳酸钙,则样品中含碳,碳完全灼烧后,还有残渣剩余,说明固体B中含银,则样品中一定含铜。
(1)由分析可知,气体A为氢气;
(2)由分析可知,溶液A中的溶质有氯化镁和氯化氢,化学式为MgCl2、HCl;
(3)由分析可知,固体A中含铜和碳,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蓝色溶液)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分析可知,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和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碳与硝酸银不反应,所以过滤洗涤得到固体B中一定含有碳和生成的银,化学式为C、Ag。
22.答案:(1)广口瓶;B
(2)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3)AD
(4)100
解析:(1)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需要的质量,若要使指针居中,应减少氯化钠的质量至天平平衡,故选B;
(2)④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3)A、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实际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用生锈砝码称量,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所以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所以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AD;
(4)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6%×x=200g×3%,解得x=100g,所以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00g-100g=100g。
23.答案:(1)
(2)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干燥氧气;;乙;A
解析:(1)因为小侨是用酒精灯点燃青蒿素,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小侨的实验设计不严谨。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①因为实验装置内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如果不将这部分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所以实验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除尽装置内的空气;
②因为装置A中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而实验中需要测定青蒿素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所以在燃烧之前必须将氧气干燥。B中的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氧气中的水分,故作用是:干燥氧气;
③含碳物质如果不充分燃烧就会生成一氧化碳,如果不将这部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测出的碳元素质量就偏小,而一氧化碳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故可用氧化铜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测量气体通入前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可以得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将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然后测量气体通入前后浓硫酸的质量,可以得到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因此实验中必须先用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顺序相反,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测得的水的质量就不准确。故图中D处应选图3中的乙;
⑤装置E中的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D(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碳元素质量偏大,测得的水质量不变,则计算得到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会偏大。
故选A。
24.答案:(1)0.44g
(2)17.78g
(3)3.2%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98.22g-117.78g=0.44g;
(2)设该铜块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x
故反应完成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答:反应完成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7.78g。
(3)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y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