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为“Restore Our Earth”(修复我们的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B.农业生产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节水
C.工业废气经处理再排放,可以保护空气
D.生活用水分类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2.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D.加热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3.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B.单质:金刚石 生铁
C.金属材料:塑料 硬铝 D.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
4.稀盐酸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酸的一种化学通性,下列酸的用途中也利用了该通性的是( )
A.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用氧化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铜
C.用稀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D.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5.“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健康人体血浆的范围是7.35~7.45
B.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多饮用葡萄汁和苹果汁
C.将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分泌蚁酸)叮咬处止痒
D.不慎将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硼酸溶液
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z>y>x D.z>x>y
7.下列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2Al+O2=Al2O3;化合反应
B.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
C.Cu+AgNO3=Ag+CuNO3;置换反应
D.2NaOH+CO2=Na2CO3+H2O;复分解反应
8.下列溶液中通入(或加入)括号中的物质,能使溶液pH明显增大的是( )
A.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熟石灰) D.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酸溶液的pH小于7,故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或记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上升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C.将黄铜与铜互相刮擦,黄铜表面出现划痕
D.高温下CO与CuO充分反应后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1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B.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
12.化学无处不在,如图所示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某气体 CO2气体 通入过量的氧气燃烧
D 铁粉 氧化铁 先加入适量稀盐酸,再过滤
A.A B.B C.C D.D
14.工业生产中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的数据(其他条件已满足),判断不能制得的合金是( )
金属 Na K Al Cu Fe
熔点(℃) 97.8 63.6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759 2467 2567 2750
A.K—Na合金 B.K—Fe合金 C.Na—Al合金 D.Fe—Cu合金
15.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16.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17.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一定量的溶液全部快速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关于这个实验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先推入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B.此实验能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
C.此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常温下,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的pH可能为5
B.乙溶液一定呈碱性
C.只用B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呈蓝色
19.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F点溶液的pH>7
C.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D.AB段生成沉淀为蓝色
20.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2、CO B.H2O2、O2、H2O
C.CuO、 Cu、Cu(NO3)2 D.CaO、Ca(OH)2、CaCO3
21.下列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A
C.20℃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分别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C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2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
C.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23.参照下表(A物质的溶解性表)在常温20℃时进行如下实验(图中没有标明相关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30 110
A.①的质量分数为20%
B.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④>③>②>①
C.②④为饱和溶液
D.④的质量分数为52.38%
24.小明同学用6.5g不纯的锌粉(已知其中只含有另一种金属杂质)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氢气的质量为0.21g,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铁 B.铝 C.铜 D.镁
二、实验题
25.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题目内容填空。
(1)从黄铜矿中提取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建造时使用了大量钢铁材料。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高温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
(4)认真观察②,其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5)改正②错误后,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26.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③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⑤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_______(填序号)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中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氯化氢 D.氧气
(5)吸收上述所选气体一般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_______不同。
三、计算题
27.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在工农业生产中是常用到的实验操作,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向40g 5%的NaOH溶液中,加入60g 10%的NaOH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2)某科技人员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g。
(3)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①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最简质量比为_______。
②80℃时,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_______℃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28.某化学实验小组取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图: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_______g。
(2)加入150g7.3%稀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g。
(3)求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四、填空题
29.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与D可配制波尔多液,且B为蓝色溶液,D常用于检验CO2,C为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F是黑色氧化物、I是紫红色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
(2)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用文字描述反应①的实验现象: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农业生产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节水可以节约用水,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经处理再排放能保护空气,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生活用水分类处理能减少水体污染,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选项错误;
B、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所以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选项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但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加热饱和的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A、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铁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硬铝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均可作干燥剂,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利用了酸能够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性质,选项错误;
B、用氧化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铜利用了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选项正确;
C、用稀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利用了酸能够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的性质,选项错误;
D、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利用了金属和酸的反应原理,选项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健康人体血浆只能得到整数,不符合题意;
B、葡萄汁和苹果汁呈酸性,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多饮用,不符合题意;
C、将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分泌蚁酸)叮咬处,可以酸碱中和,减轻痛苦,符合题意;
D、不慎将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是x>y>z。
故选A。
7.答案:B
解析:A、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C、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完成的,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A、稀盐酸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溶液的碱性增强,pH逐渐增大,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弱,即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减小,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熟石灰,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浓度不变,溶液的pH不变,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稀盐酸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向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化学反应,溶液的酸性最强,pH减小,选项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A、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如硫酸铵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选项错误;
B、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可能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碳酸盐,如碳酸钠等,选项错误;
C、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选项错误;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反应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选项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温度下降,此选项错误;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此选项正确;
C.金属制成合金后硬度变大,黄铜属于合金,所以将黄铜与铜互相摩擦,铜表面出现划痕,此选项错误;
D.高温下CO与CuO充分反应后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生石灰质量增加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稀盐酸不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为黄色溶液,符合题意;
C、硫酸钠只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他都不能反应,不能出现图中现象,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只能使石蕊溶液变蓝,其他都不能反应,不能出现图中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将混合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HCl气体和NaOH反应被除去,再通过浓硫酸将H2干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在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再过滤除去碳酸钙沉淀,但过量的Na2CO3无法除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混合气体中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燃烧的是其它可燃性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无法除去,且可能引进新的杂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粉和氧化铁都可与稀盐酸反应,最后得不到铁粉,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K—Na可以制得合金,因为它们的熔点相差不大,故A不符合题意;
B、K的沸点为774℃,Fe的熔点为1535℃,当铁熔化时,钾早已变成蒸气了,所以不能制得K—Fe合金,故B符合题意;
C、Na—Al可以制得合金,因为它们有共同熔化的温度范围,故C不符合题意;
D、Fe—Cu可以制得合金,因为它们的熔点相差不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分析: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金属铜置换出来,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A、溶液呈无色,M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故A正确;
B、M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滤渣中没有金属M,故B不正确;
C、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液中含有M的盐溶液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故C正确;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Ag,故D正确。故选B。
16.答案:B
解析: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因素相同,甲中铜与二氧化碳、氧气、水接触,生锈,丙中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可说明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由图2压强变化可知,先推入的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减少,压强降低,后推入的是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增加压强增大。
A、由分析可知,A正确。
B、反应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没反应,无法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B错误。
C、此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正确。
D、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CO2↑+H2O,气体增多压强变大,D正确。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A、甲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则甲溶液的pH小于6.2,所以其pH可能为5,故选项A正确;
B、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乙能使B指示剂显粉红色,则乙溶液的pH大于 10,所以乙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B正确;
C、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而指示剂B遇到蒸馏水和甲溶液后都显无色,所以无法区别,故选项C错误;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溶液会由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所以最后溶液变为蓝色,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A、A点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选项A正确;
B、F点,氢氧化钠过量,pH大于7,选项B正确;
C、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完的硫酸铜,选项C错误;
D、A点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沉淀,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水分解生成氧气,正确;
C、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正确;
D、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但是碳酸钙为沉淀,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错误。
故选D。
21.答案:C
解析:A、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降温后,A、B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0℃时,B的溶解度大于20℃时,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故20℃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0℃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而海水晒盐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两者原理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20℃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A、C的溶解度相等,符合题意;
D、分别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降温后,A、B的溶解度减小,均有溶质析出,C的溶解度增加,无晶体析出,但是溶液的质量未知,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答案:C
解析:A、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pH<7,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pH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7,不符合题意;
B、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后逐渐恢复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C、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最后,酸过量,金属不足,镁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Fe>Mg,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过量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答案:B
解析:分析:A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最多溶解30gA;A物质在50℃时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g水最多溶解110gA;因此在常温20℃时向100g水加入20gA,此时A物质能够完全溶解,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继续加入20gA,则只能溶解10g形成A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加热至50℃,A物质完全溶解,质量分数为,继续加入20gA,并没有达到此时A物质的溶解度,因此会继续溶解,质量分数为。
A、由分析可知①的质量分数为16.7%,错误;
B、由分析可知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④(37.5%)>③(28.6%)>②(23.1%)>①(16.7%),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②不饱和溶液,50℃时,向100g水中加入60gA并没有达到该物质的溶解度,因此该温度下,该溶液不是饱和溶液,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的质量分数为37.5%,错误;
故选B。
24.答案:C
解析:A、0.23g>0.2g,不符合题意。
B、0.72g>0.2g,不符合题意。
C、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不生成氢气,杂质不可能是铜,符合题意。
D、0.54g>0.2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答案:(1)SO2
(2)
(3)④②①⑤③
(4)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小于
(5)A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Cu、Fe、S、O的个数分别是8、8、16、42,生成物中含Cu、Fe、S、O的个数分别是8、8、0、1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6个S,32个O,故X的化学式为:SO2;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固体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②中的错误操作是: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0g×12%=7.2g,需要用到游码,故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2%;
(5)A、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答案:(1)无色溶液变红
(2)CuSO4+2NaOH=Cu(OH)2↓+Na2SO4
(3)⑥;2NaOH+CO2=Na2CO3+H2O
(4)AC
(5)溶解度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即③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溶液变红,故填:无色溶液变红。
(2)由图可知,⑤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3)实验⑥瓶中的二氧化碳不仅溶于水,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减少得更多,瓶中压强更低,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故填⑥;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
(4)A、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够吸收水蒸气,选项错误;
C、氯化氢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选项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氧气,选项错误,故填AC。
(5)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较大,可配置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可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度较小,即使配置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依然较低,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较少。
27.答案:(1)8%
(2)88.3
(3)187.6;9:10;60
解析:(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故填8%。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1.7%=11.7g,需要水的质量=100g 11.7g=88.3g,故填88.3。
(3)①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g,则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只能够溶解87.6g硝酸钠,得到溶液的质量=100g+87.6g=187.6g,故填187.6;
由图可知,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大于90g,则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90g硝酸钠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最简质量比=90g:100g=9:10,故填9:10。
②由图可知,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49g,80℃时,249gNaNO3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钠的质量为149g,80℃时,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某温度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则此时溶液中的硝酸钠的质量为124g,即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此时温度为60℃,故填60。
28.答案:(1)4g
(2)4.4
(3)21.2%
解析:(1)解:第一次加入稀盐酸,50g+50g=100g,即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后没有生成气体,则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为氢氧化钠
设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
x=4g
答: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g。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150g7.3%稀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100g+150g 245.6g=4.4g,故填4.4。
(3)解:设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x=10.6g
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21.2%
答: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
29.答案:(1)CuO
(2)作气体燃料(合理即可)
(3)置换反应
(4)
(5)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解析:分析: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与D可配制波尔多液,且B为蓝色溶液,可推出B为硫酸铜,D常用于检验CO2,可推出B为氢氧化钙,C为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可推出C为铁,I是紫红色金属,可推出I为铜,F是黑色氧化物,F能与G转化为A和I,可推出F为氧化铜,B能与C转化为I和J,可推出J为硫酸亚铁;E能与F转化为A和B,可推出E为硫酸,A为水,F能与G反应生成I和A,可推出G为氢气,D能与E转化为H和A,可推出H为硫酸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F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2)G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
(3)反应②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反应③为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应①为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Module6 Unit1 Were you at home yesterday分层练习(含答案及听力原文 无听力音频)

下一篇:重庆市璧山区璧山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