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教研片化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诊断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
1. “一带一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发明和技术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纺纱织布 B. 司南航海 C. 手工剪纸 D. 火药爆炸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取用大理石
C. 量取液体 D. 加热液体
3. 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 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D.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 图1是氧化汞(HgO)分解示意图,图2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C. 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
D. 氚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5. 食品级焦亚硫酸钠(Na2S2O3)对海鲜和果蔬有很好的抗氧化和保鲜作用。焦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 0 B. +2 C. +4 D. +6
6.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石墨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7. 化学学科要培养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素养,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B 鉴别CuSO4、NaOH、NaCl三种白色固体 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C 比较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加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氯化钠杂质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过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至固体恰好完全消失
A. A B. B C. C D. D
8. 氯化铵、硫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40℃时,100g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50g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 60℃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
D. 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稀盐酸加水稀释
B. 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10. 物质的鉴别、除杂有很多种方法,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滴加肥皂水,振荡
B 鉴别纯铝和硬铝 互相刻画,观察表面变化
C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锌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图A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图B是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C. 图C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 等质量的甲烷和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12. 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家人体温 受热后汞原子变大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1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1)镁元素:_______;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
(3)三个氧原子:_______;
(4)两个钠离子: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
14.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纯碱④金刚石,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
(3)用来制洗涤剂的是_____;
(4)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
15. 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80g 溶液吗?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_(填物质序号)。
(4)将 t2℃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5)若b 中含有少量a,则提纯 b 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将t2℃时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a>b B析出晶体质量:a>b C溶质质量分数:a<b
三、推断题(共1题;共7分)
16.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4)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
(3)收集(2)中所得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_______,利用该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18. 九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探究碱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两个异常现象:
①金属铝放入新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铝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有气泡产生
对以上两个实验,同学们展开了下列探究活动。
【探究主题1】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吗?生成了什么物质呢?
【查两资料】铝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一种气体。
【假设与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为O2
猜想②:该气体为H2
【设计实验】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对该气体进行验证。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证明猜想①错误。
(2)将装置A、B、C组合,干燥并点燃生成的气体,则装置B内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装置C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则证明猜想②正确。
【探究主题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产生气泡的原因。
【解释分析】
(3)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4)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与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适量实验所用NaOH溶液,先向其中滴加无色酚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向其中滴入过量的______ _________ 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Ⅱ:取适量实验所用NaOH溶液,先滴加过量的氢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先有白色沉生成,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与交流】
(5)①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Ⅱ不能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
②碱类溶液因保存不当会发生变质,这是出现某些异常的原因,因此碱类溶液要密封保存。
五、计算题(共2题;共10分)
19. 2023年8月16日中国科学家团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 。既能满足人们对糖的各种需求,又可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二氧化碳能合成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
20.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等作摩擦剂。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摩擦剂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其他物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该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教研片化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诊断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
1. “一带一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发明和技术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纺纱织布 B. 司南航海 C. 手工剪纸 D. 火药爆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司南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手工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火药爆炸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取用大理石
C. 量取液体 D. 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 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 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D.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溶液变红,现象描述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描述正确;
C、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没有气泡生成,现象描述错误;
D、镁条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现象描述正确;
答案:C。
4. 图1是氧化汞(HgO)分解示意图,图2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C. 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
D. 氚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和原子都可构成物质,如汞由汞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5. 食品级焦亚硫酸钠(Na2S2O3)对海鲜和果蔬有很好的抗氧化和保鲜作用。焦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 0 B. +2 C. +4 D. +6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焦亚硫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2x+(-2)×3=0,解得 x=+2,故焦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故选B。
6.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石墨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物理性质不同,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元素为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该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为具有均一性和混合物的混合物,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为纯净物,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7. 化学学科要培养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素养,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B 鉴别CuSO4、NaOH、NaCl三种白色固体 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C 比较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加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氯化钠杂质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过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至固体恰好完全消失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蓝色,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无现象,两者现象不同,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可以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选项正确;
B、硫酸铜遇水变蓝,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无温度变化,现象不同,鉴别CuSO4、NaOH、NaCl三种白色固体,可以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并振荡,观察现象,选项正确;
C、将锌片加入CuSO4溶液中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锌的金属活动顺序比铜强,将锌片加入AgNO3溶液中锌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锌的金属活动顺序比银强,但无法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选项错误;
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经过经过滤、洗涤,滤渣中只有氢氧化镁,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最终得到纯净的氯化镁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C。
8. 氯化铵、硫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40℃时,100g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50g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 6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
D. 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40℃时,100g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的质量=100g××100%≈33.3g,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温度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温度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减小,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则 6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温度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减小,则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采用升温或加入硫酸钠的方法,选项错误,故选C。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稀盐酸加水稀释
B. 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故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选项错误;
C、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但不会减小到0,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开始前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钡,由于反应生成沉淀,没有新的溶质生成,故溶质质量减小到0,反应结束之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变成了硫酸,质量开始增加,选项正确。
故选D。
10. 物质的鉴别、除杂有很多种方法,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滴加肥皂水,振荡
B 鉴别纯铝和硬铝 互相刻画,观察表面变化
C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锌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能够鉴别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
B、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互相刻画,观察表面变化,能够鉴别纯铝和硬铝,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通入澄清石灰水能够除去CO中的CO2,选项正确;
D、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和铜,加入过量的锌,锌既能够与杂质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还能够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能够将欲保留的氯化亚铁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D。
11.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图A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图B是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C. 图C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 等质量的甲烷和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开始时的质量不应该为0,故不应该从原点开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质量减少,但不会减少到0,故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横坐标为消耗的酸的质量,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开始时酸不足的时候当消耗相同质量的酸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应该相同,故两条线开始时要重合,后面当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镁和铁,镁产生的氢气要比铁多,后面镁要比铁高一点,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乙醇燃烧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
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每消耗一份氧气,都会生产一份水,故一开始当氧气质量消耗的相同时,两条曲线应该重合;
设:甲烷与酒精的质量均为x,甲烷消耗氧气的质量为y,酒精消耗氧气的质量为z
则甲烷燃烧方程式得出:

根据比例式求得y=4x
则酒精燃烧方程式得出:
根据比例式求得z=2.1x
故等质量的甲烷和酒精,甲烷可以消耗的氧气更多,故酒精反应停止后,甲烷会继续反应一会儿,故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家人体温 受热后汞原子变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则可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该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该选项正确;
C、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且能杀菌消毒,则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该选项正确;
D、用水银量体温过程中,汞原子大小不变,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1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1)镁元素:_______;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
(3)三个氧原子:_______;
(4)两个钠离子: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
【答案】(1)Mg (2)H2O
(3)3O (4)2Na+
(5)Al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镁元素表示为:Mg;
【小问2详解】
水由水分子构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H2O;
【小问3详解】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氧原子表示为:3O;
【小问4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小问5详解】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故地壳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是:Al。
14.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纯碱④金刚石,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
(3)用来制洗涤剂的是_____;
(4)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
【答案】 ①. C ②. HCl ③. Na2CO3 ④. N2
【解析】
【详解】(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可用来裁玻璃的是金刚石;化学式为:C;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3)纯碱可以用于生产洗涤剂;化学式为:Na2CO3;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化学式为:N2。
15. 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80g 溶液吗?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_(填物质序号)。
(4)将 t2℃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5)若b 中含有少量a,则提纯 b 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将t2℃时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a>b B析出晶体质量:a>b C溶质质量分数:a<b
【答案】 ①. 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②. 不能 ③. c< b< a ④. c ⑤. 蒸发结晶 ⑥. BC
【解析】
【详解】(1)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P 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将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75g 溶液,不能形成80g溶液。故填:不能。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直接看图中t2℃时的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c< b< a。
(4)将 t2℃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到 t1℃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此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质量分数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降温后c的质量分数就是降温前t2℃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又因为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t2℃时c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纵坐标)小于t1℃时a溶液的溶解度(纵坐标),降温后c的质量分数小于a的质量分数,所以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c< a < b,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故填c。
(5)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b 中含有少量a,则提纯 b 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6)将t2℃时等质量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
A. 降温对溶剂质量没有影响,只是溶质会析出,降温前t2℃时溶解度a>b,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a<b,故降温后溶剂质量也是a<b。故A不符合题意;
B. 降温前后a的溶解度变化较b大,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晶体质量:a>b 。故B符合题意;
C. 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到 t1℃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此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质量分数:a<b。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三、推断题(共1题;共7分)
16.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4)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
【答案】 ①. 除铁锈、工业原料或制药等(合理答案均可) ②. CO2; ③. 熟石灰或消石灰 ④. Na2CO3+Ca(OH)2=CaCO3↓+2NaOH ⑤. 复分解反应 ⑥. CO2+Ca(OH)2=CaCO3↓+H2O ⑦.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写一个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分析】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是稀盐酸,B是熟石灰;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故C是碳酸钠,,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且稀盐酸可以生成D,故D是二氧化碳;
【详解】(1)A物质是稀盐酸,可用于除锈;
(2)由上可知,D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B是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是化合物之间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故是复分解反应;
(4)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5)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
(3)收集(2)中所得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_______,利用该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答案】(1) 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2) ①. 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 ②. 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3) ①. D(或E) ②. H2(或CO2)
(4) ①. A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
【小问2详解】
装置C制气体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时试管口下倾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小问3详解】
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也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也比空气大,也可用此方法收集;故填:D(或E);氢气(或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加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能控制反应速率的为A装置;乙炔微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小,如果用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b端管口通入。
18. 九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探究碱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两个异常现象:
①金属铝放入新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铝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有气泡产生。
对以上两个实验,同学们展开了下列探究活动。
探究主题1】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吗?生成了什么物质呢?
【查两资料】铝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一种气体。
【假设与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为O2
猜想②:该气体为H2
【设计实验】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对该气体进行验证。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证明猜想①错误。
(2)将装置A、B、C组合,干燥并点燃生成的气体,则装置B内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装置C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则证明猜想②正确。
【探究主题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产生气泡的原因。
【解释分析】
(3)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4)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与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适量实验所用NaOH溶液,先向其中滴加无色酚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向其中滴入过量的______ _________ 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Ⅱ:取适量实验所用NaOH溶液,先滴加过量的氢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先有白色沉生成,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与交流】
(5)①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Ⅱ不能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
②碱类溶液因保存不当会发生变质,这是出现某些异常的原因,因此碱类溶液要密封保存。
【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2)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3)
(4) ①. 氯化钙溶液 ②.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白色沉淀
(5)过量的氢氧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都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解析】
【小问1详解】
猜想①错误,即不产生氧气,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口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故填: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小问2详解】
猜想②正确,即产生氢气,B装置内的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则C装置内出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填: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由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即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取适量实验所用NaOH溶液,先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向其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实验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完全变质,故①填:氯化钙溶液,②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该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原因是过量的氢氧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都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铜蓝色沉淀,故填:过量的氢氧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都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五、计算题(共2题;共10分)
19. 2023年8月16日中国科学家团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 。既能满足人们对糖的各种需求,又可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二氧化碳能合成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
【答案】(1)24 (2)3:4
(3)60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则1个葡萄糖分子中有6+12+6=24个原子;
【小问2详解】
葡萄糖中碳、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6×6)=3:4;
【小问3详解】
设88 kg二氧化碳能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为x,
20.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等作摩擦剂。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摩擦剂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其他物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该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3.3 (2)解:设10g该摩擦剂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故该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0g+50g+50g-106.7g=3.3g。
小问2详解】
详解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