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九上·右玉月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工艺品的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端午香包 B.烧制陶瓷
C.雕刻石狮子 D.裁剪窗花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编制端午香包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则A错误;
B.烧制陶瓷,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雕刻狮子,只改变形状,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裁剪窗花,只改变形状,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据此分析。
2.(2024九上·揭阳期末)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波义耳提出了原子论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正确。
B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锌、锑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正确。
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正确。
D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错误。
故答案为: D 。
【分析】 根据化学的历史来分析,了解学习常见的科学成果和科学家。
3.(2024九上·揭阳期末)随着我国燃气事业的不断发展,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能源,运送压缩天然气(简称)的运输车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
A.腐蚀性物质 B.易燃固体
C.易燃气体 D.毒性物质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为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故天然气储运时必须张贴的标志为"易燃气体"
故答案为: C 。
【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分析,甲烷具有可燃性,气体,为易燃气体;要对于常见的安全标志进行了解。
4.(2024九上·揭阳期末)铝锂合金已是现代航空航天器材设计中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元素符号 B.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锂原子的质子数为16 D.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锂元素的符号为 Li ,该选项说法正确;
B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 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锂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A 。
【分析】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化学符号来分析;
B 、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不同来分析;
C 、根据原子中的数值关系来分析: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
D 、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其中金属元素大部分都是金字旁(除金属汞以外), 锂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5.(2024九上·揭阳期末)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
A.将工厂烟囱加高排放废气 B.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处理污水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错误;
B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处理污水,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C 、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D 、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
【分析】根据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要求分析。
6.(2024九上·揭阳期末)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称量固体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2.25g固体,不符合题意;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胶头滴管加液体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分析】A 、根据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来分析;
B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C 、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操作要求来分析;
D 、根据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应悬空竖直于上方分析。
7.(2024九上·揭阳期末)艾灸是中医常见的一种医疗手段。研究发现,艾草中含有的石竹烯()具有抗癌与镇痛活性,在肿瘤学中极具价值。下列对于石竹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竹烯由两种元素组成
B.石竹烯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
C.石竹烯()完全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 石竹烯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 石竹烯 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石竹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 、由化学式可知, 石竹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5):(1x24)=15:2,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
【分析】A 、根据化学式可知其元素组成;
B 、 根据化学用语的正确说法来分析,石竹烯由分子构成,一个 石竹烯 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 ;
C、石竹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
8.(2021·鞍山)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9.(2024九上·揭阳期末)给物质分类有利于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下列常见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O2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故 A 错误;
B 、 是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 B 正确;
C 、H2SO4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C 错误;
D 、 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10.(2024九上·揭阳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某物质燃烧生成和,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燃烧这类剧烈氧化会放出热量,呼吸作用这类缓慢氧化也会放出热量
D.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原子核都是带电的微粒,错误;
B 、某物质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因为氧元素可能来于氧气,错误;
C 、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正确;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者物理性质不同,二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错误。
故答案为: C .
【分析】A 、根据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是电子等也会带电分析;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注意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
C 、根据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都会释放热量;
D 、根据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主要影响物理性质,都是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11.(2024九上·揭阳期末)“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B.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所以不可能水分子停止运动,错误;
B 、在造雪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分子种类不改变,错误;
C 、水制成雪的过程中,由液体变成固体,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正确;
D 、水变成雾状小液滴是宏观状态,分子可以再分是微观现象,并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
故答案为: C 。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来分析,分子的不断运动,分子的种类,分子间的间隔,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可以再分。
12.(2024九上·揭阳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镁离子: B.两个氮原子:
C.氧化钠: D.三个氨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根据离子表示方法,一个镁离子表示为:Mg2+,故 A 错误;
B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 B 错误;
C .氧化钠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故 C 错误;
D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三个氨分子表示为:3NH3,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
【分析】A .根据离子表示方法分析;
B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C .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D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13.(2024九上·揭阳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D.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符合题意;
B 、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不接触,但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较低,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分析】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反应或生成时,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B 、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不接触,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根据燃烧的木条的燃烧现象来分析;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水产生,可说明可燃物含氢元素。
14.(2024九上·揭阳期末)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进行了下图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  )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的含量有关
C.对比③④可探究: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D.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对比①②,①内为二氧化碳,不与空气接触,②与空气接触,②燃烧,①不燃烧,说明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不符合题意;
B 、对比②③,其唯一变量是氧气浓度,③燃烧较剧烈,说明了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不符合题意;
C 、对比③④,其唯一变量是可燃物不同,结果③燃烧而④不燃烧,说明此温度下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 、对比①④,其变量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不同、二是氧气浓度不同,不能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分析】在做对比实验时,要注意条件控制,变量要保持为一个,其他条件相同;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5.(2024九上·揭阳期末)以下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 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加热
B 除去中混有的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C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D 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或煮沸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方案设计合理;
B 、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氯酸钾,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故故选项方案设计不合理;
C 、将肥皂水加入软水中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产生较少的泡沫,则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与硬水,故选项方案设计合理;
D 、硬水蒸馏能得到纯水,硬水煮沸,能使水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难溶性物质的而沉淀,使水的硬度降低,故选项方案设计合理。
故答案为: B 。
【分析】A 、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达到除杂目的;
B 、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可以分解,但是又引入二氧化锰杂质,要注意除杂不要出现新的杂质;
C 、根据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来分析;
D 、煮沸是生活中常用的硬水变软水的方法,蒸馏通常是实验中得到纯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7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2024九上·揭阳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后,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图 2图
(1)1图装置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   ,该仪器的作用是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一种即可)
(2)消毒剂高铁酸钠()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利用题2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   。
(4)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小明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3图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图
【答案】(1)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6
(3);
(4)①②④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 (1) 图1装置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该仪器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故填:玻璃棒 ; 引流 ;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
(2)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可知,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x ,则(+1)x2+ x +(-2)x4=0,解得x =+6,所以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故填:+6 ;
(3)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1:2;
故填: ;1:2;
(4) 水在通电过程中,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所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
故填:①②④③ ;
【分析】(1) 根据常见实验仪器和作用分析,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滤液浑浊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 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常见的元素化合价分析;
(3)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分析;
(4) 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17.(2024九上·揭阳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浓度。综合利用是指将转化成甲醇()等资源,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2)写出利用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3)由题17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的排放
【答案】(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3)有分子筛膜、210℃
(4)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故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2)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液体氧化物是水,即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故填: ;
(3) 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210℃,因为此时甲醇转化率最高。
故填: 有分子筛膜、210℃ ;
(4) A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B 、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 ,有新物质生成,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C 、化石燃料主要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说法正确;答案: C 。
故填:C;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题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根据图中分析,有分子筛膜、210℃,甲醇的产率高;
(4)A 、"碳"是指二氧化碳,因为其会造成温室效应;
B 、根据CO2 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化学变化;
C 、根据新能源的特性来分析。
18.(2024九上·揭阳期末)我国新型战略核潜艇具备相当强的水下续航和高速航行能力,彰显了我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强大实力。在潜行期间艇上的供氧设备保证了潜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
(1)Ⅰ.潜艇在缺氧时,可以采取点燃“氧烛”来快速获取氧气。根据氧烛的原理,小明用高锰酸钾开始了探究。
1图 2图
题1图中仪器的名称是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同学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当   时,气体已收集满。
(2)潜艇还可以用储气罐来提供人员所需氧气。而这些氧气常以空气为原料通过工业生产获得,这一生产过程属于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能被压缩进氧气罐的微观原因是   。
(3)Ⅱ.为了探究潜艇用制氧器,小亮以爆炸盐(溶于水会产生和)和为原料设计了简易装置(如2图)。
加料后,在反应中起   作用。右舱中水的作用是   (答出一个即可)。
【答案】(1)酒精灯;;C;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2)物理;分子之间有间隔
(3)催化;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使产生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1) 由图可知,仪器 a 为酒精灯;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C ;
若用装置 C 收集一瓶氧气,当气体集满后,会沿瓶口冒出,故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故填: 酒精灯 ;;C、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
(2) 以空气为原料制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故O2能被压缩进氧气罐;
故填: 物理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3)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MnO2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右舱可以通过观察水中气泡的快慢,判断氧气产生的速率,另外氧气通过水会被润湿,还起到了润湿氧气的作用(合理即可)。
故填: 催化 ;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使产生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
【分析】 (1) 根据常见仪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氧气的性质和收集与验满;
(2) 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隔;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根据可以通过观察水中气泡的快慢,判断氧气产生的速率和润湿氧气的作用。
19.(2024九上·揭阳期末)(1)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2)【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
猜想二:该气体为   。
猜想三: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
(3)【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带火星的木条   ,淀粉碘化钾试纸   。 猜想三成立
(4)【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甲同学认为,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
乙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5)【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   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答案】(1)2KClO32KCl+3O2
(2)
(3)一;复燃;变蓝色
(4)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氧气是无味气体
(5)质量、化学性质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并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2)根据猜想一和猜想三可知,猜想可能的两种气体是O2和Cl2,所以猜想二为Cl2。故填:Cl2。
(3)方案 Ⅰ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产生的是氧气,没有氧气。猜想一成立;方案 Ⅱ 中,由于猜想三成立,则生成氧气和氯气,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填:一;复燃,变蓝色 。
(4)由于氯气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若有氯气则溶解在水去了,所以方案 I 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故填: 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
由于氯气有刺激性气味,而氧气为无气味气体或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不需要进行实验,可通过直接闻样品气体气味就能排除猜想一。故填:氧气是无味气体 。
(5)该组同学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分析】(1)根据氯酸钾制氧气分析;
(2)(3)(4)根据氧气不溶于水,无气味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易溶于水,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分析;
(5)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0.(2024九上·揭阳期末)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作为清洁能源,正逐步走进城乡居民生活。
(1)“西气东输”工程利于国家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极大改善了沿海居民生活质量。
①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过程   (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②煤的燃烧产生的   等物质会导致酸雨,天然气的使用可有效减少酸雨形成。
(2)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制取原理如图所示:
①“转化炉”中发生的反应是:,其中的化学式   。
②“变换塔”中发生的反应是:,该反应体现了具有   性。其中生成的在下一个流程的洗涤塔中进行化学反应。
③“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   。
(3)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被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①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其原因是   。
②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型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分析其结构发现: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其中每个笼可容纳1个分子或1个分子),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分子,2个笼填充分子,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   (填最小整数比)
【答案】(1);释放;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还原;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
(3)液氮不可燃,不助燃,化学性质稳定,温度极低;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释放能量。②煤的燃烧产生SO2、NO2等能形成酸雨。
(2)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1、6、1,反应后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1、0、1,则 X 的化学式为H2。②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还原了氢气,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
③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使二氧化碳与水增加接触时间,使其充分反应。
(3)①可燃冰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其原因为液氮是不可燃、化学性质稳定、温度极低的液体。②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CH4分子,2个笼填充H2O分子,CH4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6:(46+2)=1:8.
【分析】(1)根据甲烷的燃烧写出化学方程式,煤燃烧容易产生SO2、NO2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氧化碳还原了氢气,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可以充分反应;
(3)根据可燃冰的化学式来分析,计算。
21.(2024九上·揭阳期末)化学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氯化钙易溶于水)
1图 2图
(1)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化学兴趣小组测定大理石的纯度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将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烘干就直接称量,这一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化学兴趣小组小兰同学设计2图实验,将装有1图中相同质量物质的烧杯和试管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取下试管,使两种物质混合,完全反应后将烧杯和试管再放回天平左盘上,根据两次称出的质量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忽略水的蒸发)
【答案】(1)80%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3)偏小
(4)能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 (1)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g-2g)/10g×100%=80%。故填:80%。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代入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 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3) 实验过程中将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烘干就直接称量,会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偏小,这一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偏小。故填:偏小。
(4) 根据两次称出的质量差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能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故填:能。
【分析】 (1)10g大理石,反应后,2g滤渣,说明碳酸钙为8g,即可求得结果;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3)根据滤渣未烘干就直接称量,会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偏小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九上·右玉月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工艺品的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端午香包 B.烧制陶瓷
C.雕刻石狮子 D.裁剪窗花
2.(2024九上·揭阳期末)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波义耳提出了原子论
3.(2024九上·揭阳期末)随着我国燃气事业的不断发展,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能源,运送压缩天然气(简称)的运输车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
A.腐蚀性物质 B.易燃固体
C.易燃气体 D.毒性物质
4.(2024九上·揭阳期末)铝锂合金已是现代航空航天器材设计中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元素符号 B.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锂原子的质子数为16 D.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5.(2024九上·揭阳期末)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
A.将工厂烟囱加高排放废气 B.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处理污水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6.(2024九上·揭阳期末)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称量固体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
7.(2024九上·揭阳期末)艾灸是中医常见的一种医疗手段。研究发现,艾草中含有的石竹烯()具有抗癌与镇痛活性,在肿瘤学中极具价值。下列对于石竹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竹烯由两种元素组成
B.石竹烯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
C.石竹烯()完全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8.(2021·鞍山)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9.(2024九上·揭阳期末)给物质分类有利于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下列常见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10.(2024九上·揭阳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某物质燃烧生成和,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燃烧这类剧烈氧化会放出热量,呼吸作用这类缓慢氧化也会放出热量
D.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不同
11.(2024九上·揭阳期末)“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B.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12.(2024九上·揭阳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镁离子: B.两个氮原子:
C.氧化钠: D.三个氨分子:
13.(2024九上·揭阳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D.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A.A B.B C.C D.D
14.(2024九上·揭阳期末)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进行了下图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  )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的含量有关
C.对比③④可探究: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D.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15.(2024九上·揭阳期末)以下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 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加热
B 除去中混有的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C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D 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或煮沸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7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2024九上·揭阳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后,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图 2图
(1)1图装置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   ,该仪器的作用是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一种即可)
(2)消毒剂高铁酸钠()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利用题2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   。
(4)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小明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3图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图
17.(2024九上·揭阳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浓度。综合利用是指将转化成甲醇()等资源,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2)写出利用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3)由题17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的排放
18.(2024九上·揭阳期末)我国新型战略核潜艇具备相当强的水下续航和高速航行能力,彰显了我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强大实力。在潜行期间艇上的供氧设备保证了潜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
(1)Ⅰ.潜艇在缺氧时,可以采取点燃“氧烛”来快速获取氧气。根据氧烛的原理,小明用高锰酸钾开始了探究。
1图 2图
题1图中仪器的名称是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同学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当   时,气体已收集满。
(2)潜艇还可以用储气罐来提供人员所需氧气。而这些氧气常以空气为原料通过工业生产获得,这一生产过程属于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能被压缩进氧气罐的微观原因是   。
(3)Ⅱ.为了探究潜艇用制氧器,小亮以爆炸盐(溶于水会产生和)和为原料设计了简易装置(如2图)。
加料后,在反应中起   作用。右舱中水的作用是   (答出一个即可)。
19.(2024九上·揭阳期末)(1)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2)【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
猜想二:该气体为   。
猜想三: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
(3)【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带火星的木条   ,淀粉碘化钾试纸   。 猜想三成立
(4)【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甲同学认为,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
乙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5)【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   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20.(2024九上·揭阳期末)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作为清洁能源,正逐步走进城乡居民生活。
(1)“西气东输”工程利于国家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极大改善了沿海居民生活质量。
①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过程   (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②煤的燃烧产生的   等物质会导致酸雨,天然气的使用可有效减少酸雨形成。
(2)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制取原理如图所示:
①“转化炉”中发生的反应是:,其中的化学式   。
②“变换塔”中发生的反应是:,该反应体现了具有   性。其中生成的在下一个流程的洗涤塔中进行化学反应。
③“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   。
(3)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被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①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其原因是   。
②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型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分析其结构发现: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其中每个笼可容纳1个分子或1个分子),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分子,2个笼填充分子,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   (填最小整数比)
21.(2024九上·揭阳期末)化学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氯化钙易溶于水)
1图 2图
(1)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化学兴趣小组测定大理石的纯度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将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烘干就直接称量,这一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化学兴趣小组小兰同学设计2图实验,将装有1图中相同质量物质的烧杯和试管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取下试管,使两种物质混合,完全反应后将烧杯和试管再放回天平左盘上,根据两次称出的质量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忽略水的蒸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编制端午香包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则A错误;
B.烧制陶瓷,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雕刻狮子,只改变形状,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裁剪窗花,只改变形状,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据此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正确。
B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锌、锑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正确。
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正确。
D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错误。
故答案为: D 。
【分析】 根据化学的历史来分析,了解学习常见的科学成果和科学家。
3.【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为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故天然气储运时必须张贴的标志为"易燃气体"
故答案为: C 。
【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分析,甲烷具有可燃性,气体,为易燃气体;要对于常见的安全标志进行了解。
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锂元素的符号为 Li ,该选项说法正确;
B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 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锂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A 。
【分析】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化学符号来分析;
B 、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不同来分析;
C 、根据原子中的数值关系来分析: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
D 、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其中金属元素大部分都是金字旁(除金属汞以外), 锂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5.【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错误;
B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处理污水,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C 、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D 、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
【分析】根据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要求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2.25g固体,不符合题意;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胶头滴管加液体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分析】A 、根据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来分析;
B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C 、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操作要求来分析;
D 、根据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应悬空竖直于上方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 石竹烯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 石竹烯 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石竹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 、由化学式可知, 石竹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5):(1x24)=15:2,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
【分析】A 、根据化学式可知其元素组成;
B 、 根据化学用语的正确说法来分析,石竹烯由分子构成,一个 石竹烯 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 ;
C、石竹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9.【答案】B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O2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故 A 错误;
B 、 是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 B 正确;
C 、H2SO4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C 错误;
D 、 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原子核都是带电的微粒,错误;
B 、某物质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因为氧元素可能来于氧气,错误;
C 、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正确;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者物理性质不同,二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错误。
故答案为: C .
【分析】A 、根据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是电子等也会带电分析;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注意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
C 、根据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都会释放热量;
D 、根据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主要影响物理性质,都是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11.【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所以不可能水分子停止运动,错误;
B 、在造雪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分子种类不改变,错误;
C 、水制成雪的过程中,由液体变成固体,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正确;
D 、水变成雾状小液滴是宏观状态,分子可以再分是微观现象,并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
故答案为: C 。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来分析,分子的不断运动,分子的种类,分子间的间隔,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可以再分。
1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根据离子表示方法,一个镁离子表示为:Mg2+,故 A 错误;
B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 B 错误;
C .氧化钠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故 C 错误;
D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三个氨分子表示为:3NH3,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
【分析】A .根据离子表示方法分析;
B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C .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D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符合题意;
B 、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不接触,但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较低,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分析】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反应或生成时,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B 、浓氨水和酚酞溶液不接触,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根据燃烧的木条的燃烧现象来分析;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水产生,可说明可燃物含氢元素。
14.【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对比①②,①内为二氧化碳,不与空气接触,②与空气接触,②燃烧,①不燃烧,说明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不符合题意;
B 、对比②③,其唯一变量是氧气浓度,③燃烧较剧烈,说明了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不符合题意;
C 、对比③④,其唯一变量是可燃物不同,结果③燃烧而④不燃烧,说明此温度下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 、对比①④,其变量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不同、二是氧气浓度不同,不能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分析】在做对比实验时,要注意条件控制,变量要保持为一个,其他条件相同;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5.【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方案设计合理;
B 、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氯酸钾,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故故选项方案设计不合理;
C 、将肥皂水加入软水中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产生较少的泡沫,则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与硬水,故选项方案设计合理;
D 、硬水蒸馏能得到纯水,硬水煮沸,能使水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难溶性物质的而沉淀,使水的硬度降低,故选项方案设计合理。
故答案为: B 。
【分析】A 、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达到除杂目的;
B 、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可以分解,但是又引入二氧化锰杂质,要注意除杂不要出现新的杂质;
C 、根据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来分析;
D 、煮沸是生活中常用的硬水变软水的方法,蒸馏通常是实验中得到纯水。
16.【答案】(1)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6
(3);
(4)①②④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 (1) 图1装置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该仪器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故填:玻璃棒 ; 引流 ;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
(2)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可知,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x ,则(+1)x2+ x +(-2)x4=0,解得x =+6,所以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故填:+6 ;
(3)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1:2;
故填: ;1:2;
(4) 水在通电过程中,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所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
故填:①②④③ ;
【分析】(1) 根据常见实验仪器和作用分析,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滤液浑浊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 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常见的元素化合价分析;
(3)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分析;
(4) 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17.【答案】(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3)有分子筛膜、210℃
(4)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故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2)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液体氧化物是水,即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故填: ;
(3) 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210℃,因为此时甲醇转化率最高。
故填: 有分子筛膜、210℃ ;
(4) A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B 、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 ,有新物质生成,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C 、化石燃料主要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说法正确;答案: C 。
故填:C;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题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根据图中分析,有分子筛膜、210℃,甲醇的产率高;
(4)A 、"碳"是指二氧化碳,因为其会造成温室效应;
B 、根据CO2 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化学变化;
C 、根据新能源的特性来分析。
18.【答案】(1)酒精灯;;C;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2)物理;分子之间有间隔
(3)催化;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使产生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1) 由图可知,仪器 a 为酒精灯;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C ;
若用装置 C 收集一瓶氧气,当气体集满后,会沿瓶口冒出,故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故填: 酒精灯 ;;C、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
(2) 以空气为原料制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故O2能被压缩进氧气罐;
故填: 物理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3)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MnO2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右舱可以通过观察水中气泡的快慢,判断氧气产生的速率,另外氧气通过水会被润湿,还起到了润湿氧气的作用(合理即可)。
故填: 催化 ;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使产生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
【分析】 (1) 根据常见仪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氧气的性质和收集与验满;
(2) 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隔;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根据可以通过观察水中气泡的快慢,判断氧气产生的速率和润湿氧气的作用。
19.【答案】(1)2KClO32KCl+3O2
(2)
(3)一;复燃;变蓝色
(4)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氧气是无味气体
(5)质量、化学性质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并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2)根据猜想一和猜想三可知,猜想可能的两种气体是O2和Cl2,所以猜想二为Cl2。故填:Cl2。
(3)方案 Ⅰ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产生的是氧气,没有氧气。猜想一成立;方案 Ⅱ 中,由于猜想三成立,则生成氧气和氯气,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填:一;复燃,变蓝色 。
(4)由于氯气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若有氯气则溶解在水去了,所以方案 I 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故填: 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
由于氯气有刺激性气味,而氧气为无气味气体或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不需要进行实验,可通过直接闻样品气体气味就能排除猜想一。故填:氧气是无味气体 。
(5)该组同学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分析】(1)根据氯酸钾制氧气分析;
(2)(3)(4)根据氧气不溶于水,无气味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易溶于水,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分析;
(5)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0.【答案】(1);释放;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还原;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
(3)液氮不可燃,不助燃,化学性质稳定,温度极低;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释放能量。②煤的燃烧产生SO2、NO2等能形成酸雨。
(2)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1、6、1,反应后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1、0、1,则 X 的化学式为H2。②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还原了氢气,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
③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使二氧化碳与水增加接触时间,使其充分反应。
(3)①可燃冰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其原因为液氮是不可燃、化学性质稳定、温度极低的液体。②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CH4分子,2个笼填充H2O分子,CH4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6:(46+2)=1:8.
【分析】(1)根据甲烷的燃烧写出化学方程式,煤燃烧容易产生SO2、NO2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氧化碳还原了氢气,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可以充分反应;
(3)根据可燃冰的化学式来分析,计算。
21.【答案】(1)80%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3)偏小
(4)能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 (1)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g-2g)/10g×100%=80%。故填:80%。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代入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 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3) 实验过程中将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烘干就直接称量,会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偏小,这一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偏小。故填:偏小。
(4) 根据两次称出的质量差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能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故填:能。
【分析】 (1)10g大理石,反应后,2g滤渣,说明碳酸钙为8g,即可求得结果;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3)根据滤渣未烘干就直接称量,会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偏小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紫茶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青桐鸣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冲刺卷(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