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钠的重要实验——2024届高考化学攻破实验专项训练(含解析)

第一部分 钠的重要实验——2024届高考化学攻破实验专项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改进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代替固体 B.先点燃酒精灯再滴加浓盐酸
C.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D.实验过程会出现倒吸现象
2.以下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钠的燃烧 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观察纯碱中是否含有
A.A B.B C.C D.D
3.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如下(钠的大小相同):
实验装置 液体 现象
蒸馏水 Ⅰ.钠浮在水面,剧烈反应,有少量白雾
盐酸 Ⅱ.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剧烈,有白雾产生
浓盐酸 Ⅲ.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缓慢,产生大量白雾,底部有白色固体
无水乙醇 Ⅳ.钠沉入底部,反应比Ⅰ缓慢得多,未见有固体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随着增大,钠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
C.对比实验Ⅰ、Ⅳ可知羟基极性:
D.推测Ⅲ中溶液中的以及生成的固体对反应剧烈程度有影响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Na投入水中会熔成光亮的小球 Na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B 取某固体试样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 该固体中一定不存在
C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0.1mol/L溶液中滴加0.1mol/L溶液,溶液褪色 具有氧化性
A.A B.B C.C D.D
5.如图,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蒸馏水,然后分别放入2.3gNa、6.2g、7.8g、4.0gNaOH,待固体完全溶解,则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6.向如图所示溶液X中投入一小块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为溶液,则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B.若X为稀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pH增大
C.若X为溶液,则有红色沉淀生成
D.若X为NaOH饱和溶液,则恢复至室温后有白色固体析出
7.按如图所示进行相应实验,下列有关它们反应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均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B.钠均浮在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C.丙中钠能置换出单质铜 D.反应剧烈程度:乙>甲
8.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是一常数,数值为)
A.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上述反应中钠表现了还原性
C.上述反应中若有钠参与反应,则转移个电子
D.若将钠投入硫酸铜稀溶液中,也有红色物质生成
9.学习小组探究与水反应。取粉末加入到4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ⅰ、ⅲ中现象可推知,中加发生反应:
B.由实验ⅱ、ⅲ、iv可知,实验ⅱ中溶液褪色与有关
C.由实验iv、ⅴ可知,实验iv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较大
D.向褪色后的实验ⅱ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10.通过测定混合气中含量可计算已变质的(含)纯度,实验装置如图(Q为弹性良好的气囊)。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应先关闭、,打开,量筒Ⅰ测定的是气体总体积
B.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应关闭,缓缓打开,可观察到Q气囊慢慢缩小
C.干燥管b中装入碱石灰,量筒Ⅱ用于测氧气的量
D.导管a的作用是导气和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去掉导管a对气体体积测量没有影响
11.(四氢铝钠)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和供氢剂,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实验室制备原理为(在乙醚中进行,乙醚沸点:34.5℃)。某实验小组选择下列装置制备(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遇水蒸气剧烈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连接顺序为
B.不能用浓硫酸、硝酸替代装置Ⅰ中的稀硫酸
C.实验中观察到装置Ⅳ中产生黑色沉淀
D.实验室制备的装置要保持干燥
12.小组探究和与碱的反应,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装置 试剂X 实验结果
Ⅰ Ⅱ Ⅲ ①Ⅱ、Ⅲ均产生白色沉淀 ②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下
蒸馏水 溶液 溶液
已知:pH越大,越大,溶液碱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是空白实验,排除因体积变化对Ⅱ、Ⅲ溶液pH的影响
B.Ⅱ和Ⅰ的pH曲线基本重合,说明与不反应,Ⅱ中发生反应:
C.Ⅲ比Ⅱ的pH曲线降低,说明与反应,Ⅲ中初期发生反应:
D. Ⅲ中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
13.实验小组研究Na与的反应,装置、步骤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和现象:
i.先向硬质玻璃管中加一定量钠,再迅速通入至澄清石灰水浑浊,然后点燃酒精灯。
ii.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有白色物质产生,管壁上有黑色物质出现。检验CO的试剂未见明显变化。
iii.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溶于水,未见气泡产生;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次过滤,滤液呈碱性;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体。
iv.将管壁上的黑色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Na与的反应的氧化产物为,还原产物为C
B.步骤iii证明Na与也可以发生类似于Mg与的反应
C.步骤iv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根据以上实验推测:与金属K也可以发生反应并被还原
二、实验题
14.某学习小组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涉及的食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种。该流程中由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取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的和煅烧得到的各0.9g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①某同学忘记贴上标签,如果采用下列实验,可以判断出装置中物质的实验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针筒分别打入滴有酚酞的3mL水,用力振荡
b.用针筒分别打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②用针筒先分别滴入10mL的水,溶解后再分别滴入少量的稀盐酸,装置A和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若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则两装置中气球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5.用如图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仪器b的作用为______。
(2)装置B中装的试剂为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通过对粗盐(含有、、杂质,杂质在实际生产中还容易造成设备堵塞)进行精制可制得饱和NaCl溶液,涉及步骤如下:
①加入过量溶液
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
③加入足量盐酸
④过滤
⑤蒸发浓缩
⑥加入过量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①④⑥④②④③⑤ B.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⑥①④③⑤ D.⑥①②③④⑤
(4)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首先制得的是,然后将其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一步制得纯碱。
(5)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得到更多的产品,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盐促进产品的析出,这会导致所得的产品中混有少量NaCl。为了确定加热后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准确称取25.0g产品,配制成200mL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所得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已知条件及图像分析,产品中的杂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图中x=___________;若每制得25.0g该样品平均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则在合成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16.为测定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杂质为),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I:样品经加热后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并计算的质量分数。
(1)下列可用来加热样品的仪器是_____(写仪器名称)。
方案Ⅱ: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质量进行计算。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装置C中碱石灰增重。则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方案Ⅲ:将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利用其质量差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连接好的实验装置如图: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①_____;
②取一定量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③打开止水夹,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止水夹,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称量干燥管A质量;
⑤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⑥打开止水夹,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干燥管A质量。
(3)操作①为_____。
(4)NaOH溶液(足量)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5)装置中有两支盛放碱石灰的干燥管(图中A和B),若只保留干燥管A将会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与浓盐酸反应制取绿气需要加热,故不能用代替,A错误;
B.先滴加浓盐酸,产生一段时间的氣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再加热酒精灯,B错误;
C.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所以现象为产生白烟,C正确;D.因为前面装置中一直产生气体,所以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倒吸现象,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可以鉴别,A不选;
B.在坩埚中加热使钠燃烧,可以达到目的,B不选;
C.钠与水反应放热,使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该装置可验证钠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C不选;
D.钾元素的焰色试验需要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D选;
故选D。
3.答案:D
解析:D.实验Ⅲ反应较Ⅰ缓慢,可说明浓盐酸的以及生成的NaCl固体对反应剧烈程度有影响,故D正确。
4.答案:A
解析:A.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则钠熔化为小球,操作、现象合理,故A正确;
B.若固体中含Fe,可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由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不存在,故B错误;
C.若溶液中本身就含有,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仍然变为红色,故C错误;
D.向0.1mol/L溶液中滴加0.1mol/L溶液,溶液氧化,溶液褪色,表现氧化性,表现还原性,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5.答案:B
解析:2.3gNa、6.2g、7.8g、4.0gNaOH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由题意知甲、乙、丙烧杯中发生的反应及烧杯中液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甲中液体增加的质量;,乙中液体增加的质量;,丙中液体增加的质量;丁中液体增加的质量为。根据钠原子守恒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2mol、0.2mol,0.1mol,质量分别为4g、8g、8g、4g,则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100%、×100%、×100%,所以甲、乙、丙、丁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丁<甲<乙=丙,故选B。
6.答案:C
解析:若X为溶液,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A项正确;若X为稀盐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反应过程中消耗盐酸,反应后溶液的pH增大,B项正确;若X为硫酸铜溶液,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C项错误;若X为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水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质量增加,所以恢复至室温后有氢氧化钠固体析出,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氢气,反应均有可燃性气体生成,故A正确;
B.钠的密度比水小,反应放出气体,所以钠均浮在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故B正确;
C.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丙中钠不能置换出单质铜,故C错误;
D.乙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甲,所以反应剧烈程度乙>甲,故D正确;
选C。
8.答案:D
解析:A.由题意钠与CuSO4反应有铜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选项A正确;
B.反应中Na由0价升高到+1价,钠作还原剂,表现了还原性,选项B正确;
C.,在反应中一个Na失去一个电子,则个Na参加反应转移个电子,选项C正确;
D.若将钠投入溶液中,钠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无红色物质生成,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9.答案:D
解析:A.实验ⅰ溶液变红,说明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20s后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实验ⅲ加入后产生了,说明与水反应生成了,因此中加发生反应:,故A正确;
B.由ii、iii、iv反应现象分析可知,i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不是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故B正确;
C.由iv、v可知,在碱溶液中酚酞变红色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再滴入盐酸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变红色,说明iv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大,故C正确;
D.实验ⅱ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把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向ii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最终不会变成红色,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0.答案:D
解析:实验前关闭、,打开,打开分液漏斗旋塞,过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出氧气,碳酸钠和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气球Q膨胀,用排水量气法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关闭,缓缓打开,Q中的气体通过b,二氧化碳被b中碱石灰吸收,可观察到Q气囊慢慢缩小,量筒Ⅱ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量筒Ⅱ用于测氧气的量。
A.关闭、,打开,气球Q膨胀,把广口瓶中的空气排入量气装置,用排水量气法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量筒I中收集到水的体积即为气体总体积,故A正确;
B.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关闭,缓缓打开,Q中的气体排入左侧装置,可观察到Q气囊慢慢缩小,故C正确;
C.量筒Ⅰ用于测气体总体积,干燥管b中装入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量筒Ⅱ用于测氧气的量,故C正确;
D.导管还能消除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去掉导管a对气体体积测量有影响,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装置连接顺序为制氢、净化、干燥、合成、吸水、收集氢气,装置Ⅱ可使用两次,第一次干燥氢气,第二次吸收水槽中挥发出来的水蒸气,连接顺序为,A项错误;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与浓硝酸反应生成,均不生成,故不能用浓硫酸、硝酸替代装置Ⅰ中的稀硫酸,B项正确;锌粒中含,则产生的中混有,用硫酸铜溶液吸收,发生反应:,产生黑色沉淀,C项正确;、均能够与水蒸气反应,D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Ⅰ是空白实验,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因体积变化对Ⅱ和Ⅲ溶液pH的影响,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Ⅰ和Ⅱ的曲线基本重合,说明加入的碳酸根只与石灰水中的钙离子反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由分析可知,Ⅲ比的ⅡpH曲线降低,说明反应开始时,少量的碳酸氢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时,碳酸氢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D错误;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硬质玻璃管反应后生成了C和、,说明Na与的反应的氧化产物为和,还原产物为C,故A错误;
B.实验iii说明Na与的反应生成了,故Na与的反应类似于Mg与的反应;故B正确;
C.步骤iv反应为C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K与Na同主族,故可以推测与金属K也可以发生反应并被还原为C,故D正确。
答案选A。
14.答案:(1)1;
(2)①a
②、;B
解析:(1)酸、碱、盐是电解质,碳酸钠为盐,为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食盐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由制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a.向饱和溶液中滴加酚献试液,颜色为红色,向饱和溶液中滴加酚献试液,颜色为浅红色,颜色有区别,a可判断;
b.氢氧化钢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都能生成碳酸沉淀,b不可以判断。
15.答案:(1)分液漏斗;防止倒吸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BC
(4)坩埚
(5)、NaCl;4.704;82.00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仪器b连接氨气溶于水的导管,氨气极易溶于水,易产生倒吸,则其作用为:防止倒吸。
(2)装置B用于除去气体中混入的HCl,则装的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中,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对粗盐(含有、、杂质,杂质在实际生产中还容易造成设备堵塞)进行精制时,需除去、、,同时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因为过量的需要使用除去,所以⑥一定要在①的前面,另外,杂质离子沉淀后,操作顺序应为④③⑤,至于NaOH所加入的位置,只需保证在过滤之前完成,由此得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⑥①②④③⑤或②⑥①④③⑤,故选BC。
(4)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首先制得的是,然后将其灼烧,需在坩埚中进一步制得纯碱。
(5)图中信息显示,加入200mL盐酸时,发生反应,又加入210mL盐酸时,发生反应,则10mL盐酸用于与未分解的发生反应。
①题中信息显示,所得的产品中混有少量NaCl,图象信息显示,有少量未分解,所以产品中的杂质为、NaCl。
②图中,后加入的210mL盐酸与发生反应,则x=0.21L×1mol/L×22.4L/mol=4.704L。25.0g产品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01L×1mol/L=0.01mol,的物质的量为0.20L×1mol/L=0.2mol,则发生分解的的物质的量为0.4mol,共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41mol。若每制得25.0g该样品平均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则在合成时的转化率为=82.00%。
16.答案:(1)坩埚、试管
(2);
(3)检查装置气密性
(4)
(5)偏小;没有干燥管B,外界空气中水蒸气和气体被吸收,导致干燥管A质量增加的多,就会推算出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多,碳酸钠质量少,导致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结果偏小
解析:(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分解,加热样品所选用的仪器是坩埚、试管;
(2)A中发生的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3)连接好实验装置第一步应该是检查装置气密性,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做后续实验。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物理北师版九年级全一册 课时作业 10.2 内能(答案)

下一篇: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预测练习试卷(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