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全真模拟卷B(盐城版)(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盐城专用)
化 学
(本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Ca-40 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B.农业上提倡焚烧桔梗,变废为宝,为田增肥
C.用废旧报纸制造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答案】B
【解析】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不符合题意;B、农业上焚烧桔梗,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故选项做法符合题意;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树木的砍伐,故选项做法不符合题意;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称量 B.量取
C.溶解 D.装瓶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所以不能在称盘或称量纸上直接称量,需放在已知质量的小烧杯内或表面皿上称量,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C、溶解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操作正确;D、在标签上写好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名称,装瓶,操作正确。故选A。
3.唐朝炼丹家马和在《平龙认》中指出:阴气(氧气)还存在于青石、火硝中,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火硝的主要成分是KNO3,下列有关KN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类别:化合物
B.物理性质: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D.用途:可作复合肥料
【答案】B
【解析】A、硝酸钾是由K、N、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硝酸钾易溶于水,符合题意;C、由题干信息可知,加热火硝,能生成氧气,而火硝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故硝酸钾可能发生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含K、N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
4.下列对生产、生活中一些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工业生产中氧气可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功能
C.家庭电路中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A
【解析】A、工业生产中氧气可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错误;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功能,可以把油污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被水冲走,正确;C、家庭电路中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正确;故选A。
5.下列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实验现象的化学笔记,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银白色粉末
C.将硝酸铵加入一定量的水中,所得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D.电解水实验中,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泡
【答案】B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正确;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生成的铁粉为黑色,该选项错误;C、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该选项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泡,该选项正确。故选B。
6.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各组对比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铁和生铁的硬度不同 B.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元素组成不同
C.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不同 D.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挥发性不同
【答案】C
【解析】A、生铁是铁合金,铁是铁合金中的组分金属,合金的硬度大于组分金属,所以铁和生铁的硬度不同。A正确;B、生石灰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熟石灰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即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元素组成不同。B正确;C、白磷和红磷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都是产生白烟。所以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相同。C不正确;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挥发性不同。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
7.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茶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其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下列有关(C10H9N)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了质量是143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
【答案】D
【解析】A、根据茶胺的化学式可知C10H9N,该物质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选项正确;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选项正确;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D、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选项错误。故选D。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铝合金能导电,可用于制造门窗
C.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纯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错误;B、铝合金硬度大、质轻,抗腐蚀性强,所以可用于制造门窗,错误;C、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治炼金属,正确;D、纯碱是碳酸钠,碱性较强,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故选C。
9.将一定质量的CH4、H2O和物质M在密闭容器内,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H2和CO,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格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CH4 H2O 物质M H2 CO
反应前/g 1.6 2.0 8.1 0 0
反应后/g 0 0.2 8.1 0.6 2.8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不变 B.反应中CH4和H2O质量比为4∶5
C.该反应一定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反应后H2和CO分子个数比为3∶1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B、反应中CH4和H2O质量比=(1.6-0):(2.0-0.2)=8:9,说法错误;C、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甲烷中氢元素为+1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该反应一定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说法正确;D、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反应后H2和CO分子个数比为3∶1,说法正确。故选B。
10.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的是( )
A.为使果汁保鲜,在其中加过量防腐剂
B.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发酵做面包
C.用甲醛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
D.在肉类热食中加过量的NaNO2增色
【答案】B
【解析】A、食品中加入过量的防腐剂会危及人体健康,故选项做法不正确;B、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可以继续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用适量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发酵做面包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做法正确;C、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不能用甲醛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故选项做法不正确;D、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在肉类热食中加过量的NaNO2增色,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做法不正确。故选B。
11.如图,t1℃时,将等质量的M和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Ⅰ和烧杯Ⅱ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继续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M和N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A是固体N的溶解度曲线 B.图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C.图甲烧杯Ⅱ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烧杯中加入M、N的质量可能是25g
【答案】D
【解析】A、烧杯Ⅱ中加入的是固体N,升温到t2℃时,有溶质析出,说明N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图丙可知,B是固体N的溶解度曲线,A是固体M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B、由图示甲、乙可知:t1℃时,将等质量的M和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Ⅰ和烧杯Ⅱ中,继续升温到t2℃时,N有溶质析出,则图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M>N,说法错误;C、由图丙可知:t1℃时N的溶解度大于M,图甲烧杯Ⅰ中无M剩余,可能是饱和溶液,则烧杯Ⅱ中的N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D、当烧杯中加入M、N的质量是25g时,t1℃时,M的溶解度是30g、N的溶解度大于30g,则甲图中烧杯Ⅰ、Ⅱ中均无固体剩余,继续升温到t2℃时,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无N析出,而N的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到20g,会有5gN析出,符合题干信息,说法正确。故选D。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蒸发、结晶
C 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先将空气液化,再根据两者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D 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答案】B
【解析】A、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可以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的过程,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先将空气液化,再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差异,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是目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②;③;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SiO2中Si为+4价 B.反应②中Na2CO3:俗称烧碱
C.反应③为置换反应 D.反应④中x的化学式为H2
【答案】B
【解析】A、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Si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该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钠俗称纯碱,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反应③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④中,等号左边有1个硅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2X外,有2个钠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4.甲、乙、丙、丁均为常见物质,甲、乙是金属单质,甲、丙、丁均含同一种元素,转化关系如图(“→”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甲的活动性强于乙
B.乙不能与酸反应
C.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
D.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初中阶段金属单质生成金属单质的反应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甲能生成乙,故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甲、丙、丁均含同一种元素,因为甲是金属单质,只有一种元素,故甲、丙、丁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有氧化物、碱、盐,金属单质可以与氧气生成对应的氧化物,对应的氧化物也可以被一氧化碳等还原剂还原为金属单质,故金属单质可以与对应的氧化物相互转化,活泼的金属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生成对应的金属盐,而对应的金属盐也可以被更活泼的金属单质置换出来,故金属单质可以与对应的金属盐相互转化,但是金属无办法直接生成对应的碱,故金属单质无法和碱相互转化,故根据转化关系如图,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A、由分析可知:甲的活动性强于乙,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乙的活动性比甲弱,但有可能比氢强,故不一定不能与酸反应,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甲生成乙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故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其中一步重要反应的物质转化如右图所示(反应a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b可用作实验室制氧气
B.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C.由反应a可推测甲醛中含氢量低于甲醇
D.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需补充H2O2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b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过程,原理为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故反应b可用作实验室制氧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C、反应a为甲醇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醛和过氧化氢,根据题中条件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故反应a方程式为CH3OH+O2=甲醛+H2O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甲醛的化学式为 CH2O,故甲醇含氢量为:=12.5%,甲醛含氢量为:≈6.67%,故甲醛中含氢量低于甲醇,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a方程式为CH3OH+O2=CH2O+H2O2,反应b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图中没表明催化剂可以不写),反应b中每两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才能得到一个氧分子,而反应a中,每消耗一个氧分子只能生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需要另外补充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才能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个小题,共40分。
16.(7分)“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1)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水消毒时生成铁离子的符号为 。.
(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①通过航天食品摄取优质蛋白质有利于维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
A.脱水米饭 B.鱼香肉丝 C. 冻干水果
②空间实验室建造使用的记忆合金、铝基碳化硅(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组合)、芳纶纤维等新型材料。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记忆合金 B.铝基碳化硅
C. 芳纶纤维 D.棉花
(3)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硅)和铅酸蓄电池。
①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②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
③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6 ;Fe3+;(2) B ;C;(3) 电 ;增大;SiCl4+2H2Si+4HCl
【解析】(1)Na2Fe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后形成的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为Fe3+;(2)①A、 脱水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B、鱼香肉丝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冻干水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②A、记忆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铝基碳化硅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C、芳纶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D、棉花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C;(3)①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②根据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可知,放电过程中硫酸不断消耗,酸性减弱,酸液的pH增大;③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
17.(9分)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质量分数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高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3)铜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为 。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请写出用盐酸去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图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乙的抗腐蚀性一定比甲强
B.乙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
C.丙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相等
(5)某兴趣小组欲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①加入的x是 。
②溶液甲、乙中含有相同的溶质是 。
③操作①、②中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 。
④最终回收得到的金属是 。
【答案】(1)铝;(2)b;(3) 隔绝O2和H2O ;;(4)ABC;(5) Zn/锌 ;ZnSO4/硫酸锌;玻璃棒;Fe、Cu/铁、铜
【解析】(1)按质量分数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填:铝;(2)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金属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金属的硬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铁生锈实际上铁与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为隔绝O2和H2O;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隔绝O2和H2O;;(4)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但是乙的抗腐蚀性不一定比甲强,如铁不如铝活泼,但是抗腐蚀性不如铝,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乙排在氢之前,乙能置换出盐酸中氢,而不是氢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丙之后可能有比丙更不活泼的金属,丙也可以与它发生置换反应,如丙为铜,铜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可能相等,如盐酸不足时,生成的氢气质量都等于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C;(5)①该流程回收硫酸锌,因此加入的x是锌,故填:锌或Zn;②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因此溶液甲的溶质为硫酸锌,固体A为生成的铜、铁和过量的锌,铁能被磁铁吸收,则固体C为铜和锌,固体C中再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因此溶液乙中的溶质为硫酸锌、硫酸,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甲、乙中含有相同的溶质是硫酸锌,故填:ZnSO4或硫酸锌;③操作①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而硫酸锌溶液通过操作②后得到硫酸锌晶体,其操作名称为蒸发结晶,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因此两者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故填:玻璃棒;④由分析可知,最终回收得到的金属是铜和铁,故填:Fe、Cu或铁、铜。
18.(9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它是由 (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制成。
(2)A、B装置均可用来制取CO2气体,B装置的优点是 ;实验室更多使用A装置制取CO2气体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使用C装置(正放)排空法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
(3)制备CO2常用1:3的稀盐酸(用体积比为1:3的浓盐酸与水混合配制),已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mL-1,1:3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 铁架台;无机;(2) 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A装置的反应容器为锥形瓶,能装的药品较多,则可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处,若木条熄灭,则瓶中二氧化碳收集满;(3)10.5%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是铁架台,铁架台是金属材料制成的,是无机材料。(2)B装置的多孔隔板可以分隔固体和液体,通过控制固体和液体的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实验室更多使用A装置制取CO2气体的原因是:A装置的反应容器为锥形瓶,能装的药品较多,则可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用C装置(正放)排空法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处,若木条熄灭,则瓶中二氧化碳收集满。
(3)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水的体积为3V,则浓盐酸的质量为1.19g·mL-1×V,水的质量为1.0g·mL-1×3V,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19g·mL-1×V×37%,则1:3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19.(15分)在化学分组实验课上,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盐进行如下探究。
(1)能证明溶液呈碱性的实验现象是 。
(2)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米出于好奇将D试管中的上层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一起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只有气泡产生。同学们对烧杯内混合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3)猜想一:NaCl
猜想二:HCl、NaCl
猜想三: 。
【实验验证】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的混合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 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的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5)若D试管中的上层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的组合有 种。
【拓展应用】
(6)已知NaHCO3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2NaHCO3。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 g;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A试管中溶液变红;(2);(3)NaCl、;(4) 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生成) ; CaCl2(合理即可);(5)5/五;(6) 6.6 ;38.7%
【解析】(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能证明 Na2CO3 溶液呈碱性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中溶液变红;(2)C试管中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方程式为;(3)B试管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试管B中废液可能为:①若盐酸过量则废液成分为氯化钠、氯化氢;②若碳酸钠过量则废液成分为氯化钠、碳酸钠;③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废液成分为氯化钠;D试管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试管D中的上层清液可能为:④若氯化钙过量则为氯化钙、氯化钠;⑤若碳酸钠过量则为碳酸钠、氯化钠;
⑥若恰好完全反应则为氯化钠;将D试管中的上层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一起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只有气泡产生,说明B中盐酸过量,试管B中废液为氯化钠和盐酸,D中碳酸钠过量,D中上层清液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其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烧杯内混合液中的溶质成分为:猜想一:若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为NaCl;猜想二:若盐酸过量,则为HCl、NaCl;猜想三:若碳酸钠过量,则为NaCl、 Na2CO3; (4)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成立,说明混合液中不含有盐酸,所以取适量的混合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由于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生成),可证明混合液中不含有盐酸,即可说明猜想二不成立;根据结论猜想三成立,说明混合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根据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取适量的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合理即可)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说明混合液中含有碳酸钠,即可验证猜想三成立;
(5)若D试管中的上层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说明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的组合可能为:①氯化钠;②氯化钠、碳酸钠;③氯化钠、氯化氢;④氯化钠、氯化钙;④氯化钠、氯化氢、氯化钙共有五种;(6)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则有
y=10.6g;
x=4.4g;
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则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则有
m=8.4g;
n=2.2g;
故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2.2g+4.4g=6.6g;
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盐城专用)
(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 (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九年级化学·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
.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 A ] [ B ] [ C ] [ D ]
10
.
[ A ] [ B ] [ C ] [ D ]
11
.
[ A ] [ B ] [ C ] [ D ]
12
.
[ A ] [ B ] [ C ] [ D ]
13
.
[ A ] [ B ] [ C ] [ D ]
14
.
[ A ] [ B ] [ C ] [ D ]
15
.
[ A ] [ B ] [ C ] [ D ]
)
第Ⅱ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
16.(7分)
17.(9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8.(9分)
19.(15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盐城专用)
化 学
(本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Ca-40 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B.农业上提倡焚烧桔梗,变废为宝,为田增肥
C.用废旧报纸制造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2.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称量 B.量取
C.溶解 D.装瓶
3.唐朝炼丹家马和在《平龙认》中指出:阴气(氧气)还存在于青石、火硝中,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火硝的主要成分是KNO3,下列有关KN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类别:化合物
B.物理性质: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D.用途:可作复合肥料
4.下列对生产、生活中一些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工业生产中氧气可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功能
C.家庭电路中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5.下列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实验现象的化学笔记,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银白色粉末
C.将硝酸铵加入一定量的水中,所得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D.电解水实验中,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泡
6.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各组对比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铁和生铁的硬度不同 B.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元素组成不同
C.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不同 D.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挥发性不同
7.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茶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其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下列有关(C10H9N)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了质量是143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铝合金能导电,可用于制造门窗
C.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纯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9.将一定质量的CH4、H2O和物质M在密闭容器内,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H2和CO,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格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CH4 H2O 物质M H2 CO
反应前/g 1.6 2.0 8.1 0 0
反应后/g 0 0.2 8.1 0.6 2.8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不变 B.反应中CH4和H2O质量比为4∶5
C.该反应一定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反应后H2和CO分子个数比为3∶1
10.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的是( )
A.为使果汁保鲜,在其中加过量防腐剂
B.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发酵做面包
C.用甲醛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
D.在肉类热食中加过量的NaNO2增色
11.如图,t1℃时,将等质量的M和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Ⅰ和烧杯Ⅱ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继续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M和N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A是固体N的溶解度曲线 B.图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C.图甲烧杯Ⅱ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烧杯中加入M、N的质量可能是25g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蒸发、结晶
C 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先将空气液化,再根据两者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D 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13.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是目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②;③;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SiO2中Si为+4价 B.反应②中Na2CO3:俗称烧碱
C.反应③为置换反应 D.反应④中x的化学式为H2
14.甲、乙、丙、丁均为常见物质,甲、乙是金属单质,甲、丙、丁均含同一种元素,转化关系如图(“→”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甲的活动性强于乙
B.乙不能与酸反应
C.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
D.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
15.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其中一步重要反应的物质转化如右图所示(反应a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b可用作实验室制氧气
B.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C.由反应a可推测甲醛中含氢量低于甲醇
D.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需补充H2O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个小题,共40分。
16.(7分)“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1)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水消毒时生成铁离子的符号为 。.
(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①通过航天食品摄取优质蛋白质有利于维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
A.脱水米饭 B.鱼香肉丝 C. 冻干水果
②空间实验室建造使用的记忆合金、铝基碳化硅(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组合)、芳纶纤维等新型材料。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记忆合金 B.铝基碳化硅
C. 芳纶纤维 D.棉花
(3)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硅)和铅酸蓄电池。
①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②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
③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9分)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质量分数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高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3)铜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为 。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请写出用盐酸去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图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乙的抗腐蚀性一定比甲强
B.乙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
C.丙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相等
(5)某兴趣小组欲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①加入的x是 。
②溶液甲、乙中含有相同的溶质是 。
③操作①、②中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 。
④最终回收得到的金属是 。
18.(9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它是由 (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制成。
(2)A、B装置均可用来制取CO2气体,B装置的优点是 ;实验室更多使用A装置制取CO2气体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使用C装置(正放)排空法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
(3)制备CO2常用1:3的稀盐酸(用体积比为1:3的浓盐酸与水混合配制),已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mL-1,1:3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9.(15分)在化学分组实验课上,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盐进行如下探究。
(1)能证明溶液呈碱性的实验现象是 。
(2)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米出于好奇将D试管中的上层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一起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只有气泡产生。同学们对烧杯内混合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3)猜想一:NaCl
猜想二:HCl、NaCl
猜想三: 。
【实验验证】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的混合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 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的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5)若D试管中的上层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的组合有 种。
【拓展应用】
(6)已知NaHCO3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2NaHCO3。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 g;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北苑六校联考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