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全真模拟卷B(江西版)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江西专用)
(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 (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九年级化学·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共
21
分。
1
.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 A ] [ B ] [ C ] [ D ]
)
第Ⅱ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49分。
(
14.(6分)
15.(4分)
16.(6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7.(5分)
18.(8分)
19.(10分)
20.(10分)(写出解题过程)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江西专用)
化 学
(本卷共20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K-39 Ba-137 Na-23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
的选项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化雨 B.星火燎原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2.联合制碱法把世界制碱工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道尔顿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3.下列做法符合低碳和环保理念的是( )
A.生活中应节约用纸、节约用电 B.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鼓励开私家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 D.购物时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盛放物品
4.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不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
A.称量药品 B.闻气体气味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5.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是指 pH 小于 7.0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B.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 的颗粒物
C.大气中 S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D.燃放烟花爆竹与空气污染无关
6.下列生活实例与其蕴含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用扇子扇煤炉让火更旺——提供更多的氧气,支持燃烧
B.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对蔬菜施肥——草木灰能起到抗倒伏作用
C.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铝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铅笔芯中的石墨具有导电性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降低汽油成本,使用含铅汽油 B.拒绝毒品诱惑,倡导健康生活
C.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放置
8.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涉及化学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结构观:由于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种类不同,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C.元素观:由于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D.转化观:碳酸钠与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一步反应相互转化
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B.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
B.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
C.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A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12.科学家尝试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增加 D.生成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13.下列实验方案可达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B 将硬水软化为软水 加入少量肥皂水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D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少量高锰酸钾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4.(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衣:图1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面料和里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2)食:某学校的早餐饼配料表见图2,其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当衣服上沾有花生油时,可用洗涤剂除去,是由于洗涤剂对花生油有 作用。
(3)住:钢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防止钢铁锈蚀措施是 ;
(4)行: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
15.(4分)分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如图为碳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
(2)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对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 (填名称)。
(3)向e点对应物质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e点对应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填离子符号)。
(4)f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 (填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16.(6分)《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了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生石灰漂洗即可。
(1)丝帛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烧灰时为使干木头燃烧得更旺,常把干木头架空,主要原因是 。
(3)取少量灰烬(主要成分为)加水溶解,滴加 ,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其水溶液呈碱性。
(4)灰烬可用作农家肥,它与下列哪些肥料不能混合施用 (填字母)。
a.硫酸铵 b.尿素 c.氯化铵 d.硝酸钾
(5)“漂洗”过程中涉及到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
17.(5分)高纯金属铊(Tl)及其合金可做半导体材料,价格与黄金相当。下图是用硫酸亚铊(Tl2SO4)制备金属铊的简易生产流程。
(1)写出Tl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操作I的名称是 。
(3)氯化亚铊(TlCl),难溶于水,下列反应一定不能发生的有______(填字母)。
A.Tl2SO4+HCl B.Tl2O+H2SO4
C.TlOH+SO2 D.TlCl+Na2SO4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8.(8分)某同学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便携式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展开了探究。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 。
(2)用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从A~E中选择)。
(3)某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图F所示。甲剂为过碳酸钠固体(2Na2CO3·3H2O2),乙剂为二氧化锰。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第二步: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上述仪器模拟组装该制氧机时,装置B相当于制氧机中的 (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氧气能从加湿过滤仓内的水中逸出,是因为氧气 。
(5)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 (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19.(10分)某些校园周边文具店出售一种名为“炸包”的玩具,使劲按捏一会就会发生爆炸,实验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探究“炸包”爆炸的原因
【提出问题】“炸包”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按捏使袋内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反应;
猜想2:按捏使袋内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猜想3: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一完整的“炸包”将其从边缘剪开,观察其内容物 袋内有一些粉末和一小袋无色液体 猜想3正确
② 取出“炸包”中的内容物,将粉末倒入试管,再将塑料袋内的液体挤入试管中,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产生大量气泡,
项目二:探究“炸包”的药剂成分
【查阅资料】“炸包”所用粉末只含一种成分,无色液体为稀盐酸;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进行实验】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另取数袋完整的“炸包”将其剪开,把固体和液体混合,将产生的气体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导管连接顺序为a→ (填“b”或“c”);观察到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C装置中 ,证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取“炸包”中的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粉末含有 元素。
(3)利用图2实验进一步确定粉末的成分。
【讨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字母)
A.气球中所盛固体粉末的质量
B.气球中的粉末倒入试管的时间
C.试管中所用稀盐酸的体积和浓度
【实验】合理控制变量后,将三支试管中气球内固体与试管中液体全部混合。
【现象】试管 (填序号组合)的气球变化情况相似。
【结论】“炸包”所用粉末是碳酸氢钠。“炸包”爆炸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炸包”虽好玩,但需注意安全,如 (任写一点)。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为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我省各地对主要河流建立了市级河长制。某研究实践小组在一次环保调查中,对一硫酸厂生产车间排放的废水进行了检测。取澄清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
(1)判定废水中所含硫酸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
(2)实验过程中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是 g。
(3)该车间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该车间产生的废水需经过处理才能向外排放,从经济和处理效果分析,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废水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氧化铜
C.熟石灰 D.食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化学中考一模全真模拟卷B(江西专用)
化 学
(本卷共20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K-39 Ba-137 Na-23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
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化雨 B.星火燎原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答案】B
【解析】A、春风化雨描述天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B、星火燎原指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C、叶落知秋描述季节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联合制碱法把世界制碱工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道尔顿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答案】B
【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B、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符合题意;C、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D、张青莲主持测定铟、铱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做法符合低碳和环保理念的是( )
A.生活中应节约用纸、节约用电 B.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鼓励开私家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 D.购物时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盛放物品
【答案】A
【解析】A、节约用纸、节约用电可减少林木的砍伐和能源的浪费,符合环保理念,故A正确;B、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加大林木的砍伐,不利于环保,故B错误;C、鼓励私家车出行会增大化石能源的消耗,加剧空气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故C错误;D、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加剧白色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故D错误;故选A。
4.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不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
A.称量药品 B.闻气体气味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答案】A
【解析】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上,该操作不正确,但不会引发安全事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闻气体气味时,若直接去闻,可能会中毒,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加热液体时,若用酒精灯焰心加热,可能会引起试管炸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时,可能会引起火灾,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是指 pH 小于 7.0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B.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 的颗粒物
C.大气中 S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D.燃放烟花爆竹与空气污染无关
【答案】B
【解析】A.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故A错误;B.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 的颗粒物,简称PM2.5,故B正确;C.大气中 S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酸雨,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故C错误;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物质,引起空气污染,故D错误。故选B。
6.下列生活实例与其蕴含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用扇子扇煤炉让火更旺——提供更多的氧气,支持燃烧
B.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对蔬菜施肥——草木灰能起到抗倒伏作用
C.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铝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铅笔芯中的石墨具有导电性
【答案】C
【解析】A、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钾肥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能起到抗倒伏能力,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制品比较耐腐蚀,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因此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降低汽油成本,使用含铅汽油 B.拒绝毒品诱惑,倡导健康生活
C.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放置
【答案】A
【解析】A.降低汽油成本,使用含铅汽油,铅属于重金属,有害健康,选项错误。 B.拒绝毒品诱惑,倡导健康生活,选项正确。C.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选项正确。 D.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放置,隔绝水,防止生锈,选项正确。故选:A.。
8.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涉及化学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结构观:由于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种类不同,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C.元素观:由于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D.转化观:碳酸钠与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一步反应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但是碳酸钙不能一步转化为碳酸钠,不符合题意。故选A。
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B.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A、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但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CO和CO2,不符合题意;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时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不符合题意;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故A不正确;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程中固体质量始终不变,故B不正确;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小,故C不正确;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D正确。故选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
B.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
C.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A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 B B>C>A
【解析】A、由曲线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故A错误;B、由曲线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15g,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故B正确;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要从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故选B。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B的溶解度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B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 C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12.科学家尝试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增加 D.生成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 B 2:1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甲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故选B,填:2:1。
13.下列实验方案可达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B 将硬水软化为软水 加入少量肥皂水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D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少量高锰酸钾
【答案】 C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A、木炭粉和氧化铜粉均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能用肥皂水将硬水软化,不符合题意;C、加入足量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故可通过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除去杂质。故选C,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4.(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衣:图1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面料和里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2)食:某学校的早餐饼配料表见图2,其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当衣服上沾有花生油时,可用洗涤剂除去,是由于洗涤剂对花生油有 作用。
(3)住:钢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防止钢铁锈蚀措施是 ;
(4)行: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
【答案】锦纶;鸡蛋;乳化;铁(或Fe;喷漆、涂油 ; a
【解析】(1)在该服装的面料和里料中,羊毛和棉属于天然纤维,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故填:锦纶;(2)在该早餐配料表中,小麦粉、白砂糖富含糖类物质,花生油富含油脂,鸡蛋中富含蛋白质,食盐是无机盐,故填:鸡蛋;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随水流而除去,故填:乳化;(3)钢是铁和碳形成的合金,其中含碳量为0.03%~2%之间,因此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铁,故填:铁(或Fe);防止钢铁锈蚀措施喷漆、涂油,故填:喷漆、涂油;(4)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不符合题意;c.氢气热值高,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所以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4分)分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如图为碳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
(2)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对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 (填名称)。
(3)向e点对应物质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e点对应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填离子符号)。
(4)f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 (填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1)CH4;(2)金刚石;(3)H+;(4)NaHCO3
【解析】(1)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为甲烷,化学式为CH4。(2)b为碳单质,且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文中描述的物质为金刚石。(3)e为酸,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对应的物质为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是因为碳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氢离子,符号为H+。(4)碳酸氢钠为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式为NaHCO3。
16.(6分)《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了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生石灰漂洗即可。
(1)丝帛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烧灰时为使干木头燃烧得更旺,常把干木头架空,主要原因是 。
(3)取少量灰烬(主要成分为)加水溶解,滴加 ,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其水溶液呈碱性。
(4)灰烬可用作农家肥,它与下列哪些肥料不能混合施用 (填字母)。
a.硫酸铵 b.尿素 c.氯化铵 d.硝酸钾
(5)“漂洗”过程中涉及到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
【答案】(1)天然;(2)使干木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大了干木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无色酚酞溶液;(4)a、c;(5)
【解析】(1)丝帛是蚕丝的材料。蚕丝是纯天然的,所以丝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2)烧干木头时通常要把干木头架空一些,干木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使干木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大了干木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4)由于灰烬的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显碱性,碱性物质与铵态氮肥反应生成氨气,氮肥失效。a、硫酸铵是铵态氮肥,不能与灰烬混合施用。符合题意;b、尿素不是铵态氮肥,能与灰烬混合施用。不符合题意;c、氯化铵是铵态氮肥,不能与灰烬混合施用。符合题意;d、硝酸钾不是铵态氮肥,能与灰烬混合施用。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c。(5)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生石灰漂洗即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所以“漂洗”过程中涉及到的复分解反应是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
17.(5分)高纯金属铊(Tl)及其合金可做半导体材料,价格与黄金相当。下图是用硫酸亚铊(Tl2SO4)制备金属铊的简易生产流程。
(1)写出Tl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操作I的名称是 。
(3)氯化亚铊(TlCl),难溶于水,下列反应一定不能发生的有______(填字母)。
A.Tl2SO4+HCl B.Tl2O+H2SO4
C.TlOH+SO2 D.TlCl+Na2SO4
【答案】(1) ;复分解;(2)过滤;(3)D
【解析】(1)由图可知,Tl2SO4溶液与Ba(OH)2反应生成TlOH和硫酸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l2SO4+Ba(OH)2=2TlOH+BaSO4↓;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Tl2SO4溶液与Ba(OH)2反应生成TlOH溶液和硫酸钡沉淀,操作I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3)A、Tl2SO4和HCl相互交换成分,可以生成硫酸和TlCl,TlCl难溶于水,反应可以发生,不符合题意;B、Tl2O属于金属氧化物,可与H2SO4反应生成Tl2SO4和水,反应可以发生,不符合题意;
C、TlOH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可溶性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TlOH能与SO2反应,不符合题意;D、TlCl难溶于水,TlCl和Na2SO4不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8.(8分)某同学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便携式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展开了探究。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 。
(2)用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从A~E中选择)。
(3)某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图F所示。甲剂为过碳酸钠固体(2Na2CO3·3H2O2),乙剂为二氧化锰。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第二步: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上述仪器模拟组装该制氧机时,装置B相当于制氧机中的 (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氧气能从加湿过滤仓内的水中逸出,是因为氧气 。
(5)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 (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答案】(1)铁架台;(2)AE;(3)2H2O22H2O+O2↑;(4) 反应仓 ;不易溶于水;(5)c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①为铁架台;(2)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则适合用A为反应的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适合用排水集气法E,故制取的组合为AE;(3)过碳酸钠受热后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产生水与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4)B装置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发生装置,故B装置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反应仓;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氧气能从加湿过滤仓内的水中逸出;(5)过氧化氢为液体,自身容易分解导致变质,则不易存储与运输;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弊端;故选c。
19.(10分)某些校园周边文具店出售一种名为“炸包”的玩具,使劲按捏一会就会发生爆炸,实验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探究“炸包”爆炸的原因
【提出问题】“炸包”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按捏使袋内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反应;
猜想2:按捏使袋内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猜想3: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一完整的“炸包”将其从边缘剪开,观察其内容物 袋内有一些粉末和一小袋无色液体 猜想3正确
② 取出“炸包”中的内容物,将粉末倒入试管,再将塑料袋内的液体挤入试管中,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产生大量气泡,
项目二:探究“炸包”的药剂成分
【查阅资料】“炸包”所用粉末只含一种成分,无色液体为稀盐酸;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进行实验】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另取数袋完整的“炸包”将其剪开,把固体和液体混合,将产生的气体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导管连接顺序为a→ (填“b”或“c”);观察到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C装置中 ,证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取“炸包”中的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粉末含有 元素。
(3)利用图2实验进一步确定粉末的成分。
【讨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字母)
A.气球中所盛固体粉末的质量
B.气球中的粉末倒入试管的时间
C.试管中所用稀盐酸的体积和浓度
【实验】合理控制变量后,将三支试管中气球内固体与试管中液体全部混合。
【现象】试管 (填序号组合)的气球变化情况相似。
【结论】“炸包”所用粉末是碳酸氢钠。“炸包”爆炸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炸包”虽好玩,但需注意安全,如 (任写一点)。
【答案】 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钠/Na; B;①③;NaHCO3+HCl=NaCl+H2O+CO2↑ ;不能人群密集场所玩(合理即可)
【解析】项目一:探究“炸包”爆炸的原因。进行实验:若猜想3正确,“炸包”爆炸的原因是按捏使袋内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反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所以实验②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温度升高;项目二:探究“炸包”的药剂成分。进行实验:(1)另取数袋完整的“炸包”将其剪开,把固体和液体混合,将产生的气体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与气体与氧化铜反应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为了实验结果准确,气体需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应从长(b)管通入;导管连接顺序为a→b;观察到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2)根据“查阅资料“可知,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取“炸包”中的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粉末含有钠(Na)元素;(3)根据第(2)小题可知,“炸包”中的粉末含有钠元素,且能与稀盐酸产生气体,则该粉末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每84份质量的碳酸氢钠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适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1和V2,则V1<V2。根据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产生气体体积判断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因此:A、气球中所盛固体粉末的质量需相等,是需要控制的条件,不符合题意;B、气球中的粉末倒入试管的时间不影响气体产生的体积,不是需要控制的条件,符合题意;C、稀盐酸需要能与两种物质完全反应,试管中所用稀盐酸的体积和浓度,是需要控制的条件,不符合题意。故选B。现象:该实验的结论是炸包”所用粉末是碳酸氢钠,试管①③的气球变化情况相似;
结论:“炸包”所用粉末是碳酸氢钠,“炸包”爆炸的反应原理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拓展:“炸包”虽好玩,但需注意安全,如不能人群密集场所玩。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为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我省各地对主要河流建立了市级河长制。某研究实践小组在一次环保调查中,对一硫酸厂生产车间排放的废水进行了检测。取澄清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
(1)判定废水中所含硫酸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
(2)实验过程中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是 g。
(3)该车间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该车间产生的废水需经过处理才能向外排放,从经济和处理效果分析,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废水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氧化铜
C.熟石灰 D.食盐
【答案】(1)不再有沉淀产生;(2)23.3;(3)4.9%;(4)C
【解析】(1)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若沉淀不再增加,则说明硫酸已完全反应。
(2)由图可知,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23.3g。
(3)解:设200g样品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x,则
解得x=9.8g
则样品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车间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
(4)A、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适用于处理废水,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会污染环境,不适用于处理废水,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能用于处理废水,符号题意;
D、食盐为氯化钠的俗称,不能与硫酸反应,则不能用于处理硫酸废水,不符号题意。
故选C。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卷(九)语文

下一篇: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新区校教育集团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