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化 学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O 16 Mg24 Al27 Cl35.5 Fe56 Cu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春节,洛阳连登央视,热搜不断。以下节目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上打铁花 B.高空钢丝秀 C.舞火龙 D.烟花瀑布
2.“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顶吃泡面”。为均衡营养,泡面可搭配鸡蛋、西红柿等一起食用,鸡蛋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 )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无机盐 D.糖类
3.2024年春运遇上暴雪,绿皮火车牵引高铁送游子回家,彰显中国智慧与力量。以下绿皮火车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特种钢车身 B.布制窗帘 C.门窗橡胶密封条 D.中空玻璃
4.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分子大小改变
D.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
5.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6.硒被誉为“抗癌大王”。如图是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4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D.为了防癌可以大量补充硒元素
7.分类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Hg、Si B.复合肥:NH H PO 、KNO
C.氧化物:干冰、乙醇 D.空气污染物:CO 、SO
8.如图是CO 转化为甲醇(CH OH)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参加反应的CO 、H 分子个数比为1:4
C.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9.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酸雨形成的原因:
C.磁铁矿炼铁: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10.了解燃烧知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因为铜丝隔绝了氧气
B.图2中煤块制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C.图3中燃气出现黄色火焰时,调大进风口是为了通入足够的空气
D.图4中围炉煮茶,燃烧木炭时保持良好通风是为了防止中毒
11.下列有关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比较硬铝片和铝片的硬度:相互刻画
B.比较铁、铜、银活动性顺序: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测溶液酸碱度: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除去CO中混有的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
12.实验室有一瓶浓硫酸,标签如图所示。现将其配制成10%的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硫酸具有挥发性,需密封保存
B.该溶液的稀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主要仪器: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D.取100g该硫酸进行稀释,需加水880g
13.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电解水
B.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将锌粉加入某硝酸铜溶液中
14.现有5.6g含有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共生成0.19g氢气,则该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 )
A. Fe、Al B. Fe、Mg C. Fe、Zn D. Fe、Mg、A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物质是 ;铁生锈与空气中 有关;氯化钠可用作融雪剂,其构成微粒是 。
16.洛阳牛肉汤用骨头熬制,高汤富含钙、铁等营养成分,这里的钙、铁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骨汤香味扑鼻,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原因是 。
17.2024年1月,洛阳文旅持续发力,为游客送钻石,该人造钻石由石墨制成,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龙门高铁站“锦衣卫”身穿飞鱼服迎接游客,市面上的飞鱼服大多由合成纤维制成,可以用 的方法鉴别纯棉和合成纤维。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 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 的现象是 ;若实验中的白磷均换成红磷,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9.如图所示,图Ⅰ为三种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Ⅱ盛冷水烧杯中分别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1)KNO 与 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为 ℃。
(2)10℃时,分别将等质量KNO 、Na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KNO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或“<”)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图Ⅱ中,若使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固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写出一种)
20.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C的水溶液为蓝色,与B作用可配制波尔多液;D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互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或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为 ;
(2)C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写出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加热冷水,沸腾前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2)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 并探究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达到实验目的,要求装置全部用上且不重复使用,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接d、e接c、b接 、 接 、 接j。
(3)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 。
23.某化学小组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在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气泡产生,该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该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更换药品后,用数字化仪器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时刻溶液中的溶质为 。
24.如图,将金属X插入烧杯内的AgNO 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X,向烧杯内再加入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1)加入锌粉,溶液蓝色消失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结束后,溶液中一定 (填“存在”或“不存在”)AgNO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某兴趣小组制定了“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Ⅰ海水淡化
任务一:海水淡化
(1)如图是“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图。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其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淡化后的海水属于软水,其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制盐与制镁
下图为海水综合利用的工艺流程图。经过风吹日晒,食盐晶体从海水中析出,得到粗盐与母液。已知粗盐中主要含有( 等可溶性杂质。
任务二:海水制盐
(2)写出一个加入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操作Ⅰ和操作Ⅱ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 。
(4)若要证明操作Ⅰ后滤液中存在的杂质,需向滤液中依次加入 (填写字母)。
A. 足量BaCl 溶液B. 足量Ca(OH) 溶液 C. 无色酚酞溶液
(5)滤渣中含有的难溶性物质主要有泥沙、 和 。
任务三:海水提镁
(6)制镁工艺中,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已知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分解生成两种单质。试计算:用此法电解19kg氯化镁理论上可制得镁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A 4. B 5. D 6. C 7. B 8. D 9. D 10. A 11. B 12. D 13. C 14. C
二、填空题
15. N ; O 、 H O; Na 、Cl
16. 铁(Fe); 分子在不断运动。
17.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灼烧(或点燃)
18. ; 通入氧气前b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b中白磷燃烧; 不能
19. t; <; CaO(或NaOH固体、浓硫酸, 合理即可)
20. (1) Ca(OH) ;置换反应; Fe O +3H SO =Fe SO +3H O
三、简答题
21.(1) 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22
(2) hifg
(3) F中低蜡烛比高蜡烛先熄灭
23.
(2) HCl+NaOH=NaCl+H O; NaCl、HCl
(2) 不存在
四、综合应用题
25.(1) 过滤; 减小
CaCl +Na CO =CaCO ↓+2NaCl或 BaCl +Na CO =BaCO ↓+2NaCl
(3)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液滴飞溅。
(4) AC
(5) BaSO
MgCl +Ca(OH) =Mg(OH) ↓+CaCl 或 MgSO +Ca(OH)2 =Mg(OH) ↓+CaSO
(7) 解:设理论上可制得镁的质量为x。
95 24
19kg x
答:理论上可制得镁的质量为4.8k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分层练习题(答案)

下一篇:2024届安徽高三冲刺高考信息回头看(十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