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A.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消肿―肥皂水呈碱性
B.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渍―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D.电动车逐步替代燃油车―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2.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NaOH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该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的物质 NaOH溶液 稀盐酸 AgNO3溶液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A.CuCl2溶液 B.Cu(NO3)2溶液 C.Na2SO4溶液 D.FeCl3溶液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4.攀枝花市某地的土壤呈弱碱性。下列农作物中,适宜在该地种植的是
选项 A B C D
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棉花 甘 草
适宜作物生长的pH 5.0~5.5 5.8~6.7 6.0~6. 8 7.2~8.5
A.A B.B C.C D.D
5.在pH=3时,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
A.SO42-、Fe2+、Na+、OH- B.Cl-、K+、SO42-、Na+
C.K+、Cu2+、SO42-、NO3- D.Ca2+、CO32-、Na+、Cl-
6.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7.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D.酸性溶液中H+的数目小于OH-的数目
8.根据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B.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稀释浓硫酸 D.区分硬水和软水
9.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Na+、Cl-、
B.Mg2+、OH-、
C.、、
D.Ca2+、Cu2+、Cl-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A.A B.B C.C D.D
二、科学探究题
11.(1)同学们用下图所示仪器和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仪器 B 的名称为 。
②装配 KClO3 制备O2 的发生装置,上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图中的微型装置 F 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H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G 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的 O2 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选“a”或“b”)进入,滴壶中装的试剂是 。
(2)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 CaO 和NaOH 的固体混合物,NaOH 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 ;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 CO2 和H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 和 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 A→B→ → (填“C”,“D”);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 CO2 和H2O,写出装置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 Cu2(OH)2CO3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 的作用是 。
三、计算题
12.现有一瓶硫酸溶液,为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98g于烧杯中,逐渐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若取一定量该硫酸溶液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的稀硫酸,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g?_____
四、填空与简答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相关化学用语填空。
(1)氧元素 ;
(2)3Fe2+表示 。
(3)氮肥能促进农作物茎、叶生长,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原因是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写化学式)。
14.酸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的饮料,已成为大大众化的食品。
(1)酸奶显酸性,则酸奶的pH 7 (填“>”、“<”或“=”);
(2)过量饮用酸奶易导致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基本反应型是 。
15.从下列常见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并填写其化学式:氯化铵、熟石灰、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16.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就在我们身边。
(1)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小丽出门要佩戴口罩,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病毒等物质进入口鼻。佩戴口罩预防疾病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小丽用“84”消毒液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二者混合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3)小丽跟妈妈学炒菜,她先打开了天然气阀门,后打开燃气灶,燃气灶出现“电火花”,天然气燃烧起来。此过程中“电火花”的作用是 ;炒菜时客人在客厅都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炒菜完毕,小丽关闭燃气管道阀门,使火熄火,其灭火原理是 。
(4)小丽发现,烧过水的锅底有很多水垢,她可以选用清洗水垢的是 。(填字母)
A.洗洁精 B.水 C.苏打粉 D.白醋
17.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两溶液中,共含有H+、Ag+、K+、Ba2+、OH-、CI-、NO3-、CO32-8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应该是 。
18.A、B、C、D、E 是初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的物质,其中 A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A、B、C、D 是四种不同类型的物质,且 C 中含有两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全部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 E ;
(2)写出 A 转化为 B 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 B 溶液和 D 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
19.碳捕集、转化和利用技术可实现大规模二氧化碳减排。工业上常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名称)。
(3)操作③是 ,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4)工业上还可以利用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
吸收剂 碳酸钠 碳酸钾
20℃最高浓度(g/L) 212 1104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碳酸钾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有毒物质,可涂抹肥皂水消肿,是因为肥皂水呈碱性,选项A正确;
B、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选项B正确;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渍洗,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选项C错误;
D、电动车使用的电能,无污染,电动车逐步替代燃油车,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发展理念,选项D正确。故选C。
2.A
【详解】A、氯化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稀盐酸混合无现象,和硝酸银混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B、硝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和硝酸银混合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和稀盐酸混合无现象,和硝酸银混合生成硫酸银微溶物,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稀盐酸混合无现象,和硝酸银混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碳酸钠能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反应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同时无法得到碳酸钠,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会引入新杂质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无色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碱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点睛】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目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D
【详解】攀枝花市某地的土壤呈弱碱性,则其pH略大于7。
A、茶树适宜生长的pH为5.0~5.5,适宜在弱酸性的环境下生长,故A错误;
B、油菜适宜生长的pH为5.8~6.7,pH略小于7,适宜在弱酸性的环境下生长,故B错误;
C、棉花适宜生长的pH为6.0~6.8,适宜在弱酸性的环境下生长,故C错误;
D、甘草适宜生长的pH为7.2~8.5,pH略大于7,较适宜在攀枝花市某地种植,故D正确。故选D。
5.B
【分析】常温下,pH=3时,溶液呈酸性。
【详解】A. 在酸性溶液中,OH-不能存在,Fe2+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B. 在酸性溶液中,Cl-、K+、SO42-、Na+可以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C. Cu2+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D. 在酸性溶液中,CO32-不能存在,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详解】A、由于氧气能够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A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则用燃着的木条无法鉴别;故B错误;
C、木条属于有机物,含有C、H、O元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木条脱水而变黑,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不同,小木条在各层的碳化程度就不同,用木条平放在蜡烛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与外焰接触部位碳化最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7.B
【详解】A、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选项A不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选项B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选项C不正确;
D、酸性溶液中H+的数目应该大于OH-的数目,选项D不正确。故选B。
8.A
【详解】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烧杯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分析】pH=3的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溶液显酸性;
【详解】A、钠离子、氯离子、硝酸根三种离子相互之间不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三种离子均不与氢离子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不与氢离子反应,离子能够共存,且离子的溶液均为无色,正确;
B、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镁离子与氢氧根不能共存,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水,氢离子与氢氧根不能共存,错误;
C、氢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共存,错误;
D、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不是无色溶液,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 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能吸收水蒸气而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是不会为零,故选项错误;
C. 镁比锌活泼,和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因为氯化氢不足,因此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
D. 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时,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氢氧化钙由于水的质量减小而析出,同时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也能够导致氢氧化钙部分析出,因此溶液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 长颈漏斗 酒精灯 2KClO32KCl+3O2↑ Zn+H2SO4=ZnSO4+H2↑ 可以控制液体加入的量(或控制反应速率) b 浓硫酸 氧化铜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D C C 中石灰水变浑浊,D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CO2+Ca(OH)2=CaCO3↓+H2O Cu2(OH)2CO32CuO+H2O+CO2↑ 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详解】(1)①图中仪器 B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②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需要酒精灯来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 2KCl+3O2↑。
③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H2SO4=ZnSO4+H2↑;
通过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控制药品的用量,进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可以控制液体加入的量(或控制反应速率);
干燥气体时,应使气体与干燥剂充分接触,图G用作干燥装置,气体应从b管进入,才能使气体与干燥剂充分接触,故填b;
图G中的干燥剂为液态物质,常用的液态干燥剂为浓硫酸,故填浓硫酸。
(2){猜想与假设}根据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元素,以及该黑色固体由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所以该固体可能是氧化铜,故填氧化铜。
{设计方案}猜想②正确,说明该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所以验证氧化铜的方法是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故填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用来检验水的存在,澄清的石灰水用来验证二氧化碳,为避免气体通过石灰水后带有的水分对原来气体中水分的检验产生干扰,应将反应后的气体先通过硫酸铜粉末,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故填D,C。
{解释与结论}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色,D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水,故填C 中石灰水变浑浊,D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装置 C 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a(OH)2=CaCO3↓+H2O。
②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OH)2CO3 2CuO+H2O+CO2↑。
{反思与评价}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干扰,故填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点睛】检验生成物中可能同时存在水分和气体时,应先检验水分的存在,再检验气体的存在情况,避免先检验气体时携带的水分对检验可能原有水分产生干扰。
12.(1)10%;(2)15g
【详解】由图可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
(1)设:98g稀硫酸中含硫酸质量为x。
x=9.8g
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设: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的硫酸溶液50g,需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的质量是y
50g×7%=y·10% 解得y=35g
需加入水的质量是50g-35g=15g
答:(1)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l0%;
(2)需加入水的质量是l5g。
13.(1)O
(2)3个亚铁离子
(3)NH3
【详解】(1)氧元素表示为O。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
(3)氮肥能促进农作物茎、叶生长,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原因是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其中氢元素为+1价,氮元素为-3价,氨气化学式为NH3。
14. < Al(OH)3+3HCl==AlCl3+3H2O 复分解反应
【详解】(1)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酸奶显酸性,则酸奶的pH<7;
(2)过量饮用酸奶易导致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反应的原理是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 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基本反应型是复分解反应。
15. Ca(OH)2 NaHCO3
【详解】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呈弱碱性,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Ca(OH)2;NaHCO3。
16.(1)过滤
(2)Cl2
(3) 引燃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移走可燃物
(4)D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
【详解】(1)口罩预防疾病的原理是利用口罩隔绝某些病毒和细菌,相当于过滤操作;
(2)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式左侧是一个钠原子、三个氯原子、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右侧是一个钠原子、一个氯原子、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因此X少了两个氯原子,是氯气,化学式为Cl2;
(3)电火花的作用是引燃天然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因此客人能闻到菜的香味;炒菜完毕,小丽关闭燃气管道阀门,使火熄火,是通过移走可燃物的原理来灭火;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白醋中含有酸,因此可以出水垢,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物质性质分析。
17.H+、Ag+、Ba2+、NO3-
【详解】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则甲溶液中一定有OH-,不能与OH-离子共存的离子都在乙溶液中,乙溶液里含:H+、Ag+,CI-不能与Ag+共存,所以Cl-在甲溶液中,CO32-不能与H+共存,所以CO32-在甲液中,Ba2+不能与CO32-共存,则Ba2+在乙液中,整理后得:甲溶液中一定含有: OH-、CI-、CO32- 乙溶液一定含有:H+、Ag+、Ba2+,剩余NO3-、K+在另种溶液中都能共存,但甲溶液中只有阴离子,乙溶液中只有阳离子;因为溶液不显电性,同时需要有阴、阳离子,则K+在甲溶液中,NO3-在乙溶液中;故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四种离子是:H+、Ag+、Ba2+、NO3-。
18. HCl CaCl2 CO2+2NaOH=Na2CO3+H2O 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A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A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AB可以相互转换,B可以与C反应,C能生成二氧化碳,故B可能是碳酸钠,C可能是盐酸。A、B、C、D 是四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故D可能是氢氧化钙,E可能是氯化钙,经检验,推断合理。
(1)C物质是盐酸,化学式为HCl;E物质是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
(2)A 转化为 B 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 B 溶液和 D 溶液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19. 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钠(填化学式不给分) 过滤 烧杯(漏斗或玻璃棒) 20℃时,可以配制浓度很大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
【详解】(1)反应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CO2+2NaOH=Na2CO3+H2O。
(2)由转化关系图可知氢氧化钠可以循环使用,故填:氢氧化钠。
(3)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操作③是过滤,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烧杯或玻璃棒或漏斗,故填:过滤;烧杯(漏斗或玻璃棒)。
(4)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时碳酸钾可配置浓度大,这样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故填:20℃时,可以配制浓度很大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科普阅读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