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基础练习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含解析)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A.K2SO4、KCl B.CaCO3、CaCl2 C.CuSO4、Na2SO4 D.NH4NO3、NaCl
2.如图涉及的物质及变化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及化学反应,如图中“一”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一步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甲是单质,乙常温下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B.如果甲是酸,此转换关系中一定发生置换反应
C.如果甲是碱,则乙和丙反应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
D.甲还可以是氧化物,不可能是盐
3.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Mg2+、Ca2+、等)和难溶性杂质(泥沙等),以下是粗盐提纯流程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选用的是物理方法
B.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余热使滤液蒸干
C.任意交换②、③、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并不影响杂质的去除
D.⑤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
4.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酸溶液显酸性,所以显酸性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5.诗句“梅子留酸软齿牙”中的“梅子”含有较多的柠檬酸,柠檬酸具有酸的通性。小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验证柠檬酸的某些性质,下列实验没有现象的是
A. B.
C. D.
6.下列有关物质除杂、检验、鉴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可用酚酞试液并进行相互反应
C.除去粗盐中的所有杂质,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
D.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可滴加适量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7.硫酸钾(K2SO4)属于(  )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8.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领略了无穷的冰雪魅力,如图“雪花”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Fe、C、O2、Ca(OH)2中的一种。图中 “—”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乙与丁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甲与稀硫酸反应可得到黄色溶液 D.图中共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9.今取12.7克氯化亚铁样品,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得氯化银沉淀,经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0克,已知,样品内杂质为氯化物,则该杂质可能是
A.KCl B.NaCl C.ZnCl2 D.BaCl2
10.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酚酞试液、稀硫酸、稀盐酸、Ba(OH)2溶液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Fe(OH)3固体、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该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Fe(OH)3固体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出现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体
A.酚酞试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Ba(OH)2溶液
1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用冷碟压在蜡烛火焰上,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用加热的方法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D.将铁钉分别半浸没于纯水和白醋中,比较生锈的快慢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将足量金属铝和铁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C.向HCl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水
二、填空与简答
1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硫酸铜中所含阴离子的符号是 ,生石灰加水过程中会 (填“放”或“吸”)热,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 。
(2)发酵粉的发酵原理是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NaHCO3)和有机酸遇水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气体在面团里形成许多小气室,使糕点疏松多孔。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还可以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症,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用作装饰材料,其表面沾上污渍不适合用洁厕灵(呈酸性)清洗的原因 。
14.氯化铵、硫酸钾是常见的化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铵根离子符号为 ;
(2)硫酸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这两种化肥提供的营养元素有 (填写元素符号)。
15.从 C、H、O、Na、Cl 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下列物质(写化学式):
①人类生存离不开的一种液态氧化物 ;
②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
③固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 ;
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 。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①碳酸氢钠②熟石灰③干冰④稀有气体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3)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7.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其中E是单质; 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F为红棕色粉末。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A的化学式 ,物质D的用途 。
(2)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
18.石膏(CaSO4·2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上用含SO2的烟气制备石膏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1)在反应①时,常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原因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里进行该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 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三、科学探究题
19.做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A同学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B同学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A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A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写出上述实验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利用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A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已变质。
实验步骤:取少量药品于试管中,滴加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4)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②将上述浑浊的液体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①有白色沉淀产生;②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20.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Na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一: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测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①CO2溶于NaOH溶液中 ②CO2与NaOH反应
活动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②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2)同学们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明同学提出可以向软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入酚酞试液,判断NaOH与CO2反应发生。小红对小明的方案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
活动三: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 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CO、无Ca2+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OH-
【反思评价】
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CO、OH-。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四、计算题
21.测定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现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10g,将其全部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硫酸钾和氯化钾都易溶于水且温度都不变,无法鉴别;
B、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根据溶解性可以鉴别;
C、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硫酸钠溶于水溶液呈无色,通过溶液颜色可以鉴别;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通过溶液温度的变化可以鉴别。
故选A。
2.A
【详解】A、如果甲是氧气,甲能与乙相互转化,则乙可以是水,甲能转化为丁,丁可以为一氧化碳,丁能与丙相互转化,丙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如果甲是氢气,甲、乙能相互转化,乙可以是铁,甲能转化为丁,丁可以是水,丙可以是氧气,铁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如果甲是氧气,乙可以是二氧化碳,甲转化为丁,丁可以为水,丁与丙相互转化,丙可以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如果甲是单质,乙常温下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符合题意;
B、如果甲是酸,假设甲是稀盐酸,甲与乙相互转化,乙可以是氯化钡,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甲能转化为丁,丁可以是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丁能与丙相互转化,丙可以是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丁转化为丙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其它反应均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如果甲是碱,假设甲是氢氧化钙,甲能与乙相互转化,乙可以为水,甲能转化为丁,丁可以是碳酸钙,丁能与丙相互转化,丙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无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D、如果甲是盐,如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乙可以是氢氧化钠,乙能与丙反应,丙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钙相互转化,丁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能转化为碳酸钙,故甲可以是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所以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选用的是物理方法。A正确;
B、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造成液体飞溅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B正确;
C、为防止多余氯化钡不能除去,氯化钡必须在碳酸钠之前加入,所以任意交换②、③、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会影响杂质的去除。C错误;
D、盐酸与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多余的盐酸加热挥发。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4.C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上厕所碳酸钠和水,有盐和水反应但不是酸和碱之间反应故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选项错误;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D、酸溶液显酸性,但是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但但电离出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属于盐类,选项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位于氢元素前面,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固体溶解,且容易变为黄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与柠檬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
D、柠檬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 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氮气等气体也不具有助燃性,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熄灭也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错误。
B. 酚酞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滴加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溶液变为红色。氯化钠溶液为中性、稀盐酸为酸性,溶液都不变色。然后向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仍然是红色的是氯化钠溶液,红色变成无色的是盐酸溶液。可以区分,正确。
C. 溶解、过滤、蒸发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但还有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错误。
D.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错误。
故选:B。
7.A
【详解】硫酸钾(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A。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8.B
【分析】如图,由铁、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推断甲和丙分别是铁和氢氧化钙,由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推断丙是氢氧化钙,则甲是铁;根据二氧化碳能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如图,丁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推断丁是碳,甲和丁能和乙反应,推断乙是氧气,带入原题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与乙燃烧即铁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乙与丁反应即碳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燃烧会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甲与稀硫酸反应即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是浅绿色的,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图中涉及的反应中铁和稀硫酸反应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即置换反应;碳或是铁和氧气反应以及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都属于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涉及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B。
9.B
【详解】假设12.7g全部是氯化亚铁,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

解之得:x=28.7g。由计算可知,实际生成的沉淀30g>假设12.7g氯化亚铁时生成的沉淀28.7g。如果多生成沉淀的话,则应该样品中的Cl的离子数应该是比纯的FeCl2含有的Cl离子数多,如果相同质量的物质中含有的离子多,则必然要求杂质中含两个氯离子相对应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和要比一个铁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要小,分析选项只有NaCl符合该要求。故选B。
10.B
【详解】硫酸能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得黄色溶液;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故X是硫酸,选B
11.A
【详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不能和碳酸钙反应,因此不能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故A错误;
B、用冷碟压在蜡烛火焰上能够得到炭黑,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B正确;
C、加热时,真黄金表面无明显变化,假黄金中的铜在加热时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表面变黑色,因此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故C正确;
D、将铁钉分别半浸没于纯水和白醋中,纯水中的铁钉不如白醋中的铁钉生锈速率快,因此可以比较生锈的快慢,故D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导致溶液质量增加,错误;
B、将足量金属铝和铁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因为金属足量所以最终产生的氢气量由酸决定,最终产生的氢气量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可知,每18份质量的铝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开始时单位质量的铝产生的氢气更多,正确。
C、因为氢氧化钡与盐酸、硫酸铜同时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所以开始就有沉淀生成,错误;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水,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但最终不可能溶液变为中性或碱性,即最终pH<7,错误。
故选:B。
13. SO 放 铁的活泼性强于铜,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NaHCO3+HCl===NaCl+H2O+CO2↑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而被腐蚀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盐能与某些金属、酸反应。从盐的化学性质入手。
(1)硫酸铜所含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SO42﹣),生石灰加水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盛放是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造成药效降低。
(2)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含盐酸)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用作装饰材料,其表面沾上污渍不适合用洁厕灵(呈酸性)清洗的原因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而被腐蚀。
【点睛】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4.(1)NH4+
(2)+6价
(3)K、N
【详解】(1)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故填:NH4+。
(2)钾元素+1价,氧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1)×2+x+(-2)×4=0,x=+6,故填:+6价。
(3)氯化铵中有氮元素,硫酸钾有氮元素,这两种化肥提供的营养元素有K、N,故填:K、N。
15. H2O H2CO3 CO2 NaCl
【详解】①人类生存离不开的一种液态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②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③固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固体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16. ③ ① ④ ②
【详解】(1)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③;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和生成的碳酸钠都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糕点松软可口,故填:①;
(3)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用于制作霓虹灯,故填:④;
(4)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中和酸性土壤,故填:②。
17. CO 可用于灭火、人工降雨等
【分析】A-F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都含有氧元素,其中E是单质,故E是氧气;B、C均为液体,且组成相同,故B和C是过氧化氢和水中的一种,由于B能生成C,故B是过氧化氢,C是水;F为红棕色粉末,F是氧化铁,E是氧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由分析可知(1)A的化学式是CO,D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人工降雨等;
(2)B转化为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转化为D是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8.(1)使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充分反应
(2) 过滤 引流
(3)2NaOH+SO2═Na2SO3+H2O
(4)氢氧化钠
【详解】(1)由于反应物之间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快,转化也就越彻底,所以在反应①时,常将NaOH喷成雾状的原因是增大与二氧化硫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操作a是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操作,在实验室中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在实验室里进行该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反应①是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4)开始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反应物,结束氢氧化钠溶液是生成物,所以生产流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
19.(1)2NaOH+CO2=Na2CO3+H2O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 氯化钙溶液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4) 氯化钙溶液 溶液变红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
(2)上述实验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碳酸钠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设计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已变质,方法是取少量药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故填氯化钙溶液;
由实验结论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即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4)检验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首先除去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碳酸钠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故填氯化钙溶液;
由实验结论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试液后,观察到溶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
20. 软塑料瓶变瘪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表述合理即可) H+ 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稀盐酸(或稀硫酸)
【详解】根据猜测①、②可知,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一定减少,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碱性溶液,遇酚酞都会变红,无法区分,因此此处填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色沉淀时碳酸钙,碳酸钙与氢离子不能共存,因此一定不含的离子是氢离子即H+;
有白色沉淀生成,验证含有碳酸根,因此是碳酸根结合某种阳离子形成白色沉淀,因此可以加入氯化钙或是氯化钡溶液;
实验验证有氢氧根,氢氧根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此处填产生蓝色沉淀;溶液中含有碳酸根和氢氧根离子,为了避免环境污染需要使两种离子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因此可以选用盐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无害,因此此处填稀盐酸;
21.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
解:设10g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课堂通行证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含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天长市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