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铜川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计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笔、黑、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有可燃性 B. 稳定性好
C. 难熔化 D. 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炭黑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稳定性好,表现在常温下不容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炭黑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选择科学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以立即倒入青菜或者盖上锅盖灭火
B. 食用海带、紫菜可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碘,可预防骨质疏松
C. 生铁和钢都属于金属材料,将生铁加工成不锈钢,抗腐蚀性增强
D. 辨认毛衫的材质是纯棉的还是羊毛的,可通过抽丝点燃闻气味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倒入青菜或者盖上锅盖,可以使油和氧气隔绝,故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食用海带和紫菜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及时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生铁和钢都是金属材料,将生铁加工成不锈钢,不锈钢耐腐蚀,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纯棉点燃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点燃是烧焦羽毛的气味,气味不一样,可以通过闻气味分辨,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是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取氧化铜粉末 B. 倾倒稀硫酸
C. 加热固液混合物 D. 处理废液清洗试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起来,使粉末落到试管底部,故选项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故选项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使用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故选项操作正确;
D、实验过程要保持仪器洁净,及时刷洗仪器,废液不能倒入下水道,防止腐蚀下水道,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D。
4. 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对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B. H2O和H2O2—都可以分解得到O2,都用于实验室制取O2
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D. NH4NO3和CO(NH2)2—都含有铵根离子,均可作为氮肥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说水和过氧化氢都可以分解得到氧气,但是水分解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可用作氮肥,CO(NH2)2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但不含铵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点燃的硫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生淡蓝色火焰。
B. 生锈的铁钉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C. 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加热至高温,出现红色固体。
D. 小木条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逐渐变黑。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的硫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蓝紫色火焰,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生锈的铁钉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铁锈和稀硫酸会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为黄色,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化铜高温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为红色固体,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弄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条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黑,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6.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B.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 D. 该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分子和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B、乙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乙中元素化合价为0,丙中化合物与乙对应的元素化合价不为0,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
C、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
答案:D。
7. 类推、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H2、CH4燃烧都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Na+、O2-、Cl-都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离子
C. 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铜也可以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
D.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试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和甲烷燃烧都生成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B、离子为带电的微粒,但质子和电子也为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不一定为离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则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但由于氯化银为固体,则铜不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不一定为碱溶液,也可能为显碱性的盐溶液,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A。
8.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 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D. 验证锌、铜、银的活动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水不会被吸入到集气瓶内,所以不能用碳粉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水中的是红磷,并未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也并未燃烧,因此不能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红,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证明二者刚好反应完,所以可以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故符合题意;
D、左边的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铜和锌片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单质,能观察到锌片上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右边的试管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银和锌片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单质,能观察到锌片上附着了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银,但是实验中没有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是小李同学的整理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铵两种化肥:分别取样少许,加入熟石灰后充分研磨
B. 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铁,反应后过滤
C.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在粗盐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蒸发滤液
D. 检验某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铵两种化肥:分别取样少许,加入熟石灰后充分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钾,说法正确;
B、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过滤除去氧化铁,得到硫酸铁溶液,说法错误;
C、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在粗盐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除去泥沙,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钠固体,说法正确;
D、检验某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除去碳酸根离子,滤液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说法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计24分)
10. 节目《满庭芳·国色》唱出中国传统的42种颜色,浪漫的中国人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这些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桃红: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是红花素,其化学式为C15H12O6.则红花素属于____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群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群青颜料在古代是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青金石中含Na、Al、Si、S、Cl、O元素,以上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种。
(3)沉香:黄黑色,给人以稳重、力量之感。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古人多以炭黑做黑色颜料,如今碳也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因为它有良好的___________。
【答案】(1)有机物 (2)四##4
(3)导电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红花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小问2详解】
Na、Al、Si、S、Cl、O元素名称分别为钠、铝、硅、硫、氯、氧,其中钠、铝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硅、硫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氯、氧为“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则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四种。
【小问3详解】
碳可作电池的电极,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11.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因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黑火药着火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1)黑火药原料中的“硝”是指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2)上述反应中“口”内应该填写的是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生成物K2S属于_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答案】11. 硝酸钾
12. N2↑ 13. 盐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黑火药原料中的“硝”是指硝酸钾。
【小问2详解】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中,有2个钾原子、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还少2个氮原子,则应填N2↑ 。
【小问3详解】
K2S是由钾离子和硫离子(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12. 科学家探测发现,月球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甲烷和钛铁矿,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3。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资源,通过一系列反应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
(1)计算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钛铁矿是提取二氧化钛的主要矿物,标出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
【答案】12. 3:1
13. 14. 无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
【小问2详解】
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小问3详解】
氢气燃烧反应生成水,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
13. 科学的发展必须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人类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过程如图。
(1)用金、银、镁三种金属重温格劳贝尔实验。分析“消失”的金属是___________。
(2)重现贝开托夫实验:将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锌、铜、锰(Mn)片分别放入8%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锰片和锌片周围立即产生气泡,且锰的速率较快;铜片上无明显现象。则锌、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铝片和稀硫酸放在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0-50s时,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50s以后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镁##Mg
(2)锰>锌>铜 (3) ①. 铝表面的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水,没有气体生成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镁是氢前金属,银、金是氢后金属,所以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是镁,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则“消失”的金属是镁;
【小问2详解】
由锰片和锌片周围立即产生气泡,且锰的速率较快,可得锰的活动性大于锌的活动性;由铜片上无明显现象,可知铜不与盐酸反应,铜的活动性最弱,所以锌、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锰>锌>铜
小问3详解】
0-50s时,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铝薄膜,硫酸会先与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没有气体生成;
50s以后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是因为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有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14. 水和溶液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分析以下兴趣小组同学完成的两个实验并回答问题。
(1)实验一:在装有2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如图A、B、C、D点所示。
①A点时溶液质量为24g,此时溶液为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t1℃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③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在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U型管中的液面a___________b(选填“高于”或“低于”)。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饱和 ②. 60 ③. C=D>B>A
(2) ①. 低于 ②. 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装有2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如图A、B、C、D点所示。
①A点时溶液质量为24g,即溶剂是20g,溶质是4g,还有26g固体物质X没有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t1℃时,溶液的质量为32g,即溶剂是20g,溶质是12g,且有固体物质X没有溶解,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溶解12g固体物质X,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物质X,t1℃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60g。
③0℃时,20g水中溶解4g物质X,t1℃时,20g水中溶解12g物质X,t2℃时,20g水中溶解30g物质X,t3℃时,20g水中溶解30g物质X,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A<B<C=D。
【小问2详解】
在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集气瓶中气体温度升高,观察到U型管中的液面a低于b。石灰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集气瓶中气体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 化学社团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
(1)串联彩灯:相邻两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电流才能通过,灯才能发光。下列甲、乙、丙、丁、戊五个彩灯代表五种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其中甲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乙是碱面的主要成分,丙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是一种常见的黑色粉末状固体。
①戊灯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 B.一氧化碳 C.氢气
②甲和乙两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丙和丁两物质反应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并联彩灯,处对应的一种物质与彩灯对应的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且现象不同,四盏彩灯同时亮起。分析处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BC ②. ③.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蓝色
(2)氢氧化钡##Ba(OH)2
【解析】
【小问1详解】
相邻两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电流才能通过,灯才能发光。下列甲、乙、丙、丁、戊五个彩灯代表五种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其中甲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是氢氧化钙、乙是碱面的主要成分,则乙是碳酸钠,丙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是一种常见的黑色粉末状固体,且乙和丙,丙和丁反应,则乙是盐酸、丁是氧化铜。
①A、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戊灯代表的物质可能是碳,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戊灯代表的物质可能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C、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戊灯代表的物质可能是氢气,符合题意;
故选:ABC。
②甲和乙两物质反应是指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③丙和丁两物质反应是指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氯化铜和水,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蓝色。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钡,故电源开关出的物质为Ba(OH)2。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计13分)
16. 下列图示是某校同学在实验室整理出来的常见仪器和装置,分析并回答问题。
(1)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小刘要组合一套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装置有_____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K收集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出现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
(3)小王用CDHI组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H内盛放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__,写出他的实验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ABEG ②.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
(3) ①. 浓硫酸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的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固体加热型,可选择ABEG组装发生装置,
若用装置K收集氧气,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出现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
【小问3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则装置H内盛放的液体应该是浓硫酸;
用CDHI组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该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 冬天来临时,树干都穿上了“白色的外套”。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白色外套”的成分产生好奇,准备探究其成分。
【查阅资料】①刷白是进入冬季后,对树干刷上涂白剂,可有效地防御冻害,防止病虫在树干上越冬,并杀死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虫害。同时预防寒冷温度对树干的侵害,起到保温防护的作用。
②涂白剂是用生石灰、黄泥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后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调成糊状,于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对树干进行刷白。
【提出问题】树干上的“白色外套”所含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Ca(OH)2 猜想2:CaCO3
猜想3: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
(1)同学们将树干上少量白色固体带回实验室,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 烧杯底部仍然有固体存在 “白色外套”所含物质的中一定有CaCO3
乙同学:取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充分搅拌 有气泡产生
【提出质疑】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分析理由是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3)三位同学讨论后,继续完善进行实验。取甲同学实验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产生___________,得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4)写出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合作探究】中氯化铁溶液换成其他试剂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可代替氯化铁溶液的试剂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硫酸铜溶液 B. 紫色石蕊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6)在确定溶液中某一溶质是否存在时,本质是检验该物质中存在的离子。本题合作探究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是检验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即可得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答案】17. 盐酸 18. 氢氧化钙未溶,可能有部分氢氧化钙没有溶解 19. 红褐色沉淀
20. 21. AB
22. OH-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则加入一定量的水,仍可能有部分未溶的氢氧化钙。
【小问3详解】
结论为猜想3成立,而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钙,则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小问4详解】
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A、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则也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则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小问6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微观实质为铁离子和氢氧根的反应,则主要是检验溶液中的OH-。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1小题,计5分)
18.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2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和
(2)解:设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a点时溶液还是酸性,说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了部分,但硫酸并没有反应完,所以溶质应该是没有反应完的硫酸以及中和反应产生的硫酸钠,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见答案。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计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笔、黑、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有可燃性 B. 稳定性好
C. 难熔化 D. 有还原性
2.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选择科学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以立即倒入青菜或者盖上锅盖灭火
B. 食用海带、紫菜可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碘,可预防骨质疏松
C. 生铁和钢都属于金属材料,将生铁加工成不锈钢,抗腐蚀性增强
D. 辨认毛衫的材质是纯棉的还是羊毛的,可通过抽丝点燃闻气味法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是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取氧化铜粉末 B. 倾倒稀硫酸
C. 加热固液混合物 D. 处理废液清洗试管
4. 比分析是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以下对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B. H2O和H2O2—都可以分解得到O2,都用于实验室制取O2
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D. NH4NO3和CO(NH2)2—都含有铵根离子,均可作为氮肥
5.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点燃的硫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生淡蓝色火焰。
B. 生锈的铁钉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C. 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加热至高温,出现红色固体。
D. 小木条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逐渐变黑。
6.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B.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 D. 该反应中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7. 类推、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H2、CH4燃烧都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Na+、O2-、Cl-都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离子
C. 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铜也可以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
D.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试液
8.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 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D. 验证锌、铜、银的活动性
9. 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是小李同学的整理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铵两种化肥:分别取样少许,加入熟石灰后充分研磨
B. 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铁,反应后过滤
C.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在粗盐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蒸发滤液
D. 检验某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计24分)
10. 节目《满庭芳·国色》唱出中国传统的42种颜色,浪漫的中国人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这些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桃红: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是红花素,其化学式为C15H12O6.则红花素属于____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群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群青颜料在古代是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青金石中含Na、Al、Si、S、Cl、O元素,以上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种。
(3)沉香:黄黑色,给人以稳重、力量之感。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古人多以炭黑做黑色颜料,如今碳也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因为它有良好的___________。
11.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因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黑火药着火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1)黑火药原料中的“硝”是指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2)上述反应中“口”内应该填写的是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生成物K2S属于_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12. 科学家探测发现,月球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甲烷和钛铁矿,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3。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资源,通过一系列反应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
(1)计算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钛铁矿是提取二氧化钛的主要矿物,标出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
13. 科学发展必须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人类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过程如图。
(1)用金、银、镁三种金属重温格劳贝尔实验。分析“消失”的金属是___________。
(2)重现贝开托夫实验:将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锌、铜、锰(Mn)片分别放入8%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锰片和锌片周围立即产生气泡,且锰的速率较快;铜片上无明显现象。则锌、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铝片和稀硫酸放在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0-50s时,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50s以后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 水和溶液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分析以下兴趣小组同学完成的两个实验并回答问题。
(1)实验一:在装有2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如图A、B、C、D点所示。
①A点时溶液质量为24g,此时溶液为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t1℃时,物质X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③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在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U型管中的液面a___________b(选填“高于”或“低于”)。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5. 化学社团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
(1)串联彩灯:相邻两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电流才能通过,灯才能发光。下列甲、乙、丙、丁、戊五个彩灯代表五种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其中甲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乙是碱面的主要成分,丙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是一种常见的黑色粉末状固体。
①戊灯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 B.一氧化碳 C.氢气
②甲和乙两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丙和丁两物质反应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并联彩灯,处对应的一种物质与彩灯对应的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且现象不同,四盏彩灯同时亮起。分析处的物质是__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计13分)
16. 下列图示是某校同学在实验室整理出来常见仪器和装置,分析并回答问题。
(1)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小刘要组合一套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装置有_____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K收集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出现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
(3)小王用CDHI组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氧气。装置H内盛放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__,写出他的实验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 冬天来临时,树干都穿上了“白色的外套”。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白色外套”的成分产生好奇,准备探究其成分。
【查阅资料】①刷白是进入冬季后,对树干刷上涂白剂,可有效地防御冻害,防止病虫在树干上越冬,并杀死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虫害。同时预防寒冷温度对树干的侵害,起到保温防护的作用。
②涂白剂是用生石灰、黄泥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后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调成糊状,于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对树干进行刷白。
【提出问题】树干上的“白色外套”所含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Ca(OH)2 猜想2:CaCO3
猜想3: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
(1)同学们将树干上少量白色固体带回实验室,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 烧杯底部仍然有固体存在 “白色外套”所含物质的中一定有CaCO3
乙同学:取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充分搅拌 有气泡产生
【提出质疑】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分析理由是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3)三位同学讨论后,继续完善进行实验。取甲同学实验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产生___________,得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4)写出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合作探究】中氯化铁溶液换成其他试剂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可代替氯化铁溶液的试剂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硫酸铜溶液 B. 紫色石蕊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6)在确定溶液中某一溶质是否存在时,本质是检验该物质中存在的离子。本题合作探究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是检验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即可得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1小题,计5分)
18.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2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3小数的改写与近似数课堂通行证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1.4容积课堂通行证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