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部分学校联考九年级3月月考 2023-2024度下学期化学(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测查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其中1-12小题,每题各一个选项正确,13-15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正确)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醋的酿造 B.瓷碗破碎 C.酒精挥发 D.水结成冰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量取液体体积 D.吸取液体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并有气体放出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4.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C.蔗糖溶液不导电—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5.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由下列反应制备: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NaHSO4 B.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
C.反应中共涉及到2中氧化物 D.ClO2中氯、氧元素质量比为71∶32
6.丝氨酸(C3H7NO3)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丝氨酸由14个原子构成 B.丝氨酸分子中含有臭氧分子
C.丝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丝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7.下表中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生活中的化学 B.化学与环境
①用熟石灰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②打开汽水瓶盖时,由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汽水会喷出 ①含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②废弃塑料急剧增加会引起“白色污染”
C.化学规律 D.化学与安全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烧煤取暖时,在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晚发现燃气泄漏时,应该立即开灯检查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B.某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现象,应施用适量的氮肥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在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9.下列是某实验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和相关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若弹簧夹没夹紧会造成所测得的氧气含量偏高
B.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用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所得白醋的pH偏小
D.过滤液体时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
10.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硝酸锌,一定不含硝酸银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锌
D.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11.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A.、、、 B.、、、
C.、、、 D.+、、、
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稀盐酸(硫酸)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再过滤
B 氧化钙(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氨气(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D 氯化钾(二氧化锰)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4.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镁和碳酸镁至过量
B.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15.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Ba(OH)2、KOH、K2SO4、CaCO3、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步骤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向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步骤3:取13.8g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4.4g 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步骤3可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B.步骤2过滤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K+、Ba2+、Cl-、OH-
C.该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Ba(OH)2
D.该固体样品的组成最多有两种情况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4分)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碘酒中的溶剂 ;
(2)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3)两个氯分子 ;
(4)硫离子 。
17.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A中可知,碘的质子数是 。
(2)B、C、D、E四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序号);
(3)C与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8.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使用铁强化酱油可预防贫血,铁属于人体所需的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饭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9.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写出乙图中物质的化学式 。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该反应中个数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分子”和“原子”)。
(4)反应物和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2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2℃时,将30g 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t2℃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填“a”或“b”或“无法确定”)
21.A~G是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物质,其中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D和E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G与碱反应有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的化学式 。
(2)写出F→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B的用途为 。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的原因。
(2)写出吹灭生日蜡烛的灭火原理。
(3)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答一点即可)
(2)温室效应增强导致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请写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答一点即可)
(3)我国广泛使用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代替汽车车用燃料的优点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24.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它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请写出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2)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质量是守恒的?(从微观角度说明)
(3)人们常在钢铁表面刷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防止生锈,其共同原理是什么?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25.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 。
(2)在实验室里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烧杯放置在 上,使其均匀受热,加热完成后,必须用 盖灭酒精灯。
(3)用1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4%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10%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 电解水 B 探究燃烧条件
C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溶液酸碱性测定
(1)A实验中,向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B图所示的实验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要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 。(答出一点即可)
(3)C实验中,证明反应已经开始的现象为: 。
(4)D图中点滴板的优点 (答一点即可)。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待 时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的后果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装置B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28.实验探究课上,老师让同学鉴别三瓶无色失去标签的溶液,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硫酸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组的的同学把标有序号1、2、3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入标有对应序号的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如甲图,鉴别出1号溶液,再向另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如乙图。请回答:
(1)1号试管中是 溶液。
(2)写出1号与3号试管内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把乙图中2号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再将滤液和3号试管内的液体同时倒入烧杯内混合,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提出问题】除含有酚酞外,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HCl、NaCl;猜想二: ;猜想三:HCl、NaCl和BaCl2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 溶液 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观察到 猜想三正确
【交流拓展】张茗同学为了测定3号试管内溶液的酸碱性,将一片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读出pH=5要将该溶液调至中性,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 (填序号)。
A.熟石灰 B.氯化钙溶液 C.石灰石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9题3分,30题9分,共12分)
29.学生体育测试后,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运动后产生了乳酸的原因。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计算:
(1)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乳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
(3)180g乳酸中含碳元素 g。
30.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71.7g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详解】A、醋酿造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瓷碗破碎,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紧捏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铜活动性在氢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加热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气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看到瓶口上方出现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氢氧化钙)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由于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其水溶液中只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Na、2个Cl、12个O、2个S、2个H,反应后有2个Cl、4个O,则2X中有2个Na、8个O、2个S、2个H,X的化学式为NaHSO4,该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反应物NaClO3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反应物SO2中氧元素显-2价,则硫元素显+4价,生成物ClO2中氧元素显-2价,则氯元素显+4价,生成物NaHSO4中钠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硫元素显+6价,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中共涉及到SO2、ClO2两种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ClO2中氯、氧元素质量比为35.5: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丝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丝氨酸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错误;
B、丝氨酸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含有臭氧分子,错误;
C、丝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14:(16×3)=36:7:14:48,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D、由C分析可知,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48=3:4,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①熟石灰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与尿素发生反应,可以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②打开汽水瓶盖时,由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汽水会喷出。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但酸性较弱,因此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说法不正确;②废弃塑料急剧增加会引起“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D、①在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说法错误;②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以防发生爆炸,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选项错误;
B、某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现象,说明作物缺钾元素,应施用适量的钾肥,选项错误;
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选项错误;
D、在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只要保证装置密闭并进行了化学反应即可,红磷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选项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若弹簧夹没夹紧,反应过程中气体受热逸出,反应结束后,容器内气压偏小,会造成所测得的氧气含量偏高,说法正确;
B、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说法正确;
C、用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白醋被稀释,酸性变弱,所得白醋的pH偏大,说法错误;
D、过滤液体时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体从破损处流下,说法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氢>铜>银,当把锌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了锌没有剩余,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氢>铜>银,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锌全部参加反应,硝酸银和硝酸铜是否含有无法确定。由以上分析可知:
【详解】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A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锌的量很少,只置换出部分硝酸银的银,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B说法正确;
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锌全部参加反应;根据反应规律,加入锌,一定能置换出金属银,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但不一定含有铜;故C的说法不正确;
D、根据反应规律,加入锌,一定能置换出金属银,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但不一定含有铜;
故选:B。
11.C
【分析】pH=11的无色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详解】A、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锌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本身含有氢氧根离子,各离子之间不会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所有粒子均能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符合题意;
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镁离子与氢氧根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A、置换反应一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A符合题意;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而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纯净物,但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酸的溶液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会显酸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混合物,且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A、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再过滤,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时将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的是氯化钾,不是二氧化锰,错误。
故选A。
14.BD
【详解】A、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含有等量的氯离子,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最终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等量的氯化镁消耗碳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的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增大,盐酸耗尽后,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pH逐渐增大,图像中不存在水平部分,故B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随着硫酸的加入沉淀逐渐增多,氯化钡耗尽后,沉淀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溶液质量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不变,则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5.AB
【分析】四种物质之间反应可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有BaSO4、CaCO3、BaCO3,其中BaSO4不溶于稀硝酸酸,CaCO3、BaCO3可溶于稀硝酸。假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盐只有碳酸钾,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碳酸钾质量为x,则有:
x=13.8g;
假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盐只有碳酸钙,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碳酸钙质量为y,则有:
y=10g;
由上述分析及数据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硫酸钾和碳酸钙;由步骤2可知,溶液呈碱性,说明原固体中还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详解】A、根据步骤3的计算和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硫酸钾和碳酸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说明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向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呈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由于滴加的氯化钡过量,钾离子又不会转化为沉淀,所以步骤2过滤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K+,Ba2+、Cl-、OH-,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原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钡含量较小,步骤1中未将碳酸钾和硫酸钾反应完全,再进行步骤2实验,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硫酸钾和碳酸钙;由步骤2可知,溶液呈碱性,说明原固体中还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该固体样品的组成最多有三种情况,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AB。
16.(1)C2H5OH或C2H6O
(2)
(3)2Cl2
(4)S2-
【详解】(1)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故填:C2H5OH或C2H6O;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 ,解得x=+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即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氯分子表示为2Cl2;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离子表示为S2-。
17.(1)53
(2)BD
(3)Na2S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所含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质子数也为53。
(2)原子的结构特点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同,根据B~E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D、E是原子。原子的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B、D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D。
(3)C是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D是硫原子,能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所以C、D所示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硫化钠,化学式为 Na2S。
18.(1)微量
(2)煮沸
(3)乳化
(4)CH4+2O2CO2+2H2O
【详解】(1)铁在人体内含量在0.01%以下,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饭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乳化油污;
(4)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9.(1)N2
(2)N、C
(3)原子
(4)14:1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物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后丙图中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乙图中含有2个氮原子,即为氮气,化学式N2;
(2)反应前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氧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为-2,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两种元素是N和C;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该反应中反应前有2个一氧化氮分子和2个一氧化碳分子,反应后有1个氮分子、2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则该反应中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4)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CO) 和 (NO) 的质量比为(2×28):(2×30)=14:15。
20.(1)t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g
(2)c>b>a
(3)70
(4)无法确定
【详解】(1)P点a、c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点,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g。
(2)t2℃时a、b、c的溶解度依次减小,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依次增大,降温到t1℃,溶剂质量都不变,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3)t2℃时,a的溶解度是40g,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2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
(4)由于t2℃时,A、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确定A、B 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析出晶体的多少。
21.(1)H2O2
(2) 金属除锈等
【分析】A~G是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物质,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依次减小,G与碱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G是铵态氮肥,可以是硫酸铵,所以B是硫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D可以是水,A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E可以是氧气或过氧化氢,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钙、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水和氢氧化钙可以相互转化,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二氧化碳、硫酸、硫酸铵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E是过氧化氢,E的化学式是H2O2;
(2)由分析可知,F是二氧化碳,A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由分析可知,B是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等。
22.(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用嘴吹灭蜡烛,使火焰周围的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了
(3)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详解】(1)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吹灭生日蜡烛的灭火原理是:用嘴吹灭蜡烛,使火焰周围的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了;
(3)因为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所以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23.(1)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或工业废水不经处理达标就排放或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或森林的乱砍滥伐等)
(3)节约石油资源(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等)
【详解】(1)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或工业废水不经处理达标就排放或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2)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例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或森林的乱砍滥伐等);
(3)乙醇汽油是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用乙醇汽油代替汽车车用燃料的优点是节约石油资源(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等)。
24.(1)碳酸氢钠与有机酸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气孔,从而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
(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隔绝氧气和水。
【详解】(1)碳酸氢钠与有机酸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气孔,从而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故答:碳酸氢钠与有机酸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气孔,从而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
(2)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则反应先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铁在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人们常在钢铁表面刷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防止生锈,其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答:隔绝氧气和水。
25.(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2) 陶土网 灯帽
(3)偏大
(4)使药品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详解】(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在实验室里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烧杯放置在陶土网上,使其均匀受热,加热完成后,必须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3)用量筒量取10%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10%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药品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26.(1)增强导电性
(2)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或提供热量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节约药品(或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或一次可做多个对比实验)
【详解】(1)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在水能离解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向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2)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中的热水在这里主要起到了提供热量并隔绝氧气的作用;
(3)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实验中,证明反应已经开始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D图中点滴板的优点节约药品(或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或一次可做多个对比实验)。
27.(1)长颈漏斗
(2) 2KClO32KCl+3O2↑ 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 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 BD/D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详解】(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排出的气体中存在较多的空气,待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降低,会造成的后果是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B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能控制反应速率,装置B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8.(1)氢氧化钡/Ba(OH)2
(2)Ba(OH)2+2HCl=BaCl2+2H2O
(3) HCl、NaCl和Na2SO4 BaCl2/Ba(NO3)2 先产生气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AC
【详解】(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1号试管颜色变红色,说明显碱性,1号试管中是氢氧化钡溶液;
(2)氯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2号试管中是硫酸钠,3号试管中是稀盐酸;1号与3号试管内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3)[猜想假设]稀盐酸不发生反应,氯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滤液中溶质一定有HCl、NaCl,如果硫酸钠过量,则为HCl、NaCl和Na2SO4;
[进行实验]猜想二正确,则证明滤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可以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则猜想二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有气泡冒出,说明含有氯化氢,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则猜想三正确;
[交流拓展]3号试管中滤液中溶质为HCl和BaCl2,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故可以加入熟石灰和石灰石,故选AC。
29.(1)90
(2)1:2:1
(3)72
【详解】(1)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
(2)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乳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3:6:3=1:2:1。
(3)180g乳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30.解:(1)23.3g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SO4 + BaCl2 =BaSO4↓+ 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 =
解得x=14.2g y=11.7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g-14.2g=0.8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6%。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硫酸钡,所以可以求算硫酸钡的质量,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硫酸钡的质量为15g+180g+100g-271.7=23.3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复习题(含解析)

下一篇:1.3小数的改写与近似数课堂通行证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