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4.氢能源汽车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华丽亮相,备受瞩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属于金属元素 B.氢气不能燃烧
C.氢元素符号是H D.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组成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生活污水可以随意排放
C.海水是纯净物 D.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6.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化合物X作燃料,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C3H8 B.C3H6 C.C2H6O2 D.C3H8O3
7.“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8.下列有关处理燃烧与灭火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9.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更大
C.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D.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中溶质是食盐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C.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加入糖溶解后,水的导电性明显增强
11.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括号内的是杂质) ( )
A.——用磁铁吸引
B.——通过灼热的铜网
C.——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D.——通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12.植物生长需要施用化肥。如图是某化肥的标签,该化肥属于( )
碳酸氢铵化学式: 净重:含氨量:≥16%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13.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二、多选题
14.下列物质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 B. C. D.
15.食品安全问题是热点话题,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节约粮食,霉变大米经过淘洗后可以食用
B.将小苏打加入面粉中发酵
C.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可以适量加入食品添加剂
D.用甲醛来浸泡海产品
三、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谈到二氧化硫,人们可能会想到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其实在食品行业,是一种国内外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通常以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等形式添加在食品中,起到护色、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的作用。
常用于葡萄酒的生产加工。作为保鲜剂,在低温环境下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研究人员在4℃时,采用不同浓度的对酿酒葡萄进行预处理,经过四周的储藏,测得酿酒葡萄的腐烂率如图所示。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和葡萄汁发酵等步骤。葡萄汁的发酵过程是在酵母的作用下将多糖转化为酒精,此过程需添加抑制杂菌的滋生。
为保证安全使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了各种食品中最大残留量:
食品 蜜饯 葡萄酒 食糖 水果干 巧克力 果蔬汁
最大残留量
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每人每天摄入的(比体重)应控制在以内,否则人体会产生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属于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葡萄汁发酵过程中添加的作用是_______。
(3)由图可知,酿酒葡萄在4℃时储存一周,腐烂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
A.未添加 B.低浓度 C.高浓度
17.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锂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较软,密度比所有的油都小,故存放于液态石蜡中、锂能与稀硫酸迅速反应生成硫酸锂(Li2SO4)和氢气,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并且放出热量。锂电池是20世纪60年代研制开发的优质能源,是很有前途的动力电池。当前手机中广泛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高能锂电池。用锂电池发电来开动汽车,行车费只有普通汽油发动机车的,锂电池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往返于正负极之间实现能量的转化。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元素周期表中越排在后面的元素,它的原子质量更大。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制造同样重量的电池,钾电池的储存电量只有锂电池的,钠电池的储存电量是锂电池的,很难满足新能源车及手机的应用,所以在新能源领域会率先研发锂电池。但随着科学家不断努力研究,电池技术一定能取得较大的突破,我们有信心实现2030年的碳达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短文内容判断:锂着火了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
(2)金属失去电子后形成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3)目前,锂电池使用最广泛,但钠电池有广阔应用前景。尽管钠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如锂电池,但钠电池也有明显优势,请根据短文信息分析钠电池的两条优势_______。
四、填空题
18.根据图中、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_______NaCl(填“<”“>”或“=”)。
(2)t℃时,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克。
(3)20℃时等质量的和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大的是_______(选填“”或“”)。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常用到各种化学反应:
(1)自热米饭发热包发热主要原理之一是发热包中生石灰和加入的水发生反应放热,写出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补铁剂中一般含有铁粉,进入胃部的补铁剂能和胃酸反应转化为氯化亚铁溶液从而被肠道吸收,写出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该固体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能确定该固体粉末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流程得到的固体残留物的成分不能确定,可加入少量的_______(填物质名称)溶液即可确定其成分。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3)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利用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代号)。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一氧化氮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填字母代号)。
22.青竹湖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打开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中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为_______(填化学式)。然后关闭中分液漏斗活塞,可以看到A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
(2)当B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打开。中的现象为_______。
(3)一段时间后,C中烧杯内始终没有看到产生白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此时C中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证明C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情况,下列试剂加入到C烧杯内所得溶液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
A.溶液
B.氢氧化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碳酸钠溶液
E.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五、计算题
23.将溶液逐滴加入100克溶液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碳酸钠溶液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完全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
(2)计算上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点燃“飞扬”火炬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测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
C、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空气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能供给呼吸,能维持生态平衡,作用众多是宝贵的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由“气”字旁可知,氢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氢的元素符号为H,符合题意;
D、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淡水资源很少,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再排放,故选项错误;
C、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所以X的化学式为:C3H8。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说法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说法正确。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不能降低,说法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说法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青铜是铜的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正确;
B、根据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青铜的硬度比纯铜更大,选项正确;
C、根据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熔点都低,故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选项正确;
D、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选项错误;
答案为:D。
10.答案:B
解析: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其溶质是氯化氢,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蓝色硫酸铜溶液,正确;
C、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升温后仍是饱和溶液,错误;
D、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加入糖溶解形成溶液后,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没有增大,故水的导电性不会有明显变化,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能除去铜中的铁,故选项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铜不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碳酸氢铵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硫酸钠溶液显中性,pH=7,可以用pH试纸检验,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酚酞遇碱变红,酚酞遇酸性和中性不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D
解析:A、铜的活动性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D正确。
故选BD。
15.答案:BC
解析: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霉变大米淘洗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将小苏打加入面粉中发酵,符合题意;
C、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可适量加入食品添加剂,但是不能过量,防止对人体健康不利,符合题意;
D、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来浸泡海产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6.答案:(1)有机化合物
(2)在低温环境下,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
(3)C
解析:(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酒精属于有机化合物。
(2)由题给信息可知,葡萄汁发酵过程中添加的作用是:在低温环境下,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
(3)由图可知,酿酒葡萄在4℃时储存一周,腐烂率最高的是高浓度,故选C。
17.答案:(1)不能
(2)阳
(3)充电时间较短外、钠在地壳中含量较多等(合理即可)
解析:(1)由于锂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并且放出热量,故不能用水灭火;
(2)电子带负电荷,金属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
(3)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而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所以充电时间较短外;根据图2,可知钠的资源比锂丰富。
18.答案:(1)>
(2)90
(3)NaCl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NaCl。
(2)t℃时,KNO3的溶解度为80.0g,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40.0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50g=90g。
(3)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2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KNO3< NaCl,则等质量的和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大的是NaCl。
19.答案:(1)
(2)
解析:(1)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过滤
(2)Cu、C
(3)硫酸/盐酸
解析:(1)操作Ⅰ是将固体和溶液分开的操作,将固体和溶液分开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2)Zn、Na2CO3与稀盐酸都能反应分别生成无色气体氢气、二氧化碳,无法确定是含有其中的一种或都含。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是Cu、C,加入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一定含有铜,固体灼烧产生无色气体,则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一定含有碳。则固体残留物可能是未反应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溶液可能是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Cu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铜、未反应的氯化钙、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这些溶液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含有的物质。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确定该固体粉末含有的物质为Cu、C。故填:Cu、C。
(3)根据分析可知固体残留物可能是未反应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由于氧化铜与酸反应,银与酸不反应,所以得到的固体残留物加入少量的硫酸或盐酸溶液即可确定其成分。故填:硫酸或盐酸。
21.答案:(1)试管
(2)B
(3)A
(4)E
解析:(1)仪器①是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选择B为发生装置;
(3)重铬酸铵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反应为固体,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
(4)一氧化氮与氧气可以反应,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E为收集装置。
22.答案:(1)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试管中液面下降,导管中液面升高
(3)剩余的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而氯化钙没有和碳酸钠反应;氯化钙、氯化钠;BCDE
解析:(1)B中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关闭中分液漏斗活塞,二氧化碳会与A中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A中产生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二氧化碳无法排出,打开止水夹K2,则B中压强增大,会将B中液体压入到导管中,故B中的现象为:试管中液面下降,导管中液面升高;
(3)一段时间后B中的液体进入C中,是因为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而氯化钙没有和碳酸钠反应,所以没有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此时C中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钙、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证明C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情况,只要证明盐酸的存在即可,所以:
A、硝酸银遇到氯离子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氯化钙、氯化钠、盐酸中都有氯离子,无法检验是否存在盐酸,故错误;
B、氢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而氯化钙、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铜反应,若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证明盐酸存在,故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盐酸为酸性)变红色,可以验证盐酸存在,故正确;
D、Na2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如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颜色剩余,可以验证,故正确;
E、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不显红色说明有颜色,可以验证,故正确;
故选BCDE。
23.答案:(1)5
(2)3%
解析:(1)据图可知,反应完全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g。故填:5。
(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氯化钠质量为。
答:上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202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摸底考试初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丰城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