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 (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和CH4 闻气味
B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 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后过滤
C 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加水,搅拌,静置后滴入酚酞溶液,观察
D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 称取3g氯化钠固体溶于47mL水中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向容器中先加稀盐酸,后加入石灰石
B.将点燃的木炭迅速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水槽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3.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金属锈蚀
B.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水体、空气
C.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D.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但会使人中毒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取样品12.5 g,向其中逐渐加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共120 g,实验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图中m的值为7.5
B.共生成CO2 4.4 g
C.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D.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8%
5.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6.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对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B.H2O和H2O2—都可以分解得到O2,都用于实验室制取O2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D.NH4NO3和CO(NH2)2—都含有铵根离子,均可作为氮肥
7.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实现了用和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烷和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可减少的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
B.从元素价态看: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从守恒关系看: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B.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碳和碳的化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CO2可以使含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C.工业炼铁中焦炭只起提供热量的作用,炼得的生铁与钢的含碳量不同
D.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10.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含有相同分子
A.A B.B C.C D.D
11.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
B.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
C.氯化钾(氯酸钾):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D.氯化钠溶液(氯化镁):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12.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A.原料 B.发生装置
C.干燥 D.验满
13.关于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
A.都能观察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B.反应③可用于除去CO中混有的CO2
C.三个反应中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变化
D.生成等质量的Cu时,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②最大
14.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推理: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析: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归纳: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
15.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甲醛浸泡保存毛肚 B.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C.点燃H2前需验纯 D.冬季取暖室内放一盐水防止CO中毒
二、填空与简答
16.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溶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
(2)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3)实验过程中先通入足量氨气,再缓慢通入二氧化碳。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 。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7.请选择序号填空:①甲烷 ②氧气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碳 ⑤金刚石 ⑥肥皂水⑦澄清石灰水
(1)有剧毒的是 ;
(2)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气体是 ;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4)“西气东输”中的“气”的主要成分是 ;
(5)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分别加入 。
三、实验题
18.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装置编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3)用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装置编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 。
(5)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装置编号),收集氢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19.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室用B、D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
(4)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SO2的某些化学性质与CO2相似,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 → →⑤(填序号);图中漏斗的作用是 ;
四、填空与简答
20.A、B、C、D、E是5种常见的物质。C是一种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他物质均为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B物质是 (写名称)。
(2)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1.钛(Ti)被称为“航空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钛的一种流程如图: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氯化”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作 。
(2)氯碱厂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式为 。
(3)由TiCl4制备Ti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氩气(Ar)氛围中进行的理由是 。
(4)如图流程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的好处是 。
五、科学探究题
2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草酸(H2C2O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是有机酸中的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如图是草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实验示意图,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两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现象: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草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到现象: 。
(2)草酸在170℃以上易分解,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分解产物,做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CO、CO2
猜想②CO2、H2O
猜想③CO、H2O
猜想④CO2、H2O、H2
猜想⑤CO、CO2、H2O
经小组同学分析得出上述猜想 一定是错误的(用序号填空)。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过程(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依次通过各装置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③错误
F中无水硫酸铜无变化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正确
问题解答
ⅰ.装置C的作用
ⅱ.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G处出来的尾气中可能含有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防止污染环境,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六、计算题
23.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用足量稀盐酸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样品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空气中气体也不与所给试剂反应)
(1)理论计算: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
(2)实验分析:小明反思方案发现,反应前后装置B质量变化值可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理由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一氧化碳和甲烷都是无色无味气体,通过闻味道不能鉴别,故A错误;
B、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加入硝酸钡后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镁,故B错误;
C、氢氧化钙不变质和部分变质,都能使得酚酞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C错误;
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的溶质氯化钠质量为,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根据水的密度和质量的关系,可算出水的体积为47mL,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加药品的顺序是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向容器中先加石灰石,后加入稀盐酸,错误;B、做木炭燃烧实验时,要将点燃的木炭慢慢的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免氧气受热膨胀逸出,错误;C、检验二氧化碳用到的是澄清的石灰水,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水槽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否则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正确。故选D。
3.C
【详解】A、氧气可支持燃烧但会使钢铁锈蚀,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农作物主要需要氮、磷、钾元素,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灭火,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会造成酸雨,错误,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由图可得,纵坐标每格间隔2.5,m处于5.0与10.0之间为7.5,故A正确;
B、已知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由图可知有12.5 2.5=10gCaCO3参与反应,且再加HCl,沉淀不再减少,即CaCO3完全反应,共10g,计算如下:
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生成CO2的质量为y
x=7.3g,y=4.4g。
故反应生成4.4g CO2,B正确;
C、由图可得,12.5g生石灰中有10.0gCaCO3反应,10g÷12.5g×100%=80%,故C正确;
D、共加入了120g稀HCl,但在加入100g后,沉淀不再减少,故实际参与反应的稀HCl只有100g,B项中得出7.3gHCl参与反应,故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g÷100g×100%=7.3%,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试题分析:A、尿素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一种物质,氮原子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种微粒,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故说法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说法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故说法错误;D、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6.C
【详解】A、一氧化碳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说水和过氧化氢都可以分解得到氧气,但是水分解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可用作氮肥,CO(NH2)2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但不含铵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烷和氧气,则该反应可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实现碳中和目标,该选项说法正确;
B、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B
【详解】
A、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有碳原子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呈酸性的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干燥纸花中不含水分,不能生成碳酸,则二氧化碳不能使含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选项错误;
C、工业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炼得的生铁与钢的含碳量不同,选项错误;
D、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符合题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它们只含水分子一种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但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含量多,故不能点燃一氧化碳,故该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说法不正确;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高温煅烧可以除去氧化钙中碳酸钙,说法正确;
C、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是加入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混合在一起,引入了新的杂质,故该方法不能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氯酸钾,说法不正确;
D、加入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氢氧化镁沉淀,生成的氯化钾和氯化钠混合在一起,引入了新的杂质,故该方法不能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B
【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选项不正确;
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选项正确;
C、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3.C
【详解】A、三个反应都是氧化铜转化为铜,都能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错误;
B、反应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氧化铜不反应,不可用于除去CO中混有的CO2,错误;
C、CuO、CO2、H2O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氧元素化合都为-2价,CO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氧元素化合为-2价,三个反应中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变化,正确;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三个反应生成等质量的Cu时,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为碳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但氨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A、甲醛具有致癌性,甲醛浸泡毛肚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B、大米霉变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经蒸煮后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C、氢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点燃氢气前需要事先检验其纯度,避免氢气不纯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气体不溶于盐水,在室内放一盐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1)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2)降温结晶
(3)使溶液变为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4)ABD
【详解】(1)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故填: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2)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填:降温结晶;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碱发生反应,在生产过程中,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氨气,得到铵盐水(即氨气溶于饱和食盐水后的溶液),再向铵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原因是:使溶液变为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填:使溶液变为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4)A、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后仍然都是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又析出固体,因此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A选项正确;
B、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氯化铵大,分别蒸发掉10g水,溶剂的质量是甲<乙,B选项正确;
C、实验过程中析出氯化铵的质量大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甲<乙,C选项错误;
D、降温至t℃后都仍然是饱和溶液,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D选项正确。
故填:ABD。
17. ③ ② ⑤ ① ⑥
【详解】(1)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中毒;
(2)氧气能供给人类呼吸,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3)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4)“西气东输”的“气”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5)肥皂水加水中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肥皂水可以简单、有效的区别硬水和软水;
18. 酒精灯 导管 集气瓶 A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CaCO3+2HCl=CaCl2+H2O+CO2↑ F 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C D或E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详解】(1)①是酒精灯;②是导管;③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用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不选C是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无法实现和过氧化氢溶液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5)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装置D或E收集。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9. 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 在试管口放置疏松的棉花团 CaCO3+2HCl=CaCl2+H2O+CO2↑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④ ③ 防倒吸(或增大接触面积)
【详解】(1)长颈漏斗颈长而没有活塞,分液漏斗颈短而有活塞,注意两者的区别。答案: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答案:;
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在试管口放置疏松的棉花团;答案:在试管口放置疏松的棉花团
(3)制取CO2可以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答案:;装置F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答案: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SO2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用图中装置收集时应该长进短出;答案:④;③
SO2的某些化学性质与CO2相似,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两者反应使装置压强降低,容易造成倒吸,所以可以用一个倒扣的漏斗防止倒吸;答案:防倒吸(或增大接触面积)
20.(1) H2O2 水
(2)供呼吸(或支持燃烧)(其他合理均给分)
(3) CO2+C2CO 吸热
【分析】C是一种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是氧气。A能生成B和C,且B和C可互相转化,所以B是水,A是过氧化氢。B与D反应,C与E反应,D和E可互相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E是一氧化碳。
【详解】(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B是水。
(2)C是氧气,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3)D是二氧化碳,E是一氧化碳。D→E即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1. +4 还原剂 H2↑ 防止镁在高温的条件下被氧化(答出作为保护气之意即可) 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资源、减小污染
【详解】(1)FeTi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2)+ x+(-2)×3=0,得x=+4价;由于TiO2、C和Cl2反应生成了TiCl4和CO,此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作还原剂,故填:+4;还原剂;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Na、Cl、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4、2,反应后Na、Cl、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所以横线上的一个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化学式为H2,故填:H2↑;
(3)TiCl4与镁在800℃、氩气(Ar)氛围中生成钛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Ti +2MgCl2;氩气化学性质稳定,为防止镁在高温的条件下被氧化,所以该反应在氩气(Ar)氖围中进行,故填:TiCl4+2MgTi +2MgCl2;防止镁在高温的条件下被氧化;
(4)如上述流程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的好处是各种物质可以充分得到利用,减少了废物的排放,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故填: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资源、减小污染。
22. 溶液变红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无色 ① ⑤ 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草酸显酸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2)[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分解产物中应含有氢元素,故猜想①错误;
[进行实验]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中的CO2,D中的浓硫酸是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F中无水硫酸铜无变化,说明E中的反应无水生成,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氢气,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E中的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可知原分解产物中含有CO,故猜想⑤成立;
ⅰ由上一问可知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CO2;
ⅱE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3.(1)75%;
装置B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图象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
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2)小于;二氧化碳没有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而被完全吸收
【分析】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1)见答案;
(2)由于气泡冒出速度较快时,二氧化碳没有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而被完全吸收,造成反应前后装置B质量变化值可能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K12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期七年级一阶段质量检测语文

下一篇: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