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问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问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t1℃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将t2℃时a、b的饱和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会析出晶体
D.溶液b结晶的方法只能采用蒸发结晶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B.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乙物质
C.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c点点
D.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氯化钠是海水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C.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D.50℃时,将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10℃,共析出1.2g氯化钠固体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常用蒸发结晶、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
5.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60%
6.“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实际操作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使之达到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NaHCO3固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先通氨气是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有利于反应进行
B.析出NaHCO3晶体后,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C.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大
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时,甲、乙的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甲、乙的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时,将5g甲加入到25g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30g甲的饱和溶液
D.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以得到乙的饱和溶液
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30℃时,向50克水中加入1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65克
C.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30℃时,将A、B物质的溶液降温到20℃,A析出晶体多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B.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D.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10.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
B.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t1℃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D.t2℃时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在 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 t2℃时, 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 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C.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M所表示的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20%
13.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2℃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饱和溶液
B.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a2℃时,7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 30g
D.将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g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B.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
C.两溶液的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洗洁精洗油污和汽油洗油污都发生了乳化作用
D.物质溶解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二、填空与简答
16.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打开汽水瓶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2)在图1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乙试管内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图2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2回答: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②t2℃时,将6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③将t1℃时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丙(填“>”、“<”或“=”)。
17.重庆巫溪宁厂古镇有4000多年的产盐历史,熬盐过程中得到的苦卤水为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按下列要求完成填空。

(1)t2℃时,苦卤水中KCl的溶解度为 。
(2)在苦卤水中提取等质量的三种溶质分别配制成t1℃~t2℃之间的饱和溶液,需要水最少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苦卤水中的MgCl2在生活中常用来点豆腐,若要把100g30%的MgCl2溶液,稀释为10%的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 g。
(4)0℃时,将等质量的MgSO4、KCl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MgSO4 KCl(填“<”“>”或“=”)。
三、实验题
18.为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热量变化及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的部分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60
溶解度(g/100g水) 98 109 119 129 174
(1)1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2)20℃时,40g氢氧化钠与60g水混合,所得溶液是氢氧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配制100g、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 g。
【实验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3)向盛有20g、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Ⅰ.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结合数据说明,实验过程中A(18.25,7)点的含义 。
(4)含4g溶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mol。
【实验三】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5)分别取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水,按如表进行实验,测定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证明中和反应有热量放出的证据是 。

烧杯 烧杯中原有的物质 逐滴滴入的物质
甲 40%氢氧化钠溶液 4%稀盐酸
乙 40%氢氧化钠溶液 水
丙 4%稀盐酸 水
19.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若①②④⑤处都有明显现象,则胶头滴管中M可能为 ;⑥处发生中和反应,则N可能是 。
(2)乙实验用于粗盐提纯,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 时,停止加热。
(3)丙实验是对某硝酸钾溶液进行的实验操作,三个烧杯中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四、填空与简答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意义是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2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将碱厂与氨厂联合,既提高效益又减少污染,促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联合制碱法的模拟流程如图一所示。
三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吸氨碳化塔中温度控制在30℃~35℃,其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1)氨厂的原料N2来自于空气。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 不同。
(2)通常状况下,NH3的溶解度远大于CO2的溶解度。为了提高产率,吸氨碳化塔中应该先通入的是 (填“NH3”或“CO2”)。
(3)加热NaHCO3制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结合图二分析,吸氨碳化塔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①溶剂质量减少;
②NaHCO3难溶于水;
③30℃~35℃时,NaCl、NaHCO3、NH4Cl的溶解度相比较,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5)氨厂生产的NH3溶于水后得到的氨水可以做 肥(填化肥类别)。碱厂与氨厂联合后,用NH4Cl代替氨水做化肥,其优势是 (答一点即可)。
五、科学探究题
22.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净化水。未来黑科技—空气取水净水器,可收集空气中的水蒸气净化处理得到生活饮用水。其主要工作原理如图。

①取水过程中,HEPA过滤芯起到过滤作用。
实验室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下列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泥沙和水 C.铜粉和铁粉 D.食盐和水
②活性炭的作用是 。
③RO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细菌、病毒以及镁离子和钙离子等多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 ,振荡后产生大量浮渣、泡沫很少的是 (填“硬水”或“软水”)。
(2)使用水。20℃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固体M,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并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溶液的温度/℃ 20 35 50 65 75
剩余固体M的质量/g 10.4 8.0 5.0 0 0
①35℃时,烧杯中M溶液的质量是 g。
②65℃时,烧杯中M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50℃时,使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再加入 g水。
(3)探究水。某“奇幻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记录】接通电源后,在两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玻璃管A、B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查阅资料】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和氧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A管内收集到气体的是氢气,B管内收集到气体是氧气;
猜想2:A管内收集到气体的是氧气,B管内收集到气体是氢气。
【实验探究】同学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种气体;
同学乙: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两种气体。
同学乙在检验气体时观察到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A”或“B”)管气体。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该实验表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 组成的。
【实验反思】实验时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
六、计算题
23.NaCl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母液(又叫苦卤)。下图为母液中最主要的四种盐(NaCl、KCl、MgCl2、MgSO4)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90℃时,四种盐中MgCl2的溶解度最大,则表示 MgCl2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此时饱和MgCl2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请写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②四种盐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小的 是 。(填化学式)
(2)60℃时,若母液中的NaCl、KCl、MgCl2、MgSO4都已达到饱和,为了获得较纯净的MgSO4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工业上常通过加入碱溶液与母液中的Mg2+反应来制取Mg(OH)2沉淀。为了探究获得较高Mg2+沉淀率的反应条件,进行下列对比实验(每组实验取250mL母液):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反应pH值 Mg2+的沉淀率/%
a 40 60 10 90.1
b 40 60 12 92.7
c 40 90 12 93.6
d 50 60 12 96.4
e 50 90 12 x
①反应过程中需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先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然后用 ,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溶液的pH。
②实验a和b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③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 (填编号)。
A.95.8 B.92.1 C.97.2 D.93.1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t2℃时,a、b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
B、t1℃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可能不相等,故B正确;
C、将t2℃时a、b的饱和的溶液降温至t1℃,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一定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溶液b结晶的方法采用降温结晶,故D错误。故选:B。
2.D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说法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乙的溶解度小于60g,t2℃时,加入60g硝酸钾,固体完全消失,所以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甲物质,故说法错误;
C、②中溶液是t2℃时的不饱和溶液,对应图中的c点,经过某一步操作后变成③中的饱和溶液,对应图中的a点,即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c点→a点,故说法错误;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即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故说法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常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是易溶,1g~10g是可溶,0.01g~1g是微溶,小于0.01g是难溶,则氯化钠常温下溶解度大于10g,易溶于水,选项正确;
B、由表中数据知,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故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选项正确;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最多溶解18g,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D、未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无法计算析出固体质量,选项错误。
故选D。
4.B
【详解】A.当温度高于30℃时,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选项错误;
B.40℃时,甲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此温度下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选项正确;
C.虽然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都有减小的过程,饱和溶液中都会有溶质析出,但没有给出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溶质析出的多少,故C选项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大,乙的变化幅度少,所以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常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5.B
【详解】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3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先通氨气是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够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这有利于反应进行。故A正确。
B、析出NaHCO3晶体后,溶液为NaHCO3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析出,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故C错误。
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有两种溶质分别为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没有具体温度,不能判断甲物质的溶解度是否大于乙物质,错误;
B、t1℃时,甲、乙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甲、乙的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C、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即此时100g水能恰好溶解20g甲,故将5g甲加入到25g水中充分搅拌,其恰好完全溶解,可以得到25g+5g=30g甲的饱和溶液,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不可以得到乙的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故A选项叙述错误;
B、30℃时,向A的溶解度是20g,在该温度下,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gA,50克水中加入1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10g+50g=60g,故B选项叙述错误;
C、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加溶质的方法等,故C选项叙述正确;
D、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大,30℃时,等量的A、B物质的溶液降温到20℃,A析出晶体多,没有指明等质量无法比较,故D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12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7% ,因此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过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同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未强调溶液同等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0.A
【详解】A、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时,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A正确;
B、温度高于t2℃,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故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则120g KNO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故C错误;
D、t2℃时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 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在 t2℃时, 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 充分溶解后,25ga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则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但不明确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不能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故选D。
12.A
【分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
【详解】A、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相等,升温至t3℃时甲乙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A符合题意;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乙同时析出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不相等,所以溶液中的溶剂质量不相等,降温至t1℃虽然溶解度相等,但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M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上,M点的溶解度是20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C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在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不能形成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物质溶解度增大幅度比乙物质增大幅度大,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说法错误;
C、a2℃时,甲物质溶解度为40g,70g 甲的饱和溶液含有50g水、20g甲物质,设稀释到20%需加水的质量为,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解得,说法正确;
D、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升温至a2℃时,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说法错误;
答案:C。
14.C
【详解】A、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甲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但乙物质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B错误;
C、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由于甲物质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还是100g,所以甲<乙,故C正确;
D、分别将100g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在不断运动,不是静止不动,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因此改变温度,改变溶剂都会导致饱和溶液继续溶解物质,错误;
C、家用洗涤剂和汽油都可以洗去油污,前者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乳化,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从而洗去油污;后者是油污溶解在汽油里,从而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错误;
D、硫酸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正确;
故选D。
16. 压强 有固体析出 不饱和 乙>甲=丙 80 >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大的物质,提纯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详解】(1)打开汽水瓶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2)在图1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硝酸铵吸收了热量,水中温度降低,故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铵吸收了热量,水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故乙试管内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①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交点表示两者溶解度相同,曲线在上方说明溶解度大,故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②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6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可以溶解的质量为,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③将t1℃时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丙析出固体,质量变小,甲溶液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 丙。
【点睛】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某一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大的物质,提纯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的物质,
提纯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17.(1)bg
(2)MgCl2
(3)200
(4)<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苦卤水中KCl的溶解度为bg;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t2℃之间,三者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MgCl2>MgSO4>KCl,将等质量的三种溶质配成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所需水的质量越小,即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gCl2(3)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则,;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即在等质量的MgSO4、K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MgSO4,升温至t2℃,由于MgSO4、KCl的溶解度均比0℃时的溶解度大,所以此时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MgSO4。
18.(1)98
(2) 不饱和 96
(3) NaOH+HCl=NaCl+H2O 加入18.25mL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4)0.1
(5)丙中温度无明显变化,甲比乙放热多
【详解】(1)1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98g/100g水。故填:98;
(2)20℃时氢氧化钠溶解度是109g,40g氢氧化钠与60g水混合,所得溶液是氢氧化钠的不饱和溶液;配制100g、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100g﹣100g×4%=96g;故填:不饱和;96;
(3)Ⅰ.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故填:NaOH+HCl═NaCl+H2O;
Ⅱ.实验过程中A(18.25,7)点的含义是加入18.25mL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故填:加入18.25mL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4)含4g溶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是0.1mol),与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物质的量之比是1:1,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1mol,故填:0.1;
(5)证明中和反应有热量放出的证据是丙中温度无明显变化,甲比乙放热多,故填:丙中温度无明显变化,甲比乙放热多。
19. 稀盐酸或稀硫酸 氢氧化钠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出现较多晶体 ②③
【详解】(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锌反应产生氢气,能与生锈铁钉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实验中①②④⑤处都有明显现象,则胶头滴管中M可能为 稀盐酸或稀硫酸;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为中和反应,⑥处发生中和反应,则N为碱,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
(2)乙实验用于粗盐提纯,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 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3)三个烧杯中 ②③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20.(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丙乙甲
(3)乙甲丙
(4)B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此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当降温到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4)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蒸发溶剂或是增加溶质的方法,降温则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B。
21.(1)沸点
(2)NH3
(3)
(4)③
(5) 氮 利用率高,减少污染
【详解】(1)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沸点低的气体先逸出,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2)NH3的溶解度远大于CO2的溶解度。为了提高产率,吸氨碳化塔中应该先通入的是NH3,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
(3)加热NaHCO3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4)结合图二分析,吸氨碳化塔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③30℃~35℃时,NaCl、NaHCO3、NH4Cl的溶解度相比较,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故选③;
(5)氨厂生产的NH3溶于水后得到的氨水,含有氮元素,可以做氮肥。碱厂与氨厂联合后,用NH4Cl代替氨水做化肥,氨水不稳定,易挥发,其优势是利用率高减少污染。
22. 漏斗 B 吸附作用 肥皂水 硬水 57 不一定 25 2:1 B 1 水氧气+氢气 分解 氢元素和氧元素 增强导电性
【详解】(1)①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
A、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能使用过滤分离。不符合题意;
B、泥沙难溶于水,能用过滤分离泥沙和水。符合题意;
C、铜粉和铁粉是两种固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符合题意;
D、食盐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分离食盐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起到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③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2)①35℃时,剩余M的质量为8g,则溶解M的质量为15g-8g=7g。所以溶液的质量为50g+7g=57g。
②65℃时,剩余固体M的质量为0g,之前50℃有固体M剩余,之后75℃没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可能50g水恰好溶解15gM形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此时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M是不饱和溶液。所以此时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50℃时50g水溶解15g-5g=10gM达到饱和。则剩余5gM至少需要水。
(3)
实验记录:
电解水试验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A连接负极、B连接正极。所以玻璃管A、B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实验探究: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生成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B管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连接负极、B连接正极,则A中是氢气,B中是氧气,猜想1正确。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所以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反思:
纯水导电性较差,所以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强导电性。
23. A 7/17 NaCl 升高温度 用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 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同时,反应pH值越大,Mg2+的沉淀率越大 C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解答;(2)根据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3)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及对比实验分析解答。(1)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90℃时,A的溶解度最大,故表示 MgCl2溶解度曲线的是A;此时饱和MgCl2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物质的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物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MgSO4的溶解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MgSO4的溶解度减小。故60℃时,若母液中的NaCl、KCl、MgCl2、MgSO4都已达到饱和,为了获得较纯净的MgSO4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3)①反应过程中需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先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然后用用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溶液的pH;②实验a和b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同时,反应pH值越大,Mg2+的沉淀率越大;③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反应pH值越大,Mg2+的沉淀率越大,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自主招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