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化学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35.5 K-39 Fe-56 Zn-65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倡议人们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B. 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应逐步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D. 园林浇灌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2. 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下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合理的是
A. 火力发电厂采取加高烟肉的办法减少大气污染
B. 用钢刷擦洗铝制炊具
C. 在室内放一盆清水防止煤气中毒
D. 用食醋除去烧水壶内的水垢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称量氢氧化钠
C. 检验氧气 D. 浓硫酸稀释
4. 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C. 氯化钠是由a和d对应的粒子构成的 D. c和d所含质子数不同
5. 《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杨酸属于氧化物 B. 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D. 水杨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6. 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铁轨之间要留空隙 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常温下都是气体 物质中含有原子种类相同
C 浓盐酸试剂瓶敞口放置后浓度变小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酒精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粒子
A. A B. B C. C D. D
7.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变化与守恒: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说明该反应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B. 宏观与微观:碱有相似的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C. 模型与推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D. 探究与创新: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8.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一种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 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H4Cl溶液
10. 某同学用CO(含有少量水蒸气)和氧化铁模拟炼铁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和处理尾气,他设计的微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可以换成生石灰
B. b处W型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棕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d处集气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CO
D. 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气再熄灭酒精灯
11.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 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稀盐酸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P点表示的是,t1℃时甲、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D. 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质量甲大于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目前汽车普通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汽油燃烧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还会释放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环保型、零污染的绿色环保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
发展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铁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汽车“减肥”,从而降低燃油消耗;二是开发新型燃料,主要包指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直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的特点,尤其是氯燃料电池汽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文中提到的铝合金、铁合金均属于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14. 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常见的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在A装置中加入高锰酸钾可制取氧气,试管口加棉花的目的______。
(3)D、E、F的实验中,装置E中蜡烛熄灭,同时装置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结束后,要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可用的方法有______(填序号)。
a.将混合物过滤
b.向其中加肥皂水
c.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5)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______(选填“a”或“b”)口通入。
15. 21世纪是钛的世纪,如图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一种工艺流程:
(1)反应I的反应方程式为:,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该工艺流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填名称)。
16.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是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
【探究一】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图1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曲线所示,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______(填“①”或“②”)图所示进行。
(2)图1中点A处所含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图3表示该反应到B点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的情况,请将该图补充完整。
(4)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B点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锌粒 B. 大理石
C. 无色酚酞试液 D. 澄清石灰水
(5)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中和反应的过程伴随着热量释放,若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验证,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
(6)氢氧化钠溶液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阅资料】
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Ⅱ、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7)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 有______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a2CO3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
【实验结论】
(8)氢氧化钠溶液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17. 同学们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ab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
(2)计算参加反应氯酸钾的质量。化学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35.5 K-39 Fe-56 Zn-65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倡议人们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B. 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应逐步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D. 园林浇灌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A说法错误;
B、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使用农药、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禁止使用,故B说法错误;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故C说法正确;
D、园林浇灌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会浪费水资源,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 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下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合理的是
A. 火力发电厂采取加高烟肉的办法减少大气污染
B. 用钢刷擦洗铝制炊具
C. 在室内放一盆清水防止煤气中毒
D. 用食醋除去烧水壶内的水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火力发电厂采取加高烟囱的方法会将污染物排放到高空,并没有减少污染物的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故不合理;
B、铝制炊具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与氧气继续反应,用钢刷擦洗铝制炊具,破坏铝制薄膜,铝会继续被氧化,故不合理;
C、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室内放一盆清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不合理;
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可以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镁反应,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故合理。
故选D。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称量氢氧化钠
C. 检验氧气 D. 浓硫酸稀释
【答案】B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C. 氯化钠是由a和d对应的粒子构成的 D. c和d所含质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气”字旁可知,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a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钠离子,17号元素是氯元素,d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氯离子,氯化钠是由a和d对应的粒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由图可知,c和d所含质子数相同,均是1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杨酸属于氧化物 B. 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D. 水杨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杨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说法正确;
C、水杨酸由水杨酸分子构成,每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共16个原子构成,故C说法错误;
D、水杨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3)=1:8,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6. 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铁轨之间要留空隙 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常温下都是气体 物质中含有原子种类相同
C 浓盐酸试剂瓶敞口放置后浓度变小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酒精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粒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轨之间要留空隙,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常温下都是气体,但与分子中原子种类无关,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浓盐酸试剂瓶敞口放置后浓度变小,是因为HCl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D、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而酒精溶液不导电,是因为酒精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A。
7.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变化与守恒: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说明该反应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B. 宏观与微观:碱有相似的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C. 模型与推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D. 探究与创新: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是因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碱有相似的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一种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 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可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说法不正确;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故说法不正确;
C、由图示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说法不正确;
D、由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说法正确。
故选D。
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H4Cl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置于空气中的白磷和红磷放到热水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正确;
B、铁丝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银强,但实验不能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的关系,选项错误;
C、左侧试管中的铁钉只与空气接触,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不生锈,不能探究铁锈蚀的条件,选项错误;
D、将100g氯化铵置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9.1%<10%,选项错误;
故选A。
10. 某同学用CO(含有少量水蒸气)和氧化铁模拟炼铁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和处理尾气,他设计的微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可以换成生石灰
B. b处W型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棕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d处集气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CO
D. 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气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a处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干燥一氧化碳,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也可用于干燥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B、b处W型管内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d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且可通过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在d装置中,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气,防止反应生成的铁高温下重新被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 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放热且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压强先维持不变;当氧气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装置内的压强开始逐渐增大至反应停止,随后压强开始降低,当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压强最小,小于开始压强;当水进入集气瓶后,集气瓶中压强升高逐渐恢复到开始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所有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是酸溶液,pH小于7,向一定量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水,溶液酸性减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是呈酸性,其pH值始终小于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故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生成氢气的质量;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故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斜线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P点表示的是,t1℃时甲、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D. 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质量甲大于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要在同一温度下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题目中没有说明温度,故不能比较。A不正确;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P,说明P点表示的是,在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B不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甲最多,丙最少,所以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C正确。
D、由于t2℃甲、乙的饱和溶液质量题目中没有说明,所以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质量无法比较。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目前汽车普通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汽油燃烧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还会释放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环保型、零污染的绿色环保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
发展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铁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汽车“减肥”,从而降低燃油消耗;二是开发新型燃料,主要包指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直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的特点,尤其是氯燃料电池汽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文中提到的铝合金、铁合金均属于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答案】13. 混合物
14. +4 15.
16. 无污染##热值高(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合金、铁合金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2)×2+x=0,x=+4;
【小问3详解】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或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14. 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常见的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在A装置中加入高锰酸钾可制取氧气,试管口加棉花的目的______。
(3)D、E、F的实验中,装置E中蜡烛熄灭,同时装置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结束后,要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可用的方法有______(填序号)。
a.将混合物过滤
b.向其中加肥皂水
c.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5)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______(选填“a”或“b”)口通入。
【答案】(1)酒精灯 (2)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
(4)ac##ca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在A装置中加入高锰酸钾可制取氧气,试管口加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F中产生的难溶物为碳酸钙;
a、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能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正确;
b、肥皂水与碳酸钙不反应,不能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错误;
c、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将F中的混合物变得澄清,正确;
故选ac;
【小问5详解】
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水小,则气体应从导管b口通入。
15. 21世纪是钛的世纪,如图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一种工艺流程:
(1)反应I的反应方程式为:,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该工艺流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填名称)。
【答案】(1)CO (2) ① ②. 置换反应
(3)氯气和镁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氯原子,1个钛原子,2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反应后已知物中有1个钛原子,4个氯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
【小问2详解】
反应Ⅱ是在一定条件下,镁与TiCl4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镁和氯气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
16.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是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
【探究一】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图1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曲线所示,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______(填“①”或“②”)图所示进行。
(2)图1中点A处所含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图3表示该反应到B点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的情况,请将该图补充完整。
(4)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B点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锌粒 B. 大理石
C. 无色酚酞试液 D. 澄清石灰水
(5)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中和反应的过程伴随着热量释放,若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验证,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
(6)氢氧化钠溶液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阅资料】
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Ⅱ、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7)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 有______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a2CO3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
【实验结论】
(8)氢氧化钠溶液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答案】16. ② 17. NaCl、NaOH
18. 19. CD
20.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出热量
21.
22. ①. 白色沉淀 ②. 氢氧化钠##NaOH
23. 部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②图进行;
【小问2详解】
A点pH>7,此时氢氧化钠还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A处所含溶质是:NaCl、NaOH;
【小问3详解】
B点pH<7,此时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故溶液中还应补充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故图为: ;
【小问4详解】
A、锌粒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反应到达B点,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反应到达B点,不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试液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无色酚酞试液在C点和B点溶液中颜色相同,无法验证反应到达B点,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验证反应到达B点,符合题意。
故选CD;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出热量,故若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验证,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小问6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7详解】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小问8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17. 同学们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ab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
(2)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反应还没有开始发生
(2)解:生成氧气的质量=26g-16.4g=9.6g;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解析】
【小问1详解】
ab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反应还没有开始发生;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一模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九师联盟 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四)4物理(XKB-F)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