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第I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第Ⅱ卷时,用黑色水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1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 中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二氧化碳是飞船座舱中最多的有害气体,主要来自于航天员的呼吸代谢。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以下反应除去:。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K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B. 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
C. KHCO3的名称:碳酸钾 D. 6个氧原子:3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元素显+1价,所以K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5价,可表示为:,故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故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KHCO3的名称是碳酸氢钾,故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6个氧原子表示为:6O,故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故选B。
2. 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不可行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用泡沫灭火器去灭电线或电器着火
B.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防止白色污染;扫地前洒水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增加
C. 用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用搅拌的方法加速蔗糖溶解
D. 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用白醋去除厨具上的铁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泡沫灭火器中含有水,灭电线或电器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以防发生触电,选项做法不可行;
B、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防止白色污染;扫地前洒水,可以防止扫地时灰尘飞扬而增加空气中灰尘的含量,选项做法可行;
C、蔗糖是天然的甜味剂,可以用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搅拌可以加速蔗糖溶解,选项做法可行;
D、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此可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白醋中含有醋酸可以与氧化铁反应,因此可用白醋去除厨具上的铁锈,选项做法可行;
故选:A。
3.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 有机物:甲烷、维生素、蛋白质 B. 溶液:牛奶、白酒、生理盐水
C. 金属:铁、铜、汞 D. 清洁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机物为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除外,甲烷、维生素、蛋白质都属于有机物,故A分类正确;
B、溶液为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扩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白酒、生理盐水都属于溶液,牛奶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分类错误;
C、铁、铜、汞都属于金属,故C分类正确;
D、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故地热能、潮汐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故D分类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①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反应速率更快,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图②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氧气浓度
C. 图③中蜡烛很快熄灭,是因为火焰上方的金属丝吸收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D. 由图④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更快,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选项错误;
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选项正确;
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选项正确。
故选B。
5. 某海水淡化系统工作原理是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光热作用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C. 海水淡化过程,水分子间的间隔先变大后变小
D. 蒸发腔中的海水一定为NaCl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热作用使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B、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不变,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海水淡化过程,先是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后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蒸发腔中溶剂质量减小,但是海水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很低,氯化钠很难析出,蒸发腔中的海水不一定为NaCl的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3的溶液中: Cu2+
B. pH=11的溶液中:Na+ K+
C. 无色溶液中:Fe3+ Al3+ Cl-
D. 含有大量的溶液中:Ba2+ H+ 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pH=3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而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 pH=11的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故C不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新授课结束后,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例举了下列四组物质,其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 铜片和硝酸银溶液
B. 氧化铜固体和硫酸
C 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D. 烧碱溶液和稀硝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铜片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每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就会有216份质量的银生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铜固体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前氧化铜是固体,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全部在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大,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 烧碱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前后物质都存在于溶液中,溶液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8. 已知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小玻璃瓶中有固体析出
C. 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
D. 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软塑料瓶中的CO2进入小玻璃瓶中,所以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A正确;
B. 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软塑料瓶中的CO2进入小玻璃瓶中,与小玻璃瓶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由于在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其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小玻璃瓶中应该有Na2CO3析出,故B错误;
C. 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软塑料瓶中的CO2进入小玻璃瓶中,使得软塑料瓶中的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会将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压入软塑料瓶中,所以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故C正确;
D. 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在20℃,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易溶于水,酒精与水混溶,所以无固体剩余,故D正确。
故选B。
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A. H2O2→H2O→H2CO3
B. Mg→MgO→MgSO4
C. KCl→KNO3→K2SO4
D. Cu(OH)2→CuSO4→Cu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钾盐和硝酸盐都是可溶的,硝酸钾不能转化为硫酸钾,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酸雨能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已成为全球性灾害。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O
B. 反应②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C. 反应①、②中共涉及6种氧化物
D. SO2和NO2等是导致酸雨的“元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2、7,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②符合“多变一”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反应①、②中共涉及NO2、H2O、NO、SO2四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SO2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元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本大题共17分)
11. 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常用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等,其结构变化如图所示。
(1)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____(答一条即可)。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的。
(3)开发新能源可以缓解目前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科学家研究用Ni-CoS2作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O反应生成CH4和O2,其原理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 ①. 减小 ②. 煤炭燃烧会污染空气(或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2)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减小,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煤炭燃烧会污染空气,而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问2详解】
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汽油充分燃烧;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Ni-CoS2的催化下生成甲烷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12.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推动中国航天发展进入新高度。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飞船的很多部件用到了铝合金,如轨道舱壳体结构,返回舱侧壁金属壳体等,这样可以有效减轻飞船重量,用铝合金的原因是:铝合金有____优良性能。(写一点即可)
(2)航天员出舱需携带高压氧气罐,并将氧气罐集成到“飞天”舱外航天服上。舱外航天服由铝、橡胶、聚酯材料等制作而成,其中橡胶属于____(选填“无机非金属”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3)在神舟十六号的控制系统中使用了导电性优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①方法一:火法炼铜;
方法二:湿法炼铜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方法_____(选填“一”或“二”)更好,原因是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密度小或硬度大等
(2)有机高分子 (3) ①. ②. 二 ③. 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比较环保或节约能源
【解析】
【小问1详解】
飞船的很多部件用到了铝合金,如轨道舱壳体结构,返回舱侧壁金属壳体等,这样可以有效减轻飞船重量,用铝合金是因为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的优良性能;
【小问2详解】
用到的橡胶属于合成橡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小问3详解】
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二更好,原因是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比较环保,且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等。
13.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该技术中生成Na2CO3的同时又得到副产品NH4Cl。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t2℃时,Na2CO3的溶解度______NH4Cl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t1℃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 Na2CO3,充分溶解后,得到该温度时Na2CO3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使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在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等于 (2)饱和
(3)3:10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t2℃时,碳酸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t2℃时,Na2CO3的溶解度等于NH4Cl溶解度;
【小问2详解】
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Na2CO3,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10g碳酸钠,可以得到该温度时Na2CO3的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若使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在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15g碳酸钠完全溶解,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5g:50g=3:10。
14. 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2)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和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_____;
(4)已知TeO2与CO2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试写出“碱浸”时Te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5)“酸溶”后,在所得的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固态碲和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酸(HCl和H2SO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温馨提示:反应物有H2O参加)
【答案】(1)漏斗 (2)Na2SO4
(3)除去杂质,提纯二氧化碲
(4)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亚碲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碲,所以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和Na2SO4;
【小问3详解】
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提纯二氧化碲;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碲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碲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四氯化碲、水、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碲、盐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本大题共10分)
15. 有一混合气体成分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1)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_。
(2)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_。出现______现象,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3)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1)④① (2) ①. ②⑤① ②. 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蒸气要最先检验,不然气体通过别的溶液会带出水蒸气而导致无法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存在水蒸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存在,故依次通过④①。
【小问2详解】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通过⑤装置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将反应后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⑤中固体由黑变红,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存在一氧化碳。因为可能有二氧化碳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所以需要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所以顺序为②⑤①,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水蒸气最先验,故通入无水硫酸铜验水蒸气,如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存在水蒸气,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验二氧化碳,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二氧化碳。之后先除去二氧化碳后除去水蒸气以免影响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检验,所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再通入氧化铜,气体还原氧化铜,再通入无水硫酸铜检验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是否有水,从而推出混合气体是否含氢气,在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还原氧化铜产物是否含二氧化碳,从而推出混合是否含一氧化碳,故气体依次通过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认该气体成分。
16.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新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他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了,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小新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
(1)①氢氧化钡过量;
②盐酸过量;
③______。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Ⅱ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_______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2)有同学认为方案I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3)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请你帮助小新同学写出盐酸分别与氢氧化钡溶液、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5)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铜片
C 铁锈
【答案】(1)氢氧化钡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结论错误,盐酸和氢氧化钡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无论盐酸是否过量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3)先出现气泡,后生成沉淀
(4) ①. ②. (5)A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可能是氢氧化钡过量;可能是盐酸过量;还可能是氢氧化钡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填:氢氧化钡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小问2详解】
盐酸和氢氧化钡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无论盐酸是否过量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故结论错误,故填:结论错误,盐酸和氢氧化钡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无论盐酸是否过量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3详解】
实验结论猜想②正确,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生成,然后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故填:先出现气体,后生成沉淀;
【小问4详解】
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盐酸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银沉淀,故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可鉴别盐酸是否过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铜片和盐酸不反应,无论过量与否都无现象,无法鉴别盐酸是否过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红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可鉴别盐酸是否过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四、分析与计算(每空1分,17题2分;18题5分;本大题共7分)
17. 维生素C(C6H8O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坏血病等作用。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_____g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36g。
【答案】(1)9:1:12
(2)88
【解析】
【小问1详解】
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1:12;
【小问2详解】
含碳元素的质量是36g的维生素C的质量为:。
18. 请仔细分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氢气______________g。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会逐渐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酚酞溶液 b.锌粒 c.硝酸银溶液
(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答案】 ①. 0.4 ②. 减慢 ③. 稀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④. b
⑤. 设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5.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11.2g+189.2g-200g=0.4g。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会逐渐减慢,原因是稀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
(3)要证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而酚酞溶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显无色,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用硝酸银溶液不能证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故填:b。
(4)见答案。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第I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第Ⅱ卷时,用黑色水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1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 中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二氧化碳是飞船座舱中最多的有害气体,主要来自于航天员的呼吸代谢。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以下反应除去:。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K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B. 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
C. KHCO3的名称:碳酸钾 D. 6个氧原子:3O2
2. 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不可行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用泡沫灭火器去灭电线或电器着火
B.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防止白色污染;扫地前洒水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增加
C. 用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用搅拌的方法加速蔗糖溶解
D. 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用白醋去除厨具上的铁锈
3.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 有机物:甲烷、维生素、蛋白质 B. 溶液:牛奶、白酒、生理盐水
C. 金属:铁、铜、汞 D. 清洁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4.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①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反应速率更快,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图②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氧气浓度
C. 图③中蜡烛很快熄灭,是因为火焰上方的金属丝吸收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D. 由图④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 某海水淡化系统工作原理是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光热作用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C. 海水淡化过程,水分子间的间隔先变大后变小
D. 蒸发腔中的海水一定为NaCl的饱和溶液
6.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3的溶液中: Cu2+
B. pH=11的溶液中:Na+ K+
C. 无色溶液中:Fe3+ Al3+ Cl-
D. 含有大量的溶液中:Ba2+ H+ Cl-
7. 新授课结束后,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例举了下列四组物质,其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 铜片和硝酸银溶液
B. 氧化铜固体和硫酸
C. 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D. 烧碱溶液和稀硝酸
8. 已知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小玻璃瓶中有固体析出
C. 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
D. 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A. H2O2→H2O→H2CO3
B. Mg→MgO→MgSO4
C. KCl→KNO3→K2SO4
D. Cu(OH)2→CuSO4→CuCl2
10. 酸雨能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已成为全球性灾害。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O
B. 反应②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C. 反应①、②中共涉及6种氧化物
D. SO2和NO2等是导致酸雨的“元凶”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本大题共17分)
11. 世界能源正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常用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等,其结构变化如图所示。
(1)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____(答一条即可)。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的。
(3)开发新能源可以缓解目前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科学家研究用Ni-CoS2作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O反应生成CH4和O2,其原理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2.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推动中国航天发展进入新高度。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飞船的很多部件用到了铝合金,如轨道舱壳体结构,返回舱侧壁金属壳体等,这样可以有效减轻飞船重量,用铝合金的原因是:铝合金有____优良性能。(写一点即可)
(2)航天员出舱需携带高压氧气罐,并将氧气罐集成到“飞天”舱外航天服上。舱外航天服由铝、橡胶、聚酯材料等制作而成,其中橡胶属于____(选填“无机非金属”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3)在神舟十六号的控制系统中使用了导电性优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①方法一:火法炼铜;
方法二:湿法炼铜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方法_____(选填“一”或“二”)更好,原因是_____(写一点即可)。
13.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该技术中生成Na2CO3的同时又得到副产品NH4Cl。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t2℃时,Na2CO3的溶解度______NH4Cl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t1℃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 Na2CO3,充分溶解后,得到该温度时Na2CO3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使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在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4. 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2)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和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_____;
(4)已知TeO2与CO2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试写出“碱浸”时Te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5)“酸溶”后,在所得的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固态碲和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酸(HCl和H2SO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温馨提示:反应物有H2O参加)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本大题共10分)
15. 有一混合气体成分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1)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_。
(2)若检验气体中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_。出现______现象,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3)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16.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新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他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了,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小新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
(1)①氢氧化钡过量;
②盐酸过量;
③______。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Ⅱ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_______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2)有同学认为方案I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3)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请你帮助小新同学写出盐酸分别与氢氧化钡溶液、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5)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铜片
C. 铁锈
四、分析与计算(每空1分,17题2分;18题5分;本大题共7分)
17. 维生素C(C6H8O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坏血病等作用。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_____g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36g。
18. 请仔细分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氢气______________g。
(2)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会逐渐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酚酞溶液 b.锌粒 c.硝酸银溶液
(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九师联盟 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四)4物理(XKB-F)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