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广西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1-35.5 Fe-56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2023年7月27日,生态环境部指出,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北京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下列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城市道路经常洒水 B. 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C. 大力发展火电 D. 增高工厂排气烟囱
【答案】A
【解析】
【详解】A、城市道路经常洒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可吸收颗粒物,减小空气污染,故A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引起空气污染,不利于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加高工厂烟囱,不会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不利于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雕……刷新了世界对古蜀文化的认知。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捶打黄金 B. 打磨象牙 C. 雕刻玉石 D. 冶炼青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捶打黄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打磨象牙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雕刻玉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冶炼青铜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警示图标解读错误的是
A. 当心火灾 B. 节约用水
C. 不可回收 D. 禁止烟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标志是当心火灾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正确;
B、该标志是节约用水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正确;
C、该标志是物品回收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错误;
D、该标志是禁止烟火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正确 。
故选C。
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NO2 C. KClO3 D. C2H5OH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化物为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氧气只有一种元素,故为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有氮、氧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为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氯酸钾中有钾、氯、氧三种元素,故不是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不是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盛产多种海鲜。但如果同时食用海鲜和水果,经常会引起肠胃不适。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与海鲜一起吃能产生有毒物质—砒霜(As2O3),所以海鲜不能和维生素C一起食用。砒霜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
A. -3 B. +2 C. +3 D. +6
【答案】C
【解析】
【详解】砒霜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则x=+3。
故选C。
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气密性检验 B. 倾倒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转移蒸发皿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 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C. 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 D. 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的0.94%,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核电站污水(含有高浓度放射性且难以消除的物质)排入大海。这个决定挑战了人类良知的底线,震惊了整个世界。对于此次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废水和普通的海水没有区别,可以直接排入大海
B. 核废水的排放入海会对整个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应慎重考虑
C. 对于核废水,我们可以通过肥皂水来加以鉴别
D. 核废水可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进行净化为自然界的天然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核废水含有高浓度放射性且难以消除的物质,和普通的海水有区别,不能直接排入大海,此选项错误;
B. 核废水的排放入海会对整个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应慎重考虑,此选项正确;
C. 通过肥皂水可鉴别硬水、软水,不能通过肥皂水鉴别核废水,此选项错误;
D. 核废水不能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进行净化为自然界的天然水,此选项错误。
故选B。
9. 世界首个钍核反应堆在甘肃省武威市进行测试,用钍代替铀做核反应堆燃料具有安全性、经济性等特点。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是TH B. 原子的质子数为90
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2 D. 一个钍原子的质量为232.04g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钍的元素符号是Th,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0,表示原子序数为9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0,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0,表示原子序数为9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0,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2.04,而不是一个钍原子的质量为232.04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端午粽子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氧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 酒精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端午粽子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A解释合理;
B、氧气压入钢瓶液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故B解释合理;
C、酒精温度计内液面上升,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C解释不合理;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相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D解释合理;
故选:C。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可做装饰品
B.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炊具
C. 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电光源
D.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以切割玻璃;璀璨夺目,可以作装饰品,说法错误;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造炊具,说法错误;
C、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说法错误;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故选:D。
12. 将适量下列物质溶解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食盐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使得溶液温度降低,正确;
B.食盐溶于水后温度不改变,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使得溶液温度升高,错误;
D.蔗糖溶于水温度不会变化,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做法不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 防止金属腐蚀 B.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C.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 肆意开采金属矿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防止金属腐蚀,可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可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肆意开采金属矿物,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取火方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燧木取火”——“燧”为取火提供了热量
B. 火折子——吹气可燃是因为吹气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火柴划——燃瞬间火苗异常旺与火柴头中的氯酸钾分解有关
D. 打火机——转动出气阀,可以调节燃料的量,从而调节火苗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燧木取火”取火的原理是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说法正确;
B、火折子:吹气可燃是因为吹气补充了氧气,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
C、火柴头在火柴盒上摩擦会产生热量,KClO3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和摩擦产生热量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硫得到充足的氧气更容易燃烧,则燃瞬间火苗异常旺,说法正确;
D、打火机:转动出气阀,通过阀门可以调节燃料的量,从而调节火苗大小,说法正确;
故选:B。
1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热
B.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没有白雾,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故选D。
1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活泼金属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 酸雨的小于7,所以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选项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纯水均一、稳定,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B项错误;
C、碳酸盐、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故C项错误;
D、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所以酸雨的pH<7,但是pH <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正常雨水pH <7,故D项错误;
故选:A。
1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C 从Mg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提纯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以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泥沙,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论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都会产生氯化银沉淀,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经过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镁,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以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再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甲、乙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物质,两者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CO2,乙可以为CaCO3
B. 若甲为CaCl2、乙为CaCO3,则反应②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若甲为CO2、乙为CO,则反应①、②的基本反应类型可能相同
D. 若甲为CuSO4、乙为Cu(OH)2,则反应①中的另一反应物可以是氢氧化铝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甲为CO2,乙可以为CaCO3,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B、若甲为CaCl2,乙为CaCO3,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C、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两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相同,故说法正确;
D、若甲为CuSO4,乙为Cu(OH)2,则反应①中的另一反应物不可以是氢氧化铝,因为盐只能和可溶性物质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9.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B. 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 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定量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在反应结束前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错误;
B、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会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增大,等饱和时不再溶解,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
C、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氧气过量,正确;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首先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结束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故选A。
20. 将镁、铝混合物20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16g,则同样的20g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A. 91g B. 93g C. 116g D. 162g
【答案】A
【解析】
【详解】金属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是由金属元素和硫酸根组成的,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则所得的盐中硫酸根的质量为116g-20g=96g,故在此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为;则同样的20g镁、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此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也为2g,则消耗HCl质量为所以同样的20g镁、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20g+73g-2g=91g。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元素:__
(2)氖气:__
(3)2个铁离子:____
(4)3个氮分子:____
(5)氯化钡:____
【答案】21. S 22. Ne
23. 2Fe3+ 24. 3N2
25. BaCl2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元素的的符合为S。
小问2详解】
氖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则氖气的化学式即为表示氖元素的元素符号Ne。
【小问3详解】
离子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
【小问4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则3个氮分子表示为3N2。
【小问5详解】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符号在左,显负价的元素符号在右,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简,得到化学式右下角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氯化钡中,氯元素为-1价,钡元素为+2价,则氯化钡表示为BaCl2。
22.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是_______。
A. 利用太阳能、风能
B. 用酒精作燃料
C.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3)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
②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答案】(1) ①. 石油 ②. 可燃冰 (2)AC
(3) ①.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
【小问2详解】
A、利用太阳能、风能能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故选项正确;
B、酒精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故选项错误;
C、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故选项正确,故选:AC;
【小问3详解】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气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P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
(2)t2℃时,将 5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t2℃时将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
(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 a 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
(5)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往试管中加入适量镁条,过一会儿发现烧杯中的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与____________(选填“a”、 “b”或“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相似。
【答案】(1)t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2)75 (3)c>b>a
(4)升高温度 (5)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的意义是: t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小问2详解】
t2℃时,a 物质溶解度为5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 a物质,将5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
【小问3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则t2℃时,将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为:c>b>a,则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c>b>a。
【小问4详解】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小问5详解】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往试管中加入适量镁条,镁条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烧杯中的液体温度也会升高,过一会儿发现烧杯中的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与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相似。
24. 合金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1)2019年12月,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
①建航母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②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与_______(填化学式)接触锈蚀,而金属铝在空气中更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
③航母上官兵烧水用的电热水壶电源插头是铜质的,这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__性。
(2)为探究校运动会奖牌中所含锌、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答案】24. ①. 金属 ②. O2、H2O ③. 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④. 导电 25.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建航母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②铁生锈需要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氧气和水接触而锈蚀。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金属铝在空气中更耐腐蚀;
③航母上官兵烧水用的电热水壶电源插头是铜质的,这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小问2详解】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再加铜粉,铜不与氯化亚铁反应,从而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最后加入锌粉,锌又会将氯化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从而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该实验方案可以证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故选项正确;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再加入CuCl2溶液,铁和氯化铜能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可以比较金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正确;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不反应,再加入铁粉,都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但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可以比较金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故填:AB。
25.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A~H后,做如图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
(3)实验后将试管B中的物质全部倒入试管F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B、F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
(4)实验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测CO2的存在,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B和D (2)G和H
(3)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稀盐酸
(4)Ca(OH)2+CO2=CaCO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A是稀盐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B是铁和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是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D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B和D;
小问2详解】
E是澄清的石灰水,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F是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G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H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G和H;
【小问3详解】
B是铁和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是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B中的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铁有剩余,B、F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可能F中的稀盐酸和剩余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亚铁,也可能F中的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亚铁和稀盐酸;
【小问4详解】
实验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测CO2的存在,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 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正在加快氢能、新技术储能、可控核聚变等颠覆性技术攻关及其工业化,为宜居地球和绿色地球贡献中国力量。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其燃烧后的产物为水,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取和储存H2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电解水制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填“H2”或“O2”),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
(2)工业上一种制取H2的方法为CO+H2OCO2+H2,其生成物CO2和H2在一种新型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模型示意图如图,从该示意图可以判断生成物C与D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
(3)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的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循环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该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合金Mg2Cu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发生反应:2Mg2Cu+3H23MgH2+MgCu,MgH2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Mg(OH)2沉淀,并释放出H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26. ①. H2 ②. 1:2
27. 1:1 28. H2O
29. MgH2+2H2O═Mg(OH)2+2H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氧负氢,氢2氧1”,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
【小问2详解】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种新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生成物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小问3详解】
分析图可知,此反应是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小问4详解】
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27. 我市某著名的纸面石膏板企业,用热电厂燃烧煤产生的炉渣来生产石膏板。原理是: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热电厂用“碱﹣石灰﹣石膏CaSO4 2H2O)”的方法使烟气脱硫从而生成石膏。
(1)工业烟气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______,会污染、破坏环境;
(2)写出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__不同进行分离的;
(3)化学反应类型有不同的分法,其中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吸收塔、制碱釜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制碱釜中的反应物Na2SO3作氧化剂
C.氧化塔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塔中的反应物CaSO3作还原剂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______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答案】 ①. 酸雨 ②. SO2+2NaOH═Na2SO3+H2O ③. 沸点 ④. CD ⑤. NaOH(或烧碱溶液)
【解析】
【详解】(1)烟气中含有大量SO2,易导酸雨;
(2)吸收塔内发生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
(3)A、吸收塔中SO2+2NaOH═Na2SO3+H2O、制碱釜中氢氧化钙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钙,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B、制碱釜中氢氧化钙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Na2SO3不是氧化剂,故错误;
C、氧化塔中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发生的反应中氧元素、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D、氧化塔中的反应物CaSO3作转化为CaSO4 2H2O,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6,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故正确。
(4)根据流程图可知生产流程中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如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发生装置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选用装置C收集较纯净氧气,适宜时间是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若选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铁架台 (2) ①. A ②. 2KMnO4K2MnO4+MnO2+O2↑ ③.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答案合理即可)
(3) ①. B ②. a ③.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b端,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则发生装置选择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选用装置C收集较纯净氧气,要先将整个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所以适宜的时间导是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则发生装置选择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进入,将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b端,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29. 某些校园周边文具店出售一种名为“炸包”的玩具,使劲按捏一会儿就会发生爆炸,实验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探究“炸包”爆炸的原因
【提出问题】“炸包”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按捏使袋内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反应;
猜想2:按捏使袋内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猜想3: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1)【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一完整的“炸包”将其从边缘剪开,观察其内容物 袋内有一些粉末和一小袋无色液体。 猜想3正确
② 取出“炸包”中的内容物,将粉末倒入试管,再将塑料袋内的液体挤入试管中,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产生大量气泡,同时_______。
项目二:探究“炸包”的药剂成分
【查阅资料】“炸包”所用粉末只含一种成分,无色液体为稀盐酸;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进行实验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2)另取数袋完整的“炸包”将其剪开,把固体和液体混合,将产生的气体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C装置中________,证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3)取“炸包”中的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粉末含有_______元素。
利用图2实验进一步确定粉末的成分。
【讨论】
(4)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A. 气球中所盛固体粉末的质量
B. 气球中的粉末倒入试管的时间
C. 试管中所用稀盐酸的体积和浓度
(5)【进行实验2】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合理控制变量后,将三支试管中气球内固体与试管中液体全部混合。 试管________(填序号组合)的气球变化情况相似。 “炸包”所用粉末是碳酸氢钠。“炸包”爆炸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
(6)“炸包”虽好玩,但需注意安全,如______(任写一点)。
【答案】(1)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钠##Na (4)B
(5) ①. ①③ ②.
(6)不能人群密集场所玩(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猜想3正确,“炸包”爆炸的原因是按捏使袋内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反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所以实验②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小问2详解】
结论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所以B中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能观察到C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取“炸包”中的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粉末含有钠(Na)元素;
【小问4详解】
小题可知,“炸包”中的粉末含有钠元素,且能与稀盐酸产生气体,则该粉末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每84份质量的碳酸氢钠会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适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1和V2,则V1<V2,根据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产生气体体积判断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因此:
A、气球中所盛固体粉末的质量需相等,是需要控制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B、气球中的粉末倒入试管的时间不影响气体产生的体积,不是需要控制的条件,符合题意;
C、稀盐酸需要能与两种物质完全反应,试管中所用稀盐酸的体积和浓度,是需要控制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5详解】
该实验的结论是“炸包”所用粉末是碳酸氢钠,则试管①③的气球变化情况相似;“炸包”爆炸的反应原理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炸包”虽好玩,但需注意安全,如不能人群密集场所玩。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0g,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像可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步骤)。
【答案】(1)1.96
(2)设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x=3.2g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像可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6g;
【小问2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硫酸铜溶液20g,与32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1.96g。详见答案。广西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1-35.5 Fe-56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2023年7月27日,生态环境部指出,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北京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下列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城市道路经常洒水 B. 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C. 大力发展火电 D. 增高工厂排气烟囱
2. 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雕……刷新了世界对古蜀文化的认知。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捶打黄金 B. 打磨象牙 C. 雕刻玉石 D. 冶炼青铜
3. 下列警示图标解读错误的是
A. 当心火灾 B. 节约用水
C. 不可回收 D. 禁止烟火
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NO2 C. KClO3 D. C2H5OH
5.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盛产多种海鲜。但如果同时食用海鲜和水果,经常会引起肠胃不适。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与海鲜一起吃能产生有毒物质—砒霜(As2O3),所以海鲜不能和维生素C一起食用。砒霜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
A. -3 B. +2 C. +3 D. +6
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气密性检验 B. 倾倒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转移蒸发皿
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 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C. 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 D. 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8.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核电站污水(含有高浓度放射性且难以消除的物质)排入大海。这个决定挑战了人类良知的底线,震惊了整个世界。对于此次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废水和普通的海水没有区别,可以直接排入大海
B. 核废水的排放入海会对整个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应慎重考虑
C. 对于核废水,我们可以通过肥皂水来加以鉴别
D. 核废水可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进行净化为自然界的天然水
9. 世界首个钍核反应堆在甘肃省武威市进行测试,用钍代替铀做核反应堆燃料具有安全性、经济性等特点。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是TH B. 原子的质子数为90
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2 D. 一个钍原子的质量为232.04g
10.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端午粽子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氧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 酒精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分子体积变大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可做装饰品
B.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炊具
C. 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电光源
D.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12. 将适量下列物质溶解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食盐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13. 下列做法不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 防止金属腐蚀 B.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C.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 肆意开采金属矿物
14. 取火方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燧木取火”——“燧”为取火提供了热量
B. 火折子——吹气可燃是因为吹气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火柴划——燃瞬间火苗异常旺与火柴头中的氯酸钾分解有关
D. 打火机——转动出气阀,可以调节燃料量,从而调节火苗大小
1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热
B.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活泼金属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 酸雨的小于7,所以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1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C 从Mg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提纯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18. 甲、乙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物质,两者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CO2,乙可以为CaCO3
B. 若甲为CaCl2、乙为CaCO3,则反应②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若甲为CO2、乙为CO,则反应①、②基本反应类型可能相同
D. 若甲为CuSO4、乙为Cu(OH)2,则反应①中的另一反应物可以是氢氧化铝
19.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B. 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 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20. 将镁、铝混合物20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16g,则同样的20g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A 91g B. 93g C. 116g D. 162g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元素:__
(2)氖气:__
(3)2个铁离子:____
(4)3个氮分子:____
(5)氯化钡:____
22.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是_______。
A. 利用太阳能、风能
B. 用酒精作燃料
C.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3)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
②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3.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P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
(2)t2℃时,将 5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t2℃时将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
(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 a 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
(5)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往试管中加入适量镁条,过一会儿发现烧杯中的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与____________(选填“a”、 “b”或“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相似。
24. 合金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1)2019年12月,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
①建航母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②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与_______(填化学式)接触锈蚀,而金属铝在空气中更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
③航母上官兵烧水用的电热水壶电源插头是铜质的,这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__性。
(2)为探究校运动会奖牌中所含锌、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25.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A~H后,做如图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
(3)实验后将试管B中的物质全部倒入试管F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B、F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
(4)实验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测CO2的存在,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 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正在加快氢能、新技术储能、可控核聚变等颠覆性技术攻关及其工业化,为宜居地球和绿色地球贡献中国力量。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其燃烧后的产物为水,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取和储存H2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电解水制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填“H2”或“O2”),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
(2)工业上一种制取H2的方法为CO+H2OCO2+H2,其生成物CO2和H2在一种新型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模型示意图如图,从该示意图可以判断生成物C与D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
(3)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的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循环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该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合金Mg2Cu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发生反应:2Mg2Cu+3H23MgH2+MgCu,MgH2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Mg(OH)2沉淀,并释放出H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7. 我市某著名的纸面石膏板企业,用热电厂燃烧煤产生的炉渣来生产石膏板。原理是: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热电厂用“碱﹣石灰﹣石膏CaSO4 2H2O)”的方法使烟气脱硫从而生成石膏。
(1)工业烟气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______,会污染、破坏环境;
(2)写出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__不同进行分离的;
(3)化学反应类型有不同的分法,其中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吸收塔、制碱釜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制碱釜中的反应物Na2SO3作氧化剂
C.氧化塔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塔中的反应物CaSO3作还原剂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______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如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发生装置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选用装置C收集较纯净氧气,适宜时间是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若选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9. 某些校园周边文具店出售一种名为“炸包”的玩具,使劲按捏一会儿就会发生爆炸,实验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探究“炸包”爆炸的原因
【提出问题】“炸包”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按捏使袋内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反应;
猜想2:按捏使袋内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猜想3: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1)【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一完整的“炸包”将其从边缘剪开,观察其内容物 袋内有一些粉末和一小袋无色液体。 猜想3正确
② 取出“炸包”中的内容物,将粉末倒入试管,再将塑料袋内的液体挤入试管中,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产生大量气泡,同时_______。
项目二:探究“炸包”的药剂成分
【查阅资料】“炸包”所用粉末只含一种成分,无色液体为稀盐酸;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进行实验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2)另取数袋完整的“炸包”将其剪开,把固体和液体混合,将产生的气体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C装置中________,证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3)取“炸包”中的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粉末含有_______元素。
利用图2实验进一步确定粉末的成分。
【讨论】
(4)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A. 气球中所盛固体粉末的质量
B. 气球中的粉末倒入试管的时间
C. 试管中所用稀盐酸的体积和浓度
(5)【进行实验2】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合理控制变量后,将三支试管中气球内固体与试管中液体全部混合。 试管________(填序号组合)的气球变化情况相似。 “炸包”所用粉末是碳酸氢钠。“炸包”爆炸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
(6)“炸包”虽好玩,但需注意安全,如______(任写一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0g,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像可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步骤)。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检测题 (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