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 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i-28 F-19 N-14 Cl-3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0分)
(本部分共 1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中国烹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烹饪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水淘米 B. 冲洗青菜 C. 烤熟肉串 D. 水果摆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清水淘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B、冲洗青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C、烤熟肉串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水果摆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C。
2. 中国丝绸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一种“碱剂”来处理丝绸,可使丝:质感柔软。“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盐是
A. 纯碱 B. 消石灰 C. 乙醇 D. 苛性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
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且溶液显碱性,故正确;
B、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碱,故错误;
C、乙醇不属于盐,故错误。
D、苛性钠是氢氧化钠俗称,是碱,故错误;
故选:A。
3. 网络一种减肥食谱:“早餐:鸡蛋+水果;午餐:牛肉+蔬菜;晚餐:鱼肉+水果”。这种饮食方式由于营养不均衡,会导致严重后果。该减肥食谱中缺乏的营养素是
A. 糖类 B. 油脂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鸡蛋、牛肉、鱼肉富含蛋白质,牛肉和鱼肉中也富含油脂,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该减肥食谱中缺乏的营养素是糖类,故选:A。
4. 牡丹开花期间特别需要磷肥和钾肥。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A. NH4NO3 B. KCl C. Ca3(PO4)2 D. KH2P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4NO3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Cl只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Ca3(PO4)2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H2PO4,含钾、磷两种营养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固体加热
C. 倾倒液体 D. 清洗滴管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灯的点燃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操作正确;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标签未朝向手心,操作错误;
D、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否则会稀释溶液,操作错误。
故选B。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烟
B. 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
C. 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可供日常使用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会结合空气中的水分子成为盐酸小液滴,所以在瓶口会产生白雾,故A说法错误;
B、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说法错误;
C、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水样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步骤,可初步净化为自来水,可供日常使用,故C说法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7.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发生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釜底抽薪”——通过清除可燃物来灭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不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D、“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近几年,深圳实行“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湾东智芯”。三氟化氮(NF3)是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用NF3蚀刻硅片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芯片表面没有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四种物质中只有一种单质 B. 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C. 反应物甲与乙粒子个数比为4:3 D. 物质丙与丁质量比为26:7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为NF3、乙为Si,生成物丙为SiF4、丁为N2,该反应为NF3和Si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N2,该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的四种物质中,硅和氮气均属于单质,故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故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与乙粒子个数比为4:3,故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丙与丁质量比为(3×104):(2×28)=39:7,故说法错误。
故选C。
9. 如图 1 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 2 是集气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 段气压增大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
B. cd 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 红磷熄灭后,若立即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小于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 2 基本一致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 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使得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故 A 正确;
B.cd 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且氧气已被消耗,温度降低和气体体积的减小导致压强减小,故 B 正确;
C.红磷熄灭后,此时的气体处于膨胀状态,若立即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体积会减小,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小于,故C正确;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由于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时,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故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 D 错误;
故选:D。
10. 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 对比②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C. 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D. 对比③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对比①②发现变量为水,所以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选项错误。
B.无法对比②③,因为有多个变量:水和氧气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C.对比①④发现变量为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所以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正确。
D.无法对比③④,因为有多个变量: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否加热,选项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包括4 小题)
11.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配制溶液
(1)如图1是小李同学配制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7%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1g以下用游码)。上述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该错误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7%(填“>” “<” “=”),改正错误操作后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配制 14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的氯化钠溶液______g。
【实验二】探究中和反应
(2)为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温度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3、4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______,a点滴入酚酞溶液的现象是______。
②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后,大家决定对废酸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用______中和。
③利用如图5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硫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
【实验三】探究燃烧条件
(3)小王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6所示分别放在一片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______,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
【答案】(1) ①. < ②. ②①⑤③④ ③. 100
(2) ①.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 溶液变红 ③. H2SO4+2NaOH=Na2SO4+2H2O ④. 熟石灰 ⑤.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产生浑浊
(3) ①.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②. 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7%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50g×7%=10.5g,1g以下用游码,则该操作找那个需要用到游码,使用托盘天平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示中砝码和药品对的位置放反了,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则会导致实际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和溶解,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配制 14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刚开始时溶液pH>7,说明其中的溶液显碱性,则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为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时pH>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②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说明溶液中硫酸过量,对废酸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用熟石灰中和,熟石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③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硫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产生浑浊;
【小问3详解】
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二者均与氧气接触,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1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CaC2O4·H2O在较高温度下可分解制备氧化钙,同时得到其他三种氧化物。研究表明:用该反应生成的氧化钙比用碳酸钙分解得到的氧化钙更加疏松多孔,捕集二氧化碳效果更好。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 H2O)作为吸收剂,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分离后的CO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 和水,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吸收并固定的过程。此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
(2)CaC2O4 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 H2OCaO+CO2↑+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生成的 CaO比石灰石分解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原因是______。
(3)用CO2与H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由文中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5)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温度要控制在3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请你举一例替代含碳燃料的新能源______。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中和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c.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相对应的用“—”链接。
干冰会升华             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       灭火剂
【答案】12. 化学 13. ①. CO ②. 该反应生成的气体更多
14.
15.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随着氧化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甲醇的产率先增大后减小,氧化铜质量分数为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合理即可)
16. 防止氨水挥发或防止碳酸氢铵分解(合理即可)
17. 风能等(合理即可)
18. a 19.
【解析】
【小问1详解】
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吸收并固定的过程。此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a、C、O、H的个数分别是1、2、5、2,生成物中含Ca、C、O、H的个数分别是1、1、4、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1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
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三种气体,该反应生成的气体更多,故该反应生成的 CaO比石灰石分解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随着氧化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甲醇的产率先增大后减小,氧化铜质量分数为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小问5详解】
氨水易挥发,且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温度要控制在3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防止氨水挥发或防止碳酸氢铵分解;
【小问6详解】
目前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
【小问7详解】
a、碳中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不是碳单质,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液态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不符合题意;
c、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8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故填: 。
13.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气体制取及相关性质的探究。
【实验探究1】探究气体的制取
(1)实验室用A装置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有一处错误,弥补方法是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选用装置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稀硫酸通过______(填仪器名称)添加,该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
(3)实验室用足量的石灰石和______g10%的稀盐酸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4.4g。有的同学提出可以用NaOH作干燥剂,除去其中混有的水蒸气,你是否同意这个方案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实验探究2】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某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水中插入pH传感器,打开活塞后测得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图2中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理由是______。
(5)t2 t3时间段内,溶液pH不变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②. ③. 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2) ①. D ②. 长颈漏斗 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 ①. 73 ②. 不同意 ③. NaOH 能与CO 反应
(4)溶液 pH 降低到7以下,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5)CO 与水反应已经结束(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停止)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A装置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方一团棉花,则该装置有一处错误,弥补方法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小问2详解】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若选用装置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C中的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稀硫酸通过长颈漏斗添加,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接触,反应发生,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小问3详解】
①解:设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4.4g需要10%的稀盐酸质量为x
故填:73;
②NaOH 能与CO 反应,故不可以作此实验的干燥剂除去其中混有的水蒸气,故填不同意;
③理由是:NaOH 能与CO 反应;
【小问4详解】
图2中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理由是:溶液 pH 降低到7以下,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小问5详解】
t2 t3时间段内,溶液pH不变的原因是:CO 与水反应已经结束(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停止)。
14. 小明在喝雪碧时发现标签内容,他和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对铝制易拉罐和雪碧主要成分中的柠檬酸展开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1.柠檬酸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化学式为C6H8O7,水果中所含的柠檬酸可促进消化;
2.柠檬酸属于有机酸,性质稳定,具有和盐酸、硫酸等相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一】有同学提出质疑:铝罐能存放雪碧等碳酸饮料吗?
(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某同学认为铝罐不能存放雪碧等碳酸饮料的理由是______。
(2)打开一瓶新买到的雪碧,将易拉罐拉环打开的瞬间,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是因为______。
(3)用剪刀剪下一块易拉罐,将其外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并浸入足量稀盐酸中,等待几个小时后,固体溶解,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层塑料薄膜。那么加入这层薄膜所起的作用是______,所以铝制易拉罐是可以存放碳酸饮料的。
(4)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利用物,回收易拉罐好处是______。
【活动二】打开瓶盖,冒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柠檬酸具有酸的性质吗?
(5)小明打开雪碧的瓶盖,将冒出的气体通入______(填试剂名称),根据现象他确定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6)小明取少量雪碧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石蕊溶液变红。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小军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够严密,他的理由是______。
(7)小军建议小明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______(填实验操作及现象),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
【活动三】配制汽水
(8)汽水的配方:食品级小苏打1.5g,食品级柠檬酸1.5g, 白糖7g,果汁适量, 500mL 凉开水。同学们根据雪碧的配方自制汽水时,发现在柠檬酸中加入小苏打溶液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位于氢前面,能与柠檬酸反应
(2)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
(3)阻止铝与酸反应(或防止铝元素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4)节约金属资源(或保护环境,答案合理即可)
(5)澄清石灰水 (6)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7)加热一段时间,不再产生气泡,溶液仍然是红色
(8)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位于氢前面,能与柠檬酸反应,故铝罐不能存放雪碧等碳酸饮料;
【小问2详解】
打开一瓶新买到的雪碧,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故会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小问3详解】
易拉罐里面有一层塑料薄膜,是为了阻止铝与酸反应(或防止铝元素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小问4详解】
回收易拉罐的好处是节约金属资源(或保护环境,答案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小问6详解】
雪碧中也有碳酸,碳酸显酸性,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小问7详解】
将溶液加热,若是碳酸导致石蕊变红,则加热后碳酸分解,则石蕊会由红色变回紫色,若石蕊仍然为红色,则不是碳酸使石蕊变红,则能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故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加热一段时间,不再产生气泡,溶液仍然是红色;
【小问8详解】
柠檬酸和小苏打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产生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 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i-28 F-19 N-14 Cl-3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0分)
(本部分共 1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中国烹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烹饪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水淘米 B. 冲洗青菜 C. 烤熟肉串 D. 水果摆盘
2. 中国丝绸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一种“碱剂”来处理丝绸,可使丝:质感柔软。“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盐是
A. 纯碱 B. 消石灰 C. 乙醇 D. 苛性钠
3. 网络一种减肥食谱:“早餐:鸡蛋+水果;午餐:牛肉+蔬菜;晚餐:鱼肉+水果”。这种饮食方式由于营养不均衡,会导致严重后果。该减肥食谱中缺乏的营养素是
A. 糖类 B. 油脂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4. 牡丹开花期间特别需要磷肥和钾肥。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A. NH4NO3 B. KCl C. Ca3(PO4)2 D. KH2PO4
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固体加热
C. 倾倒液体 D. 清洗滴管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烟
B. 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
C. 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可供日常使用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发生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釜底抽薪”——通过清除可燃物来灭火
8. 近几年,深圳实行“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湾东智芯”。三氟化氮(NF3)是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用NF3蚀刻硅片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芯片表面没有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四种物质中只有一种单质 B. 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C. 反应物甲与乙粒子个数比为4:3 D. 物质丙与丁质量比为26:7
9. 如图 1 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 2 是集气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 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
B. cd 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 红磷熄灭后,若立即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小于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 2 基本一致
10. 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 对比②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条件之一
C. 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D. 对比③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包括4 小题)
11.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学习方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配制溶液
(1)如图1是小李同学配制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7%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1g以下用游码)。上述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该错误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7%(填“>” “<” “=”),改正错误操作后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配制 14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的氯化钠溶液______g。
【实验二】探究中和反应
(2)为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温度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3、4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______,a点滴入酚酞溶液的现象是______。
②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后,大家决定对废酸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用______中和。
③利用如图5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硫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
【实验三】探究燃烧条件
(3)小王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6所示分别放在一片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______,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
1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CaC2O4·H2O在较高温度下可分解制备氧化钙,同时得到其他三种氧化物。研究表明:用该反应生成的氧化钙比用碳酸钙分解得到的氧化钙更加疏松多孔,捕集二氧化碳效果更好。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 H2O)作为吸收剂,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分离后的CO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 和水,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吸收并固定的过程。此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
(2)CaC2O4 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 H2OCaO+CO2↑+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生成的 CaO比石灰石分解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原因是______。
(3)用CO2与H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由文中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5)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温度要控制在3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请你举一例替代含碳燃料的新能源______。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中和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c.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相对应的用“—”链接。
干冰会升华             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       灭火剂
13.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气体的制取及相关性质的探究。
【实验探究1】探究气体的制取
(1)实验室用A装置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有一处错误,弥补方法是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选用装置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稀硫酸通过______(填仪器名称)添加,该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
(3)实验室用足量的石灰石和______g10%的稀盐酸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4.4g。有的同学提出可以用NaOH作干燥剂,除去其中混有的水蒸气,你是否同意这个方案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实验探究2】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某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水中插入pH传感器,打开活塞后测得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图2中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理由是______。
(5)t2 t3时间段内,溶液pH不变的原因是______。
14. 小明在喝雪碧时发现标签内容,他和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对铝制易拉罐和雪碧主要成分中的柠檬酸展开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1.柠檬酸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化学式为C6H8O7,水果中所含的柠檬酸可促进消化;
2.柠檬酸属于有机酸,性质稳定,具有和盐酸、硫酸等相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一】有同学提出质疑:铝罐能存放雪碧等碳酸饮料吗?
(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某同学认为铝罐不能存放雪碧等碳酸饮料的理由是______。
(2)打开一瓶新买到的雪碧,将易拉罐拉环打开的瞬间,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是因为______。
(3)用剪刀剪下一块易拉罐,将其外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并浸入足量稀盐酸中,等待几个小时后,固体溶解,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层塑料薄膜。那么加入这层薄膜所起的作用是______,所以铝制易拉罐是可以存放碳酸饮料的。
(4)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利用物,回收易拉罐的好处是______。
【活动二】打开瓶盖,冒出气体是什么气体? 柠檬酸具有酸的性质吗?
(5)小明打开雪碧的瓶盖,将冒出的气体通入______(填试剂名称),根据现象他确定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6)小明取少量雪碧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石蕊溶液变红。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小军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够严密,他的理由是______。
(7)小军建议小明在原来实验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______(填实验操作及现象),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
【活动三】配制汽水
(8)汽水的配方:食品级小苏打1.5g,食品级柠檬酸1.5g, 白糖7g,果汁适量, 500mL 凉开水。同学们根据雪碧的配方自制汽水时,发现在柠檬酸中加入小苏打溶液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二模)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4年安徽省中考押题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