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卷01(考试版A4)(沪粤版)(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1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科学探究史上,有一位享有“力学之父”美称的科学巨匠,但他却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位科学巨人是( )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正确表示空中足球受力示意图的是(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3.如图所示,把两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7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A.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不是水平或竖直方向的力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 2N,两个钩码的总重力为1N
D.称钩码重力前,需把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还要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4.小亮和小聪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8 s的时间内,小聪做变速直线运动
C.前2 s的时间,小亮跑的较快 D.8 s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路程更长
5.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6.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 B.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0cm/s D.演奏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min
7.如图,重力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左端与支点连接,绕转动时,棒所受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棒重心处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保持静止,则(  )
A. B.
C.若为杠杆的动力,为杠杆的阻力,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D.若将竖直拉力移到点棒仍静止,此时拉力记为,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所描述的船速大约是18km/h= m/s,“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9.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的重力。测量前,通过观察,小明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同时观察到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用测力计测铁块的重力如图乙所示,则铁块的重力为 N,铁块的质量是 g。(g取10N/kg)
10.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定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将重为4N的物体提升2m,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为F1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 m,F1、F2和F3的大小关系是 。
11.如图,用50N的压力F把一个重为1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当压力减小为3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N;当压力继续变小,变小为20N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如图甲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壁灯,图乙是其杠杆模型示意图。壁灯与支架总重力为G,壁灯与支架总重力的作用线恰好经过横杆上B点,DC垂直于AD。
(1)以D为支点,上方螺丝钉A受到垂直于墙面的拉力FA,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若仅将AD之间的直杆改为半圆弧造型,其它不变的情况下,A点拉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图乙所示,若在安装壁灯时需要使壁灯绕A点逆时针转动,请在图乙中画出施加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5(1)图 第15(2)图 第15(3)图
13.小明同学把一个质量为200g的苹果放入水中,苹果浮在水面上,则苹果所受到的重力为 N,苹果所受的浮力为 N,苹果浸入水中的体积是 m3(g=10N/kg)。
14.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为20s,则动车速度是 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 s。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示意图。
(2)请画出工人在地上拉动滑轮组的连线图,标出F。
(3)如图所示的木块重15N,它受到大小是10N的水平拉力F时,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它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 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情况,这是 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实验时,每次均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 。
(3)实验表明: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4)实验结果能直接证明 (填序号)。
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1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图丙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接触面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如果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利用此结论,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应该选用下图中的 (填字母)类型的鞋;
(3)某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将图甲中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重复图甲的实验操作。他比较图甲和图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改进方法是 。
1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李安装好杠杆,其静止时的情景如图判所示,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乙,小李在A位置挂上2个钩码,则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杠杆可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A、B两位置都增加1个钩码,则杠杆 (选填“左端”或“右端”)将下降;
(3)小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示数为F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若将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一定角度拉,测力计的示数为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F(选填“>”、“<”或“=”);
(4)小明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目的是 (选填“a”或“b”):
a.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6分,共13分。
19.如图所示,使用重为30N的动滑轮将一质量为60kg的物体提起,求:
(1)物体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
(2)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3)若提升90kg的重物则需拉力为多少?
20.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总长度为180m。
(1)在行驶途中,他做了简单的测量:在15s时间内,路边有10根电线杆从他眼前掠过。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求在15s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3)若火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600m的大桥,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表一是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数据:
表一
实测物体 质量m/kg 重力G/N
物体1 0.1 0.98
物体2 0.2 1.96
物体3 0.3 2.94
(1)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点g值存在微小差异。表二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
表二
地点 赤道 广州 上海 北京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N 31°12′N 39°56′N 55°45′N 90°N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①g值最大的位置在 。 ②影响g值大小的因素是 。
(4)由表二可知,在赤道,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22.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如下图所示,司机从发现情况到他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下表是同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甲汽车,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v 行驶时(反应时间相同),测得的反应距离 S1、制动距离 S2和停车距离 S3。

v/(km·h-1) S1/m S2/m S3 /m
45 9 14 23
75 15 38 53
90 18 56 74
105 21 76 97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s;
(2)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比不饮酒时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 ,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3)一起发生在限速 60 km/h 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 40 m。则肇事司机在驾驶时 (选填“有”或“没有”) 超速;(已知该车的制动性能与甲汽车一致)
(4)为了行车安全,在雨天开车时,司机都要“减速慢行”。原因是下雨后,路面的 降低,使行驶车辆受到的摩擦力变小,导致 (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
(5)上图是甲、乙两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制动距离 S2与车速 v 的关系图像,则 (选填“甲”或“乙”)汽车的制动性能较好。
23.“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km/h,轿车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1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科学探究史上,有一位享有“力学之父”美称的科学巨匠,但他却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位科学巨人是( )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答案】A
【解析】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色散,为经典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故选A。
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正确表示空中足球受力示意图的是(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把两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不是水平或竖直方向的力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 2N,两个钩码的总重力为1N
D.称钩码重力前,需把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还要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答案】A
【解析】A.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不是钩码的重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弹簧测力计的可以测量竖直方向上的力,也可以测水平方向上的力,也可以测倾斜方向上的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1N,当钩码静止时,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两个钩码的总重力为1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测量物体重力前,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测量前应用手来回轻轻拉动几下挂钩,检查指针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是否有摩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小亮和小聪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8 s的时间内,小聪做变速直线运动
C.前2 s的时间,小亮跑的较快
D.8 s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路程更长
【答案】C
【解析】AB.s-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大小,由图得,小亮的速度不断改变,做变速运动;小聪的速度不变,都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前2 s的时间,小亮运动的路程较大,由得,小亮跑的较快,故C正确;
D.8 s的时间内,小亮与小聪跑的路程一样长,故D错误。
故选C。
5.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D
【解析】A.只有时间相等时,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才越长,故A错误;
B.只有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物体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才越短,故B错误;
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不变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速度的大小与路程与时间无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
B.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0cm/s
D.演奏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min
【答案】C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且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身高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即0.8m,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生活常识可知,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即100cm/s,故C符合题意;
D.演奏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约为49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重力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左端与支点连接,绕转动时,棒所受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棒重心处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保持静止,则(  )
A.
B.
C.若为杠杆的动力,为杠杆的阻力,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D.若将竖直拉力移到点棒仍静止,此时拉力记为,则
【答案】A
【解析】AB.力臂是点到线的垂线,OB是动力臂,重力是竖直向下,OB也是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可知,
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若为杠杆的动力,为杠杆的阻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此杠杆为等臂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将竖直拉力移到点棒仍静止,此时拉力记为,动力臂变大,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故动力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所描述的船速大约是18km/h= m/s,“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5 山 运动
【解析】[1]船速大约是18km/h,换算单位
所以18km/h=5m/s。
[2]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位置相对于高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以高山为参照物。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的位置相对于竹排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9.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的重力。测量前,通过观察,小明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同时观察到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用测力计测铁块的重力如图乙所示,则铁块的重力为 N,铁块的质量是 g。(g取10N/kg)

【答案】 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
【解析】[1]使用前除了观察它的量程范围和分度值,还应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度线处,不在零刻度线处就要校零,小明应该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向下拉,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
[2]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一个大格表示1N,里面有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0.2N,其分度值为0.2N,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所以铁块的重力为2.2N。
[3]根据公式可得,铁块的质量为
10.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定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将重为4N的物体提升2m,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为F1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 m,F1、F2和F3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4 2 F1=F2=F3
【解析】[1][2][3]将重为4N的物体匀速提升,直接用的力为4N。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通过定滑轮用不同方向的力匀速拉物体,所用拉力大小均等于物体重 力。且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距离是相等的,故拉力为4N。
11.如图,用50N的压力F把一个重为1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当压力减小为3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N;当压力继续变小,变小为20N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10 10 变小
【解析】[1][2]物体静止和匀速下滑时都处于平衡状态,即都受平衡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和重力相反,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均为10N。
[3]木块与墙壁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力继续变小,所以摩擦力变小,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
12.如图甲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壁灯,图乙是其杠杆模型示意图。壁灯与支架总重力为G,壁灯与支架总重力的作用线恰好经过横杆上B点,DC垂直于AD。
(1)以D为支点,上方螺丝钉A受到垂直于墙面的拉力FA,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若仅将AD之间的直杆改为半圆弧造型,其它不变的情况下,A点拉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图乙所示,若在安装壁灯时需要使壁灯绕A点逆时针转动,请在图乙中画出施加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
【答案】 左 不变
【解析】(1)[1]由题意知,以D点为支点,动力臂AD,阻力臂D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使杠杆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故动力使杠杆有逆向时针转动的趋势,则方螺丝钉A受到垂直于墙面的拉力FA方向向左。
[2]若仅将AD之间直杆改为半圆弧造型,动力臂大小不变,其它不变的情况下,A点拉力大小将不变。
(2)[3]由题意可知壁灯绕A点逆时针转动,A点为支点,则AC为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C点施加垂直于AC的力为最小的力F,如下图所示:
13.小明同学把一个质量为200g的苹果放入水中,苹果浮在水面上,则苹果所受到的重力为 N,苹果所受的浮力为 N,苹果浸入水中的体积是 m3(g=10N/kg)。
【答案】 2 2 2×10-4
【解析】[1]苹果的重力为
[2]苹果漂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苹果受到的浮力等于苹果的重力,即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3]根据可得,苹果排开的体积,即浸没的体积为
14.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为20s,则动车速度是 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 s。
【答案】 动车 50 23
【解析】[1]小明以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能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
[2]动车的速度
[3]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示意图。
【答案】
【解析】过动力F1作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向力F1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F1的力臂l1,如图所示:
(2)请画出工人在地上拉动滑轮组的连线图,标出F。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工人站在地面上,因此绳子自由端方向向下,绳子从定滑轮出发,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的木块重15N,它受到大小是10N的水平拉力F时,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它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G和支持力N,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F和摩擦力f,它们彼此是一对平衡力,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 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情况,这是 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实验时,每次均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 。
(3)实验表明: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4)实验结果能直接证明 (填序号)。
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 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大小 转换 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小 远 慢 B
【解析】(1)[1][2]本实验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3]在实验中,为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需要让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3)[4][5][6]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7]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同时,此实验的探究过程也表明,通过实验无法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必须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推理,故AC错误,B正确。
故选B。
1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图丙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接触面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如果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利用此结论,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应该选用下图中的 (填字母)类型的鞋;
(3)某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将图甲中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重复图甲的实验操作。他比较图甲和图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改进方法是 。
【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乙、丙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A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将切除的一半叠放在剩余一半之上
【解析】(1)[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接触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3]如果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
[4]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大,比较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 根据结论压力相同时,接触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可知,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应该选用图中的A类型的鞋,故BC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6]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他将甲图中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则压力变小,故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7]为控制压力相同,改进方法是将切除的一半叠放在剩余的一半之上。
1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李安装好杠杆,其静止时的情景如图判所示,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乙,小李在A位置挂上2个钩码,则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杠杆可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A、B两位置都增加1个钩码,则杠杆 (选填“左端”或“右端”)将下降;
(3)小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示数为F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若将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一定角度拉,测力计的示数为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F(选填“>”、“<”或“=”);
(4)小明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目的是 (选填“a”或“b”):
a.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
【答案】 平衡 左 3 左端 > b
【解析】(1)[1][2]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小李安装好杠杆,其静止时的情景如图判所示,此时杠杆平衡。杠杆右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的右侧,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3][4]设杠杆一个格为L,一个钩码重是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有
2G×3L=nG×2L
所以在B位置挂的钩码个数为
n=3
如果再在A、B两位置都增加1个钩码,因
3G×3L>4G×2L
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3)[5]小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示数为F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若将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一定角度拉,由力臂的定义可知动力臂变小,因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则
F >F
(4)[6]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小明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故选b。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6分,共13分。
19.如图所示,使用重为30N的动滑轮将一质量为60kg的物体提起,求:
(1)物体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
(2)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3)若提升90kg的重物则需拉力为多少?
【答案】(1)600N;(2)210N;(3)310N
【解析】解:(1)物体的质量为60kg,则物体的重力为
G=mg=60kg×10N/kg=600N
(2)由图可知,n=3,则拉力F的大小为
(3)若不计绳重和摩擦,若提升90kg的重物所用拉力为
答:(1)物体的重力是600N;
(2)拉力F的大小是210N;
(3)若提升90kg的重物则需拉力为310N。
20.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总长度为180m。
(1)在行驶途中,他做了简单的测量:在15s时间内,路边有10根电线杆从他眼前掠过。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求在15s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3)若火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600m的大桥,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30m/s;(2)1600m,89s;(3)21s
【解析】解:(1)火车行驶的路程为
s=50m×(10﹣1)=450m
火车的平均速度为
(2)隧道的长度为
s隧道=v′t隧道=20m/s×80s=160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运行的时间为
(3)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
s″=s桥﹣s火车=600m﹣180m=420m
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答:(1)火车的平均速度是30m/s;
(2)该隧道的长度是1600m,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运行的时间是89s;
(3)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21s。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表一是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数据:
表一
实测物体 质量m/kg 重力G/N
物体1 0.1 0.98
物体2 0.2 1.96
物体3 0.3 2.94
(1)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点g值存在微小差异。表二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
表二
地点 赤道 广州 上海 北京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地理纬度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①g值最大的位置在 。
②影响g值大小的因素是 。
(4)由表二可知,在赤道,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答案】 天平 弹簧测力计 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北极 地理纬度
【解析】(1)[1][2]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测量重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2)[3]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但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是一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3)[4]从表二中第二行中获知g值最大是:北极。
[5][从表二中第三行知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g值可能与地球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值越大。
(4)[6]在赤道,,故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22.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如下图所示,司机从发现情况到他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下表是同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甲汽车,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v 行驶时(反应时间相同),测得的反应距离 S1、制动距离 S2和停车距离 S3。

v/(km·h-1) S1/m S2/m S3 /m
45 9 14 23
75 15 38 53
90 18 56 74
105 21 76 97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s;
(2)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比不饮酒时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 ,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3)一起发生在限速 60 km/h 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 40 m。则肇事司机在驾驶时 (选填“有”或“没有”) 超速;(已知该车的制动性能与甲汽车一致)
(4)为了行车安全,在雨天开车时,司机都要“减速慢行”。原因是下雨后,路面的 降低,使行驶车辆受到的摩擦力变小,导致 (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
(5)下图是甲、乙两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制动距离 S2与车速 v 的关系图像,则 (选填“甲”或“乙”)汽车的制动性能较好。

【答案】 0.72 长 有 粗糙程度 制动距离 乙
【解析】(1)[1]根据题意知道,反应时间相同,故以第一组数据为例,由知道,反应时间
(2)[2]根据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反应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当然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3)[3]由表格数据知道,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当速度是75km/h时,制动距离为38m,由于此时路段限速 60 km/h,所以制动距离应小于38m,而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 40 m,所以,说明肇事司机在驾驶时有超速。
(4)[4][5]下雨后,路面上有积水,路面的粗糙程度降低,摩擦力变小,制动距离变大。
(5)[6]同样的速度,刹车时的制动距离越短的,车的性能越好。从图像上看,刹车前速度相同时,乙的制动距离短。
23.“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km/h,轿车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答案】 李明 地面 相对 不会 150 会
【解析】(1)[1][2][3]李明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以李明为参照物,监控装置位置发生了改变,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监控装置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4][5][6]根据题意可知,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而该路段的最高限速为120km/h,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判为超速;由图可知,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时间
t=10∶43-10∶31=12min=0.2h
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
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超过该路段的最高限速,轿车会被判为超速。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安徽省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