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综合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综合题
1.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青少年深成骄傲和自豪。下面是我国科技领域中引起世界关注的三个典型实例。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题的相关问题。
(1)图1:十年砺剑跨越发展,大国重器挺进深蓝.航母作为大型军舰,航行过程需要较强动力,提供这些动力的资源为常规燃油和核能。当使用燃油工作时,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当使用核能工作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   。
(2)图2:我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4.9%,与燃油相比,其优点是   。”而最初的火车用煤(含硫)作为燃料的,请写出其中一个煤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再写出此反应中这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
(3)图3:我国空间站的问天舱中,太阳能电池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的砷化镓太阳能技术。砷化镓中,砷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其中   ,二者相比,原子结构不同之处为   。
2.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现有下列物质:
A.石墨B.氮气C.干冰D.氧气E.一氧化碳
请按要求选择填空(填字母编号):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2)常用来填充在食品袋中作保护气的是   。
(3)常用来冶炼金属作还原剂的是   。
(4)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材料的是   。
(5)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   。
3.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活动。
(1)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小组同学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填元素符号)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2)【实验1】取适量镁条、200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3)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气体中含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
(4)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外,还有OH﹣。
【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①G中实验的作用是   。
②试剂X是   。
(5)探究Ⅲ:在实验室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氯化镁,设计方案如图:
【信息】①海水和苦卤中都含有NaCl、Na2SO4、MgCl2、CaCl2、KCl等。
②苦卤是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溶液。
③下表是某品牌不同碱的价格。
试剂 NaOH Ca(OH)2 Ba(OH)2 KOH
价格(元/吨) 2400 850 5300 5500
①海水和苦卤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选择苦卤更好理由是   。
②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试剂X最好选择表格中的   。
③该方案制取氯化镁时,要经历步骤Ⅰ和步骤Ⅱ两步转化,其主要目的是   。
(6)小组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了实验,并制得19.0g干燥纯净的氯化镁固体。若步骤Ⅱ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镁恰好完全反应,且步骤Ⅲ中氯化镁没有损失,求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Li 锂 6.941 4Be 铍 9.012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 16.00 9F 氟 19.00 10Ne 氖 20.18
3 11Na 钠 22.99 12Mg 镁 24.31 13Al 铝 26.98 14Si 硅 28.09 15P 磷 30.97 16S 硫 32.06 17Cl 氯 35.45 18Ar 氩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
(2)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符号是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4)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超细碳酸钙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钙片、牙膏等产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制备超细碳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4)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7.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烹调食物所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需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清蒸鱼富含   (填一营养素的名称)。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   。
(3)聚乙烯塑料能进行热熔封口,因为它具有   性。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   “污染”。
(4)化肥硫酸钾因含有营养元素   ,施用能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和   能力。
(5)某衣物面料的主要成分是羊毛,抽丝点燃会产生   气味。
8.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1)步骤①用光照和催化剂分解水与电解水比较,其优点是   。
(2)步骤②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3)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5)该工艺对你的启示是   。
9.碳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在下图所示实验中,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纸花变红,   (填“能”或“不能”)因此得出“CO2能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3)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现“CO→CO2”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过筛”与实验室“过滤”原理相同,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纺织等工业,工业上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NH3)为原料制备碳酸钠,主要流程如下:
注:母液是含有 NaCl、NH4Cl 的溶液。
(1)溶解池中加装搅拌器的目的是   。
(2)为了使碳化塔中的反应能顺利进行,工业生产过程中是先通入氨气,形成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之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这样做的原因是   。碳化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用 NaOH 溶液和稀硫酸进行实验。
已知:Na2SO4 溶液显中性。
(1)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用 pH 计测定滴加稀硫酸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图中 x 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 和   。
13.溶液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40.0 45.5 51.1 56.7
KNO3 31.6 63.9 110 169 246
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2)40℃时,能否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KCl溶液,原因是   。
(3)为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将固体样品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可。也可以用   的结晶方法。在实验中,常将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的目的是   。
14.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Ⅰ.航天材料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氯酯橡胶是   (填“隔热”或“导热”)材料。
(2)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3)Ⅱ.生命保障
航天食品中包含牛肉和蔬菜,其中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C的食品是   。
(4)太空舱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水的电解,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Ⅲ.能源系统长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
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6)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太空舱使用锂电池。可以通过与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深圳是沿海城市,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样得到的是“粗盐”,析出固体后剩下的溶液叫做母液,母液属于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操作Ⅰ主要是溶解和过滤,此实验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有漏斗、烧杯、   ,在过滤操作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3)粗盐中含有Mg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我们可加入过量的过量Ba(OH)2溶液和过量   溶液(填“”或“”)和稀盐酸,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4)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镁、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固体混合物进行如下操作,请结合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①加足量水后得无色溶液,能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   。
(2)由实验③现象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   ;写出实验②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测得实验⑤中所取稀硫酸质量为50g,进一步确定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17.根据如图回答:
(1)图甲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途径有    用①⑤填写,其中,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分析,实验室制取的最佳途径的反应原理    写化学方程式。
(2)在图乙的装置中,装置    填“A”“B”“C”既可以用来制取,又可用于制取。选用该装置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查阅资料可知:①浓氨水受热易分解产生;②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常用CaO和浓氨水可快速制取的原因是     ,但利用该方法不能用装置B制取,理由是     。
18.在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NaOH),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①其中步骤Ⅲ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
②该过程制得的烧碱溶液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纯碱(Na2CO3),若要检验制得的烧碱溶液中是否混有纯碱,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
③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工业上如果出现氯气泄漏,可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原理为: ,则X的化学式是   。
(2)实验室内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硫酸铜溶液,某实验小组用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取100g硫酸铜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②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19.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   离子(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写一条即可)。
(2)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等气体,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了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卫生防疫部门要经常对水源进行监测。若现有一瓶水样,要获取它的酸碱度,应如何操作:   。
20.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①20℃,KNO3的溶解度是   。
②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将XgKNO3固体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搅拌、加热,测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
I.a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只需列比例式)。
II.溶液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点是   (填字母编号)。
III.b点时的溶液质量比a点时多   g。
IV.X的取值范围是   。
21.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仪器中溶液慢慢加入烧杯中溶液,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和图。
(1)图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仪器中物质是     ,由图判断该反应发生的依据为     。
(3)图中的数值最接近    填“”“”或“”,图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
(4)图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将反应后的微粒补充完整。
22.我国提出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CO2减排战略即CO2捕集、利用与储存。如图是CO2利用的一种方法。
(1)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反应I中,理论上产生的H2和O2体积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检验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方法为   。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4)已知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要产生8kg的CH3OH,理论上可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3.硫酸铜(CuSO4)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记录所称质量为m1,再将铁钉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记录所称质量为m2。
①可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为   ,说明实验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②测得m1=m2,说明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质量总和等于   。
(2)探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测得两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甲瓶气压数据对应图像中的曲线   (填“①”或“②”)。
②反应完全后,向乙瓶继续加入H2O2溶液并观察现象,此实验目的是证明CuSO4   。
③再待反应完全后,向乙瓶加入足量的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物质量为   g,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取16.0g CuSO4进行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650℃时,CuSO4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X,X的化学式为   。
②1000℃时,CuO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2O和一种单质,计算图中m的值为   。
24.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
(2)80℃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
(4)80℃时,把等质量的A、B、C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5)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时,其中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5.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CO+H2,CO+H2OCO2+H2。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碳和   (填名称)。
②根据工艺流程图,写出由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   ,其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复兴号”化学智能动车组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B是一种单质,C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B物质的用途   (写一点)。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CO可以从   顺利上车(填门1、门2、门3、门4);写出CO与字母C所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持续防疫,化学助力。
(1)起床后,强身健体。晨跑时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具有   性质。
(2)上学时,佩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午餐时,合理膳食。若午餐食谱是:米饭、炒鸡肉、骨头汤。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
(4)放学后,消毒杀菌。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不要在高压到防止意外爆炸
(2)清洁;污染小;S+O2 =点燃SO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剧烈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3)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析】【解答】(1)使用核能工作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不要在高压条件使用,防止意外爆炸;
(2)铁路电气化的优点是:清洁;污染小;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量,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计算x=31-28=3;原子结构的不同之处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析】(1)根据核能有关知识分析;
(2)根据硫燃烧的实验分析;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2.【答案】(1)D
(2)B
(3)E
(4)A
(5)C
【解析】【解答】(1)氧气有可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D。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来填充在食品袋中作保护气,故填B。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作还原剂,故填E。
(4)石墨的导电性良好,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材料,故填A。
(5)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作人工降雨,故填C。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3.【答案】(1)H、C、O
(2)D
(3)在B、C装置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4)对比;氢氧化钠溶液
(5)苦卤中氯化镁含量高;氢氧化钙或(Ca(OH)2);富集、提纯氯化镁
(6)解:设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x。
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
答: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146g。
【解析】【解答】[猜想]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猜想是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H、C、O三种元素。
[实验1]
(2)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反应在常温下发生,故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D。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装置生成的气体经过B装置,会带有水分,则需要在BC装置之间增加干燥装置,故改进方案是在B、C装置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实验2]
①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G中通过对比说明水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G中实验的作用是对比。
②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则试剂X是目的是验证不是钠离子、氢氧根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故试剂X是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①苦卤是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溶液,苦卤中氯化镁的含量较高,故海水和苦卤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选择苦卤更好理由是苦卤中氯化镁含量高。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在提供相等质量的氢氧根离子的情况下,购买氢氧化钙耗资最少,故试剂X最好选择表格中的氢氧化钙。
③该方案制取氯化镁时,要经历步骤Ⅰ和步骤Ⅱ两步转化,可以生成氯化镁,使氯化镁的量增加,故主要目的是富集、提纯氯化镁。
【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元素组成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
(3)根据A装置生成的气体经过B装置,会带有水分分析;
(4)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注意设计对比实验时变量的唯一性;
(5)根据苦卤中氯化镁含量高,购买氢氧化钙耗资最少及转化过程中可生成氯化镁分析;
(6)根据氯化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分析。
4.【答案】(1)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答案合理即可)
(2)NaCl;
(3)B;D
(4)
【解析】【解答】(1)如图显示的元素周期表标签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故关于硼元素的信息:5号元素,元素名称是硼,相对原子质量:10.81;
(2)如图显示的元素周期表标签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根据钠元素常显+1价,氯元素化合价-1价,故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填:;
(3)如图显示的元素周期表,根据题意处于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A、碳和氖位于同一横行,不正确;B、铍和镁位于同一纵行,正确;C、铝和硅位于同一横行,不正确;D、氟和氯位于同一纵行,正确;
故答案为:BD;
(4)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题意,处于同一纵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
(4)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
5.【答案】(1)CaCO3
(2);化合
(3)大于
(4)
【解析】【解答】(1)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即方程式为 ;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起到过滤的作用;
(4)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方程式为 。
【分析】(1)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书写化学式;
(2)书写方程式时注意标注条件并配平;化合反应遵循“多变一”原则;
(3)根据流程分析;
(4)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6.【答案】(1)吸附
(2)煮沸
(3)2:1
(4)C;D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小颗粒、异味、色素等,故填吸附;
(2)煮沸可以使得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受热分解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进而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3)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b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a试管生成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填2:1;
(4)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土地、水源,不正确;
B、地球上淡水的存量远小于海水的存量,而且淡水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冰川、地下水等形式存留,故而应节约使用水资源,不正确;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会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有利于自然水源的水循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2)根据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3)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4)根据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分析。
7.【答案】(1);大
(2)蛋白质;贫血
(3)热塑;白色
(4)钾元素或K元素或钾或K;抗倒伏
(5)烧焦的羽毛
【解析】【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故填:;大。
(2)清蒸鱼富含蛋白质,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填:蛋白质;贫血。
(3)聚乙烯塑料能进行热熔封口,因为它具有热塑性,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会造成白色污染,故填:热塑;白色。
(4)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钾元素可促进植物茎杆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缺钾会导致植物叶子周边发黄,容易倒伏,故填:钾元素(或K元素,或钾,或K);抗倒伏。
(5)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产生,故填:烧焦的羽毛。
【分析】(1)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火焰呈黄色,需增大进风口,增加氧气量分析;
(2)根据鱼富含蛋白质、缺铁易患贫血分打;
(3)根据聚乙烯塑料的热塑性及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分析;
(4)根据硫酸钾中含有植物所城钾元素,可使植物增强抗倒伏能力分析;
(5)根据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分析。
8.【答案】(1)节约能源(电能)
(2)CO2 + 3H2 = CH3OH + H2O
(3)物理变化
(4)CO2
(5)化学对于环境治理和合成新能源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或化学可以使废料转化为资源
9.【答案】(1);不能
(2)不能;没有说明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
(3);
【解析】【解答】(1)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 和 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纸花变红,才能得出“CO2能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3)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实现“CO→CO2”转化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分析】(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 和 二氧化碳。
根据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3)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10.【答案】(1)放热;化合
(2)引流;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承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
(3)
【解析】【解答】(1) 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 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等。
(3)碳化塔发生的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析;
(2)根据过滤中玻璃棒引流作用及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会使滤液仍浑浊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1.【答案】(1)加快 NaCl 的溶解速率
(2)先通入氨气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3)
【解析】【解答】(1)溶解池中加装搅拌器的目的是加快NaCl的溶解速率;
(2)工业生产过程中是先通入氨气,形成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之后,通入二氧化碳,原因是先通入氨气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氨气、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煅烧炉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搅拌可加快NaCl的溶解速率;
(2)通入氨气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吸收塔中氨气、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3)煅烧炉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12.【答案】(1)NaOH 和 H2SO4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 Na2SO4 溶液显中性
(2)NaOH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NaOH 和 H2SO4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 Na2SO4 溶液显中性,最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NaOH 和 H2SO4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 Na2SO4 溶液显中性。
(2)由图可知,x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故填NaOH。
【分析】酸和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pH>7溶液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
13.【答案】(1)硝酸钾或KNO3
(2)不能,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
(3)硝酸银或AgNO3;冷却热饱和溶液;提高反应速率
【解析】【解答】(1)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故填:硝酸钾(或KNO3);
(2)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最大为,所以不能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KCl溶液,原因是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故填:不能,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
(3)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即要除去氯离子,用银离子,为了不引入新杂质,选择硝酸银溶液;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钾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也可用冷取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常将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反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提供反应速率,故填:硝酸银(或AgNO3);冷却热饱和溶液;提高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
(3)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答案】(1)隔热
(2)延展
(3)蔬菜
(4)
(5)价
(6)放出
(7)
【解析】【解答】(1)聚氯酯橡胶为隔热材料,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故答案为:隔热;
(2)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延展;
(3)牛肉富含蛋白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故答案为:蔬菜;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且两者体积比约为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5)四氧化二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4=0,解得x=+4,故答案为: 价 ;
(6)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放出;
(7) 可以通过与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则与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Li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聚氨酯橡胶是隔热材料;
(2)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5)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6)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放出热量;
(7) 与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Li和氧化铝。
15.【答案】(1)饱和
(2)玻璃棒;引流
(3)Na2CO3
(4);化合
(5)
【解析】【解答】(1)析出固体后剩余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过滤操作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粗盐中的硫酸镁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除去,剩余的氢氧化钡和氯化钙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可加入稀盐酸除去;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5)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氯气。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分析;
(3)根据氯化镁,氯化钙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4)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分析;
(5)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分析。
16.【答案】(1)硫酸铜、氢氧化镁
(2)碳酸钠、硫酸钠;/
(3)氢氧化钠/NaOH
【解析】【解答】(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实验①加足量水后得无色溶液,能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氢氧化镁;
(2)实验③中部分沉淀溶解且产生气泡,说明沉淀中有碳酸钡、硫酸钡,故原混合物中一定含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解:设与50g 9.8%稀硫酸完全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10g固体混合物一分为二后仅有5g,
即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否则溶液会提前变为无色,而不是恰好变为无色,
答: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确定确定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分析】(1)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分析。
(2)根据实验③中部分沉淀溶解且产生气泡,说明沉淀中有碳酸钡、硫酸钡分析;
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3)根据过程,找出硫酸、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关系式,计算分析。
17.【答案】(1)①④⑤;
(2)B;
(3)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加快了浓氨水的分解速率;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分析,实验室制取的最佳途径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既可用来制取氧气,又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了浓氨水的分解速率,可快速制取;利用该方法不能用装置B制取,理由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氧气和制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分析、根据氨气的密度分析。
18.【答案】(1)复分解;取少量烧碱溶液样品,向其中加入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一定无Na2CO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NaCl
(2)OH-、 ;解:参加反应的NaOH质量为:20g×10%=2g,设硫酸铜溶液中溶质CuSO4的质量为x,则: x=4.0g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CuSO4的质量为4.0g。
【解析】【解答】(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于碳酸钠能与硝酸钡(或硝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钡(或碳酸钙)沉淀,则取少量烧碱溶液样品,向其中加入硝酸钡(或硝酸钙)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一定无Na2CO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除X外,生成物中还少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aCl。
(2)由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A点时加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OH-、SO42-;
由于参加反应的NaOH质量为:20×10%=2g,设硫酸铜溶液中溶质CuSO4的质量为x,则:
x=4.0g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CuSO4的质量为4.0g。
【分析】(1)根据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沉淀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B点为氢氧化钠过量时的溶液,由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铜质量分析。
19.【答案】(1)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H2;
(3)
(4)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水样,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解析】【解答】(1)酸在水中解离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它们在水中存在共同的H+,使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氢氧化钠属于碱性干燥剂,可以干燥碱性或中性气体,例如H2、O2、N2等;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时,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测试水的酸碱度可以使用pH试纸,具体操作步骤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水样,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分析】酸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碱性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碱溶液遇到指示剂变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二氧化碳);与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与部分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20.【答案】31.6g;11:10; ×100%;a、b;32.3;63.9【解析】【解答】①分析硝酸钾溶解度表可知,20℃,KNO3的溶解度是31.6g。
②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即该温度下,11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100=11:10。
③I.分析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点时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此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100%。
II.分析图像可知a、b两点对应的溶液在温度升高时,溶液的质量仍会增加,即固体还能继续溶解,故说明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a、b。
III.由上述分析可知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两点所对应的溶解度差为63.9g-31.6g=32.3g,已知溶剂的质量为100g,故b点时的溶液质量比a点时多32.3g。
IV.分析图像可知,溶液质量在温度40℃升高时溶液质量增加,说明40℃溶液为饱和溶液,故63.9【分析】 ① 根据表格数据填写;
②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来分析;
③I. 先判断a点处溶液的饱和状态再计算; II. 根据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分析溶质的溶解状况,进一步分析出处于饱和状态的点; III. 根据a、b对应温度下溶液的溶解度数据分析; IV. 根据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加入水的量分析各温度下溶解的溶质的量来判断X的取值范围。
21.【答案】(1)
(2)稀硫酸;开始时溶液的,后逐渐减小到
(3)1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4)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2)由图2可知,刚开始时溶液的pH>7,后来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到等于7,说明图1是将稀硫酸逐渐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以A管中盛放的物质是稀硫酸;
(3)图3中温度最高处说明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图2分析,V的值最接近12;图3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4)分析图可知,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有改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图2结合图1分析;
(3)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
(4)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22.【答案】(1)3:1
(2)2:1;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正极,若复燃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水##H2O
(4)解:设产生8kg的CH3OH,理论上可消耗CO2的质量是x。
解得x=11kg。
答:要产生8kg的CH3OH,理论上可消耗CO2的质量是11kg
【解析】【解答】(1) 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
故答案为:3:1:
(2)从流程图可知反应 I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和 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所以理论上产生的H2和O2体积比为 2:1,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正极,若复燃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故答案为:2:1 ;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正极,若复燃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3)工业流程图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两种:一种是有回头箭(可逆线)的物质为可循环使用物质;第二种是流程中生成的物质(即出料)是前面步骤中的反应物(即投料),则为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上述流程中反应Ⅱ生成的H2O是反应Ⅰ的反应物,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O;
故答案为:水或H2O;
【分析】(1)根据化学式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体积比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工业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物质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先设未知数,根据题干提供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CH3OH的质量,未知量是CO2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CO2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23.【答案】(1)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2)②;化学性质不变;氯化钡;2.33
(3)SO3;7.2
【解析】【解答】(1)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②测得m1= m2,说明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2)①由题意可知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故乙锥形瓶中反应速率快,压强变化快,故乙瓶气压数据对应图像中的曲线①,甲瓶气压数据对应图像中的曲线②;②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实验需要验证此性质,即反应完全后,向乙瓶继续加入H2O2溶液并观察现象,此实验目的是证明CuSO4的化学性质不变;③再待反应完全后,向乙瓶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设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
CuSO4 +BaCl2=CuCl2+ BaSO4↓
160   233
16g x 10%   x
,称量沉淀物质量为2.33g,可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②;化学性质不变;氯化钡、2.33;
(3)①由题图分析可知,650℃时,CuSO4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8.0g CuO和另一种氧化物X,CuSO4和Cu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0g:8.0g= 1:1,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SO3;
②1000℃时,CuO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2O和一种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知生成的单质为O2,化学方程式为,设生成的Cu2O的质量为m,
4CuO Cu2O+ O2↑
320 288  
8.0g m  
,则图中m的值为7.2g;故答案为:SO3;7.2.
【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2)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24.【答案】(1)40℃,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
(3)C
(4)C>B>A
(5)A
【解析】【解答】(1)40℃,A、B两物质交于P点,P点表示的意义是40℃,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40℃,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80℃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的物质是C,故填:C;
(4)8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所以80℃时,把等质量的A、B、C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C>B>A,故填:C>B>A;
(5)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时,其中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故填:A。
【分析】(1)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
(3)升高温度, 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 ,则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物质配成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度越大,需水的质量越小。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
25.【答案】(1)一氧化碳;;化合
(2);供给呼吸(合理即可);门2;(或)
【解析】【解答】(1)①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发生还原反应,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学反应方程式 C+H2OCO+H2,CO+H2OCO2+H2中,碳和一氧化碳都夺取水中的氧元素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和一氧化碳都表现出还原性;
② 根据工艺流程图,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①一氧化碳;② ;化合;
(2)根据题干信息A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所以A是水,B是一种单质,B又可以转化为C,C是黑色固体,所以B是氧气,C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C(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可以转化为D,D可以转化为E(碳酸钙),所以D是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可以生成E(碳酸钙)和水,所以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B是氧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CO可以与B(氧气)反应,也可以与C(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反应,所以“旅客”CO可以从门2顺利上车,CO与字母C(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 。
故答案为:;供给呼吸(合理即可);门2;
(或)。
【分析】(1)①根据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表现出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氮气和氢气的反应原理,化合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干信息,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主要成分,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26.【答案】(1)不断运动
(2)1:2
(3)米饭
(4)O2
【解析】【解答】(1)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
(2)由化学式可知,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n:6n=1:2;
(3)米饭富含糖类、炒鸡肉富含蛋白质、骨头汤富含无机盐和水,故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米饭;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8、6,反应后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8、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O2。
【分析】(1)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2)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n:6n=1:2;
(3)米饭富含糖类;炒鸡肉富含蛋白质与油脂;骨头汤富含水和无机盐等;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为O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达标研题:人教版(五四学制)酸碱盐(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评价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