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练习(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向滴有石蕊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为红色
2.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
B.扑灭图书档案火灾最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在铵态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加耐用
3.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20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硫酸镁的质量是( )
A.12g B.24g C.48g D.10g
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Na+、Ba2+、OH﹣、Cl﹣ B.Ca2+、K+、、Cl﹣
C.Na+、Ba2+、OH﹣、 D.H+、Ba2+、、
5.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它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醋可以除去热水瓶、水壶中的水垢
B.醋酸是一种氧化物
C.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醋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6.价-类图是学习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右图是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价-类转化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只能表示一种物质
B.图中C→B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图中可发生C→D反应,可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
D.图中A→C只能通过与的反应来实现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NaOH 纯碱 碱
B.Ag 水银 单质
C.CO2固体 干冰 氧化物
D.NaHCO3 苏打 盐
8.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A 分离木炭粉和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B 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Ca2+、Mg2+、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盐酸至中性
C 鉴别氯化钡、碳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钙四种溶液 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就能鉴别
D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 先加入足量的水溶解,然后过滤
A.A B.B C.C D.D
9.向pH=11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剂,溶液呈(  )
A.无色 B.紫色 C.红色 D.蓝色
10.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
A.稀盐酸、稀硫酸、醋酸都是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NaOH、Ca(OH)2都是常见的碱,均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H2O、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He、Ne、Ar等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都是稀有气体原子
11.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证据 结论
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 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得到炭黑 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A.A B.B C.C D.D
12.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D.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二、科学探究题
13.铁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
(一)铁的广泛应用
(1)金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人体中的铁元素属于 (“常量”或“微量”)元素,作用 。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元素名称)
(2)铁制炊具加热食物,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 。
(3)某婴儿米粉中含有少量铁粉,食用后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帮助补充铁元素。
(二)草酸亚铁晶体组成的测定
草酸亚铁晶体(化学式为FeC2O4·xH2O)是一种淡黄色晶体粉末。
【当x=1时,;当x=2时,;当x=3时,;当x=4时,;当x=5时,;当x=6时,】
【查阅资料】
①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②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钯粉;
③FeO和Fe3O4都是黑色物质,FeO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
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生成四种氧化物,为确定分解产物及x的值,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装置C、D、E中药品均足量)

【实验步骤】
(4)①按照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上图装置连接顺序为A→B→ →E,连接好装置后, ;
②在装置B中装入称量好的草酸亚铁晶体,打开弹簧夹a、b,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称装置D的质量;
③用酒精灯加热B装置,直至晶体完全变成黑色,停止加热;
④继续通氮气至装置冷却,关闭弹簧夹a、b;
⑤再次称量装置B中固体质量、装置D的质量。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装置B中固体质量(/g) 装置D的质量(/g)
实验前 9.0 168.2
实验后 3.6 170.0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5)加热前先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
(6)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固体变为蓝色,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了 ,FeC2O4·xH2O中x的值为 ;实验结束后若不继续通氮气,x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7)装置C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了 。
(8)装置E出现黑色物质,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了 ;同时装置E还具有的作用是 ;
(9)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反应后装置B中残留黑色物质的化学式 。
【定量研究】
(10)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在坩埚中敞口充分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计算题
14.一份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样品,某同学取了20克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为6克,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
(2)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__
四、填空与简答
15.金属资源的应用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活动性越强,抗腐蚀性越弱,铝比铁的活动性强,但在空气中铝比铁更耐腐蚀,原因是 。
(2)我国曾出土过表面有一层“铜绿”的青铜器,研究人员将“铜绿”隔绝空气加热,发现它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组成“铜绿”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里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工艺。在炼铁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
(4)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如图是某水厂利用水库中的水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的絮凝剂是 (填名称)。
(2)A池中通过 (填操作名称)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用氯气和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取ClO2的反应方程式为:,则R的化学式为 。
(4)吸附池中使用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5)国家规定的自来水pH范围为6.5~8.5,可用 测定家用自来水是否达到这一标准。
(6)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1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酒精洒到餐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 。
(2)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 。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6)生活中的燃烧着火点比较:蜂窝煤 小木条(填“>”、“<”或“=”)。生煤炉过程中,不断扇入空气目的是 ,煤不完全燃烧产生一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是 ;
18.菱锰矿(含有MnCO3)常用稀H2SO4来浸出Mn2+:
(1)浸出Mn2+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是 。
(2)为探究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某研究小组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数据如下:
矿酸比 1:0.4 1:0.5 1:0.6 1:0.7 1:0.8
浸出率/(%) 75.9 83.8 91.8 92.8 93.0
分析数据得知:矿酸比从1:0.4到1:0.8的过程中,稀H2SO4的用量 (填“增大”或“减小”)Mn2+浸出率, 。
(3)该研究小组选定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矿酸比 温度/(℃) 浸出率/(%)
1 1:0.5 60 80.2
2 1:0.5 80 83.8
3 1:0.6 60 X
4 1:0.6 80 91.8
①表中X最有可能的数值为 。
A.79.7 B.80.8 C.87.6 D.92.8
②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 。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集体创作了一个小魔术:“变色玫瑰”——用滤纸编制的白玫瑰喷洒无色液体乙后变红,继续喷洒该液体后又变为白色。组员揭密:喷洒无色液体乙前,白玫瑰先用某无色液体甲处理过;喷洒的无色液体乙是由两种液体混合而成的;组成甲、乙两种液体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液体乙可能是 。
(2)液体甲中的溶剂是 。
(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20.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2CO3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图: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3)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与氨气(化学式为NH3)反应,生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铁、铜、镁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甲车间做了如下实验:
(1)操作a的名称是 ;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步骤②中除了用稀硫酸还可以用 达到相同的目的(填字母)。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硝酸银溶液
(2)小明同学探究铁、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方案:
①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小红同学们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最后两个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铁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铁钉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选项符合实验事实;
B、碳具有还原性,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选项符合实验事实;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项不符合实验事实;
D、滴有石蕊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加入过量盐酸,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红色,故选项符合实验事实;
故选:C
2.D
【详解】A、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降低可燃气体浓度,正确;
B、图书档案属于纸用水或其它灭火器灭火后会毁坏一部分资料,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任何痕迹,故B说法正确;
C、铵态氮肥中含有铵根离子,熟石灰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二者结合后产生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C说法正确;
D、铝壶外面一层是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保护作用,如果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会将保护膜擦掉,不耐用,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铝制餐具不能用钢丝球擦洗。
3.B
【详解】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0g×48%=4.8g,设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H2SO4=MgSO4+2H2O、MgO+H2SO4= MgSO4+H2O,由镁元素守恒可得:
故选B。
4.A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存在OH﹣。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A正确;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B错误;
C、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大量不能共存,故C错误;
D、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且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所以大量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用醋可以除去热水瓶、水壶中的水垢,这是因为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醋酸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醋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醋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其pH小于7,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图中A点化合价为零,表示碳单质,碳单质有多种不同的单质,例如可以表示金刚石、石墨等,错误;
B、B点为+2价碳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C点是+4价碳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图中C→B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C、C点是+4价碳氧化物,是二氧化碳,D点酸,是碳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图中可发生C→D反应,碳酸呈酸性,不能能使酚酞变色,不可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错误;
D、图中A点化合价为零,表示碳单质,C点是+4价碳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图中A→C不只是通过与 O2 的反应来实现,还可以是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错误;
C.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在空气中灼烧时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达到分离木炭的目的,选项错误;
B、向食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还能够与过量的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除去沉淀,然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至中性,除去过量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钠,得到氯化钠溶液,选项正确;
C、四种溶液都是无色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钾、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几种溶液,选项错误;
D、氧化钙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
9.D
【详解】酸性溶液可使石蕊变红,碱性溶液可使石蕊变蓝;pH=11,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向pH=11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剂,溶液呈蓝色;
故选D.
10.A
【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H2O、H2O2分子的构成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D、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详解】A、稀盐酸、稀硫酸、醋酸都是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选项A正确。
B、NaOH、Ca(OH)2都是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B不正确。
C、H2O、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C不正确。
D、He、Ne、Ar等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但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是离子,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可能是原子或离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B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
【详解】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不符合题意;
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可能是碳酸氢盐、亚硫酸盐等,B符合题意;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C不符合题意;
D、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得到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加酸产生气体的物质,有可能是碳酸盐、碳酸氢盐或者金属。
12.B
【详解】A、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如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说法正确;
B、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说法错误;
C、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2N=P+2Q,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故说法正确;
D、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2N=P+2Q可得:=,解得x:y=1:2,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3.(1) 微量 帮助氧气的运输 钙
(2)良好的导热性
(3)
(4) D→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6) 水/H2O 2 偏小
(7)CO2/二氧化碳
(8) CO/一氧化碳 吸收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9)FeO
(10)
【详解】(1)铁是一种身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乏铁这种微量元素会引起身体缺铁性贫血。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故填:微量;帮助氧气的运输;钙。
(2)由于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可以用铁制炊具加热食物。故填:良好的导热性。
(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可知,按照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上图装置连接顺序为A→B→D→C→E。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效果,连接好装置后,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D→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A在B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装置前,为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先鼓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故填: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6)无水CuSO4遇水变蓝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生成了水,装置D增加的质量既是草酸亚铁晶体中水的质量也是分解后生成水的质量,170.0g-168.2g=1.8g。所以9.0g草酸亚铁晶体中草酸亚铁的质量为9.0g-1.8g=7.2g。因此,(56+12×2+16×4):18x=7.2g:1.8g,解得:x=2。实验结束后若不继续通氮气,装置中剩余的部分水蒸气不能被D装置吸收,使x值偏小。故填:水;2;偏小。
(7)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装置C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8)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钯粉,所以装置E出现黑色物质,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了一氧化碳。氯化钯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故填:一氧化碳;吸收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9)分解后生成水的质量=170.0g-168.2g=1.8g,9.0g草酸亚铁晶体中草酸亚铁的质量为9.0g-1.8g=7.2g。其中铁元素质量=7.2g。加热分解装置中剩余黑色固体质量=3.6g,所以,剩余物中氧元素质量=3.6g-2.8g=0.8g。设:此黑色物质化学式为FeaOb。则56a:16b=2.8g:0.8g,所以a:b=1:1。所以反应后装置B中残留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FeO。故填:FeO。
(10)草酸亚铁晶体加热分解生成氧化亚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
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在坩埚中敞口充分加热,
设:产生氧化亚铁质量为。
正好生成1.44g氧化亚铁。
设:1.44g氧化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质量为。
正好是1.60g。所以,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1)70%(2)0.5g
【详解】(1)由于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与酸反应,只有铁与硫酸反应,稀硫酸是足量的,所以不溶物为铜的质量,则铁的质量=20g-6g=14g;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5g。
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5g。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铜与硫酸不能发生反应,因为铜排在了氢的后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15.(1)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Cu、C、H、O
(3) CO 不属于
(4)CH4+CO22H2+2CO
【详解】(1)在空气中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故填: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铜绿”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中含有铜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此得出组成“铜绿”的元素有Cu、C、H、O,故填:Cu、C、H、O;
(3)在炼铁反应中,一氧化碳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使得氧化铁还原为铁单质,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因此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CO;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中铁是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故填:CO;不属于;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H2+2CO,故填:CH4+CO22H2+2CO。
16. 明矾 过滤 NaCl 吸附 pH计 ②③
【详解】(1)在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的絮凝剂是明矾,利用明矾生产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使杂质聚沉。
(2)过滤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因此A池中通过过滤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
(3)由题意反应的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2个R中共含有2个钠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R的化学式为。
(4)吸附池中使用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5)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为整数,pH计能精确的测量溶液的pH值,国家规定的自来水pH范围为6.5~8.5,可用pH计测定家用自来水是否达到这一标准。
(6)①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②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污染;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综上所述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②③。
17.(1)隔绝氧气
(2)乳化作用
(3) 复分解反应
(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
(6) > 增加氧气的量 CO
【详解】(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酒精洒到餐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隔绝氧气;
(2)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可去除油污;
(3)胃酸中含有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4)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因为人体的温度高于汽水,二氧化碳进入人体,溶解度减小,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作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
(6)蜂窝煤的着火点>小木条,小木条更容易燃烧;
生煤炉过程中,不断扇入空气目的是增加氧气的量,使燃烧更充分,燃烧更旺;
煤不完全燃烧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是CO。
18.(1)MnCO3+H2SO4=MnSO4+H2O+CO2↑
(2) 增大 当矿酸比从1:0.4到1:0.6时Mn2+浸出率增大变化明显;当矿酸比从1:0.6到1:0.8时Mn2+浸出率增大变化不明显
(3) C 矿酸比 1:0.6 温度 80℃
【详解】(1)碳酸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O3+H2SO4=MnSO4+H2O+CO2↑;
(2)矿酸比从1:0. 4到1:0. 8的过程中,矿酸的比例中酸的比例增加,稀H2SO4的用量增大,当矿酸比从1:0.4到1:0.6时,Mn2+浸出率增大变化明显;当矿酸比从1:0.6到1:0.8时Mn2+浸出率增大变化不明显出率增大;
(3)①由对比实验数据可知,矿酸比均为1:0. 5时,温度升高,浸出率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主要受矿酸比的影响。则矿酸比均为1:0. 6,对比3、4两组数据,X应略小于91. 8%,87. 6%是最有可能的数值,故选:C;
②由对比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升高,Mn2+浸出率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主要受矿酸比的影响,当矿酸比从1:0. 6到1:0. 8时,Mn2+浸出率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则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矿酸比1:0. 6,温度为80℃。
19. 滴加了酚酞的稀盐酸 水/H2O 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1)根据用滤纸编制的白玫瑰喷洒无色液体乙后变红,可以判断甲或乙中有酚酞和碱中的一种,继续喷洒该液体后又变为白色。说明乙中的酸性物质中和了甲中的碱,则推断出乙中含有酚酞和酸,常见的酸有:盐酸、稀硫酸等。
(2)液体甲是含有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两种溶液的溶剂都是水。
(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是因为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0. CuSO4 Na2CO3和KOH K2CO3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推断。
【详解】(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根据题意,溶液为无色溶液,说明成分中一定没有硫酸铜;
(2)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滤液pH大于7,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钾,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得到无色溶液,说明该沉淀可以溶于稀硝酸,是碳酸钡,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钡沉淀,说明原固体成分中一定没有硫酸钠,因为有碳酸钠,加水之后得到溶液,所以推测一定没有氯化钙,故填: Na2CO3和KOH;
根据二氧化碳4.4g,求出碳酸钡的质量:
求得x=19.7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y,碳酸钾的质量为z,
假设碳酸钡完全是碳酸钠生成的:
求得y=10.6g;
假设碳酸钡完全是碳酸钾生成的:
求得z=13.8g;
由于固体总质量是11g,且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所以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有碳酸钾。故填:K2CO3;
(3)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需要根据题中量的关系来确定成分。
21. 过滤 B 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丙 Mg>Fe>Cu
【详解】(1)将不溶的固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步骤②所涉及的反应是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硫酸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是硫酸铜溶液,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选B。
(2)①铁比铜活泼,故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同时得到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试管甲可以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试管乙可以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从而便可得出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Fe>Cu,故丙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九单元金属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下一篇:5.2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