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科学探究实验(含解析)

2024年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科学探究实验
一、单选题
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2.5g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  )
A.加砝码 B.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调节左右螺丝
2.下图的“不符合题意实验操作”与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试管破裂
C.酒精溅出 D.污染试剂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收集CO2气体 D.检验装置气密性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避免试剂的污染和误差等,下列实验操作或图形不规范的是()
①在滴瓶中取液体 ②加热液体物质 ③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A.①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④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D.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过滤,蒸发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8.某同学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图示实验,三支试管做真空处理,初始温度20℃,水浴升温至7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①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表述科学的是(  )
A.①②试管中都发生燃烧
B.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C.若继续水浴加热③试管中会发生燃烧
D.本实验的优点是更科学严谨,更环保
9.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 Na2 CO3 盐酸 加入少量盐酸、蒸发、结晶
C Ca CO3 NaCl 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 CuO 氧气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A.A B.B C.C D.D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2SO4 溶液(NaOH)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 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干燥
D NaCl 溶液(CaCl2) 通入过量的 CO2,过滤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及时放回原试剂瓶
C.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芯接触
D.将锌粒装入试管时,让锌粒缓缓地沿试管内壁滑到底部
12.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是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二、非选择题
13. 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 的快慢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反应物 5%H2O2 100 mL 5%H2O2 3%H2O2100 mL
加入固体 0.5 g氯化钠固体 0.5 g二氧化锰
收集气体的时间 165 s 46s 80 s
(1)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    mL。
(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 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    。
【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直接食用苦涩味极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蜕变成巧克力的。
发酵:将大量可可豆堆积在一起,持续一两周时间,果肉在微生物作用下开始发酵,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此过程中,种子失去了生物活性,发酵产生的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带有果香味的物质。
晾晒:除去可可豆中多余的水分。
烘烤:可可豆内部的碳水化合物开始受热分解,类似于用锅加热蔗糖,碳水化合物逐渐焦糖化,颜色由白转棕。在不同温度下,一定量蔗糖焦糖化程度变化如图1。温度更高时,糖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大量具有香气的分子。
分离后混合:将烘烤后的可可豆进行压滤,分离出可可脂(熔点约35℃),同时得到压碎的可可粉。将可可粉、可可脂、糖混合便得到了巧克力。70%的黑巧克力就是将50%可可脂、20%可可粉、30%糖混合制成的(以质量分数记)。某款巧克力的营养成分如图2。
巧克力味道令人愉悦,但能量密度极大,食用需适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可树果实发酵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对比图1中的两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在0~t范围内,当反应时间相同时,   。
(3)由图2可知,该款巧克力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巧克力入口即化,与可可脂熔点和体温接近有关。   。
②每100g70%的黑巧克力含有可可脂70g   。
15.为了防止上学时冻伤脚,小明在马克威买了几片暖足贴,小明对暖足贴的发热原理产生了兴趣,于是带了几片暖足贴,来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暖足贴原料袋中装的黑色粉末是什么?使用时,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1)[设计实验]取出暖足贴药袋中的黑色粉末,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有些黑色粉末有金属光泽,有些黑色粉末有小孔,小明并做如下实验:

验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实验1:放在水中 有小孔的黑色粉末浮在水面上,有金属光泽的黑色粉末沉在水底 有两种黑色粉末
实验2:做燃烧实验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   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有融化物溅落石灰水中,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是铁粉和活性炭(主要是碳)的混合物
(2)[反思交流]请写出上述燃烧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集气瓶中加入石灰水的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原料袋中是否含有活性炭;二是实验时防止   。
(3)[查阅资料] 铁跟氧气和水能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固体),并放热。由此可判断,暖足贴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   。
(4)[拓展应用]小明根据暖足贴中铁跟氧气和水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原理,用暖足贴中的足量药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设计实验] 连接好装置如下图后,首先要   ;然后加紧止水夹,加入足量的药品(暖足贴中的粉末),向粉末上滴一滴水,迅速将胶塞塞紧,并充分振荡,随后打开止水夹,却发现进入瓶中得水明显不到五分之一。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原因可能是   。
16.新年联欢晚会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 一团包有过氧化钠 (Na2O2)的棉花,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的熄灭,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的燃烧起来。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1)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
①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
②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了热量。
(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蜡烛慢慢熄灭 猜想①   (填“成立”或 “不成立”)
②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并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猜想②成立
③         猜想③成立
(3)(实验结论)
①CO2与 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通常 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
Na2O2)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17.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8.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   ,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3)【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4)【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5)【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6)【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中的药品质量大,由于题目要求称2.5g药品,所以要把加多的药品减少掉;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托盘天平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答】A.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可能导致液体喷出,故一致,不符合题意;
B. 用酒精灯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破裂,故一致,不符合题意;
C.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应先将酒精灯熄灭,防止失火,故不一致,符合题意;
D. 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会污染试剂,故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用酒精灯给固体物质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使用酒精灯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3.【答案】D
【解析】【解答】A.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要向下倾斜,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图中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A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高温熔融物,为防止炸裂瓶底,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放入少量水,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一端放入有水烧杯中,双手紧贴容器外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内有一段稳定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
4.【答案】D
【解析】【解答】①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②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在滴瓶外面挤压胶头排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再伸入滴瓶内松手吸取液体;③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④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③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要略微倾斜,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及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要领分析解答。
A.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A不符合题意;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取液时滴管竖直向下,不能触碰试剂瓶,且瓶塞倒放;滴加时滴管垂直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进行滴加,B不符合题意;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放三直立”,C不符合题意;
D.点燃酒精灯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7.【答案】A
【解析】【解答】A. 先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得到纯净的氧气;故符合题意;
B. 先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产生碳酸钙沉淀,再过滤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故不符合题意;
C. 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新杂质;故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溶液反应,有效成分和杂质都被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8.【答案】D
【解析】【解答】A、试管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燃烧;试管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无法燃烧;试管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无法燃烧,故错误;
B、由实验①②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由实验①③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C、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
D、本实验所用装置均为密封装置,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到空气中,其优点是更科学严谨,更环保,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以及各实验的变量,和密闭容器的优点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不能全部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答案】D
【解析】【解答】A.加入适量稀硫酸,可以除去杂质氢氧化钠,且不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B.铜不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加入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纯净铜,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反应,干燥除去水蒸气,可得到纯净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与杂质氯化钙反应,不能够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1.【答案】D
【解析】【分析】A、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解答】假设溶液中含有FeCl3,那么它肯定会与铜和铁继续反应,即A答案前后是矛盾的;另外,无论那一个反应都会生成FeCl2,而且铁会与CuCl2反应,所以固体中肯定会存在铜,而铁和CuCl2不一定会存在。
故答案为:B
【分析】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中,一定发生的反应为: 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 。由于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说明FeCl3已经反应完全,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Cl3。若固体中含有Fe,则会发生③Fe+CuCl2=FeCl2+Cu,则固体中一定含有Cu,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FeCl2,可能含有CuCl2;若固体中只含有Cu,则一定发生反应①②,可能发生反应③,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FeCl2,可能含有CuCl2。
13.【答案】2H2O22H2O +O2↑;100;二氧化锰0.5g;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H2O2生成O2 的速度(或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 的快慢);5%H2O2 100 mL;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中为氧气;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所致,因为反应后首先排出的是锥形瓶中的空气,因此立即收集放出的气体中氧气纯度不高,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解析】【解答】【实验过程】
(1)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O2↑。
(2)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应与实验①和③的液体体积相同,即100mL。
(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其用量应与实验①和②的固体质量相同,即0.5g。
【结论】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H2O2生成O2 的速度(或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 的快慢)。
【反思】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即只用5%H2O2 100 mL(不加其他催化剂),测定其分解反应的时间。
【实验拓展】(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中为氧气。
(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所致,因为反应后首先排出的是锥形瓶中的空气,因此立即收集放出的气体中氧气纯度不高,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分析】为保证实验探究的科学性,控制一定的变量是有必要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14.【答案】(1)化学变化
(2)温度越高,焦糖化程度高
(3)油脂
(4)对;错
【解析】【解答】(1) 可可树果实发酵产生酸与醇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 对比图1中的两条曲线,可知,时间在0~t范围内,当反应时间相同时, 温度越高,焦糖化程度高 ;
(3) 由图2可知,该款巧克力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油脂;
(4) ①巧克力入口即化,与可可脂熔点和体温接近有关 ,说法正确; ②每100g70%的黑巧克力含有可可脂100g ×50%=50g,说法错误。
【分析】根据所给材料及图示中信息分析,结合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解答。
15.【答案】(1)白
(2)C+O2 CO2;Fe+O2 Fe3O4;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做反应物)
(4)检查气密性;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答放热时,部分水变成水蒸气,占有空间;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解析】【解答】设计实验:结论为是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反思交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加入石灰水可以检验原料袋中是否含活性炭;
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高温熔融物溅落,会炸裂瓶底,故加入石灰水可以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物体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查阅资料: 铁跟氧气和水能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固体),并放热。由此可判断,暖足贴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做反应物);
设计实验:连接好装置如下图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会使测定结果偏小;进入瓶中得水明显不到五分之一,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分析】(1)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及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3)根据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6.【答案】(1)隔绝了氧气
(2)不成立;带火星木条复燃;做如甲图所示实验,只需拿掉蜡烛,看棉花是否还能燃烧;棉花依旧燃烧
(3)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解答】(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及灭火的原理只需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可以推断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CO2的倒入隔绝了氧气,故填:隔绝了氧气。
(2)[实验验证]①探究是不是蜡烛点燃了棉花,与反应是否放热和是否生成氧气无关,那么我们只需要做如甲图所示的实验,把棉花放置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看其是否燃烧,现象是蜡烛熄灭棉花未燃烧,说明猜想一不成立,故填:不成立;②向装满CO2的集气瓶中撒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震荡,并检验是否产生氧气,结论是生成了氧气,那么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故填:带火星木条复燃;③探究是不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了热量可以做如甲图所示实验,只需拿掉蜡烛就可以了,看还能不能燃烧,如果能燃烧,说明是反应放热使棉花燃烧的,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说明现象是拿掉蜡烛棉花还能燃烧,故填:做如甲图所示实验,只需拿掉蜡烛,看棉花是否还能燃烧;棉花还能燃烧。
(3)[实验结论]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一种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测生成物为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填:2Na2O2+2CO2=2Na2CO3+O2。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
17.【答案】(1)没有
(2)Al(NO3)3、Zn(NO3)2、Cu(NO3)2
(3)Cu + 2 AgNO3 = Cu (NO3) 2 + 2Ag [或Zn +2AgNO3 = Zn(NO3)2 +2Ag ;Zn + Cu(NO3)2= Zn(NO3)2 +Cu]
【解析】【解答】因为溶液甲呈现蓝色,说明有铜离子存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锌反应完全,没有剩余,故(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没反应的硝酸铝生成的硝酸锌和硝酸铜;其化学式为Al( NO3) 3、Zn( NO3)2、Cu(NO3 ) 2(3)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u + 2 AgNO3 = Cu (NO3) 2 + 2Ag。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对于混合盐溶液,可以看成强金属先与最弱的盐溶液反应,然后再与稍强的盐溶液反应。
18.【答案】(1)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2)Na2O2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元素,反应后也应有碳元素
(4)氯化钙
(5)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6)氨气
【解析】【解答】(1)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2Na2O2+2H2O═4NaOH+O2↑;(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由于2Na2O2+2H2O═4NaOH+O2↑,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Na2O2;【做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元素,反应后也应有碳元素;【实验验证】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Ⅲ、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液体变为红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交流反思】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拓展延伸】过氧化钠在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
答案:(1)吸收CO2中混有的HCl;(2)Na2O2;【做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元素,反应后也应有碳元素;【实验验证】氯化钙;【交流反思】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拓展延伸】氨气.
【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2)根据题中信息结合2Na2O2+2H2O═4NaOH+O2↑分析解答;【做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实验验证】根据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答;【交流反思】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解答;(3)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拓展延伸】根据过氧化钠在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解答.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考查了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考查了反应装置的选择、气体的除杂和干燥,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既有实验过程的探究,又有结论的探究.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 人教版化学 福建中考一轮复习 202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卷(二) 专题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下一篇:第九单元金属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