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9.1 原子》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9.1 原子》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
1.(3分)如图能正确表示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A. B.
C. D.
2.(3分)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终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以下哪个原子结构模型
A. 实心球模型 B. 西瓜模型
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 分层绕核模型
3.(3分)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电子
B.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减小
D. 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势能增大
4.(3分)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C. 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D. 物质在不同状态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力无关
5.(3分)关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非常小,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②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③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④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 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 将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
7.(3分)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A. 原子、原子核、电子 B. 电子、原子、原子核
C. 电子、原子核、原子 D. 原子核、电子、原子
8.(3分)在“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我们可根据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做功多少,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 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B. 通过水流来学习电流
C. 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我们引入了“光线”
D. 根据木块被撞移动的距离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
9.(3分)下列对物质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 磁体周围磁场是真实存在的
C. 核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D. 白炽灯的灯丝都是用超导体制成的
10.(3分)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 当水结成冰时,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1.(3分)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因此不显电性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5分)
12.(4分)近年来,经常关注天气的同学应该对不陌生。是指直径的颗粒物,该颗粒物不易沉降,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______ 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13.(4.5分)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和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构成,在原子中______带正电,______带负电,______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______选项“不显”或“显”电性。
14.(4分)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6分)通过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甲所示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于年提出的一种原子模型。汤姆孙在发现电子之后,对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提出了他自己的原子模型,汤姆孙认为:原子的正、负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而正电荷则嵌在其中,所以有人将汤姆孙模型类比为“西瓜模型”,如图乙所示是卢瑟福研究原子模型时做的实验,实验中发现绝大部分的粒子都能通过,并且发生了偏转,只有少部分的粒子被反射回来。通过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和汤姆孙完全不同的核式模型,如图丙所示。
实验中为什么绝大部分的粒子都能通过?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的粒子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少部分的粒子为什么被反射回来?
通过分析,你认为哪种模型是对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
故选:。
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的,其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类似。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答案】C;
【解析】解: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选:。
解决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认识,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应熟记。
3.【答案】D;
【解析】解:、利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电子,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故A错误;
B、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故B错误;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当拉伸或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势能相应变化。并且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固体,分子势能都是增大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较电子显微镜小,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显微结构,如细胞、叶绿体等。
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有关;分子距离在平衡距离处分子势能最小。。
该题考查了我们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特别需要清楚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对外表现形式决定于分子间距离。
4.【答案】B;
【解析】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能再分割,故错误。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故正确。
、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故错误。
、物质在不同状态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力有关,故错误。
故选:。
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分子,原子很小,但还能再分割,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与原子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①分子非常小,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②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故错误
③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④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
本题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内容解答,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为考试中的热点,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也要注意所各内容所对应的现象
6.【答案】C;
【解析】解: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灰尘、小水珠和铁粉都是能够看到的物体,不是分子,因此选项说法不正确,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肉眼看不见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子的了解,抓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这个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电子、原子核、原子。故正确、。
故选:。
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电子、原子核、原子。
此题主要考查微观粒子的尺度,要掌握微观粒子间的尺度大小关系。
8.【答案】D;
【解析】解:、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不符合题意。
、通过水流来学习电流,采用的是类比法,故不符合题意。
、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我们引入了“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故不符题意。
、根据木块被撞移动的距离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符合题意。
故选:。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物理学方法,是基础题目。
9.【答案】D;
【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正确;
、磁体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叫磁场,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实存在,故正确;
、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
、超导体的电阻为,白炽灯的灯丝有电阻,所以白炽灯的灯丝不是用超导体制成的,故错误。
故选:。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
磁体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叫磁场,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实存在;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超导体的电阻为,不会放热。
此题主要考查了原子核构成、磁场、核能以及超导体的相关知识点,题目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错误;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故错误;
、水结成冰时,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但分子间仍存在距离,故错误;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
故选:。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水结成冰时,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但分子间仍存在距离;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分子间的距离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1.【答案】C;
【解析】解:、氢原子的原子核里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因此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在核变化中可分为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故错误;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非常小,故正确;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以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不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故错误。
故选:。
根据氢原子的原子核里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进行解答;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在核变化中可分为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进行解答;
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进行解答;
根据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原子的核式结构,掌握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不是;
【解析】解:分子直径大约在左右,而是指直径的颗粒物,比分子直径大得多,是由无数的分子组成的,它不是分子。
故答案为:不是。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分子,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此题主要考查分子直径大小的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质子;电子;中子;不显;
【解析】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其中电子带正电,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由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质子;电子;中子;不显。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还可以再分,分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该题考查了物质微观结构模型,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4.【答案】原子核 ; 电子 ;
【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故本题答案为:原子核;电子.
原子核和电子组成了原子.
该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
15.【答案】;
【解析】
汤姆生最早提出的原子模型是西瓜模型:原子的正、负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而正电荷则嵌在其中,是密实的模型;
卢瑟福提出的是核式模型,原子核只占极小的部分,而核外电子在高速转动;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本题以物理学史上对微观世界的探究为背景,再现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英语选择题专项特训:词汇辨析(含解析)

下一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含听力音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