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做法或解释不科学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C.夏天鱼池表面常会出现“鱼浮头”现象是因为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2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B.t1℃时,将30g甲放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70g的甲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t3℃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甲溶液变成P点的甲溶液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4.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5%
B.分别将t1°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C.分别将t2°C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
D.t2℃时,分别用等质量a、b、c配制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c>b>a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KCl、稀HNO3、CuSO4 B.稀HCl、NaNO3、K2CO3、Ca(NO3)2
C.K2SO4、Ba(NO3)2、Na2CO3、NaCl D.BaCl2、MgSO4、稀HNO3、NaOH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 、H2SO4 、HCl 、KCl
B.AgNO3 、NaCl 、BaCl2 、KNO3
C.Na2SO4 、BaCl2 、NaNO3 、HCl
D.NaOH、 Fe2(SO4)3 、HCl 、KCl
7.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干燥CO2气体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B 配制5%的KNO3溶液 向盛有5g 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l00g 蒸馏水,搅拌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加入到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若产生泡沫较多的是硬水
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氯化氢杂质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过滤
A.A B.B C.C D.D
8.分析下列实验现象所获得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向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某固体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9.钙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分析图示转化及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②可知CaO可用作干燥剂 B.三个反应前后钙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以上三个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Ca(OH)2转化为CaCO3只能通过反应③实现
10.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是20g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的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的乙的质量大
11.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200g某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10g氯化钠,充分搅拌后,肯定不会改变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2.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图甲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C.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比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二、填空与简答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1745 年左右纳瓦雷特的《中国帝国游记》记录黄河沿岸百姓掌握用明矾使黄河水变澄清的技术。其中明矾的作用是
(2)在水电解器中加入稀 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不参与反应,只起增强导电作用)。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1所示。
①电极N与电源 (选填“正极”或“负极”)相连
②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③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苗,二氧化氯中氯元素显 价
④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常通过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⑤因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可以采用的方法 (填字母)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3)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 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图2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80℃时,把 40gK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②保持温度80℃,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MgSO4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1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操作。
A.溶液 B.量取水的体积 C. 蒸发结晶 D.过滤
(1)图A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2)图B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
(3)图C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4)操作D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答一点即可)。
15.下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 B(填“>”、“<"或“=”);把t2℃时75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
16.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1℃,A的溶解度 C的溶解度;(填“>”“=”“<”)
(3)t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
(4)在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溶解度为 。
(2)现有某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它们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欲除去固体A中含有的少量杂质B,从而得到纯净的A,应采用的方法是 。
(4)t1℃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2℃,溶液中溶剂质量的由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蒸发) 。
(5)下列实验一定能成功的是 。(填序号)
①t0℃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形成A的饱和溶液
②t1℃时,将70%的A溶液稀释成10%的A溶液
③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A的质量最多。
18.如图为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a、b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的温度是 ℃,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19.如图所示,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D为单质,常温下J为液体状态,G为红褐色沉淀,I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印染、纺织等工业。
(1)I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20.利用海水提取粗盐,提纯氯化钠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经过风吹日晒使水分部分蒸发,是利用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蒸发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结晶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三、科学探究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见图二、图三。

(1)图一中的B溶液是 ,图三中的M与图二中X、Y、Z中的 数值相等。
【实验内容】探究溶液反应后的溶质成分
(2)【实验猜想】一: ;
二:Na2SO4和NaOH;
三:Na2SO4和H2SO4;
四:Na2SO4、H2SO4和NaOH
兴趣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方案】为确认哪个猜想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分别取样于 两支试管中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CuSO4溶液,振荡、静置 猜想二不成立
向另一份滴加Ba (NO3)2 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4)小组成员认为实验方案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若要检验猜想三,应改用 试剂。
(5)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 。
四、计算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实验时,把稀盐酸和Ca(OH)2溶液中和后的废液50g倒入烧杯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此废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
B、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即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灭火,故B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升温至t3℃时,甲乙的溶解度都增大,但是溶质、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依然相同,此选项错误;
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100g水最多能溶解20g的甲,所以40g水可以溶解8g溶质,得到48g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C、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因此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此选项错误;
D、t3℃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饱和甲溶液变成P点的不饱和甲溶液,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故A错误;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故B正确;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其饱和溶液降温就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铵根离子和钠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等都是11,但是铵根离子只有10个电子,而钠原子11个电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B。
4.D
【详解】A、t1°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35g,即100g水溶解35g a、c两种物质,但质量分数为,错误;
B、t1°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a=c,升温到t2 °C时,c有溶解度下降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下降,a、b两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因此为b>a>c,错误;
C、叙述中缺少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错误;
D、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用等质量a、b、c配制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c>b>a,因此溶液质量c>b>a,正确;
故选D。
5.C
【分析】根据溶液的颜色和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之后的实验现象进行鉴别。
【详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其他三种溶液都是无色的,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反应后生成的沉淀溶解的是稀硝酸,不能使沉淀溶解的是氯化钾溶液,故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错误;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NO3)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错误;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NO3)2溶液与K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正确;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该溶液为MgSO4溶液,与MgSO4溶液产生沉淀的溶液为BaCl2、NaOH,无明显变化的为稀硝酸,再将稀硝酸滴加至两种沉淀中,沉淀不消失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沉淀消失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错误。故选C。
6.D
【详解】A、Na2CO3和H2SO4或者HCl都能够反应,无法断定二者,不符合题意;
B、AgNO3和NaCl或者BaCl2都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断定二者,不符合题意;
C、BaCl2和NaNO3和HCl均不能反应,没有现象,不符合题意;
D、Fe2(SO4)3溶液为黄色,可以直接鉴别,NaOH与Fe2(SO4)3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沉淀,HCl能使红褐色沉淀溶解,KCl不能与前三种物质发生反应,可以进行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向盛有5g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蒸馏水,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加入到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若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且过量的碳酸钙固体不溶于水,所以可以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氯化氢杂质,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D
【详解】A、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无明显现象,但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错误;
B、可溶性碳酸盐与石灰水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碳酸钠,如碳酸钾,故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无色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故错误;
D、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碳酸盐等,故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吸收水分,可以做干燥剂,故说法正确;
B、由可知,钙元素化合价由+2价到+2价,由可知,钙元素化合价由+2价到+2价,由可知,钙元素化合价由+2价到+2价,三个反应前后钙元素的化合物不变,故说法错误;
C、①,此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分解反应;②此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③,此反应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其他反应类型,故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钙化为碳酸钙还可以使用除③外的反应实现,故说法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1℃时,100g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不正确,应该是120g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故选项错误;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甲、乙有交点,故选项正确;
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1℃降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固体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但由于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所以200g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10g氯化钠,氯化钠可能溶解,也可能不溶解,则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可能改变,故选A。
12.C
【详解】A、由图像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知,t1℃时,硝酸钾的图像在氯化铵的图像的上方,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故不符合题意;
C、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40g,所以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40g:140g≠2:5,故符合题意;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比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1)吸附悬浮的小的颗粒物
(2) 负极 氢元素、氧元素 +4 煮沸 bd
(3) 70g/70克 恒温蒸发水或加入硫酸镁
【详解】(1)明矾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悬浮的小的颗粒物;
(2)①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管B中产生的气体多,为氢气,所以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③二氧化氯(ClO2)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x=+4,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④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加热时会转化为沉淀,故生活中常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⑤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会破坏生态环境,故a错误;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可减少污染,故b正确;
c、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合理施用,可以减少污染,故c错误;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污染,故d正确;
故选bd;
(3)①8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KCl的质量为40g,把 40gKCl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20g=70g;
②保持温度80℃,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MgSO4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水或加入硫酸镁。
14.(1)加速溶解
(2)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较多固体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详解】(1)图A操作是溶解,其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
(2)图B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正确的读取方法是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图C中的操作是蒸发,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故填较多固体。
(4)操作D为过滤操作,如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浊液沿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的缝隙流行,导致滤液仍浑浊,或者是仪器不干净,使得滤液仍浑浊,故填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15. > 50g
【详解】由图像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且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在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是A>B;
由图像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则75g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5g;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125g;
加入水的质量为:125g-75g=50g。
16.(1)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
(2)<
(3)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合理即给分)
(4)B>A>C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意义是: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
(2)t1 ℃,A的溶解度小于C的溶解度;
(3)t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合理即给分);
(4)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3℃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AB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由于t2℃时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3℃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得到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2℃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C;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17. 70g 20% 降温结晶 C>B>A ①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70g;
(2)t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某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它们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
(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欲除去固体A中含有的少量杂质B,从而得到纯净的A,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中,A溶液中的溶剂最少,C溶液中的溶剂最多,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2℃,溶剂质量不会改变,溶液中溶剂质量的由大小关系是:C>B>A;
(5)①t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30gA加入50g水中形成A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②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70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41.2%,所以不可能将70%的A溶液稀释成10%的A溶液,故错误;
③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错误;
故选①。
故答案为(1)70g;(2)20%;(3)降温结晶;(4)C>B>A;(5)①。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 t1 20%
(2)c>a=b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点P,说明此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5g;二者饱和溶液的浓度相等,因此要配制a、b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的温度是t1℃;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c>a=b;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升温到t2℃时,a、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液和溶剂的质量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溶质,溶质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因此最终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仍为:c>a=b。
19. Na2CO3 置换反应 或 灭火(或作气体肥料或制作碳酸饮料等)
【分析】I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印染、纺织等工业,I是碳酸钠。常温下J为液体状态,J为水。G为红褐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铁,B与F反应能生成水和碳酸钠,B为二氧化碳,F为氢氧化钠,E与F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H,则H为氯化钠或者硫酸钠,E为氯化铁或硫酸铁,C可转化为E,C与D反应生成A和二氧化碳,且D为单质,则C为氧化铁,D为碳,A为铁。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I的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①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4)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或作气体肥料或制作碳酸饮料。
【点睛】在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1) 不变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不变 不变
(2)AC
【详解】(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经过风吹日晒使水分部分蒸发,是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性质;
蒸发过程中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出来,随水分蒸发溶质氯化钠也析出,但溶液此时仍然是饱和溶液,故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结晶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故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A.海水进入贮水池,该过程海水没有发生辩护,所以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故A正确;
B.在蒸发池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否则析出的氯化钠晶体又要溶解,故C正确;
故选AC。
21.(1) 稀硫酸 Y
(2) 硫酸钠/Na2SO4
(3)无明显现象
(4)Fe(合理即可)
(5)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水
【详解】(1)由图可知,最开始溶液pH>7,最后pH<7,说明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则B溶液为稀硫酸;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M点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反应,而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则M与Y数值相等。
(2)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所以猜想一:硫酸钠;
由于硫酸和氢氧化钠能反应,则猜想四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由于猜想二不成立,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4)由于硝酸钡与硫酸钠、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能说明其中含有硫酸,若想检验猜想三正确,由于硫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钠等反应,则可选用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且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则还可选用石蕊溶液。
(5)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水。
22.(1)CaCl2、HCl
(2)设:生成2g 碳酸钙需要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详解】(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钙,还可存在过量的氢氧化钙或盐酸。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所得溶液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加入碳酸钠时,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才有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盐酸,废液中的溶质为CaCl2、HCl;
(2)根据图示可知,20g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2g的沉淀。详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计算题(含解析)

下一篇:8.1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同步练习(含解析)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